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應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應睞
性別
出生(1907-11-13)1907年11月13日
 大清福建省泉州府金門縣
逝世2001年5月5日(2001歲—05—05)(93歲)
 中國上海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教育程度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配偶劉潤齡
獎項
  • 特殊成就獎(1988年)
經歷

王應睞(1907年11月13日—2001年5月5日),男,福建金門人,中國生物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

生平

1907年11月13日,王應睞生於福建金門。1929年畢業於南京金陵大學化學系。1937年,奔赴英國劍橋大學,師從戴維·凱林英語David Keilin,在莫爾蒂諾寄生蟲學研究所英語Molteno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Parasitology從事科研[2],期間與李約瑟有交情[3],1941年獲英國劍橋大學生化博士學位。

1945年回國,擔任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科教授。1948年任中央研究院醫學研究所籌備處研究員。1950年任中國科學院生理生化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1958年至1984年任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後改稱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社會兼職

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生物化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第三、五和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榮譽

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81年當選為比利時皇家科學文學與美術院外籍院士。1988年當選為捷克斯洛伐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23年5月6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編號為三五五七零四號的小行星命名為「王應睞星」。[4]

學術研究

主要研究酶化學與營養代謝,對維生素血紅蛋白琥珀酸脫氫酶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取得了重大成績。發現酶朊與FAD是以共價鍵結合,並受底物與磷酸鹽等物激活,這項工作是該酶研究的重要突破。

建國初爭取了一批留學國外的科學家回國工作,建立了中國生物化學科研事業。1965年和1981年分別擔任兩個協作組組長,成功地組織了在世界上首次完成具有生物活力的人工合成牛胰島素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兩項重大基礎性工作。

參考資料

  1. ^ 王应睐. 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2018-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5). 
  2. ^ Krishna R. Dronamraju. If I Am to be Remembered The Life and Work of Julian Huxley with Selected Correspondence. World Scientific. 1993: 12–13. ISBN 978-981-02-1142-4. 
  3. ^ 最时文 超级人物. Forrest, Liu. 2009: 1–2. ISBN 978-7-80191-405-7. 
  4. ^ “王应睐星”!可他的名字从未在获奖名单上出现. 新華報業網. 2023-05-06 [2023-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0) (中文).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