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灵宝经
灵宝经曾于2014年1月6日通过新条目推荐投票,登上维基百科首页的“你知道吗?”栏位。 |
新条目推荐讨论
- 东晋时哪一批道经所创造的科仪,构成千多年来道教科仪的主流?
- 灵宝经条目由banyangarden(讨论 | 贡献)提名,其作者为banyangarden(讨论 | 贡献),属于“Religion”类型,提名于2013年12月30日 13:05 (UTC)。
- (!)意见--看起来很下了功夫,可喜。有两处似乎有问题。一、元始天尊被视为道教至尊,并非是从灵宝经开始。最早的天师道的以《老子想尔注》为理论经典,已经出现了。至少不只是灵宝经一家。二、道教科仪吸收了佛教,并非最早来自灵宝经。你的条目中也提及,是陆静修的天师道的斋蘸。陆静修是南朝道教科仪的制定者或曰改革者,也是灵宝经的整理者,因此灵宝经也把天师道的陆静修视为先师之一。那么,道教科仪的创立,灵宝经派不是首创者。就科仪方面来说,南北天师道各有创立者,上清派的陶弘景也创立了茅山道科仪,那么灵宝派创立自己的科仪,还是比较恰当。我研究不多,或许还有不足,仅供参考--维基准天使-诗琳童(留言) 2014年1月1日 (三) 03:52 (UTC)
- (:)回应--谢谢诗琳童的指点。先生说《老子想尔注》中有“元始天尊”,有何根据?倘属实,诚道教史研究一大发现。元始天尊源出灵宝经,是中外史家定谳,可参王承文:《敦煌古灵宝经与晋唐道教》(北京:中华书局,2002),页632-650;小林正美著,李庆译:《六朝道教史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页155-157;神冢淑子:〈天尊像・元始天尊像の成立と霊宝経〉,《名古屋大学中国哲学论集》,6 (2007),页110-130;山田俊:〈元始天尊と灵宝经系经典〉,野口铁郎编:《讲座道教.第一卷》(东京:雄山阁,1999),页38-54。道教科仪,灵宝经的确不是首创者,天师道已有其祭祀授经的仪式,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则是灵宝经中的科仪。陆修静是科仪斋法的集大成者,他制订的斋醮科法成为后世道教模范。他对科仪斋法的整理,主要根据灵宝经编订,部份来自天师道。先生说陶弘景“创立了茅山道科仪”,此说不知有何所据?上清经以存思、诵经为主,在道教科仪上可说是没有贡献的。寇谦之的科仪则几乎全部失传了,不知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有关灵宝经的科仪及其流传,可参王承文:《敦煌古灵宝经与晋唐道教》,页449-590;谢世维:《天界之文:魏晋南北朝灵宝经典研究》(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2010),〈天书与圣物:道教仪式中天书之物质化〉,页253-293;吕鹏志:《唐前道教仪式史纲》(北京:中华书局,2009)。K.M. Schipper(施舟人)有〈灵宝科仪の展开〉一文,山田利明译,载山田利明等编:《日本.中国の宗教文化の研究》(东京:平河出版社,1991),我还找不到呢。Banyangarden(留言) 2014年1月1日 (三) 04:58 (UTC)
- (!)意见:阁下果然对灵宝经情有独钟。你所说有道理,但是从条目看,就是从灵宝派出发的研究成果,不免要突出灵宝派的历史功绩。换一个派别,说法恐怕有别。《老子想尔注》已经失传,残篇难论;不过元始天尊的最初来源是《枕中记》,自然这本书并未在公众中传,灵宝经是葛洪的孙子所作,将《枕中记》内容拿过来,也算是一家。陆静修如果不整理灵宝经,恐怕之后不会有灵宝派光大。陆静修不管取材于哪些道教经典制定了道教科仪,历史上不能抹杀的是陆静修的道教科仪被认定,这一科仪不仅仅对后来的灵宝派,也对其他道教派别直接影响,包括茅山道。各派自己的科仪,大都本于陆静修所定。即使茅山道不重视符箓,也并非科仪不存。尤其陶弘景那个时候,毕竟陶弘景也算是陆静修的传人。当然,陆静修的斋蘸部分可能是深受灵宝经的启悟。但是当时陆静修的影响巨大,是陆静修抬起了灵宝。因此,现在如果给人感觉,道教科仪是灵宝经或灵宝派的贡献决定,这就有点跟事实不符。我对阁下的条目持支持态度,上述意见只是希望更能完善。同是维基百科的条目,陆静修那条对科仪贡献 与灵宝经的贡献,都说到顶,这自然就可能引发质疑。类似元始天尊最早来自哪里,也是一样。总之,这几处如果你在语言逻辑上顺一下,可能就解决了。也可能你不去做,后来会有编辑去动。不过,我也不敢相信还有多少人像阁下这样对道教感兴趣去研究的了。--维基准天使-诗琳童(留言) 2014年1月3日 (五) 01:15 (UTC)
- (:)回应--先生对道教史认识不浅,谢谢指点。葛洪《枕中记》提到“元始天王”。“天尊”一词,灵宝经借用自佛教,“元始天尊”与“元始天王”仅差一字,意义却大不同,不宜混淆。(在神谱上,后世道士把元始天王列于元始天尊之下。)灵宝科仪对后世道教科仪影响最大,堪称主流,却不代表道教的斋醮科法仅此一家。后世清微派、净明道、正一派都踵事增华,各自在灵宝科仪的基础上创造法事的仪式,但自地位而言,堪称道教科仪“主流”的,唯有灵宝科仪。后世有道士把陶弘景当作陆修静的传人,元代茅山宗把陆修静和陶弘景都追尊为自己道派的宗师。至于陶弘景本人,则并不承认陆修静为先师。(陶弘景的“玄师”,是东晋时的许翙。)在某些观念上,特别是对灵宝经真伪的看法,陶弘景跟陆修静简直是南辕北辙的。先生所写“丁令威”的条目,资料翔实,我十分欣赏呢。Banyangarden(留言) 2014年1月3日 (五) 04:06 (UTC)
- (!)意见:阁下果然对灵宝经情有独钟。你所说有道理,但是从条目看,就是从灵宝派出发的研究成果,不免要突出灵宝派的历史功绩。换一个派别,说法恐怕有别。《老子想尔注》已经失传,残篇难论;不过元始天尊的最初来源是《枕中记》,自然这本书并未在公众中传,灵宝经是葛洪的孙子所作,将《枕中记》内容拿过来,也算是一家。陆静修如果不整理灵宝经,恐怕之后不会有灵宝派光大。陆静修不管取材于哪些道教经典制定了道教科仪,历史上不能抹杀的是陆静修的道教科仪被认定,这一科仪不仅仅对后来的灵宝派,也对其他道教派别直接影响,包括茅山道。各派自己的科仪,大都本于陆静修所定。即使茅山道不重视符箓,也并非科仪不存。尤其陶弘景那个时候,毕竟陶弘景也算是陆静修的传人。当然,陆静修的斋蘸部分可能是深受灵宝经的启悟。但是当时陆静修的影响巨大,是陆静修抬起了灵宝。因此,现在如果给人感觉,道教科仪是灵宝经或灵宝派的贡献决定,这就有点跟事实不符。我对阁下的条目持支持态度,上述意见只是希望更能完善。同是维基百科的条目,陆静修那条对科仪贡献 与灵宝经的贡献,都说到顶,这自然就可能引发质疑。类似元始天尊最早来自哪里,也是一样。总之,这几处如果你在语言逻辑上顺一下,可能就解决了。也可能你不去做,后来会有编辑去动。不过,我也不敢相信还有多少人像阁下这样对道教感兴趣去研究的了。--维基准天使-诗琳童(留言) 2014年1月3日 (五) 01:15 (UTC)
- (:)回应--谢谢诗琳童的指点。先生说《老子想尔注》中有“元始天尊”,有何根据?倘属实,诚道教史研究一大发现。元始天尊源出灵宝经,是中外史家定谳,可参王承文:《敦煌古灵宝经与晋唐道教》(北京:中华书局,2002),页632-650;小林正美著,李庆译:《六朝道教史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页155-157;神冢淑子:〈天尊像・元始天尊像の成立と霊宝経〉,《名古屋大学中国哲学论集》,6 (2007),页110-130;山田俊:〈元始天尊と灵宝经系经典〉,野口铁郎编:《讲座道教.第一卷》(东京:雄山阁,1999),页38-54。道教科仪,灵宝经的确不是首创者,天师道已有其祭祀授经的仪式,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则是灵宝经中的科仪。陆修静是科仪斋法的集大成者,他制订的斋醮科法成为后世道教模范。他对科仪斋法的整理,主要根据灵宝经编订,部份来自天师道。先生说陶弘景“创立了茅山道科仪”,此说不知有何所据?上清经以存思、诵经为主,在道教科仪上可说是没有贡献的。寇谦之的科仪则几乎全部失传了,不知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有关灵宝经的科仪及其流传,可参王承文:《敦煌古灵宝经与晋唐道教》,页449-590;谢世维:《天界之文:魏晋南北朝灵宝经典研究》(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2010),〈天书与圣物:道教仪式中天书之物质化〉,页253-293;吕鹏志:《唐前道教仪式史纲》(北京:中华书局,2009)。K.M. Schipper(施舟人)有〈灵宝科仪の展开〉一文,山田利明译,载山田利明等编:《日本.中国の宗教文化の研究》(东京:平河出版社,1991),我还找不到呢。Banyangarden(留言) 2014年1月1日 (三) 04:58 (UTC)
- (+)支持--Iflwlou [ M { 2014年1月1日 (三) 11:54 (UTC)
- (+)支持:乌拉夸克看我不爽,威胁要封禁我,趁我还没被他封禁,赶紧来给大家投投票。-- 上海滩维基悍将 守望者传奇 2014年1月2日 (四) 05:04 (UTC)
- (+)支持:这个条目是比较有价值的,也是弥补古代文化的内容,应该支持。--维基准天使-诗琳童(留言) 2014年1月3日 (五) 01:18 (UTC)
- (+)支持--Hikaru Genji(留言) 2014年1月5日 (日) 01:17 (UTC)
- (+)支持--Iamtrash (留言) 2014年1月5日 (日) 07:20 (UTC)
- (+)支持--Mengheng(留言) 2014年1月5日 (日) 12:43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