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铜门村土石流掩埋事件

坐标23°38′26.0″N 121°22′51.9″E / 23.640556°N 121.381083°E / 23.640556; 121.381083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铜门村土石流掩埋事件[a]
铜门地区土砂灾害
日期1990年6月23日-1992年6月29日
时间1990年6月23日下午2时至3时之间(UTC+8
地点 台湾花莲县秀林乡铜门村
坐标23°38′26.0″N 121°22′51.9″E / 23.640556°N 121.381083°E / 23.640556; 121.381083
别名1990铜门灭村事件[4]
起因土石流灭村
影响铜门村12、13邻
分级山崩
消防动员500名国军及警消人员[1]
死亡36[5]
受伤7[5]

铜门村土石流掩埋事件[a]是一宗发生在台湾花莲县秀林乡铜门村[6]。因欧菲莉台风侵袭导致的土石流掩埋事件。该起事件造成铜门村第12邻与13邻遭土石淹埋[6]

事件经过

1990年6月23日下午1时06分,欧菲莉台风在花莲县花莲市南方附近登陆,当时,花莲地区的降雨强度达到每小时106毫米,其中山区日雨量更高达490毫米[7]

同日下午约2时至3时之间,木瓜溪南岸支流的溪谷出口处爆发土石流,其所夹带之土砂约30秒内即将铜门村第12及13邻的房舍掩没,估计土石流奔流之平均速度为每秒8.37公尺[7]。总计约有3.7公顷的区域遭受掩埋[7],几乎淹没了整个铜门村约六分之一的区域[8]。并造成多人活埋、房屋32栋全毁以及11栋半毁的灾情,铜门村其馀邻里居民闻讯后动员投入救灾[9]

事件发生后隔日,中华民国政府派出陆军花东防卫司令部精诚连等部队、花莲县警察局以及花莲县消防局人员共计500多名进驻铜门村救灾,总计在6月24日共搜寻出7名罹难者遗体另有33人仍失联状态[1]

6月26日,灾害现场搜寻出25名罹难者遗体,当日,行政院农业委员会以及台湾省政府皆派人前往花莲县勘查搜救状况与灾害状况,并表示将成立专款来从事灾区复建[10]。秀林乡公所也在铜门村里办公室成立重建委员会负责办理灾后的重建事宜[10]

1990年6月29日,搜救行动将告一段落,自此共找出26名罹难者遗体,剩馀遭活埋者仍持续搜寻中[11]。当日,时任行政院院长郝柏村前往铜门村灾害现场视察救灾进度,并主持罹难者公祭、哀悼亡魂[6]

1991年5月,铜门村土石流事件中,53户灾民迁至吉安乡干城村新辟的博爱新村[8][12],成为全台第一件受灾迁村个案[6]

2007年10月10日,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在灾难现址设立一座“受难族人纪念碑”[6][8]

2010年9月20日上午11时,花莲西林地震观测站测得芮氏规模5.2的地震[13],事隔一日,台湾电力公司东部发电厂铜门机组地下厂房入口旁发生大规模山崩,幸因崩塌地点位于铜门村对岸,因此并无人员伤亡[6][14]

事件调查

铜门村土石流灾后7月,中日防砂研究小组以及国内成功大学、中兴大学学者抵达灾害现场勘查,并分析出,此次灾害造成木瓜溪支流河床下切约2公尺,河道宽度两岸共增加1公尺总宽到来到10公尺[7]。并形成一座三角洲冲积扇,长约120公尺、宽70公尺、后6公尺。土石堆积面积约3.7公顷,堆积面长度400公尺、宽度130公尺、厚度于出口50公尺向内平均为6公尺,往下游递减,全区平均为1.5公尺[7]。总计整个土石流出过程含泥浆滑动共耗费约1小时[7]

其中,土石流堆积的土砂类型为岩石碎屑及细粒土粒, 大的块石直径约1~4公尺,土砂崩落起始处高程约在海拔570~467公尺处,崩塌处平均坡度19度[7]。流动部高程约在海拔467~203公尺处,平均坡度25度。堆积部高程约在海拔203~165公尺处,平均坡度9度[7]

灾害图集

注解

  1. ^ 1.0 1.1 1990年铜门村灭村事件时媒体报导以“山洪爆发”作为事件发生原因[1],土石流一词最初源自日语[2],台湾地区自1996年贺伯台风侵袭南投县信义乡神木村后因灾损严重,并且透过新闻媒体多次报导使国人对土石流及其造成的灾害有了深刻认知才逐渐广泛使用[3]

参见

资料来源

  1. ^ 1.0 1.1 1.2 歐菲莉颱風侵襲花蓮災情慘劇銅門村山洪暴發淹埋民房. 台湾电视公司. 1990-06-24 [2016-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5) (中文(台湾)). 
  2. ^ 陈宏宇. 土石流一詞的爭議. 地球科学文教基金会. [2016-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1) (中文(台湾)). 
  3. ^ 桃花源之土石流源訖 南投縣信義鄉 同富村、神木村 (PDF). 天下文化杂志. [2016-04-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4-16) (中文(台湾)). 
  4. ^ 流域學習. 经济部水利署. [2016-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8) (中文(台湾)). 
  5. ^ 5.0 5.1 杨蕙菁. 重返銅門村 土石流殺人事件. 商业周刊 第923期. 城邦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5-07-28 [2016-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9) (中文(台湾)). 
  6. ^ 6.0 6.1 6.2 6.3 6.4 6.5 王文杰. 蘋果專題:銅門「回不去了」風災埋36人 族人失根. 苹果日报. 2014-02-10 [2016-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4) (中文(台湾)).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黄立政. 6-4花蓮縣秀林鄉銅門村土石流案例. 国立高雄科学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 [2016-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8) (中文(台湾)). 
  8. ^ 8.0 8.1 8.2 歐菲莉風災紀念碑. 教育部原民会. [2016-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3) (中文(台湾)). 
  9. ^ 祝务耕. 林健雄&林健正 銅門兩個圓滾滾警察. 东方报. 2011-03-21 [2016-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7) (中文(台湾)). 
  10. ^ 10.0 10.1 銅門村罹難者屍體挖出25具. 台湾电视公司. 1990-06-26 [2016-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8) (中文(台湾)). 
  11. ^ 政府全力協助花蓮災區復建. 台湾电视公司. 1990-06-29 [2016-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8) (中文(台湾)). 
  12. ^ 陈宥全、黄昱翔、金纪伟. 土石流災後遷村探究~以花蓮銅門村為例. 国立花莲高中. [2016-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8) (中文(台湾)). 
  13. ^ 花蓮 秀林銅門山區 大規模土石崩落 落石未阻塞河道 不疏散居民 慕谷慕魚封閉一週 遊客注意. 台湾电视公司. 2010-09-21 [2016-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8) (中文(台湾)). 
  14. ^ 杨宜中、游太郎、花孟璟. 〈北部〉20年前41死 銅門村又大規模山崩. 自由时报. 2010-09-21 [2016-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8)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