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袁家騮
中國物理學家
個人資料
性別
別名Luke Chia-Liu Yuan
出生1912年4月5日
 中國
逝世2003年2月11日(2003歲—02—11)(90歲)
 中國北京
國籍 中華民國
 美國[1]
配偶吳健雄
1942年結婚—1997年結束
學歷
經歷

袁家騮(1912年4月5日—2003年2月11日),河南省安陽縣(今安陽市)人,袁世凱之孫,袁克文之子,中華民國物理學家,母親為袁克文外室花元春,祖母是袁世凱的三姨太朝鮮人金氏,曾獲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頒授「三等景星勳章」。

生平

1928年,袁家騮考入天津英租界天主教學校天津工商大學

1930年,三年級時轉學袁家騮進入燕京大學學習物理,師從著名理論物理學家謝玉銘。1932年畢業,1934年獲該校碩士學位。1936年,經當時美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引薦,赴美深造。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研究院研讀,與吳健雄同在該校攻讀物理學,一年後受聘為加州理工學院物理系助教。1940年獲該校博士學位,後留校任物理研究員兩年。1942年至1946年在美國無線電公司(RCA)研究所作為物理學家參與研究工作。

袁家騮在1942年5月30日與吳健雄結為夫婦。吳健雄女士是世界上首顆原子彈研製人員中唯一的女性。[2]二次大戰後,袁家騮先後在美國國家科學實驗室普林斯頓大學長期從事基礎物理研究,在「中子的來源」、「高能質子加速器」、「共振物理學」等領域都有新發現和新成就,兩人並有一子袁偉承(後亦成就為物理學博士)。

1940年底,發現當時最具代表性的「宇宙射線中子的來源」。

1950年,參與建造美國布魯克黑文國家實驗室,此實驗室為人類史中第一部「高能質子加速器」。

1959年,當選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第3屆院士(數理科學組)。

1981年,曾建議中華民國,於國內興建一座「同步輻射加速器」,以提升物理研究基礎與提高相關應用科學研究之水準。並於1993年,終於成功儲存「同步輻射電子束」,讓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擁有「第三代同步輻射」設施的地區。

1982年,榮獲中華民國總統頒授「三等景星勳章」,以表彰其對臺灣科學發展的特殊貢獻。

袁於2001年6月底赴天津參加學術會議期間突發心肌梗塞,同年7月13日轉入北京協和醫院A級二病房並長期住院,住院期間作息正常,只是需以拐杖走路,至2003年2月6日因心肌梗塞與腦血栓病情加重被送至加護病房,至2月11日下午13:27因心臟衰竭病逝北京協和醫院,告別儀式19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及後下葬在江蘇省太倉市瀏河鎮的明德學校裡其妻子吳健雄墓園旁邊。

成就

袁家騮是一位名聞遐邇的高能物理學家,二戰期間應邀參加美國政府的國防科研工作,協助製造雷達,戰後入普林斯頓大學從事宇宙研究,後又在美國布魯克海芬國家實驗室工作,從事核子科學基本理論的研究,任高級研究員。他在高能物理高能加速器粒子探測系統宇宙線無線電定向頻率調製和雷達系統研究上均有很高的造詣。

袁家騮的研究工作涉及高能物理、高能加速器和粒子探測系統、宇宙線、無線電定向探測、調頻雷達系統等。袁家騮於1964年編著《物質的本性;高能物理學的目的》,又和吳健雄於1961年合作編著《實驗物理學方法·原子核物理》。

參考資料

  1. ^ 世界著名高能物理学家美籍华人袁家骝在京病逝. 新華網. 2003-02-12 [2020-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2). 
  2. ^ 世界著名高能物理学家美籍华人袁家骝在京病逝. [2016-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