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上海外来人口问题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上海专题 (获评丙级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上海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上海市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Note icon
根据标记,本条目页需要您的关注。
编辑 · 历史 · 监视 · 刷新上海外来人口问题任务列表:
下方列出了需要关注的任务
  • 扩充劳动人口问题,婚姻问题及就业问题有扩充空间,需要扩写
  • 中立目前将过度陈述及过度细节内容拆分至其他页面。可能还有其他需要处理的内容,需要再检验校阅。
  • 更新:人口问题的资料太陈旧,已知资料有人口外流问题,人口过载的内容需要被更新或移除
  • 查证可能有未更新资讯的内容,使得内容叙述不合现状,变成在过去是事实,在现在则是虚假陈述的状态,需查证。
  • 其它:已经拆分的治安事件列表内容需要针对用词及排版做出调整,读起来像评论

编辑说明

鉴于“YP”被链接到这个条目,我把同义的“硬盘人”也给合并进来了,原条目留了个重定向。 此外我对本条目提出中立性争议,望讨论。SFSQ2012留言2014年6月6日 (五) 05:11 (UTC)[回复]

根源的探讨

大量生存资源、教育资源、医疗资源明明已经集中到上海。那么那些被掠夺资源的落后地区自然有很多人要挤进上海分享资源。这是中央不能公平分配资源的结果。不能完全怪外来人口。外来人口素质低,也是因为他们自幼能获得的教育资源少于上海人。

我也是来自东部大都市。要谈东部都市外来人口问题,比如上海,就有必要探讨其根源,而不是把责任全推到外来移民头上。我家被外来人口偷了三辆自行车,但我没一味指责外来人口素质低,扰乱我的都市,因为我的都市利用政策优势,掠夺了他们故乡的生存资源、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他们为了讨生活,进我的都市找到工就打工,找不到工就偷。我家的损失不能完全怪这些犯罪分子,而是怪中央政策。--柳漫留言2015年6月7日 (日) 19:54 (UTC)[回复]

User:柳漫上海外来人口问题里塞入原创研究内容。部分内容看似有来源,其实来源根本没有提到相关主题,或是WP:SYN。例如:

  1. 由于中共中央重点发展沿海几个大都市,把全国资源都调往这几个都市搞建设[1][2],同时给这几个都市优惠政策[3]必然性的压低了其他地区的竞争力[来源请求],所以包括上海在内的这几个沿海大都市和中国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被掠夺生存资源的外地人口为了讨生活,开始涌入上海等这几个沿海大都市。[来源请求]
  2. 中央把大量教育资源投往上海。2400万人口的上海有四所985重点高校,获得教育部巨额拨款。相比之下,近一亿人口的河南没有一所985重点高校。上海虽然会觉得教育资源紧缺,还没到求助于希望工程的地步,而西部有大量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低下的希望小学。由于中央不能公平分配教育资源,导致落后地区人口素质偏低,这些人也想进入拥有政策优势的上海,让下一代受到更好的教育。[来源请求]
  3. 由于中央政策倾斜,上海集中了大量的优质医疗资源,医生学历和医疗水平远高于西部省份。2400万人口的上海有28所三级甲等医院。相比之下,6600万人口的安徽只有10所三级甲等医院,且医疗设施陈旧落后。落后地区的很多患者为了治病,不得不进上海看医生[来源请求][4]

然后发生了编辑战。 --Antigng留言2015年6月8日 (一) 08:01 (UTC)[回复]

你的来源一直掉到整个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的最下面,帮你拉回到本话题。-游蛇脱壳/克劳 2015年6月9日 (二) 05:54 (UTC)[回复]

请明示,被删掉的到底哪几个来源不合要求。如果指不出来,我将恢复。

被删原文:

2400万人口的上海有四所985重点高校,获得中央教育部巨额拨款。而被分配到的教育资源偏少的省份,以近一亿人口的河南为例,没有一所985重点高校[5]。上海无须求助于希望工程,而极度缺乏教育资源的西部有大量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低下的希望小学[6]。上海的高考录取绿是一些西部省份的2倍[7][8]。因此在落后地区呼吁教育公平的同时,大量人口也进入的上海,让下一代受到更好的教育[9]


上海集中了优质医疗资源,医生学历和医疗水平远高于西部省份[可疑 ][10]。2400万人口的上海有28所三级甲等医院;医疗资源缺乏省份,以6600万人口的安徽为例,只有10所三级甲等医院[可疑 ][可疑 ][11]。缺乏医疗资源的省有很多[可疑 ]患者为了治病,不得不[可疑 ]进上海看医生。[12][13]

由于中共中央自邓小平开始,率先重点发展沿海几个大都市[14],把全国资源都调往这几个都市搞建设[可疑 ][15][16],同时给这几个都市优惠政策[可疑 ][17],包括上海在内的沿海地区与中国其他地区的竞争力差距拉大,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可疑 ][18]。越来越多[可疑 ]的外地人口要迁入上海等这几个沿海大都市[19]。 --柳漫留言2015年6月9日 (二) 19:03 (UTC)[回复]

(:)回应:依我看,问题主要在WP:SYN和过度generalization的原创总结)恕直接在上文标出,并挑出一些列子说明如下:

  • WP:SYN及使用一手来源做原创总结:“2400万人口的上海有28所....医疗资源缺乏省份...”
  • 过度总结:“上海集中了优质医疗资源,医生学历和医疗水平远高于西部省份...”原文只有谈一家特殊医院,并未有上海vs西部省份的科学性比较。
  • 过度总结:“有很多患者为了治病,不得不进上海看医生...,”来源只有个案,并没有generalization statement。
  • 过度总结:“,把全国资源调往这几个都市搞建设”来源只有个案,并没有generalization statement。
  • 过度总结:“包括上海在内的沿海地区与中国其他地区的竞争力差距拉大,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来源只有一手数据,并没有政策-效果的因果关系证明。
  • 过度总结、WP:SYN:“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口要迁入上海等这几个沿海大都市”来源只有春运返程数据,没有详细历史时间点,比如说几年到几年,外地人口迁入的数字是一直往上的,亦有可能每年新迁入的数字在减少,但净迁入还是在增加,所以春运返程数据还是会增加,总之此段言过度总结。

若你真的对此议题有兴趣,请参见这些潜在的第二手可靠来源研究:[1][2](还有很多国外英文发表的)。----❦维基vs百度来源专题 hanteng 2015年6月10日 (三) 05:49 (UTC)[回复]

  • (请在本线上方讨论,以下为参考资料)
  1. ^ 西气东输二线主体工程完工 送抵上海点亮香江. 新华网. 2012-10-22. 
  2. ^ 高中地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 
  3. ^ 上海书记韩正:自贸区是总书记和总理直接推动. 新华网. 2013-11-12 [2014-07-25]. 
  4. ^ 首家质子重离子医院落户上海 最先进治癌技术全览. 2012-05-08. 
  5. ^ “985”工程大学名单. 新浪. 2011-03-11. 
  6. ^ 希望小學学名单. 新浪. 2011-03-11. 
  7. ^ 2011年上海市高考录取率89.3%创历史新高. 网易. 2011-08-11. 
  8. ^ 2010贵州高考录取率上升. 高三网. 2010-10-05. 
  9. ^ 高校招生当以公平为先. 齐鲁晚报. 2005-07-04. 
  10. ^ 首家质子重离子医院落户上海 最先进治癌技术全览. 2012-05-08. 
  11. ^ 全国三甲医院名单. 2007-08-26. 
  12. ^ 浙江哪家医院能做pet ct. 2012-07-06. 
  13. ^ 长春9岁女孩患脑炎去上海治病 5天筹了2万元. 2013-11-13. 
  14. ^ 干启明. 论邓小平的先富与共富思想. 2006-12-12. 
  15. ^ 西气东输二线主体工程完工 送抵上海点亮香江. 新华网. 2012-10-22. 
  16. ^ 高中地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 
  17. ^ 上海书记韩正:自贸区是总书记和总理直接推动. 新华网. 2013-11-12 [2014-07-25]. 
  18. ^ 李建平 李闽榕 高燕京. 《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 2015. 
  19. ^ 春运返程大数据:北京上海迁入人数最多. 新浪网. 2015-02-25. 

Zhxy519的编辑问题

Zhxy519无端加入了中立性和来源不适用,这两个模板。但在下查看了相关来源和内容后,并未发现相关问题,故移除了这两个不合理的模板。先前Zhxy519一再对上海用户发表不友好的言论,且有刻意针对上海相关条目的行为,在下认为这种做法违背了维基百科的编辑原则,请求大家关注。Juncta In Uno Omnia留言2015年6月22日 (一) 12:46 (UTC)[回复]

在下在编辑摘要中恳请Zhxy519前来讨论,但他一直拒绝沟通,还一直无理回退,在此提出交涉。Juncta In Uno Omnia留言2015年6月22日 (一) 13:02 (UTC)[回复]
请先解决上一标题里边的问题。虽非Zhxy_519本人开启之话题,然并非无理据而挂模板。--瓜皮仔Canton 2015年6月22日 (一) 13:05 (UTC)[回复]
@Gzdavidwong上面的问题,是另一个叫柳曼的用户,加入了大量原创研究,之后已经被移除了,可以看编辑记录,当前版本并无相关问题了,对于柳曼的质疑,Antign和Hanteng都已经给予了回应,他们都解释得很清楚了,感谢您的关注。Juncta In Uno Omnia留言2015年6月22日 (一) 13:13 (UTC)[回复]
我所见的,他们只是回应,但他们的意见仍未被贯彻。问题尚在,也不只是柳漫一人的问题。我赞成此条目的模板长期存在。--瓜皮仔Canton 2015年6月22日 (一) 13:22 (UTC)[回复]
@Gzdavidwong,就因为看这个条目“不爽”(说白了,这个条目或许戳到了某些人的痛处),就这么潇潇洒洒地挂一个模板是没道理的,至少应该说明,当前版本中,哪些内容存在中立性问题,哪个来源是曲解来源或者不适用来源,我检查了一遍,没有发现这样的情况,谢谢。Juncta In Uno Omnia留言2015年6月22日 (一) 13:25 (UTC)[回复]

倒打一耙。--Zhxy 519留言2015年6月22日 (一) 13:11 (UTC)[回复]

呵呵,说到底,你心里是巴不得“上海外来人口问题”和“上海自治运动”,这两个条目,从维基百科消失,对吧?虽然在下这两年很少编辑维基,但您去年的所作所为,在下也是有所耳闻,希望阁下能够收敛一点,维基百科不是阁下私人所有,谢谢!Juncta In Uno Omnia留言2015年6月22日 (一) 13:18 (UTC)[回复]
请阁下收敛,先移除模板而未正视讨论的是阁下。--瓜皮仔Canton 2015年6月22日 (一) 13:24 (UTC)[回复]
那请问,Zhxy519随随便便挂模板的时候,是否有经过讨论?是否有取得共识?该用户先前一再发表对上海用户不友好的言论,也有刻意针对上海条目,阁下选择性无视吗?Juncta In Uno Omnia留言2015年6月22日 (一) 13:27 (UTC)[回复]
你的“检查”令我失望。hanteng所举的“不得不”“都”也被你选择性无视了。--瓜皮仔Canton 2015年6月22日 (一) 13:37 (UTC)[回复]
@Gzdavidwong管理员瓜皮仔阁下您好,在下恳请你再看看清楚,那些原创研究内容(柳曼所加的,Hanteng所列举的),已经被其他用户移除,并不在当前条目内容中啊!Juncta In Uno Omnia留言2015年6月22日 (一) 13:40 (UTC)[回复]
你是不是真以为只有柳漫一个人在制造问题。就算柳漫的问题真解决了,hanteng的授人以渔就被你无视,也真是可叹。--瓜皮仔Canton 2015年6月22日 (一) 13:45 (UTC)[回复]
总之,无论是您还是Zhxy519,都没有给出任何合理的理据,可以说明改挂模板的。另外,已经有人告诉我Zhxy519和管理员的关系了,和我猜的八九不离十,我闪。Juncta In Uno Omnia留言2015年6月22日 (一) 13:52 (UTC)[回复]
我想知道这次鸡毛在哪儿。瓜皮仔这耐心算白费了。--Zhxy 519留言2015年6月22日 (一) 13:55 (UTC)[回复]
我想不出我还有哪里没说明白,结果这里又出个不知所以然的“改挂”。--瓜皮仔Canton 2015年6月22日 (一) 14:01 (UTC)[回复]
“该挂”而非“改挂”,只是手误打错了字,总之这个并无所谓来源不符的问题。Juncta In Uno Omnia留言2015年7月8日 (三) 05:54 (UTC)[回复]

问题大着呢。举个例子,哪一个来源将“回不了家的出租车司机”和“宝山区长是白完”联系在一起?这难道不是WP:SYN?--Antigng留言2015年6月25日 (四) 04:31 (UTC)[回复]

请尽快补充可信来源

无可信来源的文字将被删除。删除前,请务必在此讨论清楚。被质疑的文字,没人在讨论页中表达支持,将被视为普遍赞同删除。--柳漫留言2015年8月10日 (一) 11:14 (UTC)[回复]

请不要胡搅蛮缠好吗?能将http://www.021shhk.com/html/9076345256.html类似于这类网站的信息作为来源列出的阁下,有自信说得出上面那段话也真让人佩服您的脸皮之厚。另外建议阁下仔细阅读维基百科的帮助页面,理解关于什么叫做可靠来源。Hiromici留言2015年8月10日 (一) 14:53 (UTC)[回复]
阁下几次三番将带有欺诈性质的广告网站列入维基百科的来源,请问我是否有理由相信阁下在恶意散播广告或是进行欺诈?另外关于阁下所指出的连接失效的内容,经测试(早上在日本,用的是softbank的网络,晚上在香港,用的是CSL的网络)均可正常打开,现在已经补充缓存页面,如阁下还是未能正常开启,请联系您的网络供应商。Hiromici留言2015年8月10日 (一) 15:51 (UTC)[回复]
谁胡搅蛮缠?
1.哪个链接说“连带体现了上海人认真负责、精明能干的性格特点”?
2.哪个链接说“被国人视为技术先进而质量上乘”?
3.哪个链接说“由于上海人负担支援并供养全中国的任务,上海财政收入中80%以上都用以支援其他地区,造成了上海人生活节俭且精打细算”?
4.哪个链接说“因人口众,市场大,人聪明,善追新,投资多,发展快……号称冒险家的乐园”?(冒险家乐园是因为发达国家建立洋租界、有现代法制,租界设在上海上海发展,设在石家庄石家庄发展,和人聪明有狗屁关系。)
……
请就以上问题一一回答或一一补充可信来源。
我在“医疗”加的那段每句都有来源。你对某一个来源不满,可以就这一个来源先提出质疑,供大家讨论。凭什么一起删掉?那么我看到你写的没来源的,是否也可以一起删掉?我没删,只是要给出链接做可信来源,有错吗?--柳漫留言2015年8月10日 (一) 16:12 (UTC)[回复]
http://www.021shhk.com/html/9076345256.html 说的是不是事实?上海医疗保险是不是比其他省好?只要事实,就是可信来源。这叫“聼言对事不对人”。而且即使此链接有问题。你也只能删除相关的这一句。你凭什么删除整段?
我写的每一个都有列出可靠媒体的链接作为来源,阁下看不到是阁下的问题。还有,在每个人的认知中,事实都各不相同。并不是阁下说一句他是事实,并认可某些欺诈网站为可信来源,他就可以被大众所承认的。(还是说阁下已经亲身操作过,并已成功?)如果说阁下坚持认为不可信来源也能作为参考列出,那请问阁下是否以后百度贴吧,天涯,批踢踢,以至于宽带山内容也都可以作为可靠来源列出呢?还是说只有阁下认可的事实才为事实?至于说上海医疗设施比其他大部分大陆地区更为先进,这个和本条目无关吧?你怎么不去说北京更先进,三级医院更多?请阁下分清医疗设备和医疗保险的区别。还有,临时外来就医人口并不被计入外来常住人口之列,所以因为上海医疗条件好,所以引来大量外来常住人口的思维并不成立。按照阁下的逻辑,是否去韩国整容的都能被列为常驻外来人口?关于“租界设在哪里,哪里发展”这个逻辑就更好笑了,日本开国的时候也被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以及租界,那怎么反倒是后来的明治维新才让日本走上了发展之路呢?最后于昨天的编辑中我已将部分不妥的内容进行更改,然后您视而不见全部退回又是意欲何为呢?Hiromici留言2015年8月11日 (二) 03:33 (UTC)[回复]
以上面第1、2、3个疑点为例,我又仔细读了一下熊月之的《开埠通商与上海人特性的形成》,这是离疑点最近的引用链接。全文找不到“体现了上海人认真负责、精明能干的性格特点”“被国人视为技术先进而质量上乘”“由于上海人负担支援并供养全中国的任务,上海财政收入中80%以上都用以支援其他地区,造成了上海人生活节俭且精打细算(这里是因果关系)”等说法。你说你在文章中看到了,你把文中那几句原文贴在这里,好不好?而且熊月之一家之言都能当可信证据。上海集中了中国优质医疗资源,以至于迁居服务商都把它当卖点,这还不算可信证据?
第4点来自《上海文化中的"阿乡"和"巴子" 并非"地域歧视"》,是一上海人自吹自擂,还狡辩。你也好意思当作可信证据?他说“乡下人”不算歧视,就类似白人也狡辩“黑鬼一词不算歧视,我们把班上成绩差的白人也叫做黑鬼”这不更证明黑鬼是歧视用词?你这么“聪明的”上海人脑子都转不过来??
你要是真觉得自己有理,就敢像我一样逐条面对质疑,而不是删帖。我欢迎你对我补充的文字在这里逐条提出质疑,因为我有勇气有理由反驳。但我反对不讨论就删帖。--柳漫留言2015年8月11日 (二) 05:28 (UTC)[回复]

"至于说上海医疗设施比其他大部分大陆地区更为先进,这个和本条目无关吧?你怎么不去说北京更先进,三级医院更多?"

这当然和条目有关,正因为中共不能公平分配医疗资源,上海北京集中了那么多医疗资源,也就是掠夺了外省的医疗资源,才有那么多外省人要进上海北京看病,甚至迁居上海北京,才导致本地人和外来人口的矛盾。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生存资源也是被燕沪掠夺了,否则谁要背井离乡进燕沪?

“还有,临时外来就医人口并不被计入外来常住人口之列,所以因为上海医疗条件好,所以引来大量外来常住人口的思维并不成立。按照阁下的逻辑,是否去韩国整容的都能被列为常驻外来人口?”

既然你要求只谈常住外来人口,本条目怎么把杨佳等非常住人口的刑事案件也算入外来人口犯罪?你不是搞双重标准?

“关于‘租界设在哪里,哪里发展’这个逻辑就更好笑了,日本开国的时候也被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以及租界,那怎么反倒是后来的明治维新才让日本走上了发展之路呢?”

日本就是因为租界率先发展的,明治维新也是学习了租界的现代法治经验。东京对外开埠之后,传统的首都——京都开始逐渐落后于东京,至今不可能逆转。京都甚至至今都不能赶上另一个对外开埠的邻近城市——大阪。日本向来承认、赞许列强的治外法权胜于日本野蛮旧法。而不像中共煽动仇外情绪,把治外法权说的一无是处。要不是有人道的治外法权,都不会吸引那么多大清奴民积极搬进上海,上海也不会成大都市。--柳漫留言2015年8月11日 (二) 17:59 (UTC)[回复]
首先,我已经细读《包容、争优、法治与爱国 ——开埠通商与上海人特性的形成》原文,看不到我在上面8月10日列出的1,2,3点被质疑的文字。所以我在1,2,3点要求给出来源。如果你认为《包》文含有1,2,3点的文字,请你把原文摘录过来。只要你能做到,1,2,3点的“来源请求”标志自然应该取消。其次,《包》文的作者是上海人熊月之。此人在文中有些地方颠倒黑白,自吹自擂,不能当作可信来源。请看该文一段典型的颠倒黑白:“国家实行‘全国支援上海、上海支援全国’政策,看上去是对等的,互相支持,但是,全国支援上海的是煤、电、原材料、农副产品,低附加值,上海支援全国的是轻纺产品、高技术产品,高附加值”这话说得似乎是上海吃亏奉献。其实经济学公认,在统一的经济体内,提供低附加值原材料的才是吃亏的一方,提供工业产品的是获得经济大利的一方。所以饱受谴责的殖民主义就是从殖民地低价掠夺原材料,在工业化的本土进行工业生产,再卖到殖民地。殖民地觉得吃亏了,才要闹独立,比如北美十三州和新疆维人。最后,请你把上面的讨论一个字一个字的细读,估计很多信息你没读到。--柳漫留言2015年8月14日 (五) 19:29 (UTC)[回复]
请你不要再继续狡辩了!请看《包容、争优、法治与爱国 ——开埠通商与上海人特性的形成》. 《浦江纵横》. 2013年12月刊的'第15页:“上海以全国 1/1500 的土地,1/100 的人口,提供了 1/10 的工业产值, 1/6 的财政收入,而地方财政支出仅占全国的 1/60。上海用于自身城市改造、发展的余地很小,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极为突出。这种情况到上世纪 80 年代达到极点。”,以及,“上海产品与优质、精致、洋气联系在一起,上海人的身份与聪明、能干、奉献联系在一起。”。这篇文献,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熊月之(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县,不是上海本地人)写的,里面所提供相关的资料你还可以参考《上海财税志》和《上海30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这两本专业性文献。我认为,阁下或许是受到一些偏激言论的蒙蔽,对上海人存有偏见,这点无所谓。然而,维基百科必须按照可靠来源,尽可能记录真是信息,请你不要继续破坏条目,先去阅读Wikipedia:方针与指引,谢谢合作!Juncta In Uno Omnia留言2015年8月15日 (六) 00:57 (UTC)[回复]
先谢一下你转过来一段原文并用黑体标识。但这段原文依旧不能支撑上面被质疑的、要求给出可信来源的第一、二、三点。我再重复一下这三点:
1.“上海产品...连带体现了上海人认真负责、精明能干的性格特点”你的引用的黑字根本有提及或暗示“产品体现认真负责”。
2.“被国人视为技术先进而质量上乘”你的引用的黑字根本有提及或暗示“被国人”三字。
3.“由于上海人负担支援并供养全中国的任务,上海财政收入中80%以上都用以支援其他地区,造成了上海人生活节俭且精打细算”这是一个因果关系,你的引用的黑字根本有提及或暗示这一因果关系,也没有提及或暗示“80%”。
熊月之有上海户籍就是上海人。赛珍珠还在中国出生呢,她那枚诺贝尔奖就不算美国的?
我只要求条目客观中立。我对上海人没偏见。我支持上海等各地都高度自治。我主张各地产品和物资以市场价互通有无,并让外国客户公平竞购,以保证各地获得最大经济利益,反对中央胡乱调拨各地产品和物资去重点支持某地发展,造成各地居民都觉得自己吃亏。我支持外地人在上海生活就要学上海话,反对用普通话打压方言。我支持上海话取代普通话作为上海当地官方语言。--柳漫留言2015年8月15日 (六) 09:18 (UTC)[回复]
我只能说你除了狡辩、原创研究、扰乱之外,你还对中国大陆经济情况一窍不通,上海在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时候,就已经是国际大都市(城市设施等都遥遥领先于内地),中共占领之后,上海经济情况每况愈下,直到1990年后才有所恢复。至于你所谓中共利用国家资源建设某地,你这句话对着西部和北京说还说得通,上海对中国一直输血的,随便你去找任何相关文献,她们都会告诉你。Juncta In Uno Omnia留言2015年8月15日 (六) 13:16 (UTC)[回复]
我1.2.3.疑点列得很清楚。你不敢逐条正面回答,被反驳的理屈词穷,就乱扣“狡辩”的帽子,明明是你在狡辩,妄图在解封之后破坏此词条。除了上海的学者颠倒黑白说上海向全国输血,我目前没看到第三方学者说上海输血。熊月之说上海输血的一个颠倒黑白的例子,我在上面8月14日的留言已经指出了,你不是也不敢正面回应?你应该和那个Hiromici学学,自知理亏,干脆就闭嘴了,免得丢人现眼,被人贬为唧唧歪歪的上海小男人。--柳漫留言2015年8月15日 (六) 14:11 (UTC)[回复]
我已经把可靠来源都列出来了,你非说那个文献是“上海人”写的(且不说那个人不是上海人),维基百科只讲“可供查证”和“可靠来源”,至于你说的“所谓:上海学着写的不能作为来源”,全是你自己那里瞎编。还“词条”??这里是维基,没有什么词条这种东西,希望你在以后喷人之前,先学习下维基方针,不要把“百毒百科”那套带到维基来,还有,对你人身攻击的行为提出严正警告!Juncta In Uno Omnia留言2015年8月16日 (日) 02:32 (UTC)[回复]
请问什么叫自知理亏?我只是因为旅游和回国回复慢了而已。另外“被人贬为唧唧歪歪的上海小男人”这段涉嫌地域歧视以及人身攻击,还望阁下自重。--Hiromici留言2015年8月20日 (四) 18:54 (UTC)[回复]
我在2015年8月15日 (六) 09:18 (UTC)留言写得很细致明确。你曲解来源。来源文字根本和那三个被质疑的文字无关。不要以为给个链接,别人就不会细读,想蒙混过关。我没说上海学者写的不能作为来源,但在有争议时,要注明是上海学者的观点。就如有日本学者说南京无屠杀,他的观点可以写入维基,但要写明是日本学者的研究观点。--柳漫留言2015年8月16日 (日) 06:18 (UTC)[回复]

编辑请求

请求已拒绝

上海集中了较多的优质教育资源。2400万人口的上海有四所985重点高校,每所高校获得中央教育部几十亿拨款;而被分配到的教育资源偏少的省份,以近一亿人口的河南为例,河南没有一所985重点高校,从这笔985专项拨款得不到一分钱[1][2]。上海的高考录取率是一些西部省份的数倍。2013年和2014年,上海一本平均录取率为22.28%,而人口大省四川的一本平均录取率为5.37%,上海邻省江苏9.69%[3]。被分配到的教育资源较少的地区呼吁教育公平[4]的同时,“上海市民可上上海公立学校,可参加上海中考和高考。小孩能进更好的大学(上海户口录取率高),上海名校云集。”也成为迁居代理机构鼓励、吸引外来人口落户上海的理由之一[5]

请在“教育”一栏中加入上面文字。中央的倾斜政策使上海集中了中国优质教育资源,是外来人口要搬进上海的动机之一,也成为本外厌恶情绪的根源,也是外来人口素质低于上海本地人口的原因。 --柳漫留言2015年8月15日 (六) 11:05 (UTC)[回复]

↑该用户不符合资格,投票者必须在本讨论发起时已为自动确认用户,所以投票无效,但意见仍可供参考。
*(+)赞成:和条目有密切关系。上面已经写了:中央的倾斜政策使上海集中了中国优质教育资源,是外来人口要搬进上海获得户口的动机之一,也是外来人口素质低于上海本地人口的原因,从而导致了“上海外来人口问题”。—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柳漫对话贡献)于2015-08-16T06:13:43+00:00加入。
↑该用户投票因与先前重复而无效,但意见可供参考。投票者如要改票请在先前的投票加删除线。
*(+)赞成—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92.72.158.207对话)于2015-08-16T06:35:07+00:00加入。
↑该用户投票因与先前重复而无效,但意见可供参考。投票者如要改票请在先前的投票加删除线。
↑该用户不符合资格,投票者必须在本讨论发起时已为自动确认用户,所以投票无效,但意见仍可供参考。
*(+)赞成:我也认为“上海给全国输血”的说法相比之下更不该加入。因为即使这是真的,和上海的外来人口也无关。而资源集中到上海,的确会导致人口随资源涌入上海,这是有因果关系的。--145.226.158.81留言2015年8月17日 (一) 07:45 (UTC)[回复]
↑该用户不符合资格,投票者必须在本讨论发起时已为自动确认用户,所以投票无效,但意见仍可供参考。

未完成,争议内容。--Jimmy Xu 2015年8月17日 (一) 19:11 (UTC)[回复]
更关键的是,柳漫所要加入的,全部都是原创研究,也是他个人的偏见观点。Juncta In Uno Omnia留言2015年8月18日 (二) 16:02 (UTC)[回复]

编辑请求

{{Editprotected}}

请求将第八章节第三小结的标题:

公交地铁本地母语报站服务因外地人无理阻挠[来源请求]而进展缓慢

中的“来源请求”去除,谢谢!

理由:1、标题中不宜使用此类模板;2、本段落内容中有相关内容,该段的小标题对段落内容属于合理概括。Juncta In Uno Omnia留言2015年8月18日 (二) 13:25 (UTC)[回复]

内容太多杂项使内容与主题关联性降低

事件的部分写太多了,即使将标准设定在有内部链接,依旧很冗长,无法彰显主题。--101.12.225.7留言2017年5月8日 (一) 02:12 (UTC)[回复]

建议改名:“上海外来人口问题”→“上海移民问题”

上海外来人口问题” → “上海移民问题”:使用移民感觉比较专业,用外来人口就像是在讲外来物种一样,有种不尊重人的感觉,而且长期都是由上海人写作,语气读起来(含标题在内)感觉像在发泄情绪一样--101.14.129.157留言2017年5月11日 (四) 12:17 (UTC)[回复]

了解@Iokseng的意思,叙述合理,更名请求撤回,已移除相关模板--101.10.96.50留言2017年5月25日 (四) 17:10 (UTC)[回复]

意见

上海外来人口问题的名称 应该还不至于更改吧。但这条目应该是专指2000年以后的问题。

(-)反对更改。但上海自开埠以来,应该就有外来人口问题,范围可以写广一点。

试图改善页面上海外来人口问题,请复查。

主要修订方向:

  1. 主题是外来人口问题而不是事件列表,将过多的事件删除,理由同模板:Trivia/auto
  2. 删除IRC782及相同编辑倾向IP的编辑变更,其变更涉及价值判断(包含用词变更,标题用词变更,中立性问题)、广告及宣传性内容(触发过滤器),并添加过多的细节内容(像是事件),因事件比例失衡使内容与主题离题。理由同模板:Newsrelease模板:Undue模板:评论
  3. 整并标题属性相同的内容,如人口问题及教育问题,并调整标题数量,理由同模板:Too many sections

--101.12.225.7留言2017年5月8日 (一) 02:34 (UTC)[回复]

我是101.12.225.7,相信或不相信是不是同人无所谓,该条目目前发起更名到上海移民问题。另外IRC782在那之后做出的编辑是建立没有内容的标题以及重复的表格内容,还有继续坚持在低素质一词的使用上。接在后面的同编辑倾向IP则是说反破坏后做出跟之前IRC782以及同立场IP完全一样的编辑。正确来说,什么话都没说,也无视讨论页面上的内容和编辑摘要只是骂人在破坏。--101.14.129.157留言2017年5月11日 (四) 12:28 (UTC)[回复]

我发现您们在条目导言部分就“低素质”问题发生编辑战,共5次回退,故而我全保护了这个条目,请先达成共识,再进行修改。--Antigng留言2017年5月11日 (四) 12:40 (UTC)[回复]

已经在对话页留讯息了,将内容复制过来--101.14.129.157留言2017年5月11日 (四) 12:44 (UTC)[回复]

感谢您对维基百科的贡献。请留意Wikipedia:减少对同一条目连续多次提交编辑的建议。以后,您可以在您保存之前使用预览;这能帮助您找到您编辑中的错误,减少编辑冲突,并且减少最近更改页面历史的长度。谢谢合作。

感谢您对维基百科的贡献。在作出编辑的时候,请不要忘记在编辑摘要内写下一个简要的原因。谢谢合作。

请勿再添加诽谤性内容,否则阁下将会被禁止编辑本百科。

请停止添加宣传资料,如果您有疑问,请在我的讨论页留言。反复在维基百科发布广告的用户可能会被限制编辑,以免扰乱维基百科。

可能您跟其他人聊天有提到条目编辑问题,但连内容都没看就迳自增加重复的资料不太好吧。如果你认识那个跟你编辑立场很类似的IP或者你自己本身就是只是忘了登入,真的认为那是破坏什么的,麻烦去互助客栈的条目探讨解释一下,至少也要用编辑摘要。最后我认为你这么强烈的想使用低素质这个词汇的行为本身是强烈的利用维基百科做文宣来谩骂其他上海移民,如果不是请往互助客栈解释,为什么这么坚持做这些变更,也不参与讨论或沟通。--101.14.129.157留言2017年5月11日 (四) 12:39 (UTC)[回复]


以上内容复制自IRC782对话页--101.14.129.157留言2017年5月11日 (四) 12:44 (UTC) @Techyan:无视编辑战争议源头,迳行在其他管理员实施页面保护后一日回退编辑Irc782所做出的争议编辑,参与编辑战[回复]
附知@Antigng:,真的要回退到编辑战前的版本应该也是43980626或者43917530,这算是无视页面保护参与编辑战了。--101.15.3.201留言2017年5月12日 (五) 16:20 (UTC)[回复]

参考中立性方针的部分追加一些编修要点(部分编修要点列于Talk:上海外来人口问题/to do)

  1. 旧版本的治安事件拆出去独立成为一个列表,避免WP:不合理的比重以及WP:中立内[中立性争议及其处理中]的[中立性与可查证性]章节所叙述的问题。
  2. 检查用字及叙述是否还存在Template:NewsreleaseTemplate:Fanpov的问题。

因为发起讨论和请其他编者校阅编辑问题后,只有IP宣称反破坏以及Irc782的不理会(看贡献似乎热衷投票),同步更新所有有此讨论串的页面关于编修的重点摘要,另请勿冒充身分(即便IP是浮动也不该利用这点)。--101.10.96.50留言2017年5月25日 (四) 16:45 (UTC)[回复]

目前已做出任务列表,并带头扩写就业相关问题一节内容,扩写婚姻问题内容,扩写人口问题内容。--101.10.96.50留言2017年5月25日 (四) 17:19 (UTC)[回复]
本次改善相关页面工作200分钟(3时20分),暂且停工。--101.10.96.50留言2017年5月25日 (四) 20:04 (UTC)[回复]

是不是太巧合了,内容被其他管理员保护后又有@雾岛圣介入编辑

刚修完条目没多久就有金牌雄鹰加入编辑,而且还做出谩骂,后金牌雄鹰提到:熟悉上海 管理员,似乎只有DreamLiner、Antigng和雾岛圣,想说可能又会重演上次发生的事情,就是@Techyan在其他管理员操作保护后介入编辑,结果没想到真的发生了,相隔不到几分钟就立刻发生了。简直就像是集体作战或集体行动一样。那个介入编辑的操作做出后,金牌雄鹰又安静了,好像是指要保护了,内容被还原了,就完全不用讨论一样,重演了。--101.10.96.50留言2017年5月26日 (五) 06:07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上海外来人口问题中的57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9月7日 (四) 11:13 (UTC)[回复]

什么是“异闹”

请看这篇报道吧:北京“异闹”缩影 两个北京家庭的“战争”Juncta In Uno Omnia留言2017年12月14日 (四) 08:14 (UTC)[回复]

到大都市来不劳而获的人最可恶,最终都是通过犯罪手段掠夺市民的权益,希望港澳台民众一起警惕。Juncta In Uno Omnia留言2017年12月14日 (四) 08:15 (UTC)[回复]

“圆润离开”事件争议

虽然本条目一直以来存在较大争议和编辑战等问题,不过本人认为搁置争议不是维基百科诚意的初衷,没有任何一个编辑可以维持某条目或者某条目的某些段落成为“既定”或者“不可更改”的状态,尤其是条目语气和书写风格有争议的时候。以下为一个典型例子:

版本1: “圆润离开”事件 2009年12月23日,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动感101《音乐早餐》的主持人晓君用上海方言和另一位主持人聊天,收到一位听众“别再说上海话,我讨厌你们上海人”的言论,晓君当即回应:“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然后,慢慢地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或者离开你讨厌的人的周围。”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争议,更成为网络热门词汇,被冠以“团团说”。事件发生后,《音乐早餐》节目的论坛置顶标明“勿再讨论主持人事件”,有关新闻报道也陆续被删除。主持人晓君当天在上海广播电视台网站发表道歉声明,并在节目中作出口头道歉。声明中写道:“本人在12月23日《音乐早餐》节目中不恰当的措辞,伤害了听众朋友的感情,对此我深深道歉,并诚挚接受听众朋友的帮助和批评。”不过,他也强调自己并未使用“不雅的词汇”。

版本2: 外地人公开诋毁上海人和上海文化的“圆润离开事件” 2009年12月23日,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动感101《音乐早餐》的一名主持人用上海方言和另一位主持人聊天,收到一位外地来沪人员所谓“别再说上海话,我讨厌你们上海人”的诋毁上海市民和本地母语的言论,该主持人在直播节目中为维护上海做出回应——“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然后,慢慢地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或者离开你讨厌的人的周围。”——委婉道出“滚”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争议。事件发生后,《音乐早餐》节目的论坛置顶标明“勿再讨论主持人事件”,有关新闻报道也陆续被删除。此事件引起网民热议,网民认为,作为个体,主持人不喜欢这条短信,他有叫发信人以“团成一团”的方式离开上海的权利,但主持人公器私用的方式是不对的。主持人事后也对此事做出了道歉。另外,众多上海市民认为主持人的行为没有错,此事件的起因是:外来人口到了上海,却不尊重上海人和上海文化,主持人反击是对的另外,也有上海网友认为,此事件有利于上海人的团结

请问主持人晓君是公众人物为何要隐去他的姓名?何为“上海网友”?“上海网友”的看法是不是就是维基百科的看法?使用“公开诋毁”一类带有主观情绪的词汇是否符合维基百科书写的规范?在事实中,只用“一些人认为……”来讨论一项观点是不充分的,这种做法被称为“大规模归属”。用于支持一个团体持有某个观点的可靠来源,必须准确地说明这个团体的规模。此外,在如何适当地说明观点上通常会存在分歧。要公平地表达争议里的所有重要观点,有时需要修饰与缓和对某个观点的描述,或提出这一观点的一些说法,并将它们归属到特定的团体上。本人认为,版本1已经属于目前各编辑可以接受的缓和版本了,如果某些用户就是不能接受,一定要把段落修改成版本2,本条目其他有问题的段落何时才能得到修复呢?ZhengZhou留言2017年12月23日 (六) 19:54 (UTC)[回复]

个人赞成版本1的写法。版本2使用了过多的主观情绪的词汇,亦有教科书式的“大规模归属”的情况。在此,恳请相关编者正视而不要回避争议,以促成满足双方共识的版本。--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7年12月26日 (二) 03:00 (UTC)[回复]

一个词条的开头往往是最重要的。本词条里面使用的词语“大量低素质”,是带有强烈的个人偏向性。如果外来人口是“大量低素质”的,那么就有必要给“大量低素质”下一个严格的定义, 而且定义好的“大量低素质”要恰好对应于外来人口。

外地来沪人员犯罪问题严重的分类里面,只提“安徽来沪人员知名犯罪案”和其他,为不恰当的分类表述。绝对有必要提供证据和统计数据表明上海犯罪人员里面有绝对的大多数的安徽来沪人员。

最后, 强烈建议“高素质”词条编辑者提供对应的英文词条, 以便把这一问题展现给全世界人民看。 Baojianzhou留言2018年5月25日 (五) 05:29 (UTC)无名[回复]

犯罪问题-97年“敲头案” 缺失 特此提起添加请求

敲头案 - 1997年3月18日至4月15日 13起拦路行凶抢劫妇女 罪犯魏某 安徽利辛县人,无业—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Wyvernridercross对话贡献)于2018年6月28日 (四) 13:22 (UTC)加入。[回复]

来源请求不应滥用

条目的导言,脚注不是必须得,很多优良条目(包括英文版条目)也是如此。黑暗雄鹰·给我留言·请关注管理人员和资深用户的人身攻击行为 2018年7月4日 (三) 06:05 (UTC)[回复]

使用的来源相当部分为一手来源,这本身就是在做原创研究,参见一次文献。而且通篇条目出发角度十分局限,倾向性非常明显,因此挂上模板。另外,各处小标题太啰嗦,影响阅读,应简化。--Aronlee90留言2018年7月4日 (三) 06:38 (UTC)[回复]

"相当部分为一手来源"从来和原创研究没有任何关系,请了解。--云间守望 2018年7月4日 (三) 10:07 (UTC)[回复]

参考链接之前已给出: 按资料来源型式,其性质、例子及发表形式的常见情况如下表:[6]

文献型式 性质 例子 发表为
一次文献
  • 原创
  • 证据及记录
  • 还未被资料创造者以外的人改写或诠释过

实验结果、观察、问卷、访查、资料库、典藏资料、书信、文学或艺术作品、手稿、会议记录、企业档案、专利、硕博士论文、出生/婚姻/税务记录、祖谱、相片、日记、部落格、微博、网站内容、自传

二次文献
  • 非原创
  • 非证据,而是对一次文献做的分析、摘要、重组或精要
  • 在一次文献产生之后才出来的
对于一次文献内容的引文、引用、诠释和描述
  • 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章节
  • 硕博士论文
  • 会议论文记要
  • 学术专书
  • 传记
  • 教科书
  • 专题报导
三次文献
  • 非原创
  • 非证据,而是对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做的分析、摘要、重组或精要
  • 在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产生之后一阵子才出来的
对于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内容的引文、引用、诠释和描述

--Aronlee90留言2018年7月4日 (三) 11:13 (UTC)[回复]

一次来源≠不可靠来源。所以,一次来源是可以使用的。比如,记录外来人口犯罪的某个案件的警方通报,这就可以用。一个条目不可以只用一次来源支撑,但条目中可以使用一次来源支撑一部分内容。黑暗雄鹰·给我留言·请关注管理人员和资深用户的人身攻击行为 2018年7月5日 (四) 04:24 (UTC)[回复]

本条目疑似多次被用户四条河原町恶意删除内容

--Qq1242380113留言2019年9月23日 (一) 03:01 (UTC)[回复]

中立性有问题的内容除了被删除别无他路--四条河原町留言2019年9月26日 (四) 04:27 (UTC)[回复]

参考链接

  1. ^ “985”工程大学名单. 新浪. 2011-03-11. 
  2. ^ 科研教育经费:重点大学靠政府,普通大学靠自己. 网易. 2014-11-14. 
  3. ^ 2015年全国各省高考录取率排名 “黑马”江苏总录取率达91%. 爱教网. 2015-07-24. 
  4. ^ 高校招生当以公平为先. 齐鲁晚报. 2005-07-04. 
  5. ^ 为什么要落户上海?落户上有什么好处?. 
  6. ^ 见Table 3.1 第77-78页Baden Eunson. Communicating in the 21st Century, Google eBook. John Wiley & Sons. 2 February 2012: 78– [23 December 2012]. ISBN 978-1-118-25687-9. 
  7. ^ 张大可, 俞樟华. 《中国文献学》.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年. ISBN 9787211050499. 

建议补充或移除“群体间对立”中“上海话报站”一节

因现有章节未体现其与上海外来人口问题及相关问题引发的群体性对立的关联性 宇都宫之光留言2020年8月18日 (二) 00:41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