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基础条目 属于维基百科自然科学主题的基础条目扩展。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统百科全书条目专题 (获评初级未知重要度
本模板属于传统百科全书条目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传统百科全书条目的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工作组图标
本条目收录于《精细化工辞典
元素专题 (获评初级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元素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化学元素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极高  根据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磷的发现者是?

移动自Wikipedia:互助客栈/聊天

的条目中说化学史上的第一个发现者是17世纪的德国人,而在鬼火的条目中引述了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证明南宋以前的中国人即已知道磷的存在。有没有哪位朋友能解说一下这其中的奥妙?--百楽兔08:05 2006年3月6日 (UTC)

知道存在和发现是两回事。发现是要得到纯净的才行,知道的话只需要明白这是一种物质的发光现象就可以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08:35 2006年3月6日 (UTC)
矛盾在于《老学庵笔记》记载:“予年十余岁时,见郊野间鬼火至多,麦苗稻穗之杪往往出火,色正青,俄复不见。盖是时去兵乱未久,所谓人血为磷者,信不妄也。”这一段话说明当时中国人已知磷会‘出火,色正青’,所以才推论人血中也含有磷。如果中国人知道的磷和德国人提炼发现的磷不同,那中国人所指的磷是什么呢?--百楽兔03:24 2006年3月7日 (UTC)
以前中国人所说的磷指磷火或磷石,后来将Phosphorus就翻译成“磷”,陆游还没有元素的概念。--方洪渐 04:18 2006年3月7日 (UTC)
元素的概念自古有之,只是其分类并不是像现代元素周期表那么基本而科学。而且古代中国比西方世界早数百年炼铜、炼铁、搞合金,即便德国人提炼磷的时候其元素概念也还不够严谨。回归正题,如果中国人所说的磷是指磷石,磷石是混合物还是化合物呢?--百楽兔04:43 2006年3月7日 (UTC)
是钙、锰、镁、铁等多种磷酸盐的混合物,骨骼在长期暴露空气中,其中的磷酸钙会在暗处发绿光,磷石也有同样的现象,古代人所说的“磷”可能就是指含有这种能发光的物质,没有记录说古代曾经提炼出纯磷,因为磷在空气中极不稳定,30℃就会自燃。我不清楚古代是否有纯磷的文献记载,不过以前的炼丹术士经常折腾各种物质,不知谁见过有没有这方面的资料?--方洪渐 07:11 2006年3月7日 (UTC)
化学家好像没有成功提炼过纯净的,以及因半衰期太短无法制备足够超铀元素。难道就当这些都是没发现过?--Hello World! () 11:56 2006年3月9日 (UTC)
如果你有足够的资料能证实中国人发现了磷,可以自己添加到磷的条目中去。虽然化学家“无法制备足够超铀元素”,但已经能证实这种物质存在,以及其性质,否则可能不能说“发现”了这种物质,不知古代“发现”磷的过程是否和发现钫相似?--方洪渐 02:03 2006年3月10日 (UTC)
磷酸钙等物质应该是化合物,需透过化学方法来分离其组成成分。但如果是混合物的话,尤其是固体混合物,有些透过物理方法即能分离其成分。所以如果磷石是混合物的话,说不定往地上一摔,一小粒纯磷就摔出来了。这样算不算“发现”呢?这是我当初的想法。不过既然磷石是化合物,那我们就探讨下一个问题。
如果中国人所说的磷是指磷石,而磷石是磷酸钙等磷酸盐类的化合物,那么这些磷酸盐化合物仍具有‘出火,色正青’等磷的特性吗?这一点可能就只能请教专家了。不过基本上,化合物和原物质的特性差异会很大。所以即便磷酸钙会在发绿光,但不代表是因为‘出火,色正青’。--百楽兔08:32 2006年3月15日 (UTC)

别争了,鬼火的成分是化合物膦(PH3)和联膦(P2H4),中国古籍记载的不是元素磷(P)。Arnomba 2007年5月30日 (三) 01:22 (UTC)[回复]

请大家帮帮忙集思广益~关于磷的用法

这是一项中华台湾高雄师范大学高级中学校内化学教学与学习示范演饰, 它需要运用高中化学一二年级纲要的知识与概念,需要有创意和魔术般的小实验来展示, 以下是我们的初步想法:

   江湖術士
   首先,兩個演飾者,一站一坐,站者將白磷粉灑在坐者頭上,然後搓揉使其自燃,

借由发烟得到类似于发功的视觉效果,然后结束动作后,坐者倒向一旁,好像发功过 度的结果,站者要露出疑惑的表情,以为没出差错,然后站者手套里再拿一块磷块, 不能让观众看到,也使其自燃,以制造发功过剩的效果,然后在一位在旁守候的救火 员,提着水桶出场,于是站者把手套脱下,丢进水桶,结果引起水火共容现象。由于 全实验只达到趣味和魔术性的效果,其实内容的化学建构概念不足,创意也没什么深 度,所以请各位大大提供的原实验的修改或者甚至是完全更新颖的概念。谢谢!!!

查了一下,的化学元素名是用希腊文命名的,这跟@苏州宇文宙武:的说法,“统一用拉丁文命名”,好像有出入。请编辑一同讨论,是否应该将磷的外文标注为拉丁文,感谢。--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5年4月24日 (五) 09:06 (UTC)[回复]

词源确实是希腊文,但正式命名还是用拉丁文(希腊文用拉丁字母么?),不要告诉我你不懂两者的区别。——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4月24日 (五) 09:17 (UTC)[回复]
@苏州宇文宙武:用拉丁字母拼写,跟这个词源自拉丁文,或是这个词是拉丁文,在意义上不同。中文用拉丁字母拼写,不会因此变成拉丁文。--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5年4月24日 (五) 10:35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7月14日 (五) 07:42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