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复合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明代开元弓的复制品。
传说张仙弹弓天狗

复合弓(英语:composite bow),又称作角弓[1],是使用复合材料制造的,由干(竹木材)、三部分组成,并以动物胶及丝线黏合加固。未上弦线的复合弓向外弯曲,弓背(面向目标的一面)为木制。弓背亦包括三部分:一对弓臂及一个弓弝。木制部分大多采用槭树(枫树)、山茱萸桑树,或同时采用多种木材

弓臂内侧(面向射手的一面)为角制。角被来加强弓臂部分。游牧民族会选用水牛或野山羊角。因为水牛的角相对于其他动物的角比较有弹性,而且较长,所以两者以水牛角最受游牧民族欢迎。

动物后腱(来自鹿等)黏在弓臂外侧。原因是腱像橡皮圈,经拉扯后能够迅速地回到本来位置,加快飞行速度

一对木制弓臂的末端装有弓弰(ears/siyah)。大部分史家认为这是匈奴人发明。弓弰增强弓的蓄能及减低需要拉弦的,使经复合弓发射的箭有更强的杀伤力。

结构

弓弦

游牧民族利用动物的腱、、或葡萄制造弦线斯基泰人甚至曾用制造弦线。至于土耳其人,他们以采用蚕丝制的弦线而闻名。

复合弓的箭镞大部分有,有别于欧洲流行的有套箭镞。解释众说纷纭,有史家指出这是为了自卫

假如箭镞只是插入箭杆,将会减低箭杆吸收冲击力的能力且容易折断,骑弓手便能以此防止对手使用自己的箭反击。不过,大草原缺乏适合制作箭杆的材料,游牧民族不大可能为了自卫而大量浪费箭。

比较合理的解释是这种箭镞的制造方法不但简单,所需时间也较短,有利于人力物力不多的游牧民族。

箭杆通常用芦苇秆或制成,亦有白桦木山茱萸的木制箭杆。箭羽则采水鸟的羽毛制造,例如的羽毛都是上佳的材料。箭杆有二至四片箭羽,令箭飞行时更稳定。

拉弦工具

骑弓手都会戴上扳指,防止拇指被弦线割伤。中纬度草原的游牧民族用、角、金属制造扳指。为了加快射箭的速度,扳指的内侧通常有或凹处用来扣著弦线。

弓袋及箭箙

斯基泰的骑弓手会将弓袋与箭箙结合,这种袋名叫gorytos英语gorytos。Gorytos的前侧有一个袋,专门用来放箭。斯基泰的骑弓手用钩将gorytos吊在腰带上。早期的萨尔马提亚人都是采用这种设计

由于后来的弓愈来愈长,gorytos不能负荷,匈奴人亚瓦尔人土耳其人蒙古的骑弓手分开弓袋与箭箙。他们通常将弓袋置左,箭箙置右。骑弓手放置弓袋与箭箙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把弓袋与箭箙吊在腰带上,二是把弓袋与箭箙用带挂在上。

历史

斯基泰人萨尔马提亚人所使用的弓比较短,长度约八十厘米以下。随著时间的推进,弓的长度有所增加。

根据商代的甲骨文,推测已经出现反曲式的复合弓。

东周时期的《考工记》记载了复合弓的数种材料,包含干(竹木材)、角(动物角)、筋(动物肌腱)、胶(动物胶)、丝(丝线)、漆,以木材或竹材多层叠合制作弓臂骨干,薄片状的动物角贴于弓臂内侧,筋贴于弓臂外侧,并以胶将所有材料黏合,以丝线缠绕固定,最后上漆。[2]左传》记载复合弓射出的箭能射穿七层甲革。[3]

匈奴人的弓又名匈奴弓,长度超过一百二十厘米。考古学家认为匈奴人最先使用弓弰,因此匈奴弓的威力更强。匈奴弓的上弓臂及下弓臂长短不一,上弓臂比下弓臂长。目的是方便骑射

亚瓦尔人的弓上承匈奴弓,长度没有太大改变。可是,弓弰的角度形状跟匈奴弓的弓弰不同。蒙古人所使用的弓跟亚瓦尔人的弓差不多。两者的分别在于弓弰的角度。当弓未被上弦线时,后者的弓弰向内弯曲三十度,而前者的弓弰则更向内弯曲达六十度。蒙古骑弓手会配备短程射击和长程射击两种复合弓。

参考

  1. ^ 《诗经·鲁颂·泮水》
  2. ^ 锺少异,《古兵雕虫:锺少异自选集》
  3. ^ 成东、锺少异,《中国古代兵器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