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秦淮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秦淮河
夫子廟文德橋附近的內秦淮河
流域
源頭 
 • 位置南京市溧水區鎮江市句容市
河口長江
流域面積2630平方公里
流經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
本貌
長度110公里
流量15立方米/秒(武定門閘水文站)

秦淮河長江下游右岸的一條支流,位於江蘇省西南部,全長110公里,流域面積2630平方公里[1]。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內,是南京最大的地區性河流,被視為南京的「母親河」,其中流經南京城內的一段被稱為「十里秦淮」。

秦淮河古稱龍藏浦、直到唐代詩人杜牧作《泊秦淮》之後才被廣泛稱為「秦淮河」。自此時起「秦淮」也被不少人誤傳誤認為是秦、漢之時的「淮水」,但是秦、漢時代絕大部分可信度較高的古籍中所提到的淮水毫無疑問的都是指向當今的淮河,而不太可能是秦淮,儘管如此,這一獨特的名稱也因夾雜着一份雅致詩意而仍舊保留至今。[1][2]

水系

秦淮河有南北兩源,北源句容河發源於句容市寶華山南麓,南源溧水河發源於南京市溧水區東廬山,兩河在南京市江寧區方山埭西北村匯合成秦淮河幹流,繞過方山向西北至南京城外城城門上坊門進入南京市區。秦淮河在南京城東南通濟門九龍橋處分為內、外兩支[1][2]

內秦淮為正流,過九龍橋直向西,由東水關進入南京城,向西流至淮清橋青溪會合,再向西南在利涉橋匯小運河,再經文德橋武定橋鎮淮橋轉折向西北,過新橋至上浮橋、陡門橋,與運瀆會合,再過下浮橋,向西經過南京夫子廟,從西水關出城。[1][2]

外秦淮在南京城南外繞行,是五代十國時為金陵城開鑿的護城河,過九龍橋向南轉折向西,經長干橋後匯合落馬澗,向西至賽虹橋覓渡橋在西水關外與內秦淮複合,內外秦淮合流後向北經草場門定淮門石頭城(鬼臉城),在三汊河匯入長江。外秦淮在與內秦淮合流前,在賽虹橋分出支流,過江東橋在北河口入江。秦淮河在從三汊河入江以前分出支流惠民河,向東北經中山橋下關入江。秦淮河從北源至三汊河全長110公里,全流域面積2630平方公里,內外秦淮河合流之後的武定門閘處的多年平均流量為15立方米每秒。[1][2]

此外,在江寧東山與長江之間還有一條17公里長的秦淮新河,是1981年建成的人工河道,經西善橋到金勝村入江,河口設節制閘和抽水站。[1][2]

十里秦淮

內秦淮河與石橋、畫舫、河房
秦淮人家

內秦淮河全長9.6華里(4.8千米),稱為「十里秦淮」,六朝時為都城內繁華的居民區和商業區,隋滅陳後凋敝衰落。明清時復興,內秦淮兩岸人煙稠密,金粉樓台,十分繁華。時代此地設有江南貢院,還有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官營藝妓院「富樂院」,也稱「舊院」,與江南貢院隔河相望。崇禎末年散文家張岱在《秦淮河房》一文中描寫秦淮河的盛況:「秦淮河河房,便寓、便交際、便淫冶,房值甚貴,而寓之者無虛日。畫船蕭鼓,去去來來,周折其間。河房之外,家有露台,朱欄綺疏,竹簾紗幔。夏月浴罷,露台雜坐。兩岸水樓中,茉莉風起動兒女香甚。女各團扇輕絝,緩鬢傾髻,軟媚着人。年年端午,京城士女填溢,競看燈船。」康熙年間余懷在《板橋雜記·秦淮燈船》也描述秦淮燈船之盛況:「秦淮燈船之盛,天下所無。兩岸河房,雕欄畫檻,綺窗絲障,十里珠簾。」

現在的「十里秦淮」風光帶是以夫子廟為中心、廟市街景合一的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景區。

歷史文化

長干里

長干里在外秦淮河以南、雨花台以北,在古代人口稠密、交通便利,自秦漢至六朝一直是南京最繁華的所在。李白《長干行》詩云:「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這就是典故青梅竹馬和兩小無猜的來歷。

桃葉渡

桃葉渡

桃葉渡是「十里秦淮」上的古渡口,位於內秦淮河與古青溪交匯處附近,在今原利涉橋處。相傳東晉書法家王獻之經常在這個渡口迎接愛妾桃葉渡河,當時水闊流急,擺渡不慎動輒翻船。桃葉每次擺渡心裏害怕,王獻之為她作了一首《桃葉歌》,歌曰:「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桃葉在船上應和道:「桃葉映紅花,無風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獨采我。」此後,為紀念王獻之,遂把他當年迎接桃葉的渡口命名為桃葉渡。

順治三年(1646年),孝陵衛金雲甫見渡河者常因渡船翻覆而溺亡,便捐資在這裏建了一座木橋,太守李正茂取其便利交通之義,親自將這座橋題名為「利涉橋」。現今該橋已經損毀,但街名仍沿用至今。

烏衣巷

在秦淮河南岸重建的烏衣巷
秦淮河夜遊
秦淮河 烏衣巷 夜景

烏衣巷在十里秦淮南岸,三國時為東吳禁軍烏衣營的駐地,因此得名。東晉時是高門士族的聚居區,王導謝安等都曾住在這里。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寫道:「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污染整治

秦淮河跟南京市內的其他河流一樣,在當代污染較為嚴重。1993年,中國國務院批准實施《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其中,確定外秦淮河是串聯石城風景區的重要紐帶,必須整治河的沿線。這是最早關於外秦淮河整治的規劃。此後十年間,南京方面經過七次重大規劃編制和調整,形成《外秦淮河綜合整治規劃》[3]

2002年開始實施外秦淮河綜合整治工程。整個工程以截污、清淤、拆遷、綠化等為主要內容,耗資30億元人民幣。2005年完成[3]。秦淮河的成功治理使南京市於2008年獲得了聯合國人居署頒發的「最佳人居獎」。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引用

  1. ^ 1.0 1.1 1.2 1.3 1.4 1.5 秦淮河(卷名:中國地理).中國大百科全書, 1997
  2. ^ 2.0 2.1 2.2 2.3 2.4 文化長廊——秦淮河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4-12-10.,網上夫子廟
  3. ^ 3.0 3.1 記者:曾璐. 涵爍 , 編. 碧波荡漾外秦淮河. 新浪網,來源:南京報業網. 2005-10-10 [2024-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21) (簡體中文). 

來源

相傳秦始皇東巡,路過方山(現南京江寧),發現此地王氣過盛。怕影響自己的國運,下令開鑿引溧水附近的龍藏浦經過秣陵,方山,入長江,以破之。古名龍藏浦,漢代之後稱淮水,唐之後稱秦淮河。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秦淮河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