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李活道
22°17′3.5016″N 114°9′1.1736″E / 22.284306000°N 114.150326000°E
道路长度 | 1千米(0.62英里) |
---|---|
车速限制 | 50公里每小时 |
车道数 | 2 |
地点 | 香港中西区 |
起点 | 中环砵典乍街,近亚毕诺道与云咸街交界 |
终点 | 水坑口皇后大道西80号,荷李活道267号高升大楼 |
建造 | |
动工 | 1841年 |
通车 | 1841年6月 |
荷李活道(英语:Hollywood Road),有时亦作荷里活道,位于香港岛中西区中环及上环,是香港开埠后第一条完成兴建的街道,连接中环与水坑口。荷李活道的名字据说来自早年附近一带的冬青树(英语:holly)树木[1],与美国电影业重镇加利福尼亚州的荷里活(香港译为“荷里活”)无关。
历史
荷李活道是香港开埠后的首条街道,早在1841年英国人登陆香港岛时便开始兴建太平山一段,早年港岛尚未填海时仍接近海边,经过百多年来不断填海,荷李活道现已远离海傍甚远。
命名
荷李活道据信得名自早年附近一带冬青树(holly)成林(woods)[1],因此名为Hollywood Road,中文音译为荷李活道。荷李活道得名之时,美国加州的荷里活尚未发展成电影业中心,后者于1910年代才成名。
近年研究推断,荷李活道可能有另外一个出处,是谓以第二任港督戴维斯(John Francis Davis,又译“爹核士”)的家乡小镇定名的说法:戴维斯出生于英国告罗士打郡布里斯托区(Bristol)的荷李活镇(Hollywood),他是该镇的第一位男爵,也是他退休后晚年定居的地方。这个小镇从未受到注目,当年他以家乡小镇命名香港第二条大道的做法也显得十分低调,在政府记录和通讯中从没有说明为何用上Hollywood一名,连英国街道历史研究书籍都没有记载。由于戴维斯在位时并不受欢迎(详见其条目),学者估计戴维斯的用意是避免不必要的政治抵触,没有直接以本人名字命名街道,故特意以“荷李活道”定名,实则暗指戴维斯他本人[2],假如推断属实,便是港督在任期内给自己留名的首例(纪念首任港督砵甸乍的砵甸乍街待至1858年、第四任港督宝宁任内命名)。
演变
自开埠早期起荷李活道已经是华人聚居地,香港前行政长官曾荫权幼年时便曾在荷李活道居住。
在荷李活道与楼梯街交界的文武庙,早在香港开埠前已落成,二十世纪初乃香港平民处理经济纠纷的地方,并有不少华人参拜。在荷李活道中环部分的旧中区警署(现大馆),早在1864年落成,1919年进行过扩建,今日亦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
今日荷李活道亦是著名的旅游地点,街道两旁聚集众多古玩店和艺廊,很多游客慕名前来购买古董,其中有不少是珍贵文物,货品来源备受争议,所以香港政府对外推广旅游时极少提及荷李活道的古董买卖。街道上另一地标旧式粮油店“振隆白米”现已结业。
特色
今日的荷李活道,深具香港中西文化合璧的特色。2024年,荷李活道被英国杂志《Time Out》评选为年度“全球最型格街道”第二名,仅次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高街[3]。
荷李活道靠近中环一段以南一带称为苏豪区(官方名称为荷南美食区),取自英文“Soho”或“SoHo”除了取源于伦敦苏豪区外,也来自“South of Hollywood Road”,意即“荷李活道以南”。今天的苏豪区有不少外国特色的餐厅和酒吧,尤其吸引居港外藉人士或游客光顾。
荷李活道东端连接著兰桂坊,而旧中区警署(前香港警察总部,现大馆)亦位于此街上。在旧中区警署侧中央广场的夜店Dragon-i,曾吸引多位足球明星访港时到此消遣。而全球最长的户外有盖行人扶手电梯、连接中环与半山区的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梯系统,亦途经荷李活道。
近楼梯街一段是著名庙宇文武庙的所在地。附近的摩罗街,则是著名的古董和怀旧物品集中地。
-
荷李活道65号前身是道济堂,国父孙文在港习医时到此基督教聚会
-
荷李活道近旧中区警署
-
荷李活道62号旧型中式米店(已结业)
-
荷李活道近水坑口街的著名路边鞋店
-
荷李活道近楼梯街的东方艺术品展厅
-
部份荷李活道地下有铜牌示显街道名称
-
近旧已婚警察宿舍一段的榕树墙
地标
容易混淆之街道
参考来源
- ^ 1.0 1.1 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 香港歷史文物-保育·活化. [2020-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4).
- ^ 林准祥. 從香港首批街道命名,到「赤柱」、「香港仔」如何變成Stanley和Aberdeen. 灼见名家. 2017-01-27 [2018-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6).
- ^ Kylie Stevens. High Street in Northcote in inner-city Melbourne named the world's coolest by Time Out. Daily Mail. 2024-03-14 [2024-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