跳转到内容

讨论:六四事件/存档6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二次建议将目前的“六四事件”条目的内容移动到“1989年中国民主运动”中去

个人觉得应该将现有的“六四事件”条目的内容移动到“1989年中国民主运动”条目中去,同时重新编辑“六四事件”条目。

六四事件”条目讲述1989年6月3日晚上至1989年6月底之间的镇压活动即可。而“1989年中国民主运动”这个条目则应该讲述1989年4月至1989年6月发生的事情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后续影响。而目前的“六四事件”条目讲述的是1989年4月至1989年6月发生的事情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后续影响,所以建议把现有的“六四事件”条目移动到“1989年中国民主运动”条目中去,同时重新编辑“六四事件”条目,让其仅仅讲述1989年6月3日晚上至1989年6月底之间的镇压活动就行了。--MacArthur1945留言2013年12月26日 (四) 13:27 (UTC)

我的意见是这样的,
  1. 本条目已经臃肿不堪,显然需要拆分,这在特色条目评选中已经有共识。
  2. 拆分之后,很多新条目应当建立,例如中科大学潮悼念胡耀邦事件,四二六社论(已经建立),四二七游行天安门绝食首都戒严六四事件(需要移动取代六四清场,如果不取代,那么建立木樨地血案等条目,与六四清场一起作为六四事件的一部分),赵紫阳下台事件戒严部队进京邓小平接见首都戒严部队代表黄雀行动(已经建立),民主歌声献中华(已经建立),民主女神(已经建立)
  3. 拆分之后,仍然建立一个总条目,叫做1989年中国民主运动,条目内容大致就是现在六四事件条目的骨干。
  4. 建立一个模板,名称叫做1989年中国民主运动,所有的相关条目均使用模板。 Howitzer留言2013年12月27日 (五) 21:34 (UTC)
User:MacArthur1945,你知道对于这么一个大条目,改名字是很困难的,因为很多“既得利益者”,这些人参与了原条目的编写,突然改名会让他们有自己的产权被侵犯的感觉,这种惯性使得大条目的移动非常有阻力。六四事件条目创建于中文维基百科早期,那个时候对于条目长度,模板,拆分都没有严格的规定,这导致这个条目从开头名字就出现问题,整体架构臃肿,试图包罗万象(这也是维基早期条目的典型现象),到后来很多用户编辑了这个条目,产生了惯性,对于任何伤筋动骨的请求都是非常排斥的。 Howitzer留言) 2013年12月27日 (五) 21:40

(-)反对,我反对改名。因为首先六四事件,知名度很高;其次,六四事件狭义上指6月4日前后的镇压,广义上指整个民主运动,所以六四完全可以即描述镇压,也描述整个民运。至于臃肿这个说法,维基百科上的很多内容都不完整,现在还不容易来个完整的,你却说他是臃肿。至于你最后一段说的“因为很多“既得利益者”,这些人参与了原条目的编写”,我不知道你的依据是什么,是瞎猜?我不接受。——Ddg1000留言2014年1月10日 (五) 05:08 (UTC)


建议改名:“六四事件”→“1989年中国民主运动”

六四事件1989年中国民主运动:条目名不副实。本用户发现,粤语版维基早就把八九民运和六四事件区分开了。建议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先造访一下粤语版维基,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Howitzer留言2013年11月29日 (五) 06:44 (UTC)

该条目并非介绍六四事件,而是介绍八九民运,通俗说法里六四事件指的是六月四日的事件,跟八九民运不能混为一谈。建议拆分条目,该条目过于臃肿,应该拆分。 Howitzer留言2013年11月29日 (五) 06:44 (UTC)

当讲整起活动时,“六四事件”使用的频率也比“八九民运”高,另外我们已经有了六四清场。--KOKUYO留言2013年11月29日 (五) 16:00 (UTC)
社会上都是以六四事件指代6月4日的事件,八九民运指代1989年民运。不明白为什么会混淆。另外这个条目显然需要拆分。Howitzer留言2013年11月30日 (六) 03:31 (UTC)
“社会上都是以六四事件指代‘6月4日的事件’”,证明上面的阁下对此事件甚不了解。-- 上海滩维基悍将  守望者传奇  2013年11月30日 (六) 18:14 (UTC)
这没有混部混淆的问题,而是“六四事件”这词本来就就可以广泛指称整起事件,而且使用频率还比“1989年中国民主运动”还高出许多。--KOKUYO留言2013年11月30日 (六) 07:59 (UTC)
说到使用频率,民间一般用“八九民运”,所以你搜索使用频率的时候,不要把简称漏了。你搜索一下“八九民运 六四事件”,会发现后者主要指的是六四晚上的事件,对此民间混淆两者的都很少,偏偏维基混淆。Howitzer留言2013年12月2日 (一) 16:23 (UTC)
我只看到六四事件可以分广义跟狭义,然后相比之下其使用率比“八九民运”或者是“1989年中国民主运动”还要高,所以应使用六四事件。--KOKUYO留言2013年12月28日 (六) 23:07 (UTC)
补充来源,证明此词非原创:
  1. “作者陈破空为四川人,因参与领导1989年中国民主运动而入狱多年...”世界日报
  2. “...。邓小平南巡讲话启动新的发展及给中国精英创造的新的发展机会空间,使得他们普遍认为,1989年中国民主运动的激进行为应当对运动的失败负责。...”BBC中文网
  3. “...王丹这次日本行,主要是为了参加1989年中国民主运动的纪录片《亡命》的东京首映。...”王丹认为能改变中国的只有网络
--❦维基vs百度‽hanteng 2013年12月21日 (六) 09:58 (UTC)
  • (+)支持,本人刚刚发现,粤语版维基百科早就把八九民运和六四事件分开了,那个说本人甚不了解的人,你仔细看看[1],是不是粤语维基社群都对此甚不了解呢?还是你喜欢居高临下教训人呢?Howitzer留言
(:)回应:若你要做的是粤语版维基百科的拆分,请进行有来源有内容的拆分写作,并使用像main等模板,移动和拆分不同,你目前的理据和立场不能支持移动的要求。--❦维基vs百度‽hanteng 2013年12月3日 (二) 03:30 (UTC)
(:)回应:我的理据和立场就是标题与内容一致(请仔细看上面我的第一句话“条目名不副实”),本条目内容为八九民运(参见粤语条目),标题是六四事件,这恰是该移动而非拆分。况且,正如前面用户所言,目前中文维基百科已经有六四清场条目,而六四事件条目内容与粤语版八九民运内容大致相同。请问你是该移动还是该拆分?Howitzer留言2013年12月4日 (三) 01:18 (UTC)
(:)回应:说到拆分,这个条目显然需要拆分,但是那是另外一个话题。 拆分之后,如果需要模板,模板的标题仍然是八九民运(或者1989年中国民主运动)而非六四事件,请参考粤语版。 Howitzer留言2013年12月4日 (三) 01:41 (UTC)
那你同意这个移动已无其他理据啰?注意也要考量现有条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运动--❦维基vs百度‽hanteng 2013年12月4日 (三) 02:28 (UTC)
  • (!)意见:现在大家所称的“六四”有广狭二义,或说是以最具象征性的时点/事件(血腥军事镇压)指代胡耀邦亡故后的整场“反官倒、要民主”运动。“六四事件”与“八九民运”之通用意涵有高度重叠,但前者是关注度最高的名称。本条目原本曾被人拆分划出六四事件前期六四事件中期六四事件后期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13/03/27),但这些被另分出之条目后来被提删,内容却未移转或摘要至主文,许多有来源资料就等于被河蟹了。故支持以本条目为主条目;经审慎讨论后可在保留内容与参酌被删之存档的前提下拆分脉络及各事件,让主次条目更完整。--WildCursive留言2013年12月3日 (二) 07:36 (UTC)
(:)回应你的拆分努力是对的,但是分成前期后期有主观性。很难有一个客观的时间分界。我建议拆分应该按照事件来,例如四二六社论,四二七游行, 天安门静坐绝食,六四事件,赵紫阳下台等子条目。拆分之后可以建立一个模板,模板的标题显然是八九民运(1989年中国民主运动),而非六四事件。 Howitzer留言2013年12月4日 (三) 01:25 (UTC)
(:)回应:知名度和标题是两回事。平型关战役知名度再高,也不能作为太原会战的标题。Howitzer留言2013年12月4日 (三) 01:44 (UTC)
那并不是我拆分的。但拆分不当的后果可能是大笔有用资讯被河蟹掉,故应有明确细节共识后再执行。某些相关条目或模板名称可以“重定向”或“括弧”的方式兼纳处理。--WildCursive留言2013年12月4日 (三) 01:52 (UTC)
拆分是按知识单元、来源、主题来分,和移动无关。为避免WP:Censor,建议没有处理好的内容先放在讨论页让他人能改进,而不是直接删除。--❦维基vs百度‽hanteng 2013年12月4日 (三) 02:26 (UTC)
  • (-)反对,本人反对改名,本人支持 六四事件这个名字! 六四事件狭义上指 6月4日前后的军队镇压事件,广义 上指 89民运, 所以 我觉得 目前的 六四事件的名字和条目以及内容都是很不错的了,没必要改名字!——Zhejiang留言2013年12月12日 (四) 13:14 (UTC)
  • 针对Howitzer的观点:【拆分出,四二六社论,四二七游行, 天安门静坐绝食,六四事件,赵紫阳下台等子条目。拆分之后可以建立一个模板,模板的标题显然是八九民运】。。。本人坚决反对!因为你把一个事件,拆分出那么多的条目,大家看的时候太累了, 还不如 在一个条目下,看完!六四事件这个条目,第一,名字很好,大家广泛接受的(媒体上也经常出现的);第二,内容丰富,指明了,狭义上的六四和广义上的六四的区别,还把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很不错!——Zhejiang留言2013年12月12日 (四) 13:20 (UTC)
  • 条目名称维持现状。——Zhejiang留言2013年12月13日 (五) 07:39 (UTC)
(:)回应:拆分条目是在本条目参加特色评选的时候形成的共识。现在这么臃肿的条目,如果不是肺活量惊人,你是一口气看不完的。如果你真想一口气看完,完全可以先看模板(关于模板,请见我刚写在上面的建议)。另外请不要这么激动,感叹号这么多挺吓人的。Howitzer留言2013年12月27日 (五) 21:37 (UTC)
(:)回应: 你说的“常用名称”其实指的是“六四事件”出现的频率高,“八九民运”出现的频率低。就如同“台儿庄战役”出现的频率高,“徐州会战”出现的频率低,但是你不能把“徐州会战”称作“台儿庄战役”,因为后者只是前者的一部分。简单的逻辑关系不能因为“常用”与否而取代。Howitzer留言2013年12月28日 (六) 14:03 (UTC)

关于首段“起因”中的“东欧共产主义政权陆续垮台”

  • 正确来说,东欧剧变是在六四之后才爆发,不应把东欧剧变列为六四的诱因。——♠白布¤飘扬§§ 2012年7月3日 (二) 22:31 (UTC)
    • (:)回应:这要看你把东欧剧变是从何时发生,从团结工联开始大规模行动开始计算的话并不会有所矛盾。--KOKUYO留言2012年7月4日 (三) 11:16 (UTC)
      • (!)意见,那应该写成“受东欧民主运动影响”,而不是受“东欧共产主义政权陆续垮台”影响,因为第一个垮台的东欧共产政权是6月4日在选举中落败的波兰共产党,换句话说,六四发生前并未有任何东欧共产主义政权垮台,不可能成为“起因”。“东欧共产主义政权陆续垮台”是东欧剧变的后期演进,要注意因果的时间先后次序,不能倒果为因。——♠白布¤飘扬§§ 2012年7月8日 (日) 16:46 (UTC)
        • (+)支持'''BeBoy 2012年8月7日 (二) 00:34 (UTC)
  • 条目开头的表格中伤亡人数,未列出来源,有争议。另外,六四事件后的邓小平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也未必是事实。实际上,邓小平于1992年才交出军委主席一职,并南巡深圳发表重要讲话。个人感觉这个条目成了中国从1978-2012年历史的大总结,不是很精练。自由男神留言2012年7月4日 (三) 01:14 (UTC)
    • (:)回应:2000多人主要是依照中国红十字会的最初说法,至于邓小平的确在事件发生后一度影响力渐弱,一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后才拿回影响力。--KOKUYO留言2012年7月4日 (三) 11:16 (UTC)
      • 维基留言请签名。“至于邓小平的确在事件发生后一度影响力渐弱”,需要引用合理的文献才能证明这个论断;否则,只是这是您的原创。开头所谓的“毛泽东共产主义”,历史上好像没有这个提法;外国人一般称为“毛主义”,中国人称为“毛泽东思想”。另外,可以增加一下那些所谓“民运”人士在事后的言论。可以谈一下西班牙通讯社和美联社在六四凌晨在广场上拍的录像;以及youtube上王维林“挡坦克”录像的全过程,好像是坦克给王维林让路吧。伤亡数字既然有争议,何不给个估计值如“估计在200~6000不等”。自由男神留言2012年7月4日 (三) 10:58 (UTC)
        • (:)回应:一、下面文献资料应该足以说明,另外在邓小平的条目中也有提到。二、开头部分我还没修改。三、我讨厌一大堆言论飞来飞去的,并没有必要。四、影片的东西只是小事情,需要的话另外建立条目就好,还有正确来讲应该是他阻挡坦克、坦克要稍微让路、再继续阻档、然后爬上坦克,另外因为版权问题我不打算加上任何有关的六四在youtube的影像连结。五、咱在思考看看。--KOKUYO留言2012年7月4日 (三) 11:16 (UTC)

请不要将中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混为一谈

请不要将中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混为一谈。北京大屠杀是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事件,与中华民国无关。 --AppleJoyNeop留言2012年7月12日 (四) 11:24 (UTC)

(:)回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国政府,请问有意见吗?我想以一般常识来讲浏览者应该能够理解这事发生在中国大陆的事情,怎么会跟正位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搞混呢??--KOKUYO留言2012年7月12日 (四) 12:06 (UTC)
应将所有的“中国政府”拆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华民国政府”。--王小朋友留言2012年7月25日 (三) 09:22 (UTC)
不可能,这样条目会变得难以阅读。--KOKUYO留言2012年7月25日 (三) 09:32 (UTC)
如果是“中共政府”既不会有歧义,也不会难以阅读。--王小朋友留言2012年7月25日 (三) 09:41 (UTC)
中国政府就足以通用之,中共政府对于台湾来讲倒有点政治色彩。--KOKUYO留言2012年7月25日 (三) 09:44 (UTC)
本来就是政治条目,有点政治色彩也没关系。--王小朋友留言2012年7月25日 (三) 09:47 (UTC)
那我干脆改成共匪算了= =,正因为是政治条目所以更要注意中立性。中国政府这个用法于此并不会混淆,且也有多次全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现;附注一提,中华民国我都是用全名写的。--KOKUYO留言2012年7月25日 (三) 09:52 (UTC)
这样就不中立了,是歧视中华民国政府。--王小朋友留言2012年7月25日 (三) 09:53 (UTC)
当今世界,非特别说明的环境下,中国政府就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更何况本条目还是在特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的事件。
你自己去google.com.tw搜索一下“中国政府”,看看前100条里面有几个不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再去google一下*.gov.tw,即使中华民国政府部门的网站中出现的“中国政府”,在没有特定说明的情况下,都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而不是中华民国政府。歧视,首先是中华民国政府歧视自己,自己放弃了“中国政府”的指代,怪谁?
这种事情,轮不到维基的用户来正名、证明、摇旗呐喊。维基只负责记录当今世界最广泛认知的情况、最普遍使用的陈述方式。-Msuker留言2012年7月25日 (三) 10:05 (UTC)
google:“中国政府” site:gov.tw有不少结果嘛。--王小朋友留言2012年7月25日 (三) 10:20 (UTC)
翻了好几页,没发现其中哪个“中国政府”是指中华民国政府的。--Stevenliuyi留言2012年7月25日 (三) 10:42 (UTC)

维基百的的方针与指引中,有这样一条:维基百科:避免地域中心#.E6.94.BF.E6.B2.BB

另一个较为敏感的重点:维基百科把中华民国视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位相同,意即双方是对等而不互相隶属的政治实体;但为保持中立,对于此二者究竟是一个国家或是两个国家,维基百科的立场是保持沉默,不对任何一方表示支持或反对,这一点也请各位在撰写条目时能稍加留意。当要叙述政府,或与国家有关项目,应以官方国家全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及“中华民国”较为适合。例如,“胡锦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比“胡锦涛是中国国家主席”较为合适。同样地,“只有中华民国公民方可参与中华民国总统选举”比“只有台湾公民方可参与台湾总统选举”较为合适。

请慎重考虑这个问题。--AppleJoyNeop留言2012年8月6日 (一) 14:53 (UTC)

六四事件的根源

六四的根源,是以李先念、李鹏、姚依林、李锡铭等为打手的保守派一方,利用学生运动挑拨激怒邓小平,以便将赵紫阳为首的改革派打倒,把中国的改革开放重新拖回老路。而六四事件的另一方,则是以柴玲为代表的高自联,效仿江青用搞运动出风头、来成全其女皇梦。李、柴双方各自为其政治野心,从一开始就对学生运动推波助澜,一唱一和,不愿与赵的改革派妥协合作。故意将邓逼上绝路,最后造成六四以流血告终,至使中国改革及经济发展大倒退。--106.187.98.171留言2012年7月26日 (四) 18:46 (UTC)

证据?来源?--当年今日留言2013年11月2日 (六) 06:55 (UTC)

六四事件

忠国人不断在六四事件上添加人物表格,但是却弄乱整个条目。咱回退几次后,现在反而另立一个段落来放表格,但是在下认为这表格并没有绝对必要(称谓什么的能加的早就在条目里了)……现在感觉已经编辑战了,所以拜托各位讨论一下是否要加这种表格。可以的话也可以给条目修改意见,因为咱是规划哪天冲优良条目。--KOKUYO留言2012年7月14日 (六) 04:57 (UTC)

人物表格无必要,首段的事件模板即有所交代,完全鸡肋。另外,个人觉得“本条目或章节存在如下问题”的模板可以取下了,挂模板的人又不于讨论页中表达修改意见,那挂了也是白挂,纯碍眼罢了。—Ai6z83xl3g留言2012年7月14日 (六) 05:41 (UTC)
其他太长了没仔细看,但{{toolong}}很明显吧?--CHEM.is.TRY 2012年7月14日 (六) 13:38 (UTC)
个人认为若条目在一个段落中不会挤太多文字(像是这种)而且没有离题、偏颇得特别陇长又不适合分割的话(如毛泽东生平就是分割起来最莫名其妙的一个例子),那条目的长度我就可接受。—Ai6z83xl3g留言2012年7月14日 (六) 14:06 (UTC)
拆分是把一个段落中相对于条目次要的内容拆出去——不是说把每个段落简单分割成一个条目,而是把每段次要的内容移到子条目中。比如很多细节都不用在这个条目中叙述,比如“国外记者……。上海记者……”都可以概括成“记者……”一句话的。说实话,我不认为这个条目应该作为优良条目的范例,尽管GA标准里没有“It stays focused on the main topic without going into unnecessary detail and uses summary style”这项规定。如果比长度的话,毫无疑问中国历史可以比这个条目长得多xD。说实话,很多人光是看到条目的长度都不愿意读了。--铁铁的火大了留言2012年7月16日 (一) 07:14 (UTC)
囧rz...:其实……这条目编著编著就是第三大的条目了,而且是非列表类条目的第一名。--KOKUYO留言2012年7月16日 (一) 10:39 (UTC)
长点没关系。--王小朋友留言2012年7月25日 (三) 09:18 (UTC)


本条目内文实在太长

如题,建议再把内文分拆出去其他条目,否则就得汰冗了。--门前雪留言2012年8月5日 (日) 16:52 (UTC)

别乱拆分,尤其那个什么六四前期、中期、后期的用法咱以前都没看过。--KOKUYO留言2012年8月5日 (日) 23:24 (UTC)
我必须说,光看导言部分就快昏倒。导言应该是略述事件,怎会像老太婆织袜子呢?但六四前中后期的分法也不妥当,我认同。--门前雪留言2012年8月6日 (一) 02:21 (UTC)
阁下自己写的条目阁下都不会/拒绝拆分,要么说明阁下自己都不知道条目重点是什么,只会一味堆积资料,然后把本来应该由编辑者整理资料的义务又踢给了读者;要么就是作者根本就没打算来写百科,而是打算来写小说的。我知道阁下是打算来凑条目长度的,我也并不期望阁下拆分这个条目——阁下坚信条目长就是对的,或者阁下碍于面子不愿让步。我也没必要说太多,阁下道理也都懂,而且也总是有人只看ref数就投支持的。其实阁下只是陶醉在条目的长度里而以,呵呵,阁下明白就好。--铁铁的火大了留言2012年8月6日 (一) 08:09 (UTC)


请问这算不算抄袭??????????

[2] Xiehechaotian留言2012年8月5日 (日) 22:59 (UTC)

何谓发表个人看法?

我改写的导言部分,也是参照底下其他人编辑的部分而来的啊,台湾方面的称呼也给了来源--门前雪留言2012年8月6日 (一) 04:44 (UTC)

:一、“初期禁止企业赴中国大陆投资,此时台商见机开始将大量资金、设备与技术经由香港中转,再投入中国大陆,使得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的关系反而从先前的对峙敌视,逐渐走向今日的亲密。”这不是??二、我不支持概述的用法。--KOKUYO留言2012年8月6日 (一) 04:50 (UTC)
一的部分,见改革开放#台湾资金条,不是我的原创,也是参照底下所附的内部链接;后半句可详见两岸关系#经贸及民间交流,也不是我的原创。二的部分,概述如不妥当,我认同可以再改,用概述二字是因为光导言部分就把整起事件讲完了。--门前雪留言2012年8月6日 (一) 05:33 (UTC)
这是六四评估经济干嘛??--KOKUYO留言2012年8月6日 (一) 05:31 (UTC)
说的好,那为什么六四不能提到经济影响?--门前雪留言2012年8月6日 (一) 05:33 (UTC)
问得好,那位什么六四事件要调到经济影响?--KOKUYO留言2012年8月6日 (一) 05:35 (UTC)
哈,无解了,这样的话,我们应该把底下的“经济改革”段落全部删去--门前雪留言2012年8月6日 (一) 05:41 (UTC)
当且仅当有不少可靠媒体觉得主题是六四事件的文章(而不是主题是六四的经济影响、改革开放之类)要提到经济影响的时候我们才应该在本文提到。 我们选材的时候不应该做原创研究,也不应该给在可靠来源中出现次数极少的材料篇幅。--Skyfiler留言2012年8月6日 (一) 07:05 (UTC)

关于图片合理使用的问题

中文维基位于美国服务器,需要遵守美国版权法。英文的共识是在本文使用美联社的图片不符合合理使用。中文维基在版权问题上一直是沿用对美国法律了解较多的英文维基人的讨论结果。并不是说在中文维基上达成一个和英文的不同的共识,图片就符合美国的法律了。--Skyfiler留言2012年8月6日 (一) 07:31 (UTC)

一、首张照片并不是因为来自美联社所以不能放,而是根本就是维基百科合理使用规定中六四事件是不能够有以事件为主的照片。二、要拿掉可以,请一同删除File:427 march.jpgFile:Zhao.jpgFile:JUNE4-0P.jpgFile:PLA at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19890604.jpg,因为也是在同一个规范之下。所以要怎们挑自己选啰。--KOKUYO留言2012年8月6日 (一) 07:55 (UTC)
这些图片目前的确是不符合合理使用准则,合理使用仅能用来评论被合理使用的作品本身,在本文中引用的时候超出了对照片发表评论的范围,仅仅用于说明图中事物,属于维基百科:合理使用中的第五个不属于合理使用的场合。--Skyfiler留言2012年8月6日 (一) 09:55 (UTC)
所以说看阁下决定啰,一次删光还是要偷偷摸摸的保留,就是请别只针对一张照片开刀。--KOKUYO留言2012年8月6日 (一) 09:58 (UTC)
那幅图太著名了,一看就知道不是可以合理使用的图片。别的图片的版权情况还真没注意。--Skyfiler留言2012年8月7日 (二) 22:11 (UTC)


注释出现“引用错误”请修改

注释12、18、39、244、58出现

引用错误:无效<ref>标签;未为name属性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的引用提供文字。谢谢。--简单的复杂留言2012年8月15日 (三) 11:01 (UTC)

建议

建议把讨论页各个项目折叠,{{delh|d}},效果如维基百科: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12/05/27。因为按照目前的样式比较容易使一些计算机陈旧的用户或IE6/7/8用户崩溃。--简单的复杂留言2012年8月15日 (三) 12:08 (UTC)

长话题折叠显示

我把一些话题折叠显示了,大家没意见吧? 另外,我建议大家以后在讨论长的话题时能自觉折叠显示,毕竟太长的页面容易使一些浏览器崩溃。谢谢!--简单的复杂留言2012年8月16日 (四) 06:56 (UTC)

(-)反对:没必要,把2012年之前的长时间没人讨论的话题存档就行了,这样都叠起来让人根本没有一个一个翻看的欲望了。 薰衣草毒药花瓣 2012年9月28日 (五) 03:48 (UTC)

用词不准确:应当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而不是“中国政府”。

用词不准确:应当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而不是“中国政府”。—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Zcnnbb对话贡献)于2012年9月5日 (三) 18:36 (UTC)加入。

What is the difference? Ever heard of synonyms?

关于影响部分应该加入的相关内容

  1. 应将后续中的经济改革放至影响部分,事件定调、事后补偿放至后续中。
  2. 影响中还应加入武警的改革、装备非杀伤性武器等内容。——语句不通顺不舒服斯基┣●┫不想屌我敬请留言呐亲 2012年9月8日 (六) 23:47 (UTC)

5.4 资料修正

第5.4 "香港声援" 部分提到 "这场游行吸引了将进香港人口四分之一人数、多达1.5万人参与。" 明显是笔误. 香港没有可能只有六万人. 应是150万人才合理. 但以我自己的记忆, 又好像没有150万这么夸张. 我一时在网上找不到相关资料. 所以谁有空的话可帮忙翻查一下当年的新闻更正资料. 顺带一提, 香港的社运组织自行作出的人数统计普遍会夸大数目.WakemanCK留言2012年11月9日 (五) 10:46 (UTC)

为什么总要隐瞒事实?

2011年文子言木把六四条目大量换成《中国“六四”真相》的资料,到2013年虽然补回不少事实,但条目又变成超超超超级劲冗长,连Dragoon16c都说“已没有阅读的意欲”,又怎会有人找到那些细诉著事实的句子呢?看来想隐瞒事实的人今次这招又很成功。还有,今次这么早就存档,将来的存档时间岂不愈缩愈短?需知所有存档都会关进历史,后人总有办法查出来,若后人将所有事实拼凑起来后恐怕会笑死他们。我又要走了,或者2014年再上来八卦看看又换了什么新招数吧。感灵留言2013年3月31日 (日) 17:02 (UTC)

虽然这个条目的确太长,但读者还真难满足啊,条目太长又说隐瞒事实,条目太短又说被河蟹。--CHEM.is.TRY 2013年11月23日 (六) 05:42 (UTC)
好条目的标准是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写太深入是降低条目质量。不满足介绍深度的不是应该点开链接去看相关条目么,不然给文章维基化是干什么用的?--Skyfiler留言2013年12月4日 (三) 14:21 (UTC)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空行?

条目前几段没啥问题,分段和正常的条目一样,但是后面的分段全部多打了空行,这是为什么?有意为之么?wzyboy留言2013年6月5日 (三) 05:30 (UTC)

衍生作品的罗列是否符合中立方针?

从篇幅的中立性上看,相对于事件本身的篇幅而言,列出这么多衍生作品的写作是否恰当?身在美国的表示不是看到这条目还不知道那么多过气乐团,当然这也可能是时间过去过于久远的原因,不过从内容来看,这些衍生作品的重要性完全未体现,似乎仅仅是为罗列而罗列,要是收录标准这么低的话,三国志条目可以罗列出不知道多少电视剧、电影和游戏。以内容的中立性而言,一个作品仅仅被一个记者怀疑被禁是因为内容涉及六四就可以在这里列出来?确实为这个被禁的不知道有多少,只是被极少数人怀疑的为什么在这里有一席之地?--Skyfiler留言2014年1月7日 (二) 17:10 (UTC)

关于条目模板照片

我不懂KOKUYO为何坚持将原本的“民主女神”照硬改成香港的纪念晚会照?实在令人匪夷所思。难道“民主女神”照比香港的纪念晚会还更不值得代表六四事件?es91213留言2014年1月20日 (一) 06:51 (UTC)

首先“撤退与留守”我希望有当时情况的图片(尤其民主女神也大概是那时候制作),但是基本上这篇条目已经用很多合理使用图片了,所以我想不该再上传新的图片了。再者我认为如果是我我会选择放上王维林的照片,那张才是提到六四事件必定会使用的图片,但是如前面的道理“后续示威”的那一大段也最好有图片较好。然后我认为该模板将图片大小调整至300px才较为美观(图片的宽度才会大于文字介绍),但是民主女神的图片其大小只有264px。接着如果放上民主女神的图片的,势必将会超过第一段的部分,但是这样反而会很难确定第一段图片在各个萤幕比例的呈现情况,而且也不美观。最后原本香港纪念的照片就是单独介绍现行纪念情况,但由于“反应”那里空间不够排进第二张图片(现在使用的艺术品图片是要呈现非中文圈的纪念状况),所以要嘛删掉不用、要嘛放在没有合适的模板照片处,但绝对不适合放在“文化”那边。--KOKUYO留言2014年1月20日 (一) 07:19 (UTC)

我看了好久才看懂你的话,首先我不懂“后续示威”章节为何也应该要有图片?难道一定要每个章节都有图片才行?至于文字介绍的长短只要用文法<br><br/>便能决定,根本不用因此而放大图片。那张纪念晚会照我承认是我看到蜡烛那张就认为该放在其下面,的确是我的疏失。但为何要说“反应”章节空间不够?我试着放上去看起来也没什么不妥之处。还有我认为你似乎不太重视模板照片,为了美观就说其他照片不适合,然后拿出一张代表性低的来充当。最后我认为虽然比起其他条目本条目图片是多出不少,但还没到挤压到文字篇幅的地步、如果有更多相关图片能上传应该会更好。es91213留言2014年1月20日 (一) 09:02 (UTC)

那用点列式解释好了:一、那么又为何不能放?放一张介绍当时情况的照片又有何不可,同样的道理把照片放在“撤退与留守”又如何。把图片放在最适合、而且有讲解其相关内容的段落,这比硬放在模板处更好,尤其对于同样放一张照片所能得到效益相比。二、我并非讲模板图片文字介绍的多寡,我是指这个模板的大小本身就是设定在约300px,而文字离边框的宽度也仅差一点。但是图片最大只有264px的话,会反而会让图片呈现的宽度比文字的宽度还要短的情况。三、那可能是只有你的萤幕比例是这样,又或者我有调整段落内容,但是我最早决定把纪念图片放到模板上是这个原因。四、放民主女神没有挤压到其他处?我现在当前的萤幕(非我编辑整篇时用的萤幕)看就是要超过也不超过第一段“名称”,然后我原本的萤幕是会挤压到图像,那我还不如挑选一个大家显示都差不多的确保呈现效果。还有请别以为当初我只是随便挑个图片就放爽的,放民主女神、放王维林还是放纪念照我都有思考过、而且也为此不断更动内容,以确保每个段落尽可能有能够合适解释的图像、每个图像都有使用的理由以及视觉观感如何。--KOKUYO留言2014年1月20日 (一) 11:00 (UTC)

一个1989年的历史事件的标题照片摄于2013年就是莫名其妙,还不如没有照片。-Msuker留言2014年1月20日 (一) 09:24 (UTC)

照你的讲法,赤壁之战放一张当地的图也很奇怪(2004年摄)、济州四·三事件放个当地行政区划也很奇怪、万湖会议放个建筑物也很奇怪(2006年摄),重点是那张图是要介绍什么。--KOKUYO留言2014年1月20日 (一) 11:00 (UTC)
你的发言中,看到关键字了吗?“当地”。时间、地点都不对的照片,凭什么成为标题照片?-Msuker留言2014年1月20日 (一) 11:53 (UTC)
如果你有曹操横槊赋诗的照片,请尽快换到赤壁之战条目,一直想看看曹操到底长什么样子。把当代世界、有大量图像资料的内容,与近代甚至古代没有任何资料的事件强行比较,不值一哂。-Msuker留言2014年1月20日 (一) 11:58 (UTC)
我认为重点是关系而不是当地,六四事件跟六四事件纪念活动的关系我想仅次于事件当时的照片,当然如果有人有在天安门广场举办纪念活动的自由照片我举双手赞成(当然可以想见这大概遥遥无期)。顺便一提,所谓的当代世界、有大量图像资料的内容,在维基共享资源中与事件当时有关的自由图像也不过只有两张。所以很对不起这条目是处于闹图荒的状态,所以上面才要放协助提供自由图片的呼吁。--KOKUYO留言2014年1月21日 (二) 16:28 (UTC)

只有一段真的很难看清楚内容,我分段回复

  1. 如果有模板图片的情形下当然可放,但现在纪念晚会照可以确定不适合当模板照片,难道为了放张章节图片就要拿相关性低的照片替代模板照?
  2. 那就换上挡坦克那张不就得了?
  3. 但现在就是纪念晚会照与当时六四的关连性太低所以才引发问题,如果民主女神照真的有可能挤压到下面文字,为何不换上挡坦克那张?如果美观与内容互相冲突时,应以内容为重不是吗?

es91213留言2014年1月21日 (二) 07:51 (UTC)

回应如下:
  1. 王维林照片之所以不用,因为“后续示威”那段段需要那张照片,而且整个条目内文中那段亦有提到该件事情,放在那里的效益应该是会比放在模板图片上更佳。(条目内容提到王维林却不放上图片,我不觉得拿什么前面放过了所以读者会一直记得是个好理由)。
  2. 所以我的回答是如果哪个做法对于整篇条目有最大的效益,就用哪张?然后前面我已经讲过首段图片的重点是如何介绍,如果没办法即便是实际场景重摄、行政区划、或者是关键人物图都是可以接受的。
  3. 权衡之下,我认为在几乎可以确认不可能找到其他可以自由使用的当时照片、以及不应该再上传新的合理使用照片、顾虑版面以及图片可以带来的效益情况下,这里选择放上一张纪念活动照片是较好的选择。--KOKUYO留言2014年1月21日 (二) 16:15 (UTC)
王维林的照片不用不是因为有版权而且在这里用无法满足合理使用条件么?--Skyfiler留言2014年1月21日 (二) 19:42 (UTC)
合理使用的照片哪一个是没有版权的?--KOKUYO留言2014年1月22日 (三) 00:52 (UTC)
有版权不代表可以在维基百科的条目合理使用,你把因果关系搞反了。你觉得在本条目放图像的方式,有满足“该图像以及它的历史意义正是条目中的讨论对象”这一条件么?分明是合理使用准则里描述的不属于合理使用的“图片没有特别象征意义,只用来说明图中人物”嘛。--Skyfiler留言2014年1月22日 (三) 04:23 (UTC)
en:File:Soldiers Western Wall 1967.jpg的使用看一下吧。--KOKUYO留言2014年1月22日 (三) 05:03 (UTC)
第一处使用不当,对于图像的讨论只有一个词(iconic)。第二处合理使用。第三处能否合理使用存疑,只在脚注中讨论了照片,却在正文里使用了图片。--Skyfiler留言2014年1月23日 (四) 01:30 (UTC)
en:File:Selection Birkenau ramp.jpg也看一下吧,这类合理使用的图片也多得是。也就是说如果就侵犯其他人版权这理由来看,因为这样的照片是符合可以显著帮助某个历史说明而存在(Iconic and historical images which are not subject of commentary themselves but significantly aid in illustrating historical events may be used judiciously.)。--KOKUYO留言2014年1月23日 (四) 01:49 (UTC)
NFCI的前提是NFCC,这在你引用的文字前面一段就有说,NFCI不能用来覆盖NFCC。比如:Soldiers Western Wall 1967那图的第一个合理使用理由“这可能是表现以色列参战的最著名的一张照片”就有问题,因为主题是以色列参战的照片太多,要说明以色列参战的话,应该不太可能找不到足以表意的自由照片,所以不满足NFCC第一条“无可替代的自由等价品”,引用NFCI无效,而且后面NFC#UUI第5条也将此列为不可接受的合理使用理由。再说这个民主女神像,建造时间不短,照片也很多,每一张照片的不可替代性存疑,“最有名”不是可以免费拿来用的理由。--Skyfiler留言2014年1月23日 (四) 02:09 (UTC)
NFCC第一条应该是指没有可以跟其等价值(如照片稀有度、照片知名度等)的自由图片,所以才只好以合理使用唯依据使用有版权的图片。要比较的是是否存在或者之后可以拍摄的自由使用照片,以及只能合理使用的版权图片。至于UUI第五条我还以为应该是翻译成“当一张主体碰巧是发生于一场战争的图像,用来说明讲述战争的条目。然而如果图像本身对于条目的解说是恰当的主题时,其使用可能是适当的。例如受到注意的标志性版权图像,且该图像是在一篇条目中被提及时。”如果举夸张一点的例子就是我找到一张二战日军在船舰上吃午餐的合理使用图片,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拿来介绍中途岛海战。那么请问你找得到1989年当时的民主女神像其可供自由使用的照片(我找是找不到啦Orz),或者是在2014年以后有办法拍到1989年当时的照片?--KOKUYO留言2014年1月23日 (四) 02:50 (UTC)
稀有度是相对上下文而言的,比如Soldiers Western Wall 1967.jpg那张图在介绍他本人的作品时候是无可替代,但是在介绍范围要大得多的以色列对战争的参与这个主题来说就不是。UUI那里说的是对于图片的讨论,如果你认为文章里"iconic"一个词就算讨论我只能Orz了。找不到可以自由使用的替代品仅仅满足了NFC的第一条,后面还有那么多条要满足呢,更不要说还要排除UUI列出的场合)。比如NFC的第三条最小化使用,在王维林那张图上讨论结果是只有王维林那个条目可以合理使用坦克人这张照片,在别的条目无论以什么理由都不可以合理使用,如果王维林那个条目的内容没有对图片进行评判的话满足合理使用条件,这幅图片就应该删掉。你看看民主女神条目对图片的使用方式,够不够王维林那个条目的深度?--Skyfiler留言2014年1月23日 (四) 04:30 (UTC)
首先NFCI的第一条前面大概是这么讲:“标志性或具历史意义图像:本身主题在条目中有所介绍的标志性或具历史意义图像一般都是合适的。对于没有解说自己的主题但是对于说明历史事件时有显著帮助的标志性和历史图像可以谨慎使用……”然后UFI第三条所说“最少数量的使用:一、最少数量的使用。倘若其中之一能够传达等项重大的信息,不得使用非自由内容中的多则细目。二、最小限度的使用。倘若部分内容已然足够,不得使用整部作品。优先使用低分辨率/保真度/比特率,而非高分辨率/保真度/比特率(特别当原作可被用于蓄意的版权侵犯时)。本规则还适用于File:名字空间中的副本。”里面从来没有说一张合理使用的照片只能放在一篇条目中。最后民主女神那张谁说那就是只能代表民主女神,我在六四事件的使用目的就是为了介绍那个时候天安门广场的情况,所以相比之下我多上传一张具有版权的照片、拿一张已经有的合理使用照片更符合“倘若其中之一能够传达等项重大的信息,不得使用非自由内容中的多则细目。”吧。--KOKUYO留言2014年1月23日 (四) 05:28 (UTC)
首先NFCI的前提是NFC,所以NFC的条件全部满足了才能谈是否满足NFCI,A能够代表B不等于只有A可以代表B来满足NFC#1,这是完全不同的条件,比如前面那个以色列战争图可以代表以色列参战但是要说明以色列参过战了这个意思的话,随便一张图就可以了,不必非要用有历史意义的图片,这是NFC#8(只有当其呈现将有助于加深读者对主题的理解,而其缺失将不利于理解时,非自由内容才能被使用)。另外,合理使用讨论的目的是决定内容是否遵守美国版权法,因为中文维基在美国服务器上需要守美国的法律,这方面英语维基人了解应该更多,应该照英文维基的合理使用标准来定,不能说我们这里根据过时的中文合理使用方针搞一个不同的共识,文章内容就合乎美国版权法的合理使用条件了。英文讨论结果是王维林那张图只能用于一个条目,理据是UUI#6(已经存在专门条目)。--Skyfiler留言2014年1月23日 (四) 05:52 (UTC)
  1. 就因“只有下面提到”就认为挡坦克照应放在下面?如果如此那我再下面编一个关于二十四年后纪念晚会的章节,是否也要把那张晚会照给移下来?
  2. 难道当读者读到王维林的部分会忘记上面那张挡坦克照片?(而且读者看到六四事件的第一张照片是二十四年后的地区性纪念晚会难道就不觉得奇怪吗?)
  3. 或许晚会照真的可以当模板照片,但就以代表意义而言优先级应在最后,且很明显晚会照放模板中根本几乎无益于整篇条目,在这样之下还会想把晚会照片当模板照片吗?

es91213留言2014年2月7日 (五) 12:46 (UTC)

【必须纠正】关于杨尚昆的“国家主席”角色

政治发展:“同时这次抗议活动也促使得依照1982年宪法与往常惯例而采取的权力分立模式必须修正,在过去为了防止毛泽东个人统治出现的过激行为而使得中国共产党决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为象征性职位,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才是政治权力的真正重心,同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又必须与前者为不同人。然而在六四事件期间担任国家主席的杨尚昆声称仍保留有权力并且公然与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赵紫阳决裂,并且转向主张使用军事武力的国务院总理李鹏和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一派,这使得官方政策变得不一致和不连贯并且明显阻碍行使权力。为了避免之后于政府领导高层出现公开的分裂情况,国家主席成为一个行政职位并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家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都改由同一人担任。”

首先,毛泽东拥有的权力与其是否担任国家主席没有任何关系,即使《五四宪法》中的国家主席有实权, 但事实是毛泽东在1959年辞去国家主席职务,由刘少奇接任,他本人只留任中共党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 不过毛泽东任然是中国的最高领袖,刘少奇被迫害致死后,他拒绝重任国家主席,更主张废除主席职务。

其次,不论是先前的李先念,还是当时的杨尚昆,在担任国家主席时都拥有实权,不过与主席职务无关。 李杨两人都是中共元老,前者当过中央政治局常委,杨尚昆虽然不是常委,但担任军委副主席兼秘书长, 所以杨尚昆在六四事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与其国家主席的衔头无关,关键反而是其元老身份和军委职务。

最后,现行的《八二宪法》虽然小修过几次,但在国家主席的条目上几乎没有什么变动,仍是虚位元首。 宪法没有赋予国家主席行政权力,主席职务是国家机关,不是行政职位,中国政府首脑应是国务院总理, 江胡习三人都是党总书记、军委主席兼任国家主席,但主席只是象征性的外交职务,前两个才具有实权。 --伯理玺天德留言2014年1月23日 (四) 08:30 (UTC)

我修改一下内容并且有空找一下来源,因为这段是从英文那边翻出来的(而且还有翻错一些内容Orz)。至于英语那边的说法(包括相关连条目),大概是为了避免再度发生只有一人统治而出现错误决策,所以后来宪法中决定设国家主席为虚职、而政治权力由党书记、总理和中央军委主席共享。但是六四后,杨尚昆一来本身就是与军方更为亲近,二来他有国家主席这个名称,因此便以国家主席为名表示在必要时刻仍有下达命令的权限。而在六四事件后,这样的政治尝试就被放弃并且改由同一人担任之。至于为什么英语维基百科是用“行政职位”(executive position)来形容似乎是因为英语世界习惯问题,例如在国家主席英语条目中提到“1993年,主席一职由同时兼任总书记和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江泽民担任,这也使得总统办公室成为一个强大权力的职位。”(and in 1993, the post of President was taken by Jiang Zemin , who as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Party and Chairman of the 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 made th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a powerful position.)。简而言之,这段话就是强调六四前为了避免单人权力过大而尝试分权制度,但是之后又改成让同一人担任重要职位。--KOKUYO留言2014年1月23日 (四) 10:36 (UTC)

KOKUYO您难道只会英文翻译? 英文维基百科里的相关条目叫做天安门抗议,你难道也要把六四事件改名天安门抗议?你的什么逻辑啊。翻译当然可以,但是必须用中国人所更容易理解的文字来翻译。就好比你翻译的新版里面的【名称】那段里,从“中文世界,中国以外中文世界,英语世界”去介绍六四的名称, 而旧版是从“民主运动人士与同情者,中国官方,西方”去介绍六四名称,很明显旧版的方式易于理解。(六四的名称就是因为各方的立场不同,所以名称完全不同,所以旧版站在各方立场去分别去解读六四的名称,显然是更加便于理解)。——联合国军留言2014年1月28日 (二) 06:16 (UTC)

六四事件新版和旧版选哪个?

新版字数上比旧版要少,但是读起来完全就是旧版不臃肿,新版相当臃肿。旧版内容多又不臃肿,既然这样何不用旧版?我支持旧版。翻译自英文维基?正是KOKUYO完全的翻译导致读起来很怪很臃肿,KOKUYO难道不会用中文去修饰下文章吗?翻译之后用简介明了的话来概括,而且用中国人的文法去概括,就比如新版里的【简介】和【名称】两大段和旧版相比,太臃肿了吧,读起来,真是拗口,在【名称】那段里,从“中文世界,中国以外中文世界,英语世界”去介绍六四的名称, 而旧版是从“民主运动人士与同情者,中国官方,西方”去介绍六四名称,很明显旧版的方式易于理解。(六四的名称就是因为各方的立场不同,所以名称完全不同,所以旧版站在各方立场去分别去解读六四的名称,显然是更加便于理解)。至于KOKUYO说,旧版之后被人修正后,许多内容亦不符合维基百科优质条目的写法。请问难道所谓的优质条目就是像新版一样读起来那么的不顺和臃肿?——联合国军留言2014年1月28日 (二) 06:00 (UTC)

KOKUYO您难道只会英文翻译? 英文维基百科里的相关条目叫做天安门抗议,你难道也要把六四事件改名天安门抗议?你的什么逻辑啊。翻译当然可以,但是必须用中国人所更容易理解的文字来翻译。就好比你翻译的新版里面的【名称】那段里,从“中文世界,中国以外中文世界,英语世界”去介绍六四的名称, 而旧版是从“民主运动人士与同情者,中国官方,西方”去介绍六四名称,很明显旧版的方式易于理解。(六四的名称就是因为各方的立场不同,所以名称完全不同,所以旧版站在各方立场去分别去解读六四的名称,显然是更加便于理解)。——联合国军留言2014年1月28日 (二) 06:17 (UTC)

支持新版。最起码单看首段部分,与新版的水平相差太多,多还从没有见过哪个条目单纯介绍不同方的名称而专门另起一段的。首段通常是对整个条目的概述,但又要把整个重点都要说明出来,看旧版,对抗争的规模、官方不同阶段采取的不同的态度,甚至整个抗议的大体过程都描写不全,跟新版的差距真是十万八千里。另外,你也知道对这一事件的不同称呼是因为立场不同,那为何在首段只提民运方和政府方对此的名称,而不提更加中立性的西方称呼呢?——Langer Lee-本人现正在编辑群体婚姻,欢迎大家提出意见。 2014年1月28日 (二) 08:05 (UTC)
联合国军所放上旧版就是英文翻译加上过去中文许多没有来源佐证的内容而已,实际上如果容我自大一点、这里的主要统合工作也是咱以前弄出来了(而且还把它拿去提名DYK)。后来很多维基人都表示这个版本太长了,而所谓的新版就挑最多来源且较好翻译的英语维基百科加以修改而成(同时英语维基百科也比先前重新撰写过一遍)。当然六四事件不乏有其他语言版本列为优良乃至于特色的维基百科条目,但是这些在内容介绍上都没有英语维基百科还要好。至于内容有比以前少的部分,我认为在其他条目中都可以轻易补足,或者就是应该列为杂项而不必特别提及之。
再者旧版在文字叙述上我认为已经被修改的不甚妥当,首先在“名称”部分新版使用了通常较为推荐的文章式写法,同时其大体上仍然是维持“常见讲法、批评镇压者的称呼、躲避审查之称呼、中国官方之称呼、英语世界的称呼”而与旧版内容并无多大差异,或者实际上联合国军所放上来的旧版也就是将这内容自行分拆后、用没有必要的点列式介绍而已。然后在“背景”部分,明明只需要单纯介绍当时情况的文句却被某些维基人改成“xx人认为”,这实际上是很多余而且并不恰当的写法。最后旧版有些翻译错误处,也是到了新版时重新发现并且明显需要立即修正。因此新版可能仍有部分翻译不顺乃至于错误之处(如之前领导人的例子),但是已经对于旧版进行了许多修正以及精简之处。因此拿旧版和新版相比,已经确认有不适当或者不合宜之处的旧版应该马上换掉,并且对新版进行修改才对。--KOKUYO留言2014年1月28日 (二) 16:31 (UTC)
(:)回应:首段 ,我觉得还是旧版好,旧版首段简介明了,大致介绍了事件的一些情况,很不错啊(事件的意思,名称,前期,中期,后期,反应都讲了,这些简介很好的对应了后面的正文内容。)。新版的首段一看就头疼,那么满的,那么杂的,看不出哪里好。至于你说的西方常用的名称在首段也是有的,第一句不就是嘛,天安门事件在西方使用频率也很高啊。——联合国军留言2014年1月29日 (三) 13:14 (UTC)
(:)回应:对于你说的翻译和名称,我上面的原话还是可以回复你的:翻译当然可以,但是必须用中国人所更容易理解的文字来翻译。就好比你翻译的新版里面的【名称】那段里,从“中文世界,中国以外中文世界,英语世界”去介绍六四的名称, 而旧版是从“民主运动人士与同情者,中国官方,西方”去介绍六四名称,很明显旧版的方式易于理解。(六四的名称就是因为各方的立场不同,所以名称完全不同,所以旧版站在各方立场去分别去解读六四的名称,显然是更加便于理解)。
至于你说的【背景】部分的,我赞同用新版的【背景】。——联合国军留言2014年1月29日 (三) 13:20 (UTC)
我觉得你根本没看懂在新版“名称”段落所要指的内容。其中“六四屠杀”重点在于等这类是对于镇压行为带有批评的话,而在中国以外地区才能够这么公开形容称呼,但并不代表民运人士或者同情人士就一定会用这些字词。而后面所描述的审查状况则是呼应中国方面这些字词都遭到审查,因此必须有替代的词汇并且加以介绍之。然后改成英语世界是因为西方世界不等同于英文世界,德国是西方世界、西班牙是西方世界,但他们的语言叫天安门广场叫“Tian’anmen”和“Praça da Paz Celestial”,而非“Tiananmen”。最后呢我已经讲过了,点列式除非有必要才提供,而这很明显是不必要也不应该这样写的情况。--KOKUYO留言2014年1月29日 (三) 16:39 (UTC)
不知道你再讲什么东西。新版“名称”段落的介绍方法,完全是扯淡,我上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和旧版对比,他差远了。至于你后面说的“英语世界是因为西方世界不等同于英文世界,德国是西方世界、西班牙是西方世界,但他们的语言叫天安门广场叫“Tian’anmen”和“Praça da Paz Celestial”,而非“Tiananmen”。”我想说的是:英语是国际语言吧,是美英加澳爱等很多西方国家的官方语言吧。所以用【西方世界的新闻媒体则习惯以“天安门广场抗议”(英语: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何错之有?至于你说因为法德等西方国家不是用英文,所以就他们肯定不叫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以此来认为用西方世界这个词是错误的,完全说不过去。就像人们常说人人都有选票,但是你能因为 未成年没有选票 而否定这句话?——联合国军留言2014年2月1日 (六) 06:53 (UTC)

为何自由女神的图片不被引用了?

就个人认为,自由女神的照片是六四中重要的一部分,不应该去掉!--Jyu..(عشق، مانند لوتوس). 2014年2月11日 (二) 15:55 (UTC)

美联社版权所有。对美国版权法更熟悉的英文维基人对坦克人那张图片的讨论是如有专题条目存在,则其他条目皆不得合理使用——这个后来成为正式方针。顺便说一下那图现在已经删除,因为自由女神条目仅仅用图片来描述图中的事物而非评价图片本身,属于不可接受的合理使用理由。--Skyfiler留言2014年2月15日 (六) 18:57 (UTC)

必须更正一下 那个女神叫民主女神。如果你经历过那段时间的话。你应该非常清楚。在当时中央台在宣传这件事情上面,多次引用了那个女神像。那个女神像的象征意味实在太浓了。我现在回想起64,在我的大脑中间。我第一个想起的就是那个女神像。做为一个从小生活在大陆的。那种感觉就和那张坦克人那张一样的有冲击的。你把自由女神和这个民主女神放一起看。美国占领天安门了。就是这种感觉。我甚至认为,就是这个女神像直接导致了最终的军队进场。你仔细看条目中间你应该能找到。25号左右军队已经退出去了。在外围警戒去了。既然已经退出了。也就是说政府是想谈的。27还是28发了一个申明什么的。希望和平解决。但是紧接着在30号就在广场上面树立了这个民主女神。这女神像的象征意味实在是。。后面就不用说了。我个人觉得就是这个女神像直接导致,中央下决心要在最短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才决定用军队清场的。最后你再看看历史记录,你就能明白了。在历史版本里面有几个版本放了这个民主女神的。然后在看看有几个版本有那个坦克人的。然后你再看看上面。一样有人说要放坦克人上去。在我看来。这个根本不是什么版权的问题。就是意识形态的争论。对于这样的结果,我只能呵呵了。毕竟维基的受众大部分是国外的。呵呵。--223.255.189.34留言2014年4月11日 (五) 20:55 (UTC)

楼上+12014年5月20日 (二) 18:34 (UTC)imsupernewstar

怎么回事儿?求解答

在条目的infobox中“六四事件”被称为“1989年民主运动的一部分”,可你打开1989年民主运动后,又是指向六四事件的消歧义页。到底怎么回事?求解答。--Eric.Diao2014年3月2日 (日) 14:21 (UTC)

内容大有改善,量词需要注意

不过有不使用全称的不好做法,比如这句

邓小平认为示威者之所以不断强调包括官员贪污等等有关的投诉,便是为了掩盖其底下试图将当前社会主义制度加以取而代之的真正动机[194]。


是“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把量词去掉以后,就变成了,邓小平指责所有示威者都是“造反派和大量的社会渣滓” 原文是“对方不只是一些是非不分的群众,还有一批造反派和大量的社会渣滓。” 全文这种省略量词的情况不止这一处,望精通编辑此词条的维基人注意,这有中立性的嫌疑和扭曲事实的可能--Lhjay1留言2014年3月21日 (五) 16:34 (UTC)

关于图片

kokuyou 阁下认为我添加的图片有指向性,但条目原来的图片也有很强的指向性。我一直认为维基百科的中立性就是由每个持不同意见的人互相在列出事实而形成的。至于与内文的联系,内文中已经提到了有军警受伤这一事实。此外您依然没有给出撤销文字部分的解释,我可以扩充和图片相关的内容,但前提是阁下不要删

名字打错了……首先整段要讲的是什么请先搞清楚,同时敢问那些照片是当天晚上在木樨地的照片吗?同时合理使用的照片应该限制数量使用阁下不知道吗?最后该段明明在介绍木樨地的情况,为何有需要引用到维基解密所提到的广场状况,更何况后半段既然有提及干嘛重复之?--KOKUYO留言2014年5月20日 (二) 17:37 (UTC)
我将它们添加到的地方是“清场”这一章,把代码写到木樨地只是为了排版。目前的图片数量并未影响到排版且原有图片明显不够。维基解密那段的确是我写错位置了,抱歉。我不想打编辑战,所以我希望先在讨论页达成共识2014年5月20日 (二) 18:31 (UTC)Imsupernewstar
放图片应该是以小段落为基准,然然后左右同时有图片我个人以为已经影响排版。然后再次强调同一个条目合理使用之图片不应该过多,而现在合理使用的图片已经达到4张了。--KOKUYO留言2014年5月20日 (二) 19:03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