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摩羅迦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鳩摩羅迦葉(Kumārakāśyapa)
出生王舍城[1]
師承釋迦牟尼

鳩摩羅迦sip3梵語कुमारकाश्यपIASTKumārakāśyapa巴利語kumārakassapa),又譯為拘摩羅迦葉童子迦葉童真迦葉童女迦葉等,是釋迦牟尼的弟子之一。為阿羅漢[2][1]。關於他的生平事跡,主要見於《弊宿經》中[3]

生平

關於他的生平,所了解的並不多,主要見於《弊宿經》等經典中[3][4][5]。關於他的出生,各經典也說法不一,《摩訶僧祇律》、南傳的小部《本生經》等中說其母為王舍城大富人家之女,先嫁人後出家,出家之後方發現已經有孕在身,被其他的比丘尼所驅出,但佛陀說:「在家妊身無罪」,方才生出童子迦葉,並為國王領養。後來幼年出家,成阿羅漢。關於其出家的時間,《僧祇律》說是八歲,而《五分律》中則稱他「不滿二十受具足戒」。

但《分別功德論》則說,其母為「童女子」、「未出門女」,「在家向火,暖氣入身遂便有軀」,於是被父母所詰問責打,被國王所知,後來國王「內之宮裏,隨時瞻養」,在王宮中生出了拘摩羅迦葉,後來「年遂長大,出家學道。聰明博達,精進不久,得羅漢道,還度父母」。[6][5]這兩種故事的主要區別在於其母是否為「童女」,責罵其母的人也從比丘尼變成了她的父母。

《分別功德論》中稱他善於「敷演四諦,時兼有讚頌引譬況喻,一諦一偈贊引一喻」,「雜種論為第一」[7],《增一阿含經》中也有類似的論述[4]。巴利大藏經《增支部》中稱則他為「妙說者」(cittakathikānaṃ),法賢譯《佛說阿羅漢具德經》形容他「善解美語而能談論」,《小部本生經稱譽他為「第一雄辯家」,都可以看出他善以口才解釋佛教教理[5]

譯名問題

鳩摩羅迦葉中的「鳩摩羅」(梵語कुमारkumāra)是「兒童、童子」之意[8][9],所以在瞿曇僧伽提婆所譯《中阿含經》、佛陀跋陀羅法顯所譯《摩訶僧祇律》、曇無讖所譯《大般涅槃經》等書中,都譯為童子迦葉。而在瞿曇僧伽提婆所譯的另一部經,《增一阿含經》中,則將其譯為童真迦葉。 在公元413年佛陀耶舍所譯的《長阿含經》中,他的名字被寫作「童女迦葉」,有學者認為這是「童子迦葉」之誤[10][11],也有人認為「童女」是「童子」在輾轉傳抄時出現的錯誤[11]。但也有學者稱這裏譯作「童女」是因為有經典中說他是童女(即處女)所生,故而得名[6],並非抄寫之誤[5]

參考文獻

  1. ^ 1.0 1.1 大正藏.第22冊.No.1425.第19卷. 摩訶僧祇律. 東晉 [2020-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2). 佛住舍衛城,為諸天世人之所供養,多所利益。爾時舍衛城中有姊妹二人,妊身未產,在家有信出家為道。諸比丘尼見其腹相,即便驅出,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在家妊身無罪。」此比丘尼後生男兒,字童子迦葉,至年八歲出家為道,成阿羅漢。 
  2. ^ Robert E. Buswell Jr.; Donald S. Lopez Jr. The Princeton Dictionary of Buddhis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3-11-24: 453 [2020-02-22]. ISBN 978140084805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3). 
  3. ^ 3.0 3.1 山辺習學. 仏弟子伝. 東京: 大東出版社. 1934: 248–250 [2020-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2) (日語). 
  4. ^ 4.0 4.1 石川海浄. 弊宿経の在方とその所説 (pdf). 印度學仏教學研究. 1953-03-25, (通號2): 106–107 [2020-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2) (日語). 
  5. ^ 5.0 5.1 5.2 5.3 呂凱文. 佛教輪迴思想的論述分析:以《弊宿經》裡佛教徒與「虛無論者」的輪迴辯論為考察線索 (PDF). 中華佛學研究 (臺北). 2005-03-01, n.9: 1 – 27 [2020-02-2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05-17). 
  6. ^ 6.0 6.1 失譯. 大正藏.第25冊.No.1507.第5卷. 分別功德論. 後漢錄 [2020-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2). 拘摩羅迦葉即是童女子。何以知其然?昔有長者名曰善施,居富無量。家有未出門女,在家向火,暖氣入身遂便有軀……王即內之宮裏,隨時瞻養。日月遂滿產得一男,端正姝妙。年遂長大,出家學道。聰明博達,精進不久,得羅漢道,還度父母。 
  7. ^ 失譯. 大正藏.第25冊.No.1507.第5卷. 分別功德論. 後漢錄 [2020-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2). 所以稱拘摩羅迦葉能雜種論者,此比丘常為人敷演四諦,時兼有讚頌引譬況喻,一諦一偈讚引一喻,乃至四諦亦皆如是,故稱雜論第一也……以是因緣故,童迦葉能雜種論為第一也。 
  8. ^ Carl Capperller. Cappeller Sanskrit Wörterbuch. Straßburg. 1887: 86 [2020-02-22]. 
  9. ^ Monier Monier-Williams. A Sanskrit-English Dictionary: Etymologically and Philologically Arranged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ognate Indo-European language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899: 292 [2020-02-22]. 
  10. ^ 丁福保. 佛学大辞典. 1922 [2020-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8). 童女迦葉:(人名)與斷見外道之弊宿梵志論議遂使彼屈服而為優婆塞。長阿含經第七弊宿經曰:「時童女迦葉,在斯婆酰村北,屍舍婆林住。時有婆羅門,名曰弊宿,止斯婆酰村。此村豐樂,民人眾多,樹木繁茂。波斯匿王,別封此村,與婆羅門弊宿,以為梵分。」然與此同本異譯之中阿含經十六蜱肆經曰:「一時尊者鳩摩羅迦葉,遊拘薩羅國,與大比丘眾俱,往詣斯惒提,住彼村北屍攝惒林。爾時斯惒提中,有王名蜱肆。」鳩摩羅,此譯童子,即童子迦葉也。然則所謂童女者殆誤。僧祇律十九曰:「王舍城中有姊妹二人妊身未產,信佛出家,諸比丘尼見其腹相便驅出。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在家妊身者無罪。此比丘尼後生男兒字童子迦葉,年至八歲。出家修道,成阿羅漢。」五分律九曰:「童子迦葉,不滿二十受具足戒。比丘生疑,佛言今聽數胎中歲足為二十,若猶不滿,又聽以閏月足。」 
  11. ^ 11.0 11.1 蘇錦坤. 《長阿含7經》譯詞「童女迦葉」的商議 (pdf). 2017 [2020-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