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厕
猪厕,古称圂厕、圂、豕牢、溷轩,又称带厕猪圈、连茅圈、茅圈,是指在同一地同时作养猪和厕所之用,猪厕所养的猪往往以人的粪便为食粮,亚洲不少地区都有使用猪厕的传统,至今仍可在中国北方和福建省的一些农村及印度部分地区可见[1]。
东亚的猪厕
中国
中国人使用粪便豢养产肉动物已有悠久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代,最早的记载见于《国语·晋语》:“昔者大任娠文王不变,少溲于豕牢,而得文王不加疾焉。”韦昭注:“少,小也。豕牢,厕也。溲,便也。”,意为:“以前周文王的母亲怀孕时身体没有变化,小便的时候在豕牢里生下文王,没有添加任何痛苦。”。“豕牢”就是养猪的厕所,让猪可以直接吃掉人拉出来的粪便[2],汉代称为“溷轩”[3]。《汉书·武五子传》有“厕中此群出”之句,颜师古注解为“厕,养豕溷也。”[2]
自西汉到西晋之古墓中出土的陶制明器常见猪圈模型,河南、河北、北京、山东、江苏、安徽、湖南等地均有考古出土的陶制“带厕猪圈”明器,如汉绿釉猪圈、汉灰陶猪圈、西晋青瓷猪圈等。也有些明器显示猪圈位于厕所旁边,是整个宅院的一部份[2],如汉墓出土的四合院式的房屋模型,为由门房、仓房、阙、正房、厨房、厕所和猪圈等六个部份组成。正房西侧上层为厕所,下层则是猪圈,证明了不论是富贵人家或普通农民都把厕所和猪圈相连建造[3]。汉代也有一些是上层住人,下层养猪的干栏式建筑,多见于湖南、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至宋代长江三峡地区仍然流行这种建筑方式[2]。无论考古原件还是文献资料,皆显示自战国到魏晋时代居家厕所和猪圈相连颇为普遍,此应是把人的粪便作为猪食一部份,同时也累积肥料供为农作物用[3]。
猪厕的出现可能是随著战国时期农耕发展而来,人们在自家厕所养猪以节省饲料费用和生产较多肥料。猪厕最先在黄河下游出现,随著人口迁移传到南方。现时猪厕多分布在山东、山西、福建的农村,河北定县就是一个比较著名的例子[2]。
猪厕建筑有不同的形式,其中猪圈部份有椭圆形和四方形两种,椭圆形出现较早。厕所部份可分为男女有别式和一般式,厕所建筑也分为阁楼式、平地式和杆栏式[1][3][2]。阁楼式猪厕的厕所部份地面较猪圈高,人们如厕要经过阶梯或斜路进入厕所;厕所是一陶瓦屋顶的茅屋,内有蹲坑,侧壁有洞,有些洞大得可让猪可探头进去进食,有些洞口比猪头小,猪只无法取食,可能仅供收集猪排泄物入人用厕所的粪坑中作为堆肥。平地式的则是厕所与猪圈建于同一平面上,厕所粪坑往下挖,大便的地方比地面稍高[1][3]。杆栏式是上层作人的居所(包括厕所)下层养猪,人粪掉到下层作为猪粮[2]。也有些是露天的带厕猪圈,如安徽寿县茶庵马家古堆东汉墓出土的带厕猪圈是没有屋顶、围墙,四面敞开的露天厕所,是一块方板中央开一方孔供粪便落下,方板的一边搭在猪圈的围墙上,另一边则用两根柱子支撑住,猪只可以很容易地进入方板下的空间去寻觅食物[2]。现时仍然存在的猪厕大部份都是平地式,厕所部份没屋顶的,反而猪圈会有屋顶[1]。
朝鲜
朝鲜半岛也有使用猪厕的传统,猪厕最先见于咸镜北道的会宁和江原道的杨口,后来传至庆尚南道、全罗南道、济州岛等地。猪厕形制类似中国,也分为阁楼式和平地式两种。阁楼式的猪厕要以梯子上落,然后弯腰进去,上完厕所也不能站起来,颇为不便,但可以与猪保持一段距离,也容易掏出堆肥。平地式猪厕的猪圈设置在往地下挖1.5米深的地方,进出方便,但猪会靠近人并抖动,粪便溅得到处都是,令人十分狼狈。堆肥也不易掏出来。人们会把放置一段时间的大麦秆放进猪圈,猪吃人粪,排出的粪便与大麦秆一起被它们踩踏,再咀嚼消化,排出来的就成为堆肥[1]。
一如中国,除了一些有屋顶的猪厕外,也有些是厕所部份不设屋顶的,人们如厕时可以看到外面的情况。猪圈则设有屋顶。现时仍在使用的猪厕可见于庆尚南道和济州岛,厕所部份没屋顶,下雨时如厕要穿雨衣、戴斗笠[1]。
琉球
琉球群岛的猪厕(琉球语:フール[4]或ウヮーフール[5])是于三山时代由闽人三十六姓从中国传入[1],当时中山王国的察度王向中国明朝朝贡,明朝派闽人三十六姓到当地教授当地人技术知识,当中包括猪厕[6]。初期只是在猪圈上搭木板或木头让人蹲在上面大便。后来出现了独立的猪厕,分成多格,每格只养一头猪,人们蹲在一角或前方的坑上大便,这种猪厕也是没有屋顶的[1][7]。后来才出现有屋顶的猪厕[6]。由于在厕所养猪,每逢节日,人们就会在猪厕点香祈求厕神保佑他们养的猪健康肥壮。平日早晚也要点灯。当遇鬼或奔丧回家都要去厕所把猪踩醒,因为琉球人相信猪叫可以驱邪[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治理时期,琉球政府以公众卫生为理由全面禁止使用猪厕,因此现时属于日本冲绳县的琉球已经没有继续使用猪厕了,猪厕只作为历史遗迹保留[6][7]。
亚洲其他地区的猪厕
除东亚之外,亚洲其他地区如印度[8]、尼泊尔和菲律宾等地都有使用猪厕[1],尤以印度果阿邦的猪厕较为著名[8][9]。
使用猪厕的好处与坏处
猪厕被使用多时,固然有其好处,但所产生的卫生问题也是猪厕被淘汰的原因之一。
好处
由于猪厕以人粪作为猪粮,人粪就不需要另外去处理,亦因为人粪很快就被猪吃掉,也就不会有臭味,也不用特地去掏出[1]。以人粪作为“非粮饲料”,当中的养份也可以补充猪饲料的营养,节省生产成本[10],能用低廉的成本养出长肉多、肥膘少、肉质嫩且结实的猪[1][10]。猪粪又可产出堆肥[3],把堆积的杂草、稻草或麦秆铺在猪圈,让草和猪粪混合,加上猪不断踩踏,很快就成为用于耕作的堆肥,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尤其在土地贫瘠的地区,若不使用堆肥就要购买昂贵的肥料,使用猪厕自行制作堆肥可以大大减省生产成本和提高产量[1]。
坏处
粪便本身含有大量寄生虫和细菌,猪吞食人粪时同时会吃下虫和虫卵,寄生虫就随著猪走动而四处传播[2]。猪体内的虫卵经孵化成幼虫,寄生虫在猪的肌肉内生长,就是“猪囊虫肉”,也叫“米心肉”。据一项发布于2010年1月的调查,中国大陆凡是有连茅圈的地区,有“米心肉”的猪占肥猪的13至15%[11]。人吃了这些猪肉也会有寄生虫,不少寄生虫病如猪肉绦虫病和蛔虫病都是经此途径传播的[2][12]。另外,猪厕建筑简陋,人如厕时常会接触到猪,增加人猪相互感染的风险,人如厕时也常会引起不便,例如被猪溅起的粪便弄污身体等[1]。
参见
参考文献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金光彦《东亚的厕所》,译林出版社,ISBN9787544707893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蕭璠《中國歷史上的一些生活方式與幾種消化道寄生蟲病的感染》 (PDF). [2010-07-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4).
- ^ 3.0 3.1 3.2 3.3 3.4 3.5 古早中國豬. [2010-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http://ryukyu-lang.lib.u-ryukyu.ac.jp/srnh/details.php?ID=SN51514[失效链接]
- ^ 存档副本. [2012-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2).
- ^ 6.0 6.1 6.2 フール(豚便所). [2010-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13).
- ^ 7.0 7.1 小禄 -OROKU- うるく. takara.ne.jp. [2020-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8.0 8.1 Goan Pig Toilets - You'll Never Eat Pork Again. [2010-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6).
- ^ Mumbai Travelogues- Mumbai Travel Information | Mumbai Tourism | Bombay City Tour Guide | Travel Mumbai India. [2010-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4).
- ^ 10.0 10.1 中國人的食糞症. [2010-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01).
- ^ 农村养猪应重视改善圈舍环境[永久失效链接]
- ^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Wat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