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陽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鄖陽府在湖北省的位置(1820年)

鄖陽府,中國明朝清朝時的行政區劃——,明朝至清初屬湖廣,湖廣分為湖北湖南之後屬湖北。

成化十二年(1476年)十二月,分襄陽府設置鄖陽府,治所鄖縣(即今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下領七縣:鄖縣、房縣竹山縣竹谿縣上津縣鄖西縣保康縣[1]。轄境相當今湖北省鄖縣保康縣以西地區。清朝初年沿襲明制,順治十六年(1659年),上津縣併入鄖西縣。康熙三年(1664年),屬湖北,下領六縣:鄖縣、房縣、竹山縣、竹谿縣、保康縣、鄖西縣。評價:繁,疲,難。隸安襄鄖荊道[2]辛亥革命後,全國廢府州廳改縣民國元年(1912年),廢除鄖陽府。丹江口水庫建設後,鄖陽古城現被淹沒在水庫之下。

注釋

  1. ^ 明史·志第二十·地理五》襄陽府......鄖陽府成化十二年十二月置。領縣七。又置湖廣行都指揮使司於此。衛所俱無實土。東南距布政司千二百里。鄖倚。元屬均州。成化十二年置鄖陽府,治此。漢水在南。東南有龍門山,龍門河出焉,下流入於漢水。西北有青桐關。東北有雷峰、椏鎮二巡檢司。房府南少西。元房州,屬襄陽路。洪武十年五月以州治房陵縣省入,又降州為縣,仍屬襄陽府。成化十二年十二月來屬。西南有景山,一名雁山,沮水出焉,流入遠安縣界。又南有粉水,亦曰彭水,又有築水,俱流入穀城縣,注漢。西南有板橋山巡檢司,後移於縣東南之博磨坪。竹山府西南。元屬房州。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房縣。十三年五月復置,屬襄陽府。成化十二年十二月來屬。東有方城山。西有築山,築水出焉,流入房縣界。又有上庸山,上庸水所出,南合孔陽水,下流入漢。又南有堵水,源出陝西平利縣界,東流入漢。西北有黃茅關、吉陽關二巡檢司。竹溪府西南。本竹山縣之尹店巡檢司,成化十二年十二月改置縣,而移巡檢司於縣東之縣河鎮,尋又遷巡檢司於白土關。南有竹溪河。上津府西北。洪武初置,屬襄陽府。十年五月省入鄖陽。十三年五月復置,仍屬襄陽府。成化十二年十二月來屬。西有十八盤山,又有吉水,西南流入漢,俗謂之夾河。南有江口鎮巡檢司。鄖西府西北。成化十二年十二月以鄖縣之南門保置。南有漢江,自陝西白河縣流入,下流至漢陽縣入於江。保康府東南。弘治十年十一月以房縣之潭頭坪置。北有粉水,東南有常平堡,嘉靖十九年移南漳縣之七裡頭巡檢司於此。
  2. ^ 清史稿·志四十二·地理十四》鄖陽府:繁,疲,難。隸安襄鄖荊道。總兵駐。順治初,沿明制,屬湖廣布政司,並設撫治、都御史。康熙三年,屬湖北省布政司。六年,罷撫治。東南距省治一千二百五十里。廣七百十里,袤四百里。北極高三十二度四十九分。京師偏西五度四十二分。領縣六。鄖難。倚。北:兜鍪。西:錫穴。西北:老砦。西南:白馬。漢水自鄖西入均州。堵水自縣南流入焉,謂之堵口。又將軍河、曲遠河、神定河、龍門河、遠河俱來入。滔河自陝西商州流入,經縣東北,會丹水,入河南淅川。西:黃龍鎮巡司。雷峰堊鎮、青桐關二巡司,裁。有驛。房簡。府西南三百一十里。西南:房山。南:景山,一名雁塞山,沮水出焉。又東,汛水,今名八渡河。北:築水,源出楊子山。東北有粉水,俱流逕保康入穀城注漢。有三岔口、九道梁二巡司。竹山難。府西南三百六十里。東南:方城,又名望楚山。西南:白馬塞山。西:丫角山。南有堵水,一名陡河,源出陝西平利,自竹谿東流入境。右會官渡河、章落河、霍河,左受苦桃河、上元水、嶔峪河、對峙河,又東北流,經房北,至鄖入漢。同知駐白河堡。官渡河堡巡司。黃茅關、吉陽關二廢司。竹谿簡。府西南五百九十里。東:誥軸。西南:峒崎山,有砦最險隘。西北:竹谿河,流合縣河,為堵水上源。南秦坪河,東南白沙河,會柿河注堵水。有尹店社、白土關二廢巡司。東:縣河鎮。保康簡。府東南三百四十里。東:岮峪山。西有湯浹河,一名湯洋河,水溫可療疾。西北:粉水,東流與築水會,名曰南河。西南板倉河,北來注之。東南有常平堡廢巡司。鄖西簡。府西北一百三十里。順治十六年,以西北上津縣省入。西:礦山。西北:十八盤山。南有漢水,緣界合仙河、白河,又東逕金蘭山,甲河自山陽來會,入鄖西。天河源出縣西北牛頭山,激浪河、麥峪河流入焉。西北:上津堡廢巡司。西:江口鎮。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鄖陽府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