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公武德騎尉項得生古宅
馬公武德騎尉項得生古宅 | |
---|---|
項得生古宅 | |
位置 | 中華民國(臺灣) 澎湖縣馬公市中央街1巷4號 |
建成時間 | 清領時期 |
公眾參觀 | 開放時間:不開放參觀 |
官方名稱 | 馬公武德騎尉項得生古宅 |
類型 | 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宅第 |
詳細登錄資料 |
馬公武德騎尉項得生古宅,簡稱項得生古宅,是一座位於台灣澎湖縣馬公市的宅第建築,於2016年4月14日登錄澎湖縣歷史建築。
沿革
中央里位於媽宮城(現馬公市)中心位置。在清朝時期曾隸屬媽宮社南甲,該聚落範圍包括頂街和下街。相傳歸因澎湖群島附近海魚資源豐富,漁民們經常來此捕魚和躲避惡劣天氣,後攜家帶眷遷往本地定居。並建立了聚落,在日治時期,該區域曾屬於「宮內町」的一部份,在光復前的大字名稱為「本町」,戰後則根據行政區劃,該地區被劃分為「中央里」。這個地區是媽宮開發最早的地方,也是早期馬公最繁榮熱鬧的中心。[1]項姓於清、道光年間遷移澎湖居住,居媽宮社(南甲、街內)。[2]其中祖宅則為今中央街一巷4號位置,因應祖厝繼承裔孫眾多,意見不一,戰後時期在中央街聚落重建工程時,項得生古宅並未參與整建而得以保存。
2014年,項氏後裔申請提報登錄歷史建築,澎湖縣政府於2016年4月14日公告為歷史建築,2016年4月15日,澎湖縣文化局接到中央里里長的通報,表示武德騎尉項得生古宅牆體崩落之消息。文化局前往勘查後發現,由於鋒面帶來的間歇性大雨,該建築物於4月14日下午至15日凌晨發生2樓左後側牆體崩落,以及後側2樓窗框附近崩解掉落的事故。為求謹慎及商討後續維護措施,文化局於4月15日下午召開緊急搶救會勘會議。決議考量公共安全,建議將建築物本體後牆3.5公尺以上的部分進行拆解,以降低高度暫時避免重大危險發生。
然而,該建築物為私有歷史建築,後在取得了所有權人的同意書,並委託澎匠營造工程有限公司進行「馬公武德騎尉項得生古宅」部分牆面的解體計畫。所有權人也配合提供10%的自籌款,解體計畫於4月28日開始執行,並在5月12日完成第一階段解體作業,第二階段解體則於5月27日完成記錄。[3][4]
2020年,在進行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期間,擁有該建築產權之項氏後裔指出,日治時期戶籍謄本所記載的資料與祖譜不符,因此建議將武德騎尉的名諱更正為項得陞,並提議將其名稱更改為「馬公項武德騎尉故館」,以獲得家族的共識。考慮到資訊安全問題以及後續更正資料的相對應問題,研究者已徵詢文化部文資局的意見,遵循尊重研究內容名詞之更正的原則,並提出將更改後的名稱送至文資審議會進行審議。[5]
建築設計
古宅建築的簷體構法採用獨特性的設計,其中轉角部分使用灘岩作為材料,並夾以紅磚來使其平整。在外牆則採用硓𥑮石、紅磚、石材等多種建材交錯使用,展現出磚石共砌技術的工法,由於整座建築採用硓𥑮石作為建材,紅磚用於角柱,因此被視為澎湖傳統建築的典型範例,此外樓閣建構也保留了昔日中央古里街內區域的結構特徵。
門樓外的前埕過去的附屬建築已拆除,僅能在左爿尾間仔的外牆見到鋼筋混凝土痕跡。2016年的調查中,由於二樓牆體已失去原本的保護頂蓋,長期受到自然氣候等外力影響導致結構劣化,出現了裂縫和後牆變形,無法進行任何有效的支撐或加固以保護其安全。因而將該結構進行拆除,其餘結構通過部分加固後暫無安全問題。
參考資料
- ^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中央里. penghu.info. [2023-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3) (英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媽宮南甲項姓. penghu.info. [2023-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3) (英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計劃主持:吳明庭、澎匠營造工程有限公司. 《澎湖縣歷史建築馬公武德騎尉項得生部分牆面解體計畫》. 澎湖縣: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2016.
- ^ 冼義哲. 文化已死,失去記憶的城市?澎湖舊發電廠與那段被拆除的歷史. 獨立評論 (天下). 2019-10-14 [2023-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07) (中文(臺灣)).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計劃主持:張雅銘、永明國際設計有限公司. 《澎湖縣歷史建築「馬公項武德騎尉故館」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 澎湖縣: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