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爾什維克
系列條目 |
馬克思主義 |
---|
布爾什維克(俄語:большевик,羅馬化:bol'shevik,直譯:「多數派」),舊譯布爾塞維克,是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一個政治派別。布爾什維克派的領袖人物列寧認為,社會民主工黨應該建立一個以少數「職業革命家」為核心、多數黨員對其絕對服從的組織模式,即民主集中制,這遭到了黨內另一派的質疑和反對。
1903年在布魯塞爾和倫敦舉行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布爾什維克派與黨內的另一派孟什維克因意見不合最終分道揚鑣。在《火星報》編輯部領導層選舉時,由於布爾什維克人數多於對方,因此以俄語「多數派」得名。1917年,布爾什維克透過十月革命以革命奪取了俄國政權,最終在日後成為蘇聯共產黨。
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前,布爾什維克在全俄羅斯蘇維埃代表大會中實際上是少數。布爾什維克在俄語中的字面含義「多數派」指的是這一派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內佔多數。
名字起源
布爾什維克在俄語中意為「多數派」,孟什維克在俄語中意為「少數派」。實際上在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的大部分時間裏,以列寧為首的派別都處於少數的地位,反對派馬爾托夫的條文則以28票贊成、22票反對和1票棄權最終獲勝通過。而在大會閉幕不久後的第27次會議中,由於「崩得」與經濟派代表的退出,列寧派以24:20居微弱多數,故從此被稱為「多數派」(布爾什維克)。[1]
兩派分裂
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中,列寧提出效仿民意黨,建立一套圍繞少數「職業革命家」為核心、黨員對核心高度服從的集權化的組織模式,即民主集中制。並認為黨員應嚴密組織化,人數應受到限制,「凡承認黨綱、在物質上支持黨並親自參加黨的一個組織的人,才可以作為黨員」。認為普通的支持者必須排除於黨外。而列寧的老友兼同學馬爾托夫反對列寧的觀點,堅持以第二國際為建黨模式,主張把一切願意入黨的人全部吸收進來,並認為黨員並不需要高度集中化組織化,只需「經常親自協助黨」就行了。列寧的民主集中制也同樣受到羅莎·盧森堡和列夫·托洛茨基等人的質疑。普列漢諾夫嚴厲地批評列寧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而是「雅各賓俱樂部分子」,是「新的羅伯斯庇爾」。起初兩派的爭執尚未達到不可調和的程度。但在《火星報》編委會選舉中,列寧要求裁減編委的人數以削減馬爾托夫支持者比例,引起後者的不滿和退出編輯社,最終使兩派逐漸走向分裂。[2]
歷史
1903年,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列寧提出實行民主集中制,導致黨分裂出了兩個派別——孟什維克和布爾什維克。兩派的人員組成處於不穩定狀態,經常有重要的成員轉換派別。原本支持布爾什維克的「俄國馬克思主義之父」普列漢諾夫,在1904年後轉而支持孟什維克的觀點。而早先擁護孟什維克的托洛斯基,則在1904年9月共同反對自由派時,與列寧和布爾什維克派達成和解並結盟。托洛斯基個人在這階段以「中立的社會民主黨人」自稱。
1905年4月,布爾什維克在倫敦召開了只有布爾什維克派參加的會議,布黨稱之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三次代表大會」。而孟什維克也獨立召開了自己的會議,名義上從屬於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兩派走向實質分裂;直到1912年,布爾什維克在布拉格黨會議上把孟什維克驅逐出黨,兩個派別才正式斷絕關係,成為互相獨立的政黨。
1905年俄國革命中,布爾什維克在當時由托洛茨基剛接手的聖彼得堡蘇維埃中佔少數,在莫斯科蘇維埃中佔多數。
1917年科爾尼洛夫事件後,布爾什維克開始在彼得格勒蘇維埃中佔多數。同年6月至7月,托洛茨基加入布爾什維克後,率領區聯派併入布爾什維克,壯大了布爾什維克的力量,這一舉動促成了十月革命的爆發。11月7日,列寧和托洛茨基共同領導了十月革命,並成立了蘇維埃俄國。十月革命後,布爾什維克開始在全俄羅斯蘇維埃代表大會佔多數。
1918年,改稱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簡稱俄共(布);1925年,改稱全聯盟共產黨(布爾什維克),簡稱聯共(布)。
1922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
1924年,布爾什維克領導人列寧去世。同年,左翼反對派(托洛茨基主義派)開始活動,對抗「三駕馬車」為首的斯大林主義勢力。1927年,左翼反對派(托洛茨基主義派)的鬥爭在斯大林主義勢力的圍堵下失敗。
1928年,聯共(布)十五大結束後,托洛茨基被斯大林流放至哈薩克,1929年將其驅逐出境。
1936年,大清洗開始,許多的老布爾什維克和前沙俄軍官被清洗,並造成近100餘萬人非正常死亡。1938年,托派主導的第四國際成立。
1952年,全聯盟共產黨(布爾什維克)改稱蘇聯共產黨,簡稱蘇共。1991年8月八一九事件後,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辭職,蘇共在1991年11月6日被葉利欽宣佈為非法組織而解散,由各加盟共和國境內的共產黨繼承政治遺產。
參見
- 布爾什維克主義
- 老布爾什維克
- 布爾什維克調和派
- 布爾什維克軍事和戰鬥組織
- 孟什維克
- 區聯派
-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派系
-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 (孟什維克)
-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 (布爾什維克)
- 十月革命
- 蘇聯共產黨
- 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
參考文獻
- ^ 金雁:「孟什維克」的新話題
- ^ See Israel Getzler. Martov: A Political Biography of a Russian Social Democra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first edition 1967), ISBN 0-521-52602-7 p.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