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宅 (寧波)
29°52′33.952″N 121°32′24.788″E / 29.87609778°N 121.54021889°E
范宅 | |
---|---|
海曙區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迎鳳街130號 |
時代 | 明 |
認定時間 | 1981年12月 |
范宅舊稱西湖范氏和察院前范家,位於中國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迎鳳街130號。范宅建於明萬曆、天啟年間,是范仲淹第十七世孫范億所修建,現為寧波市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住宅建築、著名旅遊景點。1981年12月,范宅被公布為海曙區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范宅建於明萬曆、天啟年間,是范仲淹第十七世孫范億所修建的私人住宅,後住戶逐漸增加到70多家。[1][2]1981年12月,范宅被公布為海曙區文物保護單位。因為年久失修,1995年海曙區政府啟動了范宅的拆遷改造工程。在這次維修改造中,有關部門先後提出了兩個方案,一為拆除當時被誤認作清時所建的兩側及後進建築而保留主體,二為保留整體建築並恢復至明時建築風格。經過考察研究最終採取了方案二。[3]1997年7月,范宅維修改造完成向社會開放,成為了一個古玩市場。[4]2017年3月,海曙區政府對中山路沿線文物保護單位進行整修,范宅包含在內。[5]
結構
范宅整體坐北朝南,為木結構建築,現存建築占地約2100平方米。位於建築中軸線上的建築有影壁、前進、中樓、後樓,兩側建有廂房,自北向南屋脊依次升高,整體成一日字形。建築大門坐西朝東,門上有「大夫第」橫匾。[6]建築總體共三進,第一進為面寬三間二弄帶左右挾屋的單檐硬山式,細節較為精緻,月梁、雀替等有陰刻,照壁上下邊有卷草磚雕。第二進主體和一進類似,唯南北延伸和一進挾屋相連,北與後進相連區別於一進。後進為重檐歇山頂建築,其二層設有透光、通風、防盜之用帶直條木欄杆的窗戶。[7]
參考文獻
- ^ 廣華, 王. 甬城瑰宝话范宅. 寧波市文物保護管理所. 2007-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4).
- ^ 杏榮, 劉. 范宅整修与开放. 寧波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1).
范宅在人間滄桑400餘年,而聚居者日眾,達70餘戶
- ^ 杏榮, 劉. 范宅整修与开放. 寧波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1).
1996年1月16日上午,陳守義、宋小六兩位副市長再次召集市規劃局、文化局、房地局、市政公用局和海曙區政府的有關負責同志,就範宅改造總體規劃方案進行了專題研究。會議同意海曙區政府提出的范宅改造總體規劃第二方案,即保留整體建築,恢復明代建築風格,正門設在南面朝東方向;拆除周圍建築,以園林綠地布置與范宅相協調。
- ^ 范宅的前世今生. 寧波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2017-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7).
范宅是現今寧波一個很有名的古玩市場。
- ^ 之潤, 章. 范宅修缮整治工程即将启动. 寧波市文物保護管理所. 2017-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5).
- ^ 冠夏, 吳. 范宅的前世今生:现今宁波一个很有名的古玩市场. 中國寧波網. 2013-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0).
現存的范宅,主體建築坐北朝南,中軸線上依次為影壁、前進、中樓、後樓,兩側是廂房,大門、儀門在前進東側,大門坐西朝東,三開間,門前上方置「大夫第」橫匾一方;大夫即指范廷謀。該宅整體建築呈「日」字形,但從左右廂房的後走廊與第三進的後走廊相接,又與第二、三進的前走廊相連來看,又呈「月」字形,暗寓一「明」字,獨具匠心。
- ^ 范宅. 寧波市文物保護管理所. 2006-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3).
該宅共三進,整體結構與部分裝飾保存尚好。第一進主體為單檐硬山式,面寬三間二弄,帶左右挾屋,其中明間拾梁式,前後檐柱柱頭卷殺,上承十字斗拱,下坐鼓形柱礎;次間為穿斗式,前後檐柱同明間,兩挾屋隔山牆緊貼左右弄,用材較堂廳小,在梁架加工裝飾上,該進較其它兩進更為精緻細膩,如月梁、雀替等都有線條流暢明快的陰刻,照壁上下邊均有卷草磚雕。第二進主體結構基本與前進相同,而左右各布置東西方向的樓房,不同於前進的挾屋,樓房向南北延伸至與前進挾屋相連,北方後進相接,使其形成一個封閉式建築群。後進為重檐歇山頂建築,檐角略起翹,上層外圍窗前,有直條木柵欄,以起到透光、通風及防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