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中華人民共和國/存檔8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編輯請求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段(嚴謹化語句,維基化模板等)

請求已拒絕

多謝 --134.148.65.116留言2015年4月28日 (二) 19:37 (UTC)

編輯請求:國家機構是政府的子集,請求反調段落層次如下

請求已處理

政府

國家機構

--134.148.65.116留言2015年4月28日 (二) 19:47 (UTC)

編輯請求:修正一些錯誤、調整語句、表達嚴謹化、格式維基化,謝謝

請求已拒絕--Wcam留言2015年5月8日 (五) 21:47 (UTC)

草稿:中華人民共和國/35535061 --134.148.70.2留言2015年5月3日 (日) 11:11 (UTC)

需要討論共識。--Wcam留言2015年5月8日 (五) 21:47 (UTC)

關於共產黨擊敗國民黨

中國人民解放軍擊敗中華民國國軍的說法比「共產黨擊敗國民黨」嚴謹的多。1947年行憲之後,也不能由國民黨代替中華民國政府。

有用戶說中國人民解放軍是1949年出現的,這是錯誤的。中華人民解放軍是1946年就出現的,1947年夏正式命名。 退一步說,就算是1949年出現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擊敗中華民國國軍」也沒有任何問題。再退一步,就算有什麼問題,比「共產黨擊敗國民黨」的說法強得多。 這個「共產黨擊敗國民黨」有點像街頭巷尾老百姓的閒談說法,放在維基百科太粗陋。Howitzer留言2015年5月19日 (二) 22:00 (UTC)

這是兩個黨、兩個政權的勝敗,說成是兩支軍隊的勝敗就太狹隘了。--Lucho留言2015年5月20日 (三) 14:18 (UTC)

@Fxqf 先給您出一道思考題:您所寫的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擊敗(。。。。), 於1949年10月1日在中國大陸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這句話是有語病的,請您仔細看看語病在哪裏,如果您看不出語病,就建議您先學一下語法,暫時不要編輯維基百科了。另外中華民國國軍已經軍隊國家化,不是某個黨領導的,請您不要加入個人觀點。 Howitzer留言2015年5月21日 (四) 16:13 (UTC)

語病

@Fxqf, 很奇怪,您的編輯總是有語病,這讓我覺得您可能需要提高語法,然後再來編輯維基百科更好一些。 例如說,您編輯的「中華民國政府搬遷到現在的首都台北市。 」,這句話是有語病的,本條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條目,默認的一切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有的。您直接使用「現在的首都」,請問這個「現在的首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在的首都還是中華民國現在的首都? 您覺得這是廢話,但是很多政治盲讀者可能什麼都不知道,您這種語病式的描述只會誤導讀者。

上一次您編輯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擊敗(。。。。), 於1949年10月1日在中國大陸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同樣也是有語病,不知道您看出來沒有。

我建議,您以後要麼不要再編輯,先學習語法,或者編輯也可以,但是反覆檢查語病。 Howitzer留言2015年5月25日 (一) 15:49 (UTC)

  • (:)回應,1、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因為它從來就沒統治過台灣,當時也沒統治香港、澳門。2、廢話,當然是民國的首都,自己讀不懂,怪別人語法不通。中華民國歷史上有多個首都。3、默認一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有違反中立原則,我不接受。--Fxqf留言2015年6月16日 (二) 13:09 (UTC)
維基百科不是你家開的,還「你不接受」,你以為你是站長? Howitzer留言2015年6月21日 (日) 04:22 (UTC)

請停止條目審查

@蘇州宇文宙武停止內容審查,尊重其他編輯,謝謝!Juncta In Uno Omnia留言2015年5月31日 (日) 15:01 (UTC)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無禮發言,已由Gszq於2015.6.2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

請針對條目討論,不要對他人人身攻擊扣帽子,謝謝。Juncta In Uno Omnia留言2015年5月31日 (日) 15:25 (UTC)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無禮發言,已由Gszq於2015.6.2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

為什麼中國的地圖可以列出其他國家沒有的?疑地域中心

[1],基本上像塞爾維亞主張科索沃但沒有實際管轄,那為什麼只有中國可以列,其他國家都不能列?請限時改進。--❦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6月6日 (六) 04:17 (UTC)

維基沒有編輯義務,所有編輯都是自發的,「請『限時』改進」是句很奇怪的話--Liaon98 我是廢物 2015年6月6日 (六) 04:39 (UTC)
那我先改回來[2],本來以為是全保護,事實上只是半保護,疑似這編輯和蘇最近被封禁有關,不過應該是所有國家條目都只用實際管轄的地圖吧,不應該有例外吧?--❦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6月6日 (六) 04:48 (UTC)
File:Europe-Serbia.svgFil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rthographic projection).svg都是將主張但沒統治的地區畫成淺綠色啊--Liaon98 我是廢物 2015年6月6日 (六) 05:36 (UTC)
印度沒有實際控制巴控克什米爾阿克賽欽,但它的地圖上也把這兩地納入(淺綠色)。我勸廖博士不要再自己打自己臉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6月6日 (六) 10:19 (UTC)
對方跟你要求要先討論,擱置爭議話題,你連理睬都沒理睬,最起碼先做回應再去作修改,難怪你顧人怨,整個互助客棧幾乎都是看到跟你有關的人事物在吵架或者搞編輯戰,從最根本的態度就有問題了,從封禁日誌的歷史來看,你的毛病就那幾樣,講難聽一些就是死性不改,個性要改啦!回退員身分方便你蠻幹也不要把這個權限用到盡,你脾氣不改有一天你會搞死自己,有管理員罩你不代表你可以一直不改死性的蠻幹或亂來。PS:除了你罵對方放置原創內容以外的編輯都沒意見,理由詳見維基百科:避免地域中心,本來中國的主權問題就是有爭議的(無論規模範圍大小),講成原創內容就是你不對,請拋棄地域中心的思考邏輯,你的個人主頁有着濃厚的地域中心氣質你自己沒注意到?--寵物小精靈留言2015年6月9日 (二) 16:24 (UTC)

只有列實際控制的國家:

  1. 中華民國:沒列其憲法所釋之「固有疆域」
  2. 阿根廷:文說只有列實際控制,但似有福克蘭群島(比較:英國列實際控制福克蘭群島

若要處理,請一視同仁。--❦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6月6日 (六) 11:24 (UTC)

閣下是說這張嗎File:Republic of China (orthographic projection).svg?以前曾放在中華民國條目上,不過後來換掉了--Liaon98 我是廢物 2015年6月9日 (二) 16:32 (UTC)
阿根廷的地圖是沒有對地圖標註說明,現在已加上。而且其他國家地圖怎麼樣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應該怎麼樣沒有關係。——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6月9日 (二) 15:39 (UTC)
@蘇州宇文宙武:「其他國家地圖怎麼樣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應該怎麼樣沒有關係?」這不是地域中心需要globalize?特別是從一個在用戶頁明說是大中國主義者的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發言,您現在的說法更證明你的作法有違方針。--❦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6月10日 (三) 09:26 (UTC)
針對某一條目,任何用戶都可以表達自己對方針的看法,但這不表示其就有義務為踐行其看法去修改維基百科所有其他條目。希望您能體認到這一點。—Chiefwei - - 2015年6月10日 (三) 10:31 (UTC)

維基百科:避免地域中心#海峽兩岸政治第五段:「台灣不應被敍述為一個獨立國家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份,而較適合被視為中華民國一部份」、第六段:「按慣例,維基百科不會贊成或反對以下兩個議題: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宣稱台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中華民國條目目前的地圖就是用實際控制區,北韓南韓的地圖也沒有把彼此的領土列入。--ひろし留言2015年6月6日 (六) 11:31 (UTC)

簡單陳述事實,地圖上可以標示宣稱的內容,就算這張地圖把全世界都畫成淺綠色也無妨,因為那是宣稱,根本無關事實,硬要挑毛病的話,綠色跟淺綠色的辨識度太低,顏色應該換掉。另維基百科不會對臺灣的主權表達任何立場,但明確的表示中華民國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對等的存在,且不支持非事實的存在,例如明確的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有臺灣的統治權,這個在地域中心都有提到。--寵物小精靈留言2015年6月9日 (二) 07:50 (UTC)

針對本案,用淺綠標示宣稱領土應是維基百科普遍共識。中華民國的特殊性眾人皆知,所以如何處理需要仰賴共識。—Chiefwei - - 2015年6月10日 (三) 10:34 (UTC)
既然如此,那是否應該把中華民國的地圖改回這張File:Republic of China (orthographic projection).svg呢?--ひろし留言2015年6月11日 (四) 12:18 (UTC)

(?)疑問:我不明白這有什麼好討論的。這套綠色地圖是人家英文維基的標準地圖,奉勸某些人不要沒事找事,發明學說,對共識置若罔聞,企圖營造爭議分為,拿多年沒有異議的地圖開刀;是不是下一步就要企圖將自己的觀點輸出到英文維基,再出口轉內銷,以達到自我宣傳的目的。至於某種「淺綠深綠不好辨識」的說法,其人已被查傀儡而封禁。-- SzMithrandir(留言2015年6月11日 (四) 00:51 (UTC)

(~)補充:樓上所說的那張ROC全圖,只在en:List of sovereign states and dependent territories in Asia被使用,en:Taiwan使用的是那套紅色的;在「第三方」英文維基都是如此,我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紅色的地圖,projection是歪的,不是很美觀;若是要換成綠色我無意見。但請某些人不要「死纏爛打」,年年嘮這點破事,港台是爺爺,中國大陸垃圾,行了沒?我看你們也是不敢回應我。-- SzMithrandir(留言2015年6月11日 (四) 12:54 (UTC)

@SzMithrandir:我有說和沒說的事很清楚,若綠色系列地圖的作法是Commons的慣例(請區分英文維基、中文維基和Commons的分工和採用的關係),那麼較一貫的作法應該是在中華民國使用同一套地圖系列,如File:Republic_of_China_(orthographic_projection).svg。 請也參考

由於爭議區域必定是有兩方政治實體以上有不同宣稱和控制的,所以在百科全書的內容一致性上,一個政治實體圖中的淺綠色範圍應該也會對映到另外一個政治實體圖中的淺綠色範圍。在上面的巴基斯坦和印度例子就很明顯,一方有控制,另外一方沒有,但都有主張,所以淺綠。那麼下一個問題就會是:若中華民國未放棄其憲法模糊定義的固有疆域,那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實際控制區域但也變成爭議區域是不是全部也要變成淺綠色?

所以我將中華民國暫時改回同一套地圖系列。--❦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6月11日 (四) 16:17 (UTC)

另外可以參考英文百科的討論en:File_talk:Europe-Ukraine.svg

...it is a disputed territory. It is in light green on Russia's map, so it should be in light green on Ukraine's map...

若一方標出淺綠色,另一方也要使用淺綠色... ,那麼就會出現在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顏色不夠用的問題。--❦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6月11日 (四) 16:36 (UTC)

行吧,你要這麼說,也能「自圓其說」,也可以;我保持(=)中立,或者說「簡約主義」,希望這個對條目質量並無幫助的議題能速速pass。-- SzMithrandir(留言2015年6月11日 (四) 22:50 (UTC)

國家通稱是否需要加中國?

  • (-)反對:根據WP:BIAS_POLITICS方針海峽兩岸政治第一段:「縱然聯合國及世界上大部份獨立國家都已經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但維基百科應該反映中立的現實,從而應認為『中國』一詞不應該與任何單一獨立政治實體或政府相同。尤其『中國』一詞不應被用作與現時屬中華人民共和國管治下的地區」,現單以「中國」作為通稱可能有違反方針的疑慮。我之前為了要能夠符合方針對「中國」稱呼的規定,把訊息框的通稱改成了「(共產)中國」,不過有其他用戶質疑說這不是通稱。因此為符合BIAS方針,我建議在訊息框模板的通稱處不填寫「中國」的寫法,而在首段中稍加提及即可。--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15日 (三) 06:59 (UTC)
  •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在世界各國的政府公文、歷史典籍、新聞報道中廣泛被稱為中國,本是事實。至於所謂「共產中國」的稱謂,世界各地都極少有人使用,屬於少數派觀點,根據Wikipedia:中立的觀點原則,不應寫進條目,尤其是信息框和導言區。更何況提出和使用「共產中國」稱謂的人,其立場往往都屬於少數派。使用少數派觀點來混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稱謂以及性質,是不符合維基方針的錯誤編輯行為,請立即停止。--Lucho留言2015年7月21日 (二) 14:30 (UTC)
    • 以方針為主還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主呢?上面那段方針再看一遍吧。至於「共產中國」的稱呼,在冷戰時代可是國際社會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通稱,那時的「中國」指的是中華民國,國際社會並非少數派,只是此稱呼在今日使用較少。不知道你的「少數派觀點」是如何得出的?使用量嗎?還是…?提醒一下,亂扣帽子並無助於討論喔。--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1日 (二) 15:04 (UTC)
第一,「「共產中國」的稱呼,在冷戰時代可是國際社會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通稱」從何而來?是你在發明歷史嗎?第二,這個條目應該反映現狀,無論如何都沒必要提到冷戰時如何。第三,事實就是「世界各國的政府公文、歷史典籍、新聞報道中廣泛被稱為中國」,你也可以看下China詞條作為參考(這裏更沒有出現所謂的"communist china"),簡單比較就能知道,你提出的那些就是少數派觀點。--Lucho留言2015年7月21日 (二) 15:20 (UTC)
另外,我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為了提醒你,「共產中國」這個概念,既是少數派觀點,又是為了故意歪曲中華人民共和國性質而提出的詞彙。--Lucho留言2015年7月21日 (二) 15:24 (UTC)
第一,這稱謂是歷史常識,不是我發明的,我才不會去發明這麼委婉的詞來稱呼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這個詞雖然主要是在冷戰時所用,但在現今仍有一定的使用量,我提供的來源就可證明這一點。第三,這要依據方針來處理:「縱然聯合國及世界上大部份獨立國家都已經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但維基百科應該反映中立的現實,從而應認為『中國』一詞不應該與任何單一獨立政治實體或政府相同。尤其『中國』一詞不應被用作與現時屬中華人民共和國管治下的地區」為避免違反方針,訊息框模板的通稱處不填寫「中國」是較恰當的做法,否則就必須改用其他稱呼來代替。--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2日 (三) 10:43 (UTC)
有很多來源可以證明中國(China)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常用簡稱,英文版移動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到China的討論就列出了很多。但是User:廣氏一直沒有給出任何能證明「共產中國」是通稱的來源,我只看到了有人把中華人民共和國稱為共產中國的來源。--E8×E83422015年7月21日 (二) 15:33 (UTC)
中華民國#名稱章節用的來源是來自《黃花崗雜誌》,但被Lucho指為不可靠,我只好再另找其他的學術來源,沒想到又被Lucho指稱台灣來源不中立,我也別無他法。證明「共產中國」是通稱的來源, 張其羽. 紅星照耀斯諾: 從新聞作家到天命信差的跨文化轉變. 秀威出版. 2005: 21. ISBN 9867263715, 9789867263711 請檢查|isbn=值 (幫助).  被撤銷的這個不就是了嗎?如果想要外文,我再補上一個紐約時報報導英國首相邱吉爾的國會質詢答覆:Drew Middleton. Cairo Formosa Declaration Out of Date, Says Churchill. United States: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2, 1955 (英文).  這個來源來自開羅宣言條目。--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2日 (三) 10:43 (UTC)
1. 秀威出版是台灣出版社,這你也能狡辯?2. 並非是台灣來源本身就一定不中立,而是你不顧全世界的普遍稱謂,只根據部分台灣來源就硬要寫入條目,是你的編輯違反了維基中立方針。3. 即使在台灣,「共產中國」也是少數派觀點,遠不能成為「通稱」。4. 你舉了紐約時報的報道為例,但仍然是少數派觀點,遠遠不能說明「通稱」。5. 我之前就說了,應該反映現狀,結果你又把1955年的陳年舊事翻出來舉例,你難道不知道紐約時報現在是如何報道中國的嗎?--Lucho留言2015年7月22日 (三) 11:23 (UTC)
1. 我是有說過秀威出版不是台灣出版社了?台灣出版社又怎麼了?拿台灣來源就是狡辯?我說過我是台灣人,用的都是台灣網站,能找到的當然也都是台灣來源,不然你去找其他的非中文來源給我看?2. 有台灣來源寫說這是通稱,當時確實是國際社會的普遍稱謂,是你故意找碴,說這個不可靠啦,那個不中立啦,然後硬要通通移除,卻無視我提出的都算出自學術資料的WP:可靠來源,沒有不中立的問題。3. 被中華民國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歷史學科中心採用的用詞,你還要繼續當沒看到說這也是少數派觀點?4. 英國首相邱吉爾在1955年親自答覆質詢的話也算少數派觀點?不管是什麼你都可以說是少數派觀點來擋就對了?5. 我之前也說了,這個詞雖然主要是在冷戰時所用,但在現今仍有一定的使用量,我提供的來源已經證明此詞在1993年的廣告文案用語乃至2014年的論文都有使用。--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2日 (三) 12:50 (UTC)
你狡辯了這麼多,最終還是說明了同樣的事實:綜合全世界(包括台灣)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稱謂,「共產中國」是少數派觀點,遠遠不是「通稱」,根據中立觀點原則,不應寫入條目。--Lucho留言2015年7月22日 (三) 12:59 (UTC)
一個細節,從1955年紐約時報的報道中看不出丘吉爾的用詞,請勿歪曲原意。當然,一則幾十年前的個別案例和當前國際社會的普遍通稱,肯定是風馬牛不相及了。--Lucho留言2015年7月22日 (三) 13:03 (UTC)
另外,從你剛才的發言中,仍然可以看出你對Wikipedia:中立的觀點原則的理解是錯誤的,請認真學習。--Lucho留言2015年7月22日 (三) 13:16 (UTC)
只會一直說是少數派觀點、少數派觀點,不知道你到底從哪裏可以看出這是少數派觀點了?這些來源不是正好證明了與你相反的說詞,有多數使用的用例嗎?你的綜合解讀豈不是在睜眼說瞎話?
你可以到聯合國、各國政府,各大國際新聞媒體的「China」專題里去看一看,現在哪篇公文或者新聞報道里不是用中國(China)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通用稱謂?你挖空心思就找到這麼幾條個別案例,還不承認是少數派觀點?眼界狹隘到這種地步,還敢在這裏自以為是,也真是夠奇葩了。--Lucho留言2015年7月22日 (三) 14:54 (UTC)
我說過了訊息框模板裏的中國稱謂要依據上面提到的WP:BIAS_POLITICS方針來處理,要點摘錄:「縱然聯合國及世界上大部份獨立國家都已經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但維基百科應該反映中立的現實,從而應認為『中國』一詞不應該與任何單一獨立政治實體或政府相同。尤其『中國』一詞不應被用作與現時屬中華人民共和國管治下的地區」,所以為避免違反方針,訊息框「通稱」處應不填寫「中國」,否則就必須改用其他稱呼來代替。我提出的來源最好就這幾條個別案例,起碼也有十個以上,是你每個都不願意用,每個都說是少數派觀點,每個都說不中立,感覺像是硬要找藉口,這樣到底是誰眼界狹隘,誰在自以為是?--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4日 (五) 12:52 (UTC)
我已經說了「聯合國、各國政府,各大國際新聞媒體的China專題」,從這些地方找出成千上萬和你那少得可憐的十來條來源同等或者更重要的來源根本不成問題。你的眼睛就會盯着那十來條來源看,而且自己找出的來源自己也不見得能讀懂,這不是眼界狹隘還是什麼?--Lucho留言2015年7月24日 (五) 18:23 (UTC)
方針有明文規定的東西,除非直接提出修改方針,否則你拿再多來源要違反也沒用。至於我給的共產中國來源,跟BIAS方針無關,請別拿方針禁用的China的來源來比較,而我所做的正是改用共產中國的稱呼來代替以符合上述的方針。--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7日 (一) 12:33 (UTC)
那就請你嚴格遵守明文規定的中立觀點方針,不要再將少數派觀點「共產中國」寫進條目。--Lucho留言2015年7月27日 (一) 12:55 (UTC)
你錯了,我之所以這樣寫就是為了要符合BIAS方針,中立觀點方針並沒規定不能用「共產中國」,也沒說這是不中立的,相反的,這正是有大量來源支持的中性稱呼。--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1:23 (UTC)
請遵守中立方針,維基中立方針沒有具體地說不要寫哪個詞,但是中立方針明確告訴你不要將少數派觀點放在重要位置,也不要將極少數派觀點寫進條目。只要你會基本的邏輯推理,就應該遵守方針,不要將「共產中國」寫進條目。我覺得你沒有任何理由說你看不懂這句話。--Lucho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3:14 (UTC)
但BIAS方針已明確具體的說不要使用「中國」一詞,麻煩請遵守。至於「共產中國」,跟你說了多少遍這不是少數派觀點,我都已經給出大學學位論文、季刊論文、學術論述基礎的書籍、中華民國教育部歷史教材綱要、紐約時報、邱吉爾和艾森豪、英國議會……這些可靠來源和google學術、書籍的上百萬項搜尋結果,你還嫌少?和你說的正好相反,這些都已經證明是多數用法,而非少數派觀點。--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4:46 (UTC)
請不要扯到其他話題上去,先討論「共產中國」。現在,你根本沒有證明「共產中國」不是少數觀點,如果具體查看這些搜索結果,難道不是很容易地發現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稱為中國才是普遍情況嗎?我跟你說的各國政府和媒體每天使用的通稱,你為何一直無視?你的谷歌圖書搜索結果與我大相逕庭,我無法採信。至於你具體指出的十來個例子,當然是極少數觀點,這有什麼可以否認的?--Lucho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6:03 (UTC)
所以搜尋結果少於"中國"就是少數了?"中國"的搜尋結果是判定多數少數的標準?既然你要先討論"共產中國",怎麼後面又馬上扯到"中國"去了?既然BIAS方針已明確具體的說不要使用「中國」一詞,你覺得普遍情況和大量來源能構成違反方針的理由嗎?google搜尋結果我都已經給出三個不同語版的截圖了,為什麼在實際證據面前還是要選擇不相信?這些已證明有多數用法的可靠來源,為什麼你就是硬要說是極少數觀點?睜眼說瞎話難道就會因此變成事實嗎?--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31日 (五) 13:04 (UTC)
維基方針並沒有告訴你「少數」是靠谷歌學術的搜索結果確定的。當然,以搜索結果遠少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事實為參考,也可以看出來「共產中國」就是少數派觀點。又不是只有你一個人會用搜尋引擎,我憑什麼要相信一直在睜眼說瞎話的你?如果把眼界放寬一些,不要像你一樣眼睛只能盯着幾個點,去看一看聯合國和各國政府的公文和國際媒體的報道,發現根本沒人使用「共產中國」、「共產中國」是少數派觀點這個事實是非常容易的,然而你就是不願去做,讓我有什麼辦法?--Lucho留言2015年7月31日 (五) 14:46 (UTC)
維基方針也沒有告訴你「少數」的標準是以「少於國名」來判定的。我的搜尋結果有給出截圖來證明,簡體繁體英文版我都搜過了,反而你的只是在自說自話,依你的標準,我又憑什麼相信你的?方針有規定聯合國和政府公文才算多數嗎?聯合國和政府公文以外的可靠來源就不是多數?你對多數少數的標準也太狹隘了吧?國際媒體的報導我又不是沒給,只是被你以少數派觀點拒絕了。--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2日 (日) 12:04 (UTC)
1. 多數和少數的前提當然是可靠來源。很顯然聯合國、各國政府公文,國際媒體報道等等都是可靠來源,必須考慮。2. 我已經多次提醒你,不要自行腦補維基方針里沒有的東西。絕大多數可靠來源都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稱為中國,這就是多數,相對地,共產中國極少出現,就是少數,你不能只舉極少幾條的個例就硬說「也是多數」。多數少數這個問題你沒有什麼狡辯的餘地,我看你也不必再說了。--Lucho留言2015年8月2日 (日) 14:10 (UTC)
1. 是,聯合國和各國政府公文都算可靠來源,但我給出的那些使用共產中國的來源一樣也是可靠來源,你不能說聯合國和政府公文以外的就不是可靠來源,或是唯有聯合國和政府公文的來源才能算是多數,這並不符合WP:可靠來源的定義。2. 你的意思還是在說,非多即少,非少即多,可是實際上方針裏並沒有這樣寫,況且多數少數的標準也根本不是以"中國"的數量來判定的,請你不要在歪曲、腦補。--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9日 (日) 05:26 (UTC)
1.我從來都沒有說可靠來源只有聯合國、各國政府公文,國際媒體報道,請勿造謠。2.還要我引用幾遍?維基百科旨在按比例表達某一主題的競爭觀點,而這種比例是根據競爭觀點在可靠來源中出現的次數來擬定的。--Lucho留言2015年8月9日 (日) 12:16 (UTC)
1.既然如此,你一直拿聯合國和政府公文來源來反駁的目的何在?又為何一直叫我一定要去聯合國、各國政府的網站找?能找出來的太多所以其他的就通通算少數?你這不就是在說只有這些才算是多數的可靠來源嗎?2.按比例表達不代表不該表達,也更非你所聲稱的非多即少,再者這也不是競爭觀點。--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15日 (六) 13:18 (UTC)
統一回復在最後。--Lucho留言2015年8月15日 (六) 14:04 (UTC)
開羅宣言#支持方第6點是這樣寫的: 紐約時報曾經記載:1955年2月1日邱吉爾在英國國會答覆質詢時,明白拒絕將一個叫做「Formosa」的對象交給「共產中國」(Communist China)。1955年2月2日紐約時報記者Drew Middleton報導前一天邱吉爾拒絕將「Formosa」交給「共產中國」
所以這應該是邱吉爾的用詞沒錯。上面第5點我說了,當前仍有使用,你還要繼續無視來源嗎?
通篇報道都是間接引語沒有直接引語,充其量說明這是紐約時報的用詞而已,你具備基本的閱讀能力嗎?仍有極個別人使用能說明是通稱嗎?還搞不懂?--Lucho留言2015年7月22日 (三) 14:48 (UTC)
現在我查找到了1955年2月1日丘吉爾在英國下議院接受多名工黨議員質詢台灣問題的問答記錄(FORMOSA (SITUATION)),你自己看吧,哪裏有什麼"Communist China"?(我已經特地標註了涉及到中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方)--Lucho留言2015年7月22日 (三) 15:56 (UTC)

HC Deb 01 February 1955 vol 536 cc900-2 900

47. Mr. Emrys Hughes asked the Prime Minister if he will make a statement on his recent interchange of views with President Eisenhower on the question of Formosa.

The Prime Minister I have nothing to add to the very full statement made by my right hon. Friend the Foreign Secretary on 26th January, and his reply to Questions yesterday. A new fact has however occurred. The Security Council has decided to send an invitation to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attend the discussion. Her Majesty's Government regard the Security Council's action as a genuine attempt to seek a peaceful solution and they therefore very much hope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ill accept the invitation.

Mr. Hughes In view of the powers which have now been given to President Eisenhower, and the intense interest in this country in what events in Formosa may bring, will he make it clear to, and press on, the President that feeling in this country is strongly against any development of war in the Far East, and that this country wishes to have no participation in it?

The Prime Minister I do not think it would be my business through any channels to convey that kind of message.

Mr. Noel-Baker In view of the great gravity of the situation and what the Prime Minister has just said, will he consider whether the Foreign Secretary should not sit as our representative in the Security Council at its meeting next week? Is it not plain that debates in the Council and negotiations outside cannot be adequately dealt with by an official acting on cabled instructions?

The Prime Minister I certainly do not think we have any reason to complain of the way in which our affairs have been conducted.

Mr. Strachey Does not the Prime Minister agree that it would be most valuable if the British Government made it publicly known that they regard the early withdrawal of Nationalist troops, at any rate from the offshore islands, as the most important practical step towards a cease-fire in this area?

The Prime Minister I have no further statement to make on these subjects at the present time.

48. Mr. Sorensen asked the Prime Minister to what extent his joint declaration with the late President Roosevelt and the late Marshal Stalin that Formosa should be restored to the Chinese Government, remains the policy of Her Majesty's Government.

The Prime Minister There seems to me to be a misprint in the hon. Member's Question. To correct it the words "Marshal Stalin" should be left out and the words "Generalissimo Chiang Kaishek" inserted. This was, in fact, the Cairo Declaration of 1st December, 1943. It contained merely a statement of common purpose. Since it was made a lot of things have happened. As the right hon. Member for Lewisham, South (Mr. H. Morrison) explained to the House on 11th May, 1951—and I shall be very glad to send the hon. Member a copy of what he said—the situation has changed. The problem of Formosa has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problem in which a number of other nations are closely concerned. The question of future sovereignty over Formosa was left undetermined by the Japanese Peace Treaty.

Mr. Sorensen With apologies for the error, may I ask the Prime Minister whether the declaration made on that occasion was to the effect that Formosa rightly belonged to China?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we recognise the present Government, called the People's Republic Government of China, does it not follow that that seems to be an assurance that Formosa should now revert to the control and sovereignty of the present Government, called the People's Republic Government?

The Prime Minister I think the hon. Member would do well to read the reply given by the right hon. Member for Lewisham, South when he was responsible in this matter.

Mr. S. Silverman Would the right hon. Gentleman not make it clear that in everybody's opinion—that of all contending parties—Formosa is part of China and that Chiang Kaishek's presence in Formosa purports itself to be in exercise of this very declaration to which my hon. Friend the Member for Leyton (Mr. Sorensen) has referred? Is not the real question not whether Formosa belongs to China, but who is China?

The Prime Minister I think I should have to have notice of that.

Captain Waterhouse Does my right hon. Friend think that the interview given by the Leader of the Opposition yesterday—

Mr. Dodds A very good interview.

Captain Waterhouse —accords closely with the speech of the then Foreign Secretary of December, 1950?

Mr. Harold Davies Things have changed since then.

The Prime Minister I have no wish to add to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Leader of the Opposition.

Mr. Sorensen On a point of order. Can the Prime Minister merely refer me to an answer given by one of the Leaders of the Opposition rather than to his own answer, which I did not receive?

Mr. Speaker I understood that the Prime Minister was referring the hon. Gentleman to a statement made in the House.

至於紐約時報,當時美國麥卡錫主義大行其道,寫出"Communist China"的稱謂不足為奇。然而這既是陳年舊事,也是少數派觀點,根本證明不了什麼。--Lucho留言2015年7月22日 (三) 15:56 (UTC)
題外話:開羅宣言詞條中的翻譯有偏差,報道原意是,丘吉爾否定了工黨提出的依據開羅宣言將台灣交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提案,丘吉爾對下議院稱,根據三藩市和約,台灣主權歸屬未定。而台灣可靠來源、台南市議會官方網站和李文正議員將紐約時報報道中的Communist China解釋為中華民國,不知你作何感想?--Lucho留言2015年7月22日 (三) 15:20 (UTC)
國會質詢的部分既然有來源為證,那應該就是如此。至於把Communist China解釋為中華民國的議會官網來源,可靠來源應該照着來源寫,網頁裏明寫着:「發稿單位:市議員李文正 」,可見台南市議會官方網站只是作為李文正的發稿平台,並非是議會的解讀,所以只能算作李文正的個人觀點,或許不能算可靠來源,開羅宣言詞條是寫說「在記者會上被解釋為「丘吉爾否認台灣交還中華民國」」,雖然寫的有點模稜兩可,但這樣還算照着來源寫,應該是可以的。--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4日 (五) 12:52 (UTC)
不過我倒是找到了關於邱吉爾的另一個來源(Message From Prime Minister Churchill to President Eisenhower),邱吉爾首相給艾森豪總統的訊息,裏面四次提到了「Communist China」,邱吉爾確實有親自使用該詞。
這又說明什麼?丘吉爾給艾森豪威爾寫信使用「共產中國」,但「共產中國」連成為英國議會裏的通稱都做不到。總之,我早就說過本條目要反應現狀,陳年舊事可以退出當前的討論了。--Lucho留言2015年7月24日 (五) 15:29 (UTC)
所以你的意思是說邱吉爾給艾森豪的信也算少數派觀點囉?眼界也太狹隘了吧?況且你真的確定「共產中國」沒有成為英國議會裏的通稱嗎?要反應現狀是沒錯,但難道就因此不用反應過去了嗎?現狀和歷史並不矛盾吧?--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7日 (一) 12:33 (UTC)
當然算少數派觀點,你知道1949年以來英國有多少任首相嗎?其他的英國政客又有多少?有幾個說過共產中國?憑什麼你的眼睛就盯着丘吉爾?你的眼界真是狹隘得可怕。歷史和現狀有矛盾當然以現狀為準,這還要我教你?--Lucho留言2015年7月27日 (一) 12:55 (UTC)
除了邱吉爾,我也在上面給出英國議會其他政客的談話紀錄,你還是要當作沒看到嗎?邱吉爾作為兩任二戰期間和冷戰時期的英國首相,雖然不能算多數,至少也不應該算是少數派觀點吧?請去看一下邱吉爾條目:「邱吉爾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對英國乃至於世界均影響深遠。」把邱吉爾當作一個普通的英國政客來看,才是眼界狹隘。還有誰跟你講歷史和現狀有矛盾了?反應現狀的同時,難道不用反應過去的歷史嗎?--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1:23 (UTC)
首先,你既然搜索了英國議會的議事錄檔案,就應該知道「共產中國」即使在1950年代也沒有成為通稱,當然確定,不知道你還有什麼僥倖心理。其次,你認為丘吉爾重要,他寫一封信就能抵很多人?他的重要性能夠體現在「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通稱」上嗎?我看不行。即使你硬要認為可以,那我舉一個斯大林也就足以把丘吉爾給抵消了。就算只看英國政客,從艾德禮到卡梅倫,包括戴卓爾夫人和貝理雅在內的十幾任英國首相,難道還不比丘吉爾一個人佔多數觀點?你是怎麼計算重要性的?你眼光就放在丘吉爾一個人身上,非把他寫給美國總統的一封信當成重要論據,這就是不折不扣的眼界狹隘。--Lucho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3:14 (UTC)
搜尋連結可能是順序擺錯了,導致搜不出結果... 抱歉這是我的失誤,已更改連結順序,你再重新點擊看看。其次,我給的來源不是只有邱吉爾一個,我並沒有認為他一個人能抵很多人,只是想反駁你的「少數派觀點」,他一個人雖然不能算多數,但以一個英國首相的身分和世界史上的地位來說,絕對不會是屬於「少數派觀點」。不是我要把這當成重要論據,而是你先硬要當成「少數派觀點」的。--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4:46 (UTC)
英國議會的議事錄數據庫有自己的搜索系統,不用你提醒我,早搜過了,這個問題請你放棄僥倖心理。--Lucho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6:03 (UTC)
所以就算你已經搜過,你還是要選擇無視搜尋結果?我又是哪裏僥倖了?你一直刻意當作沒看到,你才應該放棄這種刻意無視的僥倖心理吧?--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31日 (五) 13:04 (UTC)
你講這些大話有什麼用?你搜過嗎?即使只搜1950年代,也能發現使用「共產中國」的議員是少數。更不用說近年,有幾個議員不是在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時直接說中國的?哪裏還有使用「共產中國」的?一直在迴避無視現實的,就是你。--Lucho留言2015年7月31日 (五) 14:46 (UTC)
我當然搜過啊,"Communist China"1950年代的結果可是多達34頁 ,你仍然要嫌少嗎?甚至我以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搜尋1950年代(而且還是不加引號),只有2頁結果,遠少於"Communist China",你還有什麼話好說?--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2日 (日) 12:04 (UTC)
1. 我就知道你的僥倖心理會有什麼表現,果然是想靠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的搜索結果來狡辯。但請注意,如果只搜索China,則1950年代有487頁,其中大多數China都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經貿、外交、軍事等議題中表現的非常明顯,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都必須區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如果只說China自然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方面是因為英國不承認中華民國,另一方面從上下文可以看出來)。在這個問題上你也沒有狡辯餘地。2. 我說過好多遍要討論、反映現狀,現在還說共產中國的英國議員,可以說是幾乎沒有。綜上,這個問題可以到此為止了。--Lucho留言2015年8月2日 (日) 14:10 (UTC)
1. 之前我提出"Communist China"的google學術和書籍結果時,你同樣也拿過"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的搜尋結果來狡辯,這次我憑什麼就不能拿與你之前用過的相同搜尋字詞來反駁?你難道也要說自己其實是在狡辯嗎?搜尋結果中有些China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並不能代表487頁的所有China都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多數只是你個人的說法,你至少也應該指出China是指prc的確切結果數是多少,而不是只因英國政府的承認與否就以整個China來概括prc。2. "Communist China"若只搜21世紀仍可以搜到少數用例,可見現狀仍有使用,相反的"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則在21世紀搜不出任何結果,所以依你說法,為反映現狀,"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不應該出現在條目中,這樣不覺得自己說法可笑嗎?--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9日 (日) 05:26 (UTC)
1.使用抽樣統計,可以得出的結論是這1950年代的這487頁中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稱為中國的超過80%,遠遠多於共產中國。2. 為什麼"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在21世紀搜不出結果?很簡單,因為英國議員現在都將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稱中國,不這麼說的人屈指可數。長了腦子是用來分析的,不要老是問這些天真的問題。3.對Goggle學術的搜索結果也可以作類似分析得出類似結論。我在Google學術中搜索"China"的結果也給你看了,結果你到現在你還不知道是為什麼。再做進一步的分析比較,可以得出中國是通稱,共產中國是少數的結論。4.怎樣才是全面考察比較可靠來源,我已經教過你了,結果現在你又說要以Google學術、甚至英國議會議事錄的搜索結果為準,簡直不知道你在想什麼。英國議員們所說的是通稱而不是全稱,你也不要偷換概念,不要再作這種可笑的狡辯。--Lucho留言2015年8月9日 (日) 12:16 (UTC)
1.至少要給出確切的真實數量,而不是模糊的估計。況且就算中國的數量真的比較多,也沒有人告訴你說方針中的少數多數是以"中國"的數量為標準。2.所以依你的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是少數派觀點,比"共產中國"更不應該寫入條目中,你覺得你的這種標準能成立嗎?3.我說了"China"不一定是指"prc",比如歷代中國都叫"China",你怎麼不知道有些論文是在探討其他China的歷史?還有誰告訴你分析比較是以"中國"數量為標準了?分析比較是用非多即少的觀念去理解的嗎?以你這種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結果數比"中國"少,同樣也可以得出中國是通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少數的結論。4.教過我?你不是說唯獨這個要找出全世界的來源,結果其他的條目自己一個也找不出來?你根本就是在強人所難和找碴,你是在教我怎麼找別人的碴嗎?我又什麼時候說過要以英國議會紀錄為準?拿來當作來源不行?可靠來源都你說了算?--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15日 (六) 13:18 (UTC)
連抽樣統計是正常的學術研究手段都不知道,真是無知可笑,井底之蛙。其餘的統一回復在下面。--Lucho留言2015年8月15日 (六) 14:04 (UTC)
那你是以正式的學術研究手段來進行抽樣統計的嗎?八成不是吧?--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16日 (日) 07:48 (UTC)
當然是。有空自己驗證去,別在這耍嘴皮子。--Lucho留言2015年8月16日 (日) 11:35 (UTC)
謊言,該死的謊言,統計數字。連正式的學術研究手段都不一定可信了,你的統計能提得出你所謂「正式學術研究手段」過程中的任何資料收集、分析、歸納?你的統計手法是如何?樣本多少?誤差多大?信賴區間多少?以什麼標準來抽樣?ISO或ASTM?--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24日 (一) 14:42 (UTC)
我還要指出,你一直在故意曲解中立方針中的「少數」,請你正視。方針里的「少數」指的就是觀點或持某觀點者的數量處於少數,沒有更複雜的含義。既沒有所謂雖然少數觀點出現次數明顯少於多數觀點,但也有一定數量,所以也可以叫做多數觀點,你的做法明顯違反了應與每個觀點的顯著性成比例;更沒有所謂丘吉爾是重要人物,所以他寫了一句話也可以當做多數觀點,你這樣就成了製造一種看似勢均力敵的假象。--Lucho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6:03 (UTC)
"共產中國"的數量我已跟你說過好多遍了,我給出的那些可靠來源、以及google搜尋結果,恰恰證明了有多數用例,符合中立方針說的數量處於多數,你卻硬要一直說是少數,我也是不懂你到底對「少數」這個單純的詞到底賦予了多少的延伸複雜含義,讓你一直說瞎話。還有我沒有說邱吉爾是多數觀點,請不要故意曲解。至於你後面所說我可是完全沒說過,不知道你怎麼腦補的,我只是說邱吉爾不會是屬於「少數派觀點」,沒說他是多數派觀點。--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31日 (五) 13:04 (UTC)
你給出的少得可憐的可靠來源和搜索結果,只能說明有部分用例,如果與其他可靠來源(聯合國、各國政府公文,國際媒體報道,等等等等)和搜索結果比較,則明顯是少數派觀點,請你正視事實。--Lucho留言2015年7月31日 (五) 14:46 (UTC)
照你這麼說,聯合國和政府公文以外的可靠來源就全都不能用囉?方針有規定不是聯合國或政府公文的來源就一定是少數派觀點嗎?--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2日 (日) 12:04 (UTC)
參見討論上下文中介紹和解釋多數少數觀點的部分。--Lucho留言2015年8月2日 (日) 14:10 (UTC)
在我提醒你不要歪曲維基方針後,你仍然我行我素。1. 你說「符合中立方針說的數量處於多數」,然而中立方針里從來沒有告訴你多數觀點是由其搜索結果的某個絕對數量來確定的。觀點A出現的次數比觀點B多,則A為多數,B為少數,含義就是這麼簡單。你認為你搜索到了一定數量的「共產中國」,不加比較,就硬說是多數,這就是在歪曲方針,「對「少數」這個單純的詞到底賦予了多少的延伸複雜含義」,「一直說瞎話」,自打耳光。2. 維基中立方針中根本沒有說過還有除多數觀點(包括極大多數)、少數觀點(包括極少數)之外的第三種觀點。現在你說丘吉爾的觀點既不是多數也不是少數,你這已經不僅僅是在「腦補」維基方針里沒有的內容了,你這是明目張胆的歪曲維基方針。--Lucho留言2015年7月31日 (五) 14:46 (UTC)
方針並沒有這麼說,沒有你提到的AB觀點,「觀點A出現的次數比觀點B多」 ,並不能簡單二分法說A就是多數,B就是少數,非多即少,非少即多,這些根本不是方針的內容,請你不要在歪曲、虛構。--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2日 (日) 12:04 (UTC)
事實上中立方針還拿地平說來舉例,並在維基百科:邊緣學說列舉了真正「少數派觀點」的例子,比如說偽科學陰謀論神創論等等,這些才是方針中所稱的「少數派觀點」。另外我還發現了一點,你提到的那部分是針對觀點學說而來的,但「共產中國」根本不是觀點學說,而是一個事實上的稱呼,所以根本不適用針對觀點的方針。你這是在明目張膽的歪曲加上矇騙。--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2日 (日) 12:04 (UTC)
你仍然在明目張胆地歪曲維基方針。1. 不合理的比重一段,第一句話就是中立性要求條目應該公平地表達所有以可靠來源發表的重要觀點,並應與每個觀點的顯著性成比例。,竟然被你歪曲成只對所謂的邊緣學說起作用。你與此相關的狡辯全都無效。2. 政府,組織,個人……如何稱呼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什麼是通稱,怎麼會不是觀點?鑽什麼空子?3. 「維基百科不應表現出少數觀點應比多數觀點更受重視的爭議……維基百科旨在按比例表達某一主題的競爭觀點,而這種比例是根據競爭觀點在可靠來源中出現的次數來擬定的」,這句話很容易理解吧?不要再臆想多數少數有什麼複雜的含義了。--Lucho留言2015年8月2日 (日) 14:10 (UTC)
1. 你說過共產中國是極少數觀點且根本不應該出現在條目中,而能夠符合你這種定義的觀點,恰恰就是方針中所稱的邊緣學說,但曾被廣泛使用的國家稱呼則明顯不符合,你把國家稱呼歪曲成如同邊緣學說的極少數觀點加以撻伐,並不會就真的因此變成少數,你這種歪曲不會是公平地表達所有以可靠來源發表的重要觀點。2. 根據WP:可靠來源#相關的定義:「事實是事件的一個真實的狀態,說一段句子或者一個命題是真的,就是說它是一個事實;觀點是某人持有的看法,這個看法的內容可能是可供查證的,也可能不是 」。「被稱為XX」是在陳述事實,不是觀點;「XX的稱呼是不妥的」才是一種觀點。摘引WP:中立#明確表達一段舉例:「有一個星球叫做火星也是事實。柏拉圖哲學家同樣是事實。」這些都不是方針所定義的「觀點」,而是「事實」。3. 這不是觀點,而是事實,更不是少數,而是多數。再者,"中國"和"共產中國"也不是競爭關係,兩個稱呼並不衝突,同樣都是中國。--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9日 (日) 05:26 (UTC)
已回復在下文,不重複分散寫了。--Lucho留言2015年8月9日 (日) 12:16 (UTC)
另外,「"Communist China"」的Google學術搜尋結果有5萬多項,Google書籍搜尋結果更有140多萬項,其中21世紀的資料也不下幾萬項以上,你還要說這是少數派觀點嗎?--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4日 (五) 12:52 (UTC)
Google學術"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有110多萬項,Google學術"China"有660多萬項;同時,我這裏在谷歌圖書上的搜索結果和你的大相逕庭:Google圖書"Communist China"約3900項,Google圖書"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2萬多項,Google圖書"China"17萬多項。現在你還有什麼要說的?還不承認是少數派觀點?--Lucho留言2015年7月24日 (五) 15:05 (UTC)
"China"的結果不能算進去,因為該單詞有諸多歧義,不一定是指prc。至於"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我這裏的學術結果是103萬項,書籍結果是294萬項。"Communist China"的搜尋結果我可以截圖為證:繁體中文版簡體中文版英文版。縱然"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是比"Communist China"多,但"Communist China"的結果合計也有了上百萬項,這樣應該算多數。--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7日 (一) 12:33 (UTC)
我給出"China"的目的是讓你知道一下出現「中國」次數的總體狀況。至於「共產中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現次數一比就知道了,當然是少數派觀點,在實際數據面前還要這麼嘴硬,臉皮厚得可以。--Lucho留言2015年7月27日 (一) 12:55 (UTC)
但"中國"不一定是指"prc"。"共產中國"的搜尋結果有上百萬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結果數並不影響共產中國的多數事實,我都給出截圖了,你還要繼續嘴硬嗎?--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1:23 (UTC)
這詭辯的水平也太低了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條目數顯著多於共產中國,說明用共產中國來稱呼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少數派觀點,遠遠不是通稱,這不是顯而易見的嗎?你說「不影響共產中國的多數事實」,到底是不會分析搜索結果,還是厚顏無恥睜眼說瞎話?我提到「中國」的目的已經告訴你了,看來你還是有沒看懂。--Lucho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3:14 (UTC)
所以你的意思是上百萬項仍算少數囉?是不是通稱有規定這個稱呼的使用量一定要多於國名嗎?「多數」和「多於國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吧?難道前者的成立還需要建立在後者之上嗎?搜尋結果是這樣分析的?至於「中國」的搜尋結果,我確實是看不懂你說的「總體狀況」是什麼意思,不過為了怕你再誤解,所以再說一次。--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4:46 (UTC)
在丘吉爾和英國政客一段解釋過了,不再重複。--Lucho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6:03 (UTC)
我給出的來源都是沒有偏見的來源,符合Wikipedia:中立的觀點原則,至少都是學術研究論文和書籍,最初給的新聞媒體(大紀元)、雜誌(黃花崗雜誌),這些一般可以引用的可靠來源你都說不行,我才另外找的,沒想到找齊了你立刻換個理由,改稱台灣來源不中立了。另外,從你的大部分發言中,可以看出你仍需要去看一下wp:文明wp:禮儀wp:善意推定,請謹慎發言。--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2日 (三) 13:53 (UTC)
你真是學習能力堪憂,Wikipedia:中立的觀點又不是只有偏見這一段內容。要點摘錄:中立性要求條目應該公平地表達所有以可靠來源發表的重要觀點,並應與每個觀點的顯著性成比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通常來說,條目不應給予少數觀點與更受歡迎的觀點同樣多的描述,且通常根本不應包含極少數的觀點中立方針要求,當同一主題存在多個或相互牴觸的觀點時,它們中的每一個都應被平等表達。不應讓某一個觀點具有不合理的比重,或聲稱它被判定為「真理」中立要求將觀點不帶偏見地表達出來。你的編輯將少數派觀點硬說成是通稱,並寫入導言區和信息框,就是典型的「讓某一個觀點具有不合理的比重」,「帶偏見地表達出來」。而根據「條目不應給予少數觀點與更受歡迎的觀點同樣多的描述,且通常根本不應包含極少數的觀點」,所謂的「共產中國」根本就不應寫進條目,明白了嗎?
你在討論中故意歪曲別人原意,更是令人不齒的行為,不得不讓人懷疑你的立場。我從來就沒有說過台灣來源有所謂「不中立」的問題,我一直是在指出你的編輯不考慮全世界的觀點,僅考慮部分台灣來源,違反了中立觀點方針。你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符合wp:文明wp:禮儀wp:善意推定,請你自己反省。--Lucho留言2015年7月22日 (三) 14:27 (UTC)
所以讓中國共產中國兩個稱呼一起放在開頭公平地表達所有以可靠來源發表的重要觀點有什麼不對嗎?我給出的可靠來源(包括外文的那個)已經證明有多數用例了,並不是你所聲稱的「少數派觀點」,所以可以符合與每個觀點的顯著性成比例……下略。中華民國條目開頭還寫中華臺北呢,也不見有人去質疑比重問題。
中國是真正的普遍通用稱謂,「共產中國」是極少數觀點,你將二者並列,恰恰就是典型的不公平、「讓某一個觀點具有不合理的比重」,「帶偏見地表達出來」,還沒搞明白公平和中立的真正含義?--Lucho留言2015年7月22日 (三) 16:03 (UTC)
維基方針中,公平的真正含義是:中立性要求條目應該公平地表達所有以可靠來源發表的重要觀點,並應與每個觀點的顯著性成比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通常來說,條目不應給予少數觀點與更受歡迎的觀點同樣多的描述,且通常根本不應包含極少數的觀點。請你再學習一遍。--Lucho留言2015年7月22日 (三) 16:15 (UTC)
「共產中國」 雖然比「中國」少,同樣是普遍稱謂,將二者並列,恰恰才是公平地表達,是合理的比重,而且這兩個稱謂本身也都是不帶偏見的中性稱呼。--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4日 (五) 12:52 (UTC)
「共產中國」不僅是比「中國」少,而且是遠遠少於,說是極少數觀點也不為過。通常來說,條目不應給予少數觀點與更受歡迎的觀點同樣多的描述,且通常根本不應包含極少數的觀點,我把維基方針一而再、再而三地放在你眼前,你就是看不懂嗎?學習能力怎麼這麼差?--Lucho留言2015年7月24日 (五) 14:44 (UTC)
「共產中國」不帶偏見?你自己看過你找出來的那些少得可憐的資料嗎?--Lucho留言2015年7月24日 (五) 14:46 (UTC)
請不要直接無視那些可靠來源和搜尋結果,黃花崗雜誌和大紀元你說是極少數觀點也就罷了,不過大學學位論文、季刊論文、學術論述基礎的書籍、中華民國教育部歷史教材綱要、紐約時報、邱吉爾和艾森豪、英國議會 ……這些你仍然要說是少數派觀點嗎?我已把這些來源一而再、再而三地放在你眼前,你就是看不懂嗎? 理解能力怎麼這麼差? --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7日 (一) 12:33 (UTC)
你也不要無視我已經看過你的這些少得可憐的來源了,而你自己倒是未必仔細看過,而且你還潛在地認為丘吉爾一個人就能抵很多人,真是笑話。趕緊去各國政府和新聞媒體哪裏開拓一下眼界吧。--Lucho留言2015年7月27日 (一) 12:55 (UTC)
是喔,我給的來源只有邱吉爾一個嗎?上面都已經寫這麼清楚了,還是繼續視而不見嗎?加在條目中某個稱呼後方的可靠來源,十幾條仍然還要嫌少的可憐嗎?我才建議你先去多讀些近代中國史的資料來開眼界呢。--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1:23 (UTC)
這幾十年來連英國首相都有十幾任,你這十來條還不是少得可憐?真是太可笑了。能夠證明全世界都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稱為中國的論據,每天都在數以萬計地增加(不知道我說少了沒有),只要會上網就不難發現,還用我找給你看?況且我已經向你提示過各國政府和媒體了。--Lucho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6:03 (UTC)
那要找幾條你才滿足?放在條目中某段文字後方的來源,十來條不是已經很夠了嗎?你看過哪個條目哪段文字的後方會有這麼多來源?對這稱呼要求就特別嚴苛?--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4:46 (UTC)
原因很簡單,一方面是少數派觀點,不再細說;另一方面,你這些來源無論單獨看,還是加在一起,都根本無法說明是「通稱」,也不符合事實,作為「通稱」的參考來源是根本不夠格的。--Lucho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6:03 (UTC)
又說是少數派觀點,每個可靠來源你都要說是少數派觀點,不管多數少數你都要是少數派觀點,可惜你這句話根本不成立,因為這已證明有多數用例,你想繼續故意唱反調是沒有意義的。秀威出版的書籍來源寫明了說共產中國是「通稱」,單獨看是通稱成立;加在一起看,明顯有了多數如此稱呼的用例,說明了這確實是通稱成立。參考來源夠格不夠格是依WP:可靠來源來決定,不是你說了算。--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31日 (五) 13:04 (UTC)
「少數」已在上面解釋清楚,只要會判斷多少就不難看懂,你不要再作狡辯。信息框和導言區的通稱,是全世界的通稱,要考慮全世界的觀點,不是在台灣地區或中華民國的通稱,還要我跟你說幾遍?你到現在還在舉張其羽書中腳註做論據,我隨便找個香港雜誌中的文章就足以抵消(爭鳴)。然而這些都不過是個例而已,要證明「通稱」遠遠不夠。--Lucho留言2015年7月31日 (五) 14:46 (UTC)
可惜你的解釋是在明目張膽的歪曲、虛構方針裏沒有的內容,方針可不是你說了算。我當然知道要考慮到全世界的觀點,並且我提出的不管是台灣來源或其他外文來源也都證明了這是多數用例,然而你卻還是要硬說少數而不採用。還有我並沒有否認中國是通稱,你要抵消應該是找共產中國不是通稱的來源,而不是找中國是通稱的來源給我看。--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2日 (日) 12:04 (UTC)
1. 你這次發言仍然在明目張胆歪曲維基方針,而我給出的理由都是以維基方針作為依據,已在上面的討論中說明。2. 你提出的極少數來源絕不是所謂「多數」,請不要嘴硬。3. 本條目中的通稱當然是世界上的通稱。張其羽書中腳註沒有寫明所謂通稱的範圍,不知是他的學校,還是他的學術圈,你也無法證明,我最多推斷他說這是在台灣地區範圍內的通稱。而我所舉的論文,反倒直說了是「國際上」通稱。--Lucho留言2015年8月2日 (日) 14:10 (UTC)
1. 原話奉還。2. 我提出的來源都已符合WP:可靠來源的定義,並且後面的來源都是沒有偏見的學術來源,搜尋結果也已證明有多數用例,哪來少數?3. 即使是全世界,就算你認為台灣來源的間接證明不行,我提供的外文來源(邱吉爾、紐約時報等)和英文搜尋結果也都直接證明了世界上的實際用例,不知道你為什麼要一直無視。--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9日 (日) 05:26 (UTC)
從沒說過你不符合可靠來源,不用再三「喊冤叫屈」,否則我只能認為你在造謠。我清楚地說過,比較各方可靠來源,可以得出「共產中國」是少數,請你正視。--Lucho留言2015年8月9日 (日) 12:16 (UTC)
一開始時你確實說過,黃花崗雜誌和大紀元這些被你指為不可靠的來源明明都是在其他條目都是可以使用的可靠來源,在這邊你卻不准使用。而且你的比較明顯的很有問題,難道只要比"中國"少,就通通都算少數?這算什麼比較各方?比較各方可靠來源,"共產中國"非但不是少數,反而有大量用例,請你正視。--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15日 (六) 13:18 (UTC)
統一回復在下面。--Lucho留言2015年8月15日 (六) 14:04 (UTC)
首先就你之前的表現,我可看不出來你懂什麼中國近代史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而且我也非常不明白中國近代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通稱究竟有多大關聯。如果說是各國人士在了解了中國近、現代史之後,都很自然地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稱為中國,那我同意。如果你自己想要學習歷史開拓眼界,那我也不反對。--Lucho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3:14 (UTC)
這通稱是在中國近代才出現的(畢竟古代沒有共產國家),而且一般的中國史教科書應該都會提到,所以才叫你去多讀點中共歷史。--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4:46 (UTC)
我可不需要你提醒我去學習你根本不了解的東西。現在的問題是,即使你之前一無所知,現在也應該能夠明白你所說的「共產中國」的來龍去脈,以及這是少數派觀點了。--Lucho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6:03 (UTC)
你要不要學習是你的自由,當然我權干涉,不過建議基本的歷史常識還是要知道一下比較好。後面多餘的話就省了吧,說別人無知並不能顯得自己很有學問。--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31日 (五) 13:04 (UTC)
請你給瓶子裏裝點水再出來晃蕩。到此為止。--Lucho留言2015年7月31日 (五) 14:46 (UTC)
給瓶子裏裝點水是什麼意思?--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2日 (日) 12:04 (UTC)
要考慮全世界的觀點,所以必須給出全世界的來源嗎?以台灣來源來描述世界觀點不行嗎?只要是可靠中立的來源,應該沒有地域限制吧?世界觀點使用某一地域的中立來源來描述就突然變不中立了,這不是在說台灣來源不中立那是在說什麼?--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2日 (三) 14:55 (UTC)
當然是要以全世界的來源來描述全世界的觀點。描述全世界的觀點時僅考慮台灣來源,當然違反了中立方針。你還沒搞清楚中立方針的含義嗎?--Lucho留言2015年7月22日 (三) 16:02 (UTC)
所以我必須給出全世界的來源嗎?你把我當什麼了,這未免太強人所難了吧?你自己難道就能找出任何一段資料的全世界來源嗎?維基百科裏的幾乎所有資料都沒有給出全世界的來源,依你的說法,這些全都是違反中立方針的,你要不要將這些條目的內容都一起刪除?--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4日 (五) 12:52 (UTC)
我不要求你能找出全世界的來源,你也沒這個能力。我只要求你找不出來就不要強詞奪理,這個要求很簡單。--Lucho留言2015年7月24日 (五) 14:41 (UTC)
當然不能要求,因為這要求包括你我根本沒人能做到。全世界的來源會找不出來本來就非常的正常,強詞奪理的是你。真是荒謬至極,依你的說法,維基百科上的每段資料、每個編者(包括你自己)都是強詞奪理的,就因為他們沒有給出全世界的來源。--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7日 (一) 12:33 (UTC)
1. 我們在討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通稱,這理所當然要考慮全世界的觀點,根據維基方針也是如此。2. 確實不見得每個話題都要考慮全世界的觀點。3. 你在這裏無端指責其他條目的編輯者沒有給出全世界的來源,我認為你冒犯了其他編輯者,應當道歉。--Lucho留言2015年7月27日 (一) 12:55 (UTC)
1. 哪一條維基方針說要給出全世界的來源?考慮到全世界的觀點為什麼需要找出全世界的來源才能表示?北韓條目的參考來源幾乎沒有一條是來自北韓,所以這就代表北韓條目不該寫嗎?2. 所以維基百科的來源標準是你訂的?什麼話題要用什麼來源都由你來決定?3. 我只是舉例,沒有指責,你眼睛有問題嗎?你才應當道歉,這可是依據你自己的邏輯應用到其他資料上的結果,沒有給出全世界來源的資料依你自己的說法就是強詞奪理,搞清楚是你冒犯了其他編輯者,應該道歉的是你。--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1:23 (UTC)
朝鮮條目怎麼了?顧左右而言他?恕我不能總是陪你跑題。請你遵守中立方針。你之前的編輯為何違反方針,我也早已指出,我並不覺得別的條目一定存在和你相同的問題。至於你胡亂指摘其他所有條目的編輯者,我覺得責任當然在你。--Lucho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3:14 (UTC)
那是舉例,難道我舉例前都要先說聲這是舉例,你才看得懂嗎?我拿北韓舉例,北朝鮮條目的參考來源幾乎沒有一條是來自北朝鮮,完全沒有考慮到北朝鮮本身內部的觀點,所以依照你「考慮到全世界的觀點就必須給出全世界的來源」的說法,北朝鮮條目根本不應該寫,因為沒有給出全世界的來源,並且其他的諸多條目依此說法幾乎也都是如此,我沒有針對哪個條目哪個編者,只是拿來舉例而已。「我並不覺得別的條目一定存在和你相同的問題」可是你指的「問題」就是「沒有給出全世界的來源」,每個條目幾乎都存在你所說的這個「問題」。--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4:46 (UTC)
當然知道你是舉例,然而與本條目並沒有關係,而且你寫的話前後矛盾,不知所云。你看過維基百科所有條目?你敢說「每個條目幾乎都存在」?我認為你這就是在胡亂指摘其他編輯者。--Lucho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6:03 (UTC)
哪裏矛盾了?哪裏不知所云了?我這樣說加上舉例你還看不懂?
我當然敢說每個條目幾乎都存在,不必看過所有條目,因為你說的「給出全世界的來源」這個條件本身就是幾乎不可能達到的,不然你找出任何一個有給出全世界來源的條目給我看看?根本完全找不出來吧?你會認為自己是胡亂指摘很正常,我也認為你是在胡亂指摘,因為你提出的這個來源條件本身就是在胡搞。--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31日 (五) 13:04 (UTC)
很顯然你沒看過所有條目的具體情況,那我說你是說大話胡亂指摘一點不冤。也到此為止吧,離題太遠了。--Lucho留言2015年7月31日 (五) 14:46 (UTC)
你先找的出來能符合你條件的條目再說,不過很顯然你找不出來,那我說你提出的嚴苛條件是在胡搞也一點不冤。只要會簡單的邏輯推理,就該知道這個條件本身就是不可能達成的。--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2日 (日) 12:04 (UTC)
  • 作個小結,編輯者Hiroshi提出了十餘條參考來源個例以及一些搜索結果,試圖說明「共產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通稱;我也舉出了一些搜索結果,以及提示Hiroshi參閱為數眾多的聯合國和各國政府公文以及國際新聞媒體報道,說明「中國」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通稱,而「共產中國」本身是少數觀點甚至極少數觀點,根據維基百科:中立的觀點方針,不應寫入條目。目前,Hiroshi不承認我的解釋,我也不同意Hiroshi的主張。在此期間也有編輯者同仁認為Hiroshi沒有證明他主張的觀點。--Lucho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6:03 (UTC)
    • 你是不是認為通稱只能有一個?中國是通稱沒錯,我又沒有否認,只是依據BIAS明文方針,不應寫進條目。試問中立的觀點方針有規定不能使用共產中國嗎?有說共產中國是少數派觀點了嗎?根本沒有,而且事實正好相反,有多數用例,你作的小結根本不成立。--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31日 (五) 13:04 (UTC)
      • 中立觀點方針規定不要將少數觀點放在和多數觀點一樣顯著的地位,也不該寫入極少數觀點。只要會簡單的邏輯推理,就該知道不應把「共產中國」寫進條目,尤其是信息框和導言區。--Lucho留言2015年7月31日 (五) 14:46 (UTC)
        • 請不要歪曲方針,第一,這不是觀點學說,而是一個事實上的稱呼,所以自然不適用你提到的針對觀點學說而來的方針;第二,少數多數的標準不是由你訂的,你的邏輯推理實際上是在歪曲方針,創造出中立方針不存在的東西;第三,我提出的來源和搜尋結果皆已證明"共產中國"有多數用例,所以算是多數派;第四,信息框的部分我已說了,使用替代稱呼是為了要避免違反BIAS方針。--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2日 (日) 12:04 (UTC)
          • 1. 請你不要將觀點和更為特殊的學說混為一談。政府,組織,個人……如何稱呼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什麼是通稱,當然都屬於觀點。2. 摘引中立觀點方針原文:中立性要求條目應該公平地表達所有以可靠來源發表的重要觀點,並應與每個觀點的顯著性成比例維基百科不應表現出少數觀點應比多數觀點更受重視的爭議……維基百科旨在按比例表達某一主題的競爭觀點,而這種比例是根據競爭觀點在可靠來源中出現的次數來擬定的。3. 依據維基方針,比較各方可靠來源,「共產中國」是少數觀點,說是極少數也並無不妥。4. 根據中立觀點方針,不應把「共產中國」寫進條目,尤其是信息框和導言區,BIAS方針並沒有對此產生任何矛盾。--Lucho留言2015年8月2日 (日) 14:10 (UTC)
            • 1. 摘引WP:可靠來源#相關的定義:「事實是事件的一個真實的狀態,說一段句子或者一個命題是真的,就是說它是一個事實;觀點是某人持有的看法,這個看法的內容可能是可供查證的,也可能不是 」2. 這不是觀點,更不是少數,彼此也非競爭關係。3. 只看了聯合國和政府公文的來源,不能算作比較各方可靠來源,WP:可靠來源沒有規定聯合國和政府公文的來源才能算多數,其餘通通是極少數。4. 若不願意改用其他稱呼來替代,根據BIAS方針,訊息框的中國通稱必須拿掉。--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9日 (日) 05:26 (UTC)
              • 1. 世界各國政府、組織、個人等等如何稱呼中國人民共和國,以及什麼是通稱,當然是「某人或某組織的觀點」,而且並不符合可靠來源方針中的「就百科全書而言,事實是工作在某個主題上的學者或專家達成共識的一個陳述」,也不符合中立觀點方針中的「所謂『事實』,是指『不涉及嚴重爭議事物的一段信息』」。很明顯,Hiroshi主張的「共產中國是通稱」,既不是共識,也引發了爭議,並不是一個「事實」。2.根據中立觀點方針,尤其是我在前面一段引用的內容,「共產中國是通稱」就是少數觀點;少數觀點不應也沒有資格與多數觀點並列,也不應出現在重要位置。這不是你所謂衝突、競爭的問題。3. 我說得很清楚,是比較各方來源得出多數與少數的結論,而且我在本段剛開始就交代了你我給出的來源,從未將某部分可靠來源排除。4. 和BIAS方針相關的內容,之前基本沒有涉及,可以繼續討論。--Lucho留言2015年8月9日 (日) 12:16 (UTC)
                • 1.「中華人民共和國又被稱為共產中國」這是一句事實命題,而不是某人持有的看法,就跟方針中舉例的「有一個星球叫做火星也是事實。柏拉圖哲學家同樣是事實。」是一樣的。而且這稱呼並不是某人或某個組織的用法,而是源自於冷戰時期國際上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通稱,你如果要寫這是國際觀點我也不反對,可是有這個稱呼是事實沒錯。2.錯,根據中立方針和可靠來源,"共產中國"不是少數觀點;而且沒有資格與多數觀點並列的是WP:邊緣學說,不是少數觀點,就算是少數,也應該依方針按比例表達,而不是消音。你引用的部分也是針對競爭觀點而來的,如果這沒有所謂衝突、競爭的問題,自然也就不適用了。3.事實上你就是一直在排除,只看自己的無關聯合國等"中國"用法的來源,我給的來源卻一直以"中國"的數量來排除。4.和BIAS方針相關的內容,基本上一開始就已經提過了,討論過程中我也提了數次,請見此討論串的開頭。--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15日 (六) 13:18 (UTC)
                  • 1. 玩弄語法遊戲?改成被動形式的表達就能改變問題性質?中華人民共和國被哪個國家/組織/個人稱為什麼稱呼?「通稱」你怎麼不敢提了?這就是觀點,不是事實。2.根據按比例表達,少數觀點當然沒有資格和多數觀點寫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而極少數觀點不應寫進條目,這些都在方針里表達地很清楚。即使你想不按方針行事,也並不能改善條目質量,所以我不能同意你一再提出違反中立方針的意見。3. 請學會分析可靠來源中的中國是不是在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我並沒有排除任何可靠來源,「共產中國」是少數觀點。4. 「共產中國」與BIAS方針沒有任何關係。其餘再談。--Lucho留言2015年8月15日 (六) 14:04 (UTC)
                    • 1.一切都按方針來,在我看來是你在玩弄語法,一直在歪曲方針。按照方針對於事實和觀點的分別定義,這是事實,不是觀點,請你正視。2.問題是這稱謂並不是你所聲稱的少數觀點,不違反方針,而且我已一再的跟你說有大量用例,來源和搜尋結果都證明了這一點,你卻選擇性的無視,只挑你想回應的部分來回,這樣看來不想按方針行事的應該是你才對。3.既然分析就應該要確定,而不是以編者個人的模糊估計去推測整體的數量。而且我也已經告訴你多數少數不是以"中國"的數量來確定的,請不要排除"中國"以外的可靠來源,而且我們討論的"共產中國"基本上也和這沒有關係。4.要我引用幾遍?WP:BIAS_POLITICS海峽兩岸政治第一段:「縱然聯合國及世界上大部份獨立國家都已經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但維基百科應該反映中立的現實,從而應認為『中國』一詞不應該與任何單一獨立政治實體或政府相同。尤其『中國』一詞不應被用作與現時屬中華人民共和國管治下的地區」為避免違反方針,訊息框模板的通稱處不填寫「中國」是較恰當的做法,否則就必須改用其他稱呼來代替(例如"共產中國")。但在首段中可以提及。--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16日 (日) 07:48 (UTC)
                      • 1.你一再玩弄語法遊戲,在毫無理由的情況下詭辯你所提出的「共產中國是通稱」是事實,然而我再提醒你一遍,這既不符合可靠來源方針中的「就百科全書而言,事實是工作在某個主題上的學者或專家達成共識的一個陳述」,也不符合中立觀點方針中的「所謂『事實』,是指『不涉及嚴重爭議事物的一段信息』」,絕不是事實。2以及3.全面考察可靠來源,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稱為中國才是真正佔大多數的,這是你一直故意忽略的真實情況,根據中立觀點方針,少數觀點沒有資格與多數觀點並列或出現在重要位置。4.BIAS方針根本沒有告訴你應該寫什麼「共產中國」,請不要故意歪曲。--Lucho留言2015年8月16日 (日) 11:35 (UTC)
                        • 1.我沒有玩弄語法(況且這對我來說實在也滿難的,以我目前的語文能力還沒辦法做到),也提出了足夠充分的引用方針理由和來源,請不要又無視了。你不是「學者或專家」,你個人對此的無理找碴也不能算的上是一種「嚴重爭議」,相對的你也找不出任何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被這樣稱呼或是被其他學者質疑的來源,正好就證明了這個主題原本就是沒有爭議的東西,符合方針中的事實定義,而你卻仍然執意要找碴,並且還一再歪曲詭辯方針內容,然後再把你自己所做的這些罪名全推到別人身上,這種行為實在不可取。2+3.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稱為中國才是真正佔大多數」,到底跟「共產中國」什麼關係?我們在這討論的是是否要加「共產中國」的稱呼,而不是刪掉「中國」的稱呼,這兩個稱呼並不牴觸,請不要跳針。4.但方針明確告訴你不應用「中國」,如果你不想用替代稱呼的話,那就是不填寫了。--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24日 (一) 14:42 (UTC)
                          • 很顯然你還是不能否認「共產中國」不是事實以及是少數觀點。沒必要和你繼續討論了。--Lucho留言2015年8月24日 (一) 15:33 (UTC)
                            • 1.存在這個稱呼是事實命題,而不是某人持有的看法,根據WP:可靠來源#相關的定義WP:中立#明確表達方針的定義(詳細請見上面之前的的討論),這是事實,並非觀點。2.「少數」的標準不是以「中國」來源的數量來界定的,我們這裏討論的是加上「共產中國」,不是刪掉「中國」,故「中國」的數量多寡與「共產中國」無關;如果你這種荒謬的說法能夠成立,也同時就代表所有「中國」以外的稱呼全都不能放入條目中,包括「中國大陸」、「中國內地」、「新中國」等,甚至連「中華人民共和國」也都不該列入,因為全面考察可靠來源,這些其他稱呼的數量全都比「中國」還要少,都屬於你所謂的「少數派觀點」,沒資格出現。這些我之前都已經說過很多次了,然而你都不願意正面回應,只會一直說少數就是少數、沒資格就是沒資格等等的,然後人家說的就通通是詭辯,只有自己說的才是真實情況,根本不把別人的意見放在眼裏。這些真的有那麼難以理解嗎?你若要放棄討論,將視同對此議題棄權。--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29日 (六) 08:49 (UTC)
                              • 為什麼我覺得你難以理解、詭辯?我再引用一遍。可靠來源方針:「就百科全書而言,事實是工作在某個主題上的學者或專家達成共識的一個陳述」;中立觀點方針:「所謂『事實』,是指『不涉及嚴重爭議事物的一段信息』,你非要說「共產中國是通稱」是事實,當然是蠻不講理的詭辯。而你即使放棄「共產中國是通稱」的主張,根據中立觀點方針,也毫無必要提到這一稱呼,更不應該寫在導言區和信息框的「通稱」這個位置上。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是被某組織或個人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是在建國時由立法機構表決通過的正式國名,與他人的觀點和稱呼無關,這才叫事實。你連這點都拎不清,難怪會顛倒黑白地把「共產中國是通稱」當成所謂的事實。實際上你多次發言都在原地打滾,根本沒有新鮮觀點,要說放棄討論,恐怕你早就放棄了,你真的是在討論嗎?--Lucho留言2015年8月29日 (六) 10:58 (UTC)
                                • 為什麼你要一再的把已經被打臉過的東西重複放上來說?關於事實,我先前就已說了,「被稱為XX」是在陳述事實,不是觀點;「XX的稱呼是錯誤的」才是一種觀點,這裏我並不特別強調是"通稱"。可靠來源方針已經明說了是「在某個主題上的『學者或專家』達成共識的一個陳述」你是所謂『學者或專家』嗎?你又能找出任何這稱呼沒有達成共識的來源嗎?;中立觀點方針同樣也已經明說了是「不涉及『嚴重爭議』事物的一段信息」你個人對此的質疑算得上是『嚴重爭議』嗎?這段中立方針後面舉例的「事實」:「有一個星球叫做火星也是事實。柏拉圖是哲學家同樣是事實」、「『美國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曾在戰爭中使用核武器的國家』是事實」如果有其他編者去質疑這些不是事實,你覺得他們的質疑能算得上是『嚴重爭議』嗎?或是這些就因此不再是事實?至於中立方針,哪裏有說什麼毫無必要了?在你的心中,按比例表達』=毫無必要提到?方針就字面上的意思有那麼難理解嗎?所謂「事實」需要用的到立法機構來表決嗎?不是立法機構通過的事物就全都屬於觀點?方針中有規定事實需要由某個國家的立法機構來界定?我在上一段提出的少數標準質疑你仍然不願正面回應我,只會一直回到原地拿着已被打臉無數次的無關理據來反駁,這樣的討論你又要怎麼期待有進展呢?從以上討論來看,首先提出放棄的是你吧?--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29日 (六) 13:48 (UTC)
                                  • 無知而無效的詭辯,你這是搬石砸腳、自打耳光。我不是學者或專家,然而「共產中國是通稱」根本不是學者或專家的共識,任何一個正常的編輯者都應該看得出來。絕大多數可靠來源都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稱為中國,鮮有「共產中國」出現,這還不是嚴重爭議?跟後面那些例子是一回事嗎?或者確實沒有爭議,因為大多都是直接稱為「中國」。你的狡辯是厚顏無恥地顛倒黑白。同時,我再一次警告你停止玩弄拙劣的語法遊戲,中華人民共和國被其他組織或個人稱作什麼稱呼,是一個觀點。否則依照你的詭辯,維基百科裏的內容都應該是事實,也就無所謂觀點了,所以才要按照方針里的定義嚴格區分。至於我為什麼說不該寫進條目,尤其是信息框和導言區,你的臉早就被我打腫了,再給你看一遍:「條目不應給予少數觀點與更受歡迎的觀點同樣多的描述,且通常根本不應包含極少數的觀點」,好好想想是怎麼回事。至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號是立法機構通過,這當然是事實。然而我這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國號這個問題所作的發言。能把我的話漫無邊際地推廣到「事實需要用的到立法機構來表決」,「不是立法機構通過的事物就全都屬於觀點」,「事實需要由某個國家的立法機構來界定」這樣的荒謬言論上去的人,邏輯思維是有多差勁?就你這水平,我還真是要好心勸你早給自己一個台階下為好。--Lucho留言2015年8月29日 (六) 15:23 (UTC)
                                    • 再說一次,我這裏並不特別強調是共產中國是「通稱」,只是當作普通的稱呼。我給出的那些學術來源還不能證明這是學者達成共識的陳述嗎?一般的論文都需要經過同行審核吧?你能找出任何相反意見的來源,以證明此稱呼的存在尚未達成共識或有爭議嗎?為什麼絕大多數可靠來源都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稱為「中國」=「共產中國」有嚴重爭議?「中國」稱呼的來源數量多寡與「共產中國」何干?爭議在哪裏?依你這種說法,我是否也可以說「絕大多數可靠來源都將柏拉圖視為哲學家,所以柏拉圖是數學家有嚴重爭議」?因為「大多都是直接稱為「哲學家」,所以柏拉圖不會是「數學家」」?你這種荒謬說法看起來才更像「厚顏無恥地顛倒黑白的狡辯」吧?至於事實和觀點,依你說法,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外的稱呼不都全都是觀點了?包括你自己一再強調的「中國」,以及條目內提到的「中國大陸」、「中國內地」、「新中國」等,這些國名以外的所有稱呼全是「其他組織或個人的一個觀點」?我甚至可以說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正式國名也只是該國政府自身的一個觀點而已,依照你的詭辯,維基百科裏的內容都應該是觀點,也就無所謂事實了?方針的定義區分難道是這樣告訴你的?多數少數都你一個人說了算?你之前提的現在怎麼反而不敢引用了:「中立性要求條目應該公平地表達所有以可靠來源發表的重要觀點,並應與每個觀點的顯著性成比例。 」至於立法機構,你原本不是說:「在建國時由立法機構表決通過的正式國名,與他人的觀點和稱呼無關,這才叫事實 」,怎麼被打臉了就馬上否認?既然你也同意事實的定義不是根據立法機構的表決,為什麼同時又要說立法機構表決通過才叫事實呢?這樣不是前後矛盾嗎?我邏輯思維就算再差,總比某個說話前後不一致還自以為是的人要好太多了。--ひろし留言2015年9月6日 (日) 07:34 (UTC)
                                      • 看來你的臉已經腫得撐不住了,終於承認你之前是在歪曲方針,以及「共產中國是通稱」根本不是事實了。其他廢話也就無需再與你這號自以為是之徒爭辯,浪費時間。--Lucho留言2015年9月6日 (日) 11:19 (UTC)
    • 在下個人傾向於支持Lucho的意見。如果你們需要徵求更多意見,可以考慮在WP:互助客棧/條目探討徵求社群意見。--Wcam留言2015年7月31日 (五) 15:17 (UTC)

關於導言區的「日本在二戰投降後」

首先,用日本兩字指代日本國,顯然無可挑剔。至於二戰投降時的日本國號,固然是大日本帝國沒錯,然而從中國的角度和立場來闡述史實,僅使用日本二字,在兩岸三地都是正式通行的正確寫法,無需強調所謂「大日本帝國」。某編輯者硬要改成「大日本帝國」,令人費解,不知是其政治立場有問題,還是眼界狹隘、思維僵化所致,也不禁讓人懷疑其為何有底氣在編輯摘要中指責別人應該「回到朝鮮」。請該編輯者反思自己的觀點和立場。--Lucho留言2015年7月21日 (二) 14:49 (UTC)

維基百科要以中立的角度和立場來闡述史實,而不是從中國的角度和立場,使用國名全稱較正式。我編輯時不會把個人的政治立場觀點寫入條目中,「大日本帝國」可是人家官方文件和憲法裏的正式通用國號,依名從主人使用,我看政治立場有問題的明顯是你。至於「回到朝鮮」,則是你先指責我要「滾回日本」的,要反思自己觀點的應該是你,不要隨便亂貼別人標籤。--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2日 (三) 10:43 (UTC)
1. 稱呼日本國為日本,顯然既符合客觀史實,同時又是絕大多數歷史書籍所通用的描述。就二戰史而言,無論中國還是世界的歷史書籍,大都是直接說日本國或日本,無需強調「大日本帝國」,根據Wikipedia:中立的觀點原則,應該直接寫「日本」。綜上,使用「日本」才是正確且中立的表述。2. 我指出你的立場是和所謂「大日本帝國」一致的,倒並不是說你違反了中立方針,而是說明你作為一個中文維基百科的編輯者,政治立場出現了莫名其妙的嚴重偏差,非常可疑。因為你三番五次硬要作這種無謂的修改,所以這種懷疑有理有據,你自己在毫無任何根據的情況下將別人同朝鮮聯繫起來,才是捕風捉影,「亂貼標籤」。如果你一再粉飾你的政治立場,我反倒真要懷疑你是否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或者中國存在利益衝突。--Lucho留言2015年7月22日 (三) 11:40 (UTC)
另外有個小細節,我本意並不是讓你滾回日本,而是讓你滾回至今還存在於你心目中的「大日本帝國」。--Lucho留言2015年7月22日 (三) 11:47 (UTC)
1. 「顯然既符合客觀史實,同時又是絕大多數歷史書籍所通用的描述使用」我同意,因此我認為使用正式國名較恰當,這樣符合當時的客觀史實。至於二戰史的歷史書籍部分我就不清楚了,如果你所言為真,大多數二戰史資料都是直接說日本國或日本,那就按照大多數的寫法,這邊我就不改了。2. 這修改並不是我最先加的([3]),而我覺得他的修改並沒有什麼問題,所以撤銷時沒有把他的修改也一起撤掉。我不懂我的立場到底有何嚴重偏差,這根本就和政治立場無關吧?我硬要作這種修改,還不是你先硬要撤的?我貼你朝鮮的標籤,不是因為你將別人同日本聯繫起來,甚至還說是別人的精神祖國,是誰先捕風捉影的?至少我還沒拿你的祖國開玩笑。我的確有我的政治立場,在我的用戶頁都寫得很明,沒有粉飾,你有空的話歡迎來參觀,不過我也說了我編輯時不會把個人的政治觀點寫入條目中,這點你大可不必擔心。至於小細節的部分,我都說過了我沒那麼老了,那國號早在我出生前的約50年前就沒了,又怎麼會存在於我心目中?--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2日 (三) 12:50 (UTC)
就最近的編輯記錄而言,在我改回「日本」之後,甚至當我在討論頁說明理由之後,只有你一人堅持三番五次改成「大日本帝國」,也是事實。我既然說了是精神祖國,你也明白是什麼意思,卻還要以年齡來推脫,這就是粉飾,當然可疑。當然我沒有興趣深究下去,請注意遵守維基方針便是。--Lucho留言2015年7月22日 (三) 13:14 (UTC)
我也不懂你為何要堅持三番五次毫無必要地硬要撤銷人家的合理編輯。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修訂歷史,你是在討論頁說明理由之前改的,不是之後,在此之前你撤銷的理由是「大日本帝國是你的精神祖國」、「破壞」,可見你純粹只是想擾亂而已,我當然把它改回來。光從年齡來看上就已經不符了,這又怎麼可能會是我的精神祖國呢?可見你是在瞎說、無理取鬧,只是我不想講的這麼直接。沒想到這樣還要被你指為粉飾推脫還質疑,我看你真的是瘋了才會這麼說。--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2日 (三) 13:53 (UTC)
還在詭辯,粉飾。世界各地把所謂第三帝國,也就是納粹德國當做精神祖國的新納粹分子有的是,這和年齡有什麼關係?我認為你把所謂大日本帝國當做精神祖國,是從你的言行中推斷出來的,當然與你的年齡無關。看你歇斯底里、氣急敗壞、毫無邏輯的發言,我發自內心地覺得你荒唐可笑呢。--Lucho留言2015年7月22日 (三) 14:35 (UTC)
而且你到現在還在堅持詭辯所謂大日本帝國是「合理編輯」,說明你根本沒有認真反省過自己的立場問題,恐怕已經不僅僅是可疑二字所能概括了。--Lucho留言2015年7月22日 (三) 14:38 (UTC)
所以呢?新納粹分子能夠證明我的祖國是大日本帝國了?「我認為你把所謂大日本帝國當做精神祖國,是從你的言行中推斷出來的」我看你是腦袋有洞,我到底什麼言行跟祖國有關了?我有表現過出任何日本軍國主義的言行嗎?自己祖國被別人這樣亂說誰不會生氣啊?我祖國哪裏干你屁事?你到底是瘋了還是喝醉了?
「大日本帝國是你的精神祖國」、「破壞」 我撤銷以這種不知所云的理由來擾亂的毀損性編輯,不算合理編輯嗎?我祖國是哪國跟我的編輯是否合理到底有何關係?照你說的,你拿的出任何可靠來源支持你的觀點嗎?我是否也可以說,直接稱呼大日本帝國為日本,這顯然是少數派觀點?像你這種不可理喻的強國人,恐怕已經不是瘋一字所能概括了。--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4日 (五) 12:52 (UTC)
首先你沒有資格質疑我的編輯摘要有問題,更沒有理由說我的編輯本身是不合理編輯。我是質疑了你,但我又沒有把這些寫在任何條目當中,與可靠來源方針何干,你惱羞成怒思維混亂了吧?直接使用「日本」來稱呼二戰時的日本,顯然是通行做法,你有什麼資格胡說這是少數派觀點?我指出你的編輯有錯,全都是根據維基方針進行的,指出你把所謂大日本帝國當做精神祖國,不過是善意提醒而已。你腦子有洞,居然把早已滅亡的所謂「大日本帝國」當成自己的精神祖國,先是百般粉飾,連所謂年齡這樣無用可笑的理由都搬出來了;現在狡辯不下去,又在這裏連續歇斯底里的嚎叫,是你瘋了才對吧?我看你,早認錯,早給自己一個台階下,才是正確選擇。--Lucho留言2015年7月24日 (五) 14:38 (UTC)
你歇斯底里地說「我祖國哪裏干你屁事?」,哈哈,這才是瘋人說實話,酒後吐真言了吧?--Lucho留言2015年7月24日 (五) 15:31 (UTC)
我「沒有資格」質疑,你卻反而有資格,你以為自己是誰,當維基百科是你家開的嗎?你撤銷我編輯時所用的理由和人身攻擊,又與你說的可靠來源方針何幹了?你可以直接無視我提出的眾多學術來源說是少數派觀點,我憑什麼不能以相同理由說你沒有「半個字的可靠來源能支持你所謂的觀點」的說法是少數派觀點?你說指出我有錯,是根據維基方針進行的,那麼方針裏哪裏有說到祖國了?亂說別人祖國,還敢硬拗成是善意提醒?臉皮也太厚了吧?要不我說你是憤青、五毛黨、納粹走狗、法西斯份子、帝制擁護派,然後再跟你說這些都是「善意提醒」?我早已說過我的祖國不是大日本帝國,你卻仍然要堅持這種毫無根據的荒謬標籤,不管我怎麼說你仍然要堅持認為我是在粉飾狡辯,我不曉得你是在堅持什麼?你是頭殼壞掉嗎?還是說我認大日本帝國為我的祖國會讓你有愉悅感嗎?硬要用這種激將法逼其他國家的人民認大日本帝國為祖國,我看你才是日本右翼組織派來的臥底吧。應該要叫共匪當局把你這種投靠日本的叛國份子抓起來才對。--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7日 (一) 12:33 (UTC)
首先請你不要說謊,你提供的所謂來源,其實少得可憐,你並沒有提出「眾多的學術來源」,你硬要主張的觀點已經討論清楚就是少數派觀點。其次,我質疑和提醒的是你的精神祖國,而不是你真正的祖國,請你不要總是自作多情,引起進一步的懷疑。第三,我的質疑有你毫無理由的堅持改動,以及你在討論頁里的歇斯底里表現和無效狡辯為依據。而你今天無視提醒,繼續對我進行無端攻擊,才是毫無根據。你如果不想讓我說你是粉飾,那就不要每次都硬要狡辯自己不是少數派觀點,也不要每次都作這種歇斯底里的無效發言。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才能學會真正的討論和辯護。最後,讓我覺得愉悅的,並不是你的精神祖國,而恰恰是你這種「歇斯底里、氣急敗壞、毫無邏輯的發言」,讓我「發自內心地覺得你荒唐可笑呢。」--Lucho留言2015年7月27日 (一) 13:10 (UTC)
我沒有說謊,請不要又開始再胡亂指控。我提出的眾多學術來源就在上方的通稱章節討論串裏,已經一而再、再而三地放在你眼前,請不要故意當作沒看到,並以實際搜尋結果數據說明有多數用例了。再來,你先突然毫無根據的質疑別人的精神祖國,就算我不多想,這種明顯放話井裏下毒的行為,我會無視才怪。第三,這也是毫無根據的質疑,也許我的語文表達能力不太好,不過我可完全沒有任何狡辯,既然你要把別人的解釋當成粉飾狡辯,那你就繼續堅持吧,反正說了這麼多你仍然繼續要一廂情願的堅持我的精神祖國我也沒差,不要帶到上面通稱的討論就好。最後,看到這裏我只能說,把挑釁別人當作是一種樂趣,然後犧牲自己讓對方一起被封禁就感到爽,這種行為真的很白目。我或許應該考慮請管理員多關注一下你的。--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1:23 (UTC)
我早已看過你的來源,並未無視,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訴你,你那十來條來源當然是少數派觀點,有上面的討論記錄為證,為何你總要說謊不承認?你說我沒來由質疑你的精神祖國,然而你到現在都沒有合理解釋清為何你在沒有提出理由的情況下三番五次地將原先的「日本」改為不合理的「大日本帝國」(當然你之前那一次更改也沒有提供理由,那位編輯者也有責任),而且再三在討論頁做出歇斯底里的發言?這可不是理直氣壯的表現,也不是「語文表達能力不太好」的問題,當然會引起懷疑。況且,最初我將「大日本帝國」改回日本,特意與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通稱分兩次進行,這兩個話題也沒有聯繫,為何你要一併回退?你難道不需要解釋嗎?--Lucho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3:36 (UTC)
既然你已看過我的來源了,怎麼還一直說是「少數派觀點」呢?那些來源不是正好證明了有多數用法嗎?為何你總要睜眼說瞎話?「稱呼日本國為日本,顯然既符合客觀史實,同時又是絕大多數歷史書籍所通用的描述。就二戰史而言,無論中國還是世界的歷史書籍,大都是直接說日本國或日本,無需強調「大日本帝國」 」要是你能早早提出這個改回來的真正「解釋」,而不是當作破壞加上人身攻擊來回退,我撤銷你幹嘛呢?--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4:46 (UTC)
「少數派觀點」見上一項討論。你和另一位編輯者在沒有提供任何理由的情況下做出這種不合理改動,當然要負首要責任;甚至在我試圖按照你的想法,更改為日本這樣的寫法之後,仍然堅持無理由回退,我認為是你在破壞的理由顯然比你的充分得多。--Lucho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6:40 (UTC)
你自己在撤銷就有提供理由了?以不符事實且不知所云的人身攻擊來當作理由撤銷別人無理由的改動,這樣誰該負首要責任?[[大日本帝国|日本]]這樣的寫法不是多餘嗎?正常情況下難道你會寫像是[[納粹德國|德國]]或[[蘇聯|俄羅斯]]這樣的的寫法?根本沒必要吧?不過我倒是不會像你對破壞採取這麼寬鬆的標準,只當你是擾亂。--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31日 (五) 13:04 (UTC)
無論是會退到之前長期達成共識的版本,還是撤銷破壞,我都可以選擇不說明理由。至於後面的狡辯更是可笑,照你的邏輯,改成原先的直接寫「日本」不就對了?有誰閒着沒事做去把二戰或其他相關條目中的「德國」改成「納粹德國」的?即使在納粹德國條目,也沒有人言必稱「納粹德國」。還有誰竟然會把蘇聯和俄羅斯混為一談的?--Lucho留言2015年7月31日 (五) 15:01 (UTC)
長期無人修改不代表不能更動,選擇不說明理由時你就已經錯了。我的意思是後面的「|日本」是多餘的,而不是前面的主連結是多餘的。沒有說要言必稱,不過在導言區只有提到一次的情況下,我認為這種區別是有必要的。既然你覺得不能把蘇聯和俄羅斯混為一談,那難道大日本帝國和日本、德國和納粹德國就可以了嗎?--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2日 (日) 12:04 (UTC)
既然你先作了修改,「選擇不說明理由時你就已經錯了」。你既然知道都是直接寫德國,那為何還要寫「大日本帝國」。大日本帝國是日本歷史上的國號,納粹德國對納粹執政時期的德國的稱呼,粗略地說大日本帝國是日本或納粹德國是德國,都不構成問題。而蘇聯和俄羅斯顯然沒有這個關係,蘇聯不是俄羅斯,俄羅斯也不是蘇聯。--Lucho留言2015年8月2日 (日) 14:18 (UTC)
請你搞清楚,應該是撤銷者要優先給予隨意撤銷他人編輯的理由,而不是修改者在修改原本沒有爭議的文字時要先給出理由。根據WP:條目所有權方針:「無充分理由之下,您不應該撤銷他們的編輯。 」不應該純粹只為了阻止他人修改而隨意撤銷。蘇聯同樣是俄羅斯歷史上的國號,由俄國共產黨建立、執政,一樣也可粗略地說蘇聯是俄羅斯,這樣跟日本或德國的情況有什麼不同呢?俄羅斯方塊也是蘇聯發明的,那麼應該改名叫蘇聯方塊嗎?--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9日 (日) 05:26 (UTC)
1.我沒寫編輯摘要是我的不對,但我沒寫並不等於是無理由。同時也請你注意,維基百科:編輯摘要並沒有說明你的編輯不需要編輯摘要,更不是不需要理由。2.蘇聯不是俄羅斯的國號,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你舉的其他例子也是漏洞百出,俄共(布)這個名稱定於蘇聯成立之前,蘇聯成立後整合各加盟共和國的共產黨組織後更名聯共(布),1950年代又改為蘇共。俄羅斯方塊的原名Тетрис並沒有包含任何「俄羅斯」的意思,發明人當時既是蘇聯人也是俄羅斯人,有這個中文名的時候蘇聯已經解體。這些都說明蘇聯不是俄羅斯,俄羅斯也不是蘇聯。--Lucho留言2015年8月9日 (日) 12:50 (UTC)
1.你總算承認你同樣也沒提出理由了,看看你在上面的「歇X底里的發言」,你對你這種「毫無理由的堅持改動」會怎麼看,你自己最清楚,我就不多說了。說別人以前最好先稍微照下鏡子,不要到時對待自己的相同行為又是另一個標準了。2.換個方式說,現今的俄羅斯是蘇聯的繼承國,主要國土也在俄羅斯,粗略地說蘇聯是俄羅斯應該沒問題吧?至少在成立後到1922年以前都是,但我們也不會把這段時期的蘇聯,以[[蘇聯|俄羅斯]]來表示吧?--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15日 (六) 13:18 (UTC)
1.首先不註明理由的是你。2.俄羅斯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這一條事實就已經足以說明蘇聯不是俄羅斯,俄羅斯也不是蘇聯。蘇聯是1922年成立的,成立時就已有包括蘇維埃俄國在內的若干加盟共和國,請不要歪曲事實。除了當今的俄羅斯之外,其餘14個蘇聯加盟共和國的領土居然會被你當做可以忽略,實在難以理解,請你去看看地圖。除國土以外,蘇聯的遺產也不是完全由俄羅斯一家包攬的。這些基本的知識,你不懂就去學,書籍、史料之類我就不提了,最起碼,明明你就在維基百科上發言,都不知道去相關詞條查一查,你的大腦里安裝了防火牆嗎?--Lucho留言2015年8月15日 (六) 14:30 (UTC)
1.先修改者默認沒有爭議,在沒有爭議和其他反對的情況下,小幅度修正幾個字的正常編輯基本是不需要提供理由的。WP:編輯守則#編輯方針:「基本上沒有人懷着征詢上一位編者意見的想法,就去編輯條目」、「相反,有些人認為根本不必如此:一發現問題就應立即去改正。討論只是最後的工具。」、「中庸的意見是:討論固然要尊重,不過小改動亦需被接納」。但你選擇在撤銷其他人的編輯時不提供理由,甚至還加以人身攻擊,這恐怕就不只是註不註明的問題而已了。2.蘇維埃俄國不是蘇聯的加盟國,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才是,蘇維埃俄國應該就是蘇聯本身,它的成立時間是1917或1918年。我只是說蘇聯的主要國土在俄羅斯,並沒有說其他加盟國領土可以忽略,請勿造謠。除國土外,遺產應該只是繼承的一小部分吧?我指的繼承主要是指政治上的。我是去相關條目查過了才發言的,請不要亂指控。拿1922年以前的蘇維埃俄國來說,粗略地說這時候的蘇俄是俄羅斯沒問題吧?但在一般情況下,你會直接用[[蘇維埃俄國]]的連結,還是選擇用[[蘇維埃俄國|俄羅斯]]這樣的寫法?--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16日 (日) 07:48 (UTC)
1.在你的潛意識裏,將日本改為所謂「大日本帝國」是一個小幅度的修改,你讓我說你什麼好?我看我之前的判斷就是正確的。WP:編輯守則#編輯方針也沒有告訴你無需寫編輯摘要。2.你真是讓我哭笑不得,我之所以特別說了蘇維埃俄國,是因為你昨天非要先提到1918-1922年間所謂「蘇聯」(你的原話:「至少在成立後到1922年以前都是,但我們也不會把這段時期的蘇聯……」),然而這段時期既沒有蘇聯,也沒有後來作為蘇聯加盟共和國正式國名的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這段時期的俄羅斯,籠統地叫做蘇維埃俄國(曾在1918年分兩次先確定了國名「蘇維埃俄羅斯共和國」,後確定了一個和後來不太相同的國名「俄羅斯社會主義聯邦蘇維埃共和國」),在蘇聯成立時才確定了正式國名「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是蘇維埃俄國的後繼(其實是一回事),蘇聯不是蘇維埃俄國,蘇維埃俄國也不是蘇聯。說蘇俄是俄羅斯可以接受,說蘇聯是俄羅斯是錯的。國土的繼承就不只是一小部分,其餘的農業、工業、軍事等方面的繼承也是如此,比如烏克蘭就繼承了相當一部分的軍工產業。至於你所說的政治上的繼承,當然是從俄羅斯帝國—俄羅斯共和國(臨時政府)—蘇維埃俄國(1917-1922)—俄羅斯社會主義聯邦蘇維埃共和國—俄羅斯聯邦的順序。--Lucho留言2015年8月16日 (日) 12:39 (UTC)
1.這的確是小幅度的修改啊,怎麼了?你還認為你之前的判斷就是正確的,可見在你的潛意識裏,你仍然覺得只有自己是對的、有理的,別人全都是錯的、無理的,這樣的極端思想已經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了,我也懶得再跟你吵這些了。2.好吧這部分算我錯了,感謝你的解說。我之前錯把蘇俄當蘇聯了。但蘇聯的成立畢竟起源於1917的蘇維埃俄國,當要表達十月革命後的蘇俄時,難道你會直接寫[[俄羅斯]]嗎?別忘了十月革命後已經造成俄羅斯共和國(臨時政府)解體,所以不宜將兩者混在一起談,而且這對於兩者確切年份不那麼瞭解的讀者來說,也可能會造成混淆。至於繼承,俄羅斯條目是這樣寫的:「是蘇聯及其最大加盟共和國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繼承國」、「是俄羅斯沙皇國……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以及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國際義務的繼任者」,而且加上俄國也繼承了蘇聯在聯合國的成員資格,所以俄羅斯除了是蘇維埃俄國和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繼承者外,應該也可算是蘇聯最主要的繼承者。--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24日 (一) 14:42 (UTC)
1. 那我也是小幅度的回退破壞。多說無益。2. 當今的俄羅斯不是蘇聯的唯一繼任者,蘇聯不是俄羅斯,俄羅斯也不是蘇聯。--Lucho留言2015年8月24日 (一) 15:55 (UTC)
1.你至今仍然要繼續認為將「大日本帝國」和「日本」這種戰前和戰後無關政治意識的正確區分寫法對你來說算一種破壞,從這裏就可看出你強烈惡意推定的個性。依你這種荒謬的說法,我同樣也可以說你所有沒填寫編輯摘要的全部編輯都是破壞,可以看出光你自己就幾乎天天都在執行你所謂的「破壞」編輯。2.我沒有說蘇聯是唯一繼任者,也知道蘇聯不是俄羅斯,重複的話就不必一直多講來逃避問題,麻煩請你回答我的問題。如果有人堅持要將十月革命後的蘇俄寫為[[俄羅斯]],並且還認為其他讀者的可能混淆不算問題,非要採取較模糊不清的方式來表述不可,甚至還質疑修改編者的祖國是蘇俄、改為蘇俄的編輯是種破壞,而且至今仍然還認為自己是對的,我只能說這種奇特之人的心態真的是非常難以理解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多說無益。--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29日 (六) 08:49 (UTC)
1. 還在對所謂「大日本帝國」耿耿於懷?你的名字叫蔡世能?2. 我自引一下:「稱呼日本國為日本,顯然既符合客觀史實,同時又是絕大多數歷史書籍所通用的描述。就二戰史而言,無論中國還是世界的歷史書籍,大都是直接說日本國或日本,無需強調『大日本帝國』,根據Wikipedia:中立的觀點原則,應該直接寫『日本』。綜上,使用『日本』才是正確且中立的表述。」對待十月革命後的俄羅斯,我也是同樣態度(當然我現在不確定直接稱呼俄羅斯或者蘇俄,哪種稱呼算主流),但總之我不相信會引起讀者混淆,我也沒見過有編輯者非要像你說的那樣進行編輯,「大日本帝國」的立場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國家」的立場也無法混為一談。另外你可不要說得輕巧,如果不是我耐心教育你好幾次,你能「知道蘇聯不是俄羅斯」?--Lucho留言2015年8月29日 (六) 11:34 (UTC)
1.蔡世能是誰?我google出的結果是「大日本帝國重建政府」,為什麼你至今還認為我是日本軍國主義份子?這種變相的暗示攻擊會讓你感到開心嗎?唯一合理的解釋恐怕就是你「硬要用這種激將法逼其他國家的人民認大日本帝國為祖國,我看你才是日本右翼組織派來的臥底吧」。你的名字是不是叫汪兆銘?我建議你去組個「大日本帝國偽北京人民解放共慘強國政府」吧!2.這部分你能提得出任何可靠來源嗎?如果提不出,我是不是也可以按照你說的,說這些用法其實是「少數派觀點」?至於蘇俄,你不會混淆那是你個人的事,你怎麼知道其他的大多數讀者都不會混淆?俄羅斯共和國(臨時政府)—蘇維埃俄國(1917-1922)—俄羅斯社會主義聯邦蘇維埃共和國 這三者之間間隔的年份都不多,讀者至少也需要知道一下這些政權時期的確切年份才能搞清楚吧?就算不會混淆,你認為這種區分會沒必要,甚至破壞嗎?如果直接[[俄羅斯]]來連結,連結到的條目將是現在的俄羅斯聯邦,這樣不會讓讀者覺得困惑嗎?我的編輯方式之前已經說過:「沒有說要言必稱,不過在導言區只有提到一次的情況下,我認為這種區別是有必要的。」你確定其他編輯者都不會在意這種差別嗎?做這個編輯的畢竟我也不是第一個,那位編者顯然就是因為正確區別才做的,你也要說他有什麼立場嗎?至於「知道蘇聯不是俄羅斯」並非什麼難事,我自己用維基就可以查到,之前看到比較直白的解釋是在某個條目的註釋裏,完全用不着你來「耐心教育」,而事實上你也沒有這麼做,只是純粹的引用俄國歷史時間線來筆戰而已,但可以說因為這次的討論引發我去了解蘇聯和俄國差異的機緣。--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29日 (六) 13:48 (UTC)
你看看你的醜態,一戳就跳。說老實話我真不想看到你們這種令人反胃的東西。至於孫中山的「好學生」、蔣介石的「老朋友」、國民黨員汪精衛,跟我有什麼相似之處?對不起我忍不住又笑出來了,你如果還認識別的漢奸,不妨都報上來。算了,我再說一遍,「多說無益」,就此打住吧。--Lucho留言2015年8月29日 (六) 15:39 (UTC)
先看看你自己吧,一說中就馬上忙着否認,你如果真的想重建你心目中的真正祖國的話,建議你最好先去加入稲本虎翁的那個黨再來談這些吧。他們會不會錄取你這種盲目的支那人就很難說了,但相信你應該會很樂意當他們的傀儡的。唉,算了,果然還是夏蟲不可語冰。--ひろし留言2015年9月6日 (日) 07:34 (UTC)
一被說中就馬上忙着用一些自以為得計、其實幼稚可笑的污言穢語來否認的,從開始到現在都只有你。搜腸刮肚一星期就想出來這麼點司空見慣的東西?真是無知到家。你忠心耿耿被錄取,正式將名字改為與當代常用日本漢字相同的異體字,之後竟然還嘲笑正常人不能被錄取,這算什麼本事?有本事就下周繼續把你同行的名字都一一報上來吧。--Lucho留言2015年9月6日 (日) 12:03 (UTC)
至於後一個問題,如果我編輯有關條目的時候,自然會按照可靠來源方針行事,不用你替我考慮。你認為蘇俄和日本對於讀者來說是相同的情況,我也沒法同意,我不相信會有讀者把二戰時的日本混淆成別的國家。至於你說「知道蘇聯不是俄羅斯並非什麼難事,我自己用維基就可以查到」,那我為什麼教了你好幾次你才明白?你這不是主動承認自己之前不會用維基嘛。--Lucho留言2015年8月29日 (六) 15:39 (UTC)
所以你所謂的「稱呼日本國為日本,顯然既符合客觀史實,同時又是絕大多數歷史書籍所通用的描述。就二戰史而言,無論中國還是世界的歷史書籍,大都是直接說日本國或日本,無需強調『大日本帝國』」從何而來?可靠來源方針在導言區就已提到了:「請牢記任何沒有標明可靠參考來源的編輯內容均有可能被其他編輯者移除」。如果直接[[日本]]來連結,連結到的條目將是現在的日本國,你覺得這樣不會讓讀者覺得困惑嗎?就算不會,你認為將這兩個不同時期的日本混在一起談是必要的嗎?在維基百科中,連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稱呼都要小心的依方針來使用中立準確的名稱,日本就不用了嗎?我實在是搞不懂你這種堅持有何意義,不只是蘇俄,當你要說清朝時,難道會是連結到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條目?提到納粹德國時,用[[德國]]來連結到現在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難道會是比較正確的作法?--ひろし留言2015年9月6日 (日) 07:34 (UTC)
你又在混淆是非。到底是能力有限還是別有用心?清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不同歷史時期,大日本帝國是日本的一個歷史時期的,「日本」既是日本這個國家的總稱,也是當前的國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清朝」的關係,同「大日本帝國」和「日本」的關係是兩碼事,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都是常識。當然,像你這樣的人對中國的常識缺乏了解,也在我意料之中。同時請你注意,日本這個條目的主題不僅僅是當前的日本國,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條目有着根本性的差別。如果連這麼簡單的事都看不出來,只能認為你的學習能力實在差勁。後面不同歷史時期的德國也是同理。你越是故意混淆是非,越是暴露你自己的無知可笑。--Lucho留言2015年9月6日 (日) 12:03 (UTC)
至於我的質疑本身,當然有理有據,而且有中華民國當前的政治現實依據。這與你對我的無端攻擊是截然不同的。--Lucho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3:44 (UTC)
無端攻擊就是無端攻擊,你說的都並非事實,怎麼會有理有據?--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4:46 (UTC)
你的不正常表現實在有點多,怎麼不能作為依據?中華民國目前存在某些舊勢力舊思潮死灰復燃的跡象,也是事實(參見邱毅張亞中等),而你一直沒有採用合理態度辯護,說是歇斯底里並不過分,怎麼會不引起懷疑?--Lucho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6:40 (UTC)
既然如此,對你這種麥卡錫主義者我也不好說什麼了, 動不動就要懷疑,這種人應該說再多也沒用。--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31日 (五) 13:04 (UTC)
麥卡錫主義雖然是我教給你的,但我實在沒能力對你實行什麼「麥卡錫主義」,你不要有受迫害妄想。如果你認為邱毅、張亞中等人表達合理意見是在中華民國實行「麥卡錫主義」,那我覺得是你在亂扣帽子。--Lucho留言2015年7月31日 (五) 15:01 (UTC)
事實上麥卡錫主義並不是你教給我的,在我的歷史課本上就有寫,只是維基百科上的條目講得更詳細些。如果你認為邱毅、張亞中等人是你的偶像,那你的行為也確實不難理解了,我就不再跟你計較了。 --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2日 (日) 12:04 (UTC)
哪裏來的偶像?希望他們的話你能聽得進去,不要當成耳旁風。--Lucho留言2015年8月2日 (日) 14:18 (UTC)
誰的話不好聽,要我去聽這兩個無聊政客說的話?勸你多去接觸一下其他意見開拓眼界吧,如果你會翻牆的話。--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9日 (日) 05:26 (UTC)
聽不進去就說別人是無聊政客,那你是什麼?最近你們各種天真幼稚和荒誕可笑的表現,甚至連「考慮過日本人的感受嗎」這樣的話都說出來了,我看你們的「無聊政客」應該多出來講講話才行。另外GFW對我沒有作用,不用你擔心。倒是你的眼界狹隘和知識匱乏程度實在可怕,以至於你們的政府根本就用不着任何防火牆。--Lucho留言2015年8月9日 (日) 12:50 (UTC)
不要因為覺得自己渺小就把他們看的那麼偉大,實際上那兩位的說法有點太誇大了些,我也不想理會,但我尊重他們表達意見的自由。至於"考慮過日本人的感受嗎",你只要稍微去看一下台灣網站和媒體對此事的報導,台灣人的評論幾乎都是一面倒在罵他,由此可見這只是他個人的表現而已,請別以管窺天。既然GFW對你沒有作用,那還是建議你不要太常看着一些政府或親政府網站媒體的內容,那只會讓你的眼界更加狹隘和匱乏。知識匱乏不用牆很好啊,這樣才能促進知識交流,但真正可怕的是知識匱乏還要用牆來擋,連維基百科都擋,我看你們政府這輩子的程度也只能這樣了。--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15日 (六) 13:18 (UTC)
嘖嘖,據我所知,GFW並沒有阻擋大陸網民訪問維基百科,只要查查中文維基各條目的匿名編輯者的IP位址就知道了。你說出這種話,一是說明你無知,二是說明你不具備分析問題的能力。另外你的表現比那個發出極端言論的女生好不到哪裏去,請不要五十步笑百步。--Lucho留言2015年8月15日 (六) 14:30 (UTC)
中國大陸對維基媒體的封鎖,不是從今年5月又開始擋了嗎?你說出這種話,說明你真的很無知,連自己祖國政府擋了哪些網站都不知道,反而其他國家的人都比你還要清楚。「發出極端言論的女生」是指姓洪和姓蔡的那兩位嗎?如果是,你好像太抬舉我了,我不是當總統的料,也從沒想過以後要參選總統;如果不是,那我還真不知道你在說誰,但麻煩請不要用這種突然冒出或極端隱喻/暗喻(模糊不清)的方式來讓別人去猜你普通話裏的真正意思,比如你之前在上面的「給瓶子裏裝點水」,我就不知道那是啥意思。--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16日 (日) 07:48 (UTC)
就我所知,大陸網民現在可以訪問中文維基。當然對於我來說,聯繫朋友查證這個事實比較容易,我當然比你這種既無知又不動腦的人清楚得多了,你要是不服氣,就想辦法去找大陸網民詢問。我昨天告訴你的「中文維基各條目的匿名編輯者的IP位址」這條線索,你也可以去調查,不要告訴我你不會查。你自認是「其他國家的人」,是要證明我之前對你的判斷是正確的?你昨天還讓我去了解你們的媒體報道,結果似乎連你自己都沒有看過。雖然我只是說了個大意,沒有準確引用原話(原話出自某台灣女生所說的「如果說這件事傳到國外去,被日本政府知道,他們會不會憤怒?會不會覺得不公平?」),不過如果你自己注意過你們的媒體報道,自然不難聯想到我所說的發出極端言論的女生是誰。而你這時候倒是首先聯想到你所謂的「無聊政客」了?--Lucho留言2015年8月16日 (日) 12:39 (UTC)
維基百科討論:狀況回報,可看出直到7月為止都還有人連不上,或許現在沒有擋了,但只從歷年來這幾波的不斷封鎖基本就可以看出你們政府的程度。無知又不動腦被人家無意說中了,只好以這種對號入座的方式來推給別人,殊不知這樣才正好顯露出了自己的愚蠢。匿名編輯者、IP位址一樣可以翻牆,不要搞得好像翻牆技術是維基百科註冊用戶的專利,中共牆又不是只有擋維基。我不是你祖國的人,這樣不算「其他國家的人」嗎?至少我說你無知還是有憑有據的。至於日本的感受發言,我以為你在說名嘴主持人鄭弘儀,他是說「對我爸爸來講,我爸爸是讀日本小學,我爸爸是當日本海軍。(來賓:那時候他是日本人? 鄭弘儀:是)你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對我爸爸的感情怎麼樣?你曉得嗎?……當時的中國軍隊其實是在打包括台灣在內的日本……也就是說,與我爸爸為敵,現在你這些人來到台灣,你要慶祝它贏了,那你覺得我爸爸的心情怎麼樣?」這段原話被以「我爸是日本人,紀念抗戰勝利,想過我爸的感受嗎」放到網上轉載。你自己看一下google的結果,我以「考慮過日本人的感受嗎」搜尋,出來的都是鄭弘儀的內容,誰會知道你是在說反課綱的學生?媒體報導我當然會注意,但我不會特別去注意哪些名嘴/學生說了些什麼話,無聊政客同樣也是,不過看來你倒是很愛關注這些人。--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24日 (一) 14:42 (UTC)
既然修改hosts就能訪問,那就別說被GFW阻止。匿名編輯者使用VPN翻牆,怎麼可能不選擇隱匿原本大陸的IP位址?我也沒興趣在本討論頁教你這樣那樣的知識。關於某些言論,我是沒說清楚,但我兩次本來也沒在說同一個人。--Lucho留言2015年8月24日 (一) 15:55 (UTC)
修改hosts才能訪問還不是一樣代表被牆擋了?翻牆是只有VPN一種而已嗎?封鎖期間的大陸IP流量你從何統計?看來你對翻牆的知識簡直一無所知,還想教我?你兩次言論沒在說同一個人,那是在說誰?我說東你跟我說西,耍我嗎?--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29日 (六) 08:49 (UTC)
真是搞笑,修改了hosts就能翻牆,GFW豈不是形同虛設?告訴你吧,修改hosts不是自己翻牆,而是等同於把牆外的東西搬進來,和網民自己的IP位址當然無關。你自己去看看你上次給我的那個列表裏,如果不是直接訪問或通過修改hosts來訪問的,他們的IP位址對應的地理位置都在哪裏。我不認為這就叫阻擋,無非是干擾,連敏感詞過濾限制訪問都不如。我如果同一次先說東後說西,那當然有問題。然而我本來就是在不同的兩天說的,你們那裏奇怪的無知言論又比較多(最近又見識了不少),看到了新言論就說新的,難道不是很正常?我說過這一次就是上一次嗎?當然連續兩次說的內容確實容易讓人誤解,我承認是我沒表達清楚,我也並不是故意要耍你。--Lucho留言2015年8月29日 (六) 11:34 (UTC)
高牆低牆都是牆,對懂翻牆的人本來就形同虛設,因為GFW主要針對的是那些不懂翻牆技術或沒興趣翻牆的人,對他們來說這就能算是很大的阻礙。至於奇怪言論,我國是民主自由的多元社會,出現多元的觀點也是很正常,請以包容的態度來理解,而不是每個跟你意見不同的都要批評成奇怪無知。閣下在貴國生活慣了,對於這種獨裁國家的洗腦教育制度教出來的人民,變得激進強硬情緒化我也不是不能理解。--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29日 (六) 13:48 (UTC)
大陸或者其他地方的奇談怪論我又不是聽不到,只不過不同地方的奇談怪論各有特色罷了,難免會產生新鮮感。只有你這樣沒見過世面的無知之徒,才會認為世界各地的奇談怪論都是一個樣。--Lucho留言2015年8月29日 (六) 15:44 (UTC)
我沒有這樣說,你能自行腦補成這樣,邏輯思維是有多差勁?--ひろし留言2015年9月6日 (日) 07:34 (UTC)
鸚鵡學舌。--Lucho留言2015年9月6日 (日) 12:03 (UTC)
你在你自己討論頁的辯詞,仍然是故意歪曲我的原意,而且理由完全站不住腳,難道只要加上「如果」二字,就可以毫無根據地隨意使用人身攻擊語言了?你難道不需要反省你的態度?如果你再不注意,恐怕需要關注管理員的就是你自己了吧。--Lucho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3:36 (UTC)
請搞清楚應該是你歪曲我的原意,我的原意很明顯的並非是使用這些詞來攻擊你,而是拿來當你「善意提醒」的舉例。我的態度或許是不太好,不過跟你一開始的態度相比嘛... 你比較需要注意一下自己。--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4:46 (UTC)
你的意思還是,只要有「如果」「要不」字樣,那無論如何使用人身攻擊詞彙,都只是舉例。這是狡辯。--Lucho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6:40 (UTC)
你還是要認為狡辯就隨你吧,反正我的用意確實不是打算要用那些詞彙來攻擊你的,不過要是你這麼喜歡當作被攻擊我也沒差,畢竟習慣會惡意推定的人總是也有自己的問題。--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31日 (五) 13:04 (UTC)
那我第一次在編輯摘要里使用「如果」時也是在舉例,謝謝理解。至於你之後為何做出種種不合理的反應,我就不得而知了。--Lucho留言2015年7月31日 (五) 15:01 (UTC)
你的攻擊可是毫無根據,請不要故意歪曲「舉例」的定義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不是有使用「如果」就是舉例。--ひろし留言2015年8月2日 (日) 12:04 (UTC)
原話奉還。--Lucho留言2015年8月2日 (日) 14:18 (UTC)
Hiroshi最新的歇斯底里狡辯和人身攻擊摘錄:「你以為自己是誰,當維基百科是你家開的嗎?」,「憤青、五毛黨、納粹走狗、法西斯份子、帝制擁護派」,「還是說我認大日本帝國為我的祖國會讓你有愉悅感嗎?硬要用這種激將法逼其他國家的人民認大日本帝國為祖國,我看你才是日本右翼組織派來的臥底吧。應該要叫共匪當局把你這種投靠日本的叛國份子抓起來才對。」--Lucho留言2015年7月27日 (一) 13:10 (UTC)
Hiroshi最近半個月涉及政治的歇斯底里人身攻擊摘錄:「日本右翼組織派來的臥底」、「大日本帝國偽北京人民解放共慘強國政府」、「稲本虎翁的那個黨」、「支那人」。--Lucho留言2015年9月6日 (日) 12:03 (UTC)

在使用名稱方面我覺得Lucho有點想多了,強調「大日本帝國」而非「日本」正如強調「第三帝國」而非「德國」一樣,都是為了區分戰前和戰後的「差別」罷了--No1lovesu留言2015年7月22日 (三) 12:03 (UTC)

不同意。根據Wikipedia:中立的觀點原則,使用「日本」才是正確中立的寫法,也是本條目原本的寫法,同時並沒有必要作這種區分。中國抗日戰爭條目里一直都是採用「日本」、「日本軍」的正確通用寫法,難道讀者就看不出差別?第二次世界大戰條目里強調了「第三帝國」?而編輯者Hiroshi三番五次毫無必要地硬要改寫成「大日本帝國」,當然是十分可疑的。--Lucho留言2015年7月22日 (三) 12:46 (UTC)

果然還是很熱鬧嘛,來提一些建議。

1,部分內容需要更新。中國政府已解除對LINE的封鎖,對中國的簽證免簽國家也已達55個,等等。 2,部分章節過於繁瑣,包含許多不必要的內容。

望解除保護後予以改正,提高條目質量。

讓人類平等地認知世界留言2015年7月29日 (三) 13:55 (UTC)

問題

「由於選舉制度的未完善,中國地方選舉中容易出現問題,但總體來說區縣、鄉鎮級的人大代表選舉均是正常進行的。」 大陸地區的人大選舉也只有最低一層是通過直接選舉選出來的。大陸的選舉除了這個就只有選村長和街道辦主任了呃。這個表述似乎存在問題。而且人大代表選舉也沒有正常進行,詳見人大代表獨立候選人-- M26パンーシン重戰車SCR-510シャナ俺の嫁 中華民國 104年 2015年8月2日 (日) 12:11 (UTC)

可能引發爭議內容

建議刪除"海域鄰接朝鮮韓國日本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 原因是,在日本和菲律賓之間是否應該加入中華民國?如果加入,就是兩個國家,如果不加入,就是一個國家。維基百科在此問題上的方針是,不表示態度。所以不應該寫這一句。 Howitzer留言2015年12月30日 (三) 05:34 (UTC)

編輯請求

請求已拒絕

中國的管轄不包含台灣及蒙古香港西藏 --劉小青劉千順留言2016年2月5日 (五) 07:06 (UTC)

同行評審

中華人民共和國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評審期:2016年1月17日 (日) 13:52 (UTC) 至 2016年2月16日 (二) 13:52 (UTC)

中華人民共和國條目屬於維基百科的基礎條目,基礎條目是社群認為所有維基百科都應該有的1,000篇條目。維基媒體基金會希望把所有基礎條目的質量提升至特色條目的水平,以成為其他條目的典範。

本人最近對本條目進行了大幅改寫。在提交「特色條目」評審前,希望在「同行評審」獲得改進意見,以爭取達到特色條目的標準。@KOKUYOAi6z83xl3gJarodalien謝謝!—Cq521留言2016年1月17日 (日) 13:52 (UTC)

編輯請求

請求已拒絕

語法錯誤 --Taiwanno1best留言2016年2月17日 (三) 04:35 (UTC)

弄完DYK的話,是否考慮沖GA

我認為現在的質量基本上足夠滿足GA的要求。——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6年2月18日 (四) 03:12 (UTC)

:如果存在編輯爭議怎麼辦?我認為現在的質量基本上能夠滿足GA的要求。可能還有少量細節需要完善,所以還達不到特色條目的要求。@KOKUYO你覺着呢?點亮台灣留言2016年2月18日 (四) 06:23 (UTC)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一些小錯誤

行政區劃部分,「省級行政區分別是23個【省分】」應為【省份】。

對外合作部分「中國是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國,亦是【金磚四國】之一」應為【金磚五國】或【金磚國家】。

人口部分,只更新到2013年「單獨兩孩」,2015年已放開「全面兩孩」。

通訊部分,【財富通】應為【財付通】。

繁簡問題,建議參照 Help:中文維基百科的繁簡處理 :

【財星】簡體一般為【財富】,【福布斯】簡體一般為【福布斯】, 【航空航太】-【航空航天】,【替代能源】-【新能源】……不再一一列舉

夜眼留言2016年2月21日 (日) 03:21 (UTC)

討論:個人認為,需要改善的地方。

由於直接修改會被KOKUYO退回,因此採用這種方式和大家討論。

表達方式

  • 語法錯誤(主語)
    • 由於練習氣功、太極拳、廣播體操、廣場舞等能提升身體體適能能力,而在中國廣受歡迎。
    • 中國足球協會超級聯賽於1994年成立後,便成為亞洲最大的職業足球市場。
    • 20世紀和21世紀間,西方樂曲的引入而發展新類型音樂。
  • 不嚴謹
    • 籃球則是2014年中國最多社會大眾欣賞的運動。
    • 在航空航天、高速鐵路、複合材料、電子技術、核技術、替代能源、生物工程學有許多成果[613][614],但部分投資仍落後美國、日本等國家。——部分投資指的是什麼?
  • 不通順
    • 在近幾年隨着體育競賽水準不斷提高,中國因贏得金牌的數量而有時被譽為「體育大國」。
    • 許多流行音樂結合過去傳統元素,而有中文流行音樂(華語流行音樂、粵語流行音樂等)、中國搖滾樂和華語饒舌等。
    • 過去歷史也與神話、寓言、傳說成為小說的基礎。(現在歷史不會成為小說的基礎?)
    • 在18世紀時,中國的書面著作遠比世界各地還要多。
  • 標點
    • 包括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及11世紀的《宋四大書》。(似乎應該寫成「包括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和11世紀的《宋四大書》。」——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兩岸對於標點符號用法的規定不同。)
  • 語義重複
    • 著名的作品為四大小說名著
  • 語序問題
    • 胡適和魯迅成為現代文學先驅[730],並出現許多傑出的小說家、戲劇家、詩人、雜文家。

內容方面

  • 元宵節重陽節中國文化中的地位甚高,文中應該有所提及。不知為什麼@KOKUYO把本人的編輯刪除?
  • 宋朝因重視科學發展...[來源請求]
  • 「中國還有世界最多的互聯網和寬頻互聯網使用者。」「互聯網使用者規模達6.68億人,普及率為48.8%。」兩句話相距太遠,應當合併。

點亮台灣留言2016年2月21日 (日) 06:00 (UTC)

       (+)支持 機器翻譯痕跡較重,建議先修改用詞錯誤、語序錯誤、語法錯誤等,內容方面建議充分討論後修改。
    PS.(?)疑問 中國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條目內容劃分是以歷史時期還是地域為標準的?歷史文化內容是統一置於中國條目下還是三個條目都使用?
                                                                                   ——夜眼留言) 2016-2-21 11:07 (UTC)(:)回應中國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按照歷史時期劃分的。點亮台灣留言2016年2月22日 (一) 20:13 (UTC)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條目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資訊框的地圖圖片敘述

現在地圖使用Fil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rthographic projection).svg,並且在正常螢幕上能夠明顯看到深綠和淺綠的不同。然而當我想要寫上「深綠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控制的領土,淺綠色為聲稱具主權、但未實質統治的地區。」時,則遭到User:Cq521回退,並說這樣很囉唆、優良特色沒有如此作法、該地圖就僅有標記中國位置的功能。但我認為基於圖片特性(已經有用不同顏色為疆域做區分,因此應當解釋)、及其他條目乃至於其他語言常見用法,當然是可以添加。不知各位覺得如何?--KOKUYO留言2016年2月19日 (五) 11:05 (UTC)

(:)回應:在我參閱了日本韓國美國印度巴基斯坦之後,發現如下事實:

  1. 竟然沒有一個條目在圖片下加文字敘述。
  2. 日本、印度、巴基斯坦條目雖然也是有深綠、淺綠的區別,竟然也沒有文字加以解釋說明。

因此,我認為,該圖片最主要的功能是告訴讀者,該國家在地球上的位置所在。如果細心的讀者發現顏色上的區別,會更有興趣繼續閱讀內文。不影響維基百科的正確性。用詞不當,實際上想說沒有不良影響--點亮台灣留言2016年2月19日 (五) 11:26 (UTC)

照你這種理論,模板框的圖片敘述的參數都直接刪除算了,因為其他條目沒有用(:)回應其實不能說沒有條目用。中華民國條目就在用(屬個例、特例、未被普遍承認的國家)。模板框的圖片敘述的參數屬於有備無患吧。點亮台灣留言) 2016年2月19日 (五) 12:14 (UTC)。而加入這段也不會影響維基百科的正確性,但(此字後來補)加上就只會讓人有看不懂的問題,因為內文根本就不會提到顏色區別的意義。--KOKUYO留言2016年2月19日 (五) 11:35 (UTC)
: 我的編輯維基百科的標準有:
  • 語言精練(不要囉嗦)
  • 句子通順有邏輯(不是東拼西湊、堆砌資料和句子,要考慮到句子本身及上下句之間的連續性)
  • 主題鮮明(你要表達什麼、想要告訴讀者什麼,你自己要先弄清楚)。
: 如果「內文根本就不會提到顏色區別的意義。」我只能說要麼是這個人眼睛有問題,要麼是這個人腦子有問題。我會把他引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區劃章節那兒,指着圖上的不同顏色的區塊,告訴他其中的含義。點亮台灣留言2016年2月19日 (五) 11:46 (UTC)
: 如果內文不提,是內文不合格。這是非常簡單的道理吧?點亮台灣留言2016年2月19日 (五) 11:51 (UTC)
喔。原來你覺得還是你說我們要用一張圖去告訴另外一張圖,那還不如直接加入這句就可以,方法上更不囉嗦、簡潔、而且馬上一點進畫面就知道圖片的意思(因為首段就有更細部提到那些地方是爭議領土,直接搭配一旁模板框的圖片,馬上就讓人知道這些爭議領土的位置在哪裏)。--KOKUYO留言2016年2月19日 (五) 11:54 (UTC)
並不是「要用一張圖去告訴另外一張圖」。兩張圖的功能不一樣。內文中的區劃圖裏,如果不描述不同顏色的含義,是不完整的。區劃=區域劃分。1要告訴讀者區域在哪裏2是要告訴讀者怎麼劃分的。 如果「內文根本就不會提到顏色區別的意義。」是不合適的。
每一個部分都有自己的功能。模板框 並不需要承載太多的信息。 其實,關於把56個民族所佔的人口比例列入模板框,我也是不太同意!點亮台灣留言2016年2月19日 (五) 12:02 (UTC)
我強烈反對在正文中不講,卻把信息放入模板框裏的這種編輯風格。點亮台灣留言2016年2月19日 (五) 12:04 (UTC)
我想可能我少打字,讓你看不懂?但儘管我已打錯字的方式思考、又或者用你有想到我打錯字了,我仍然覺得你論點矛盾。
  1. 我原本要說「加上就只會讓人有看不懂的問題,因為內文根本就不會提到顏色區別的意義」(對不起,我之前少打字了)。但即便如此,依照此意你的原文,似乎仍說要把不懂者引到「我會把他引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區劃章節那兒,指著圖上的不同顏色的區塊」,但又說兩張圖片又不同,明顯矛盾。
  2. 你說「區劃圖裏,如果不描述不同顏色的含義,是不完整的」,但是同樣有也是用顏色分區的地球圖,你就只想讓它不完整,實際上根本就是兩套標準。
  3. 你說模板框不須承載太多訊息,又說可以視情況添加可以添加。所謂的視情況是看個別國家問題性,例如印度、巴基斯坦這些有大片爭議領土是明顯看得到,英語維基百科就有添加。同理,中華人民共和國雖然貴為強國,但仍然有在地球圖上可以輕易看到的主權爭議領土,同樣應當添加。
  4. 就只加上「深綠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控制的領土,淺綠色為聲稱具主權、但未實質統治的地區。」一句,根本沒有太長、或太多內容,根本就是你過度反對。--KOKUYO留言

因此我認為在只加上我上面所提的內容,你的強烈反對完全無理由。因為加入了可以告知人們一定資訊,並藉正文的確有更多可以告訴讀者爭議領土的個別情況。但是不加入,不會帶來正面影響,甚至連所謂的節省空間的影響也極小。--KOKUYO留言2016年2月19日 (五) 13:50 (UTC)

加入註解方式 體積 解釋能力 視看過程 增加讀者興趣 正確度 不良影響(新補)
不加入註解 減少兩行的空間,但對節省空間多大沒幫助 無法解釋地圖深綠與淺綠的涵義,當然也就無法跟內文合在一起看 就只是看到一張圖,上面有個領土範圍,但無法知道深綠和淺綠含意。在往下看後,才能從核心利益地圖看到淺綠色的含意。 純推測,完全只是個人猜測。 根本沒有寫,所以不用討論。 無法讓人理解深綠色跟淺綠色的意義,徒留一開始沒必要的疑問。
僅加入「中國在地球的位置」註解 增加約一行的空間 無法解釋地圖深綠與淺綠的含意 知道這是張中國地圖,但無法知道深綠和淺綠含意。同樣從核心利益才看到淺綠色的含意。 純推測,完全只是個人猜測。 實際圖片狀況,沒有正確與否問題。 無法讓人理解深綠色跟淺綠色的意義,徒留一開始沒必要的疑問。
如建議,添加「深綠色代表....」 多了兩行,但對條目長度沒有很大影響 能解釋圖片的深綠=實際統治、淺綠=主權聲明 馬上知道這是中國領土,以及深綠色和淺綠色的含意。並在首段就有提到爭議領土有哪些。 直接告知對方答案,這跟增加讀者興趣無關。 實際圖片狀況,沒有正確與否問題。 僅添加少數內容,便能滿足應得內容,並讓圖片得以連結內容,未有所謂不良影響。
KOKUYO君並沒有支持在正文中不講,卻把信息放入模板框裏的編輯風格唷!明明就是在正文講了,infobox再提示一遍,infobox是正文的懶人包嘛!我支持KOKUYO君的作法。-游蛇脫殼/克勞 2016年2月19日 (五) 14:08 (UTC)(:)回應請往上看KOKUYO君在11:35 (UTC)的留言(我已經加粗了)。點亮台灣留言2016年2月19日 (五) 14:49 (UTC)
內文不會講「深綠色是指什麼,淺綠色是指什麼」(圖片所指涉的的內容),所以才要加註釋。讓人知道深綠、淺綠是什麼,才可以引導人去跟正文連結,這樣你看懂了嗎?--KOKUYO留言2016年2月19日 (五) 14:59 (UTC)
綠色也罷(地球圖)、灰色也罷(區劃圖)在我眼裏沒有區別。深綠、淺綠的區別,一樣可以再區劃地圖上找到。那麼大的地圖,有那麼明顯的標註,卻不說明所謂「未實際管轄領土」的問題,當然台灣誰管已經說了地域中心嘛。只管把相關說明放到模板框簡圖上,不合適啊。已經說過好幾次了,地球那個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讓人知道這個國家在哪兒。不需要摻雜太多的東西在裏面。點亮台灣留言2016年2月19日 (五) 15:18 (UTC)

「深綠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控制的領土,淺綠色為聲稱具主權、但未實質統治的地區。」可以簡化成,未實際控制的領土為淺綠色。——什麼聲稱主權,深綠色實際控制都是廢話!點亮台灣留言2016年2月19日 (五) 15:33 (UTC)

總結爭議焦點

  1. 地球圖片該不該加圖片描述。
  2. 區劃章節的地圖中該不該對爭議地區進行描述。
  3. 地球圖片所加描述的措辭與內容。點亮台灣留言2016年2月19日 (五) 15:36 (UTC)
這個地球圖的功能本來就有區分實際控制與未能控制的領土,因此這根本不是參雜太多東西,而是對圖片做適當篇幅的介紹:
  1. 有其必要
  2. 本來沒有打算要開啟這討論。
  3. 當然有其必要性,如此才能在合適篇幅下做出較比較,並且能持平介紹之。--KOKUYO留言2016年2月19日 (五) 15:45 (UTC)
那我也表個態:
  1. 沒有必要,但是為了表示和諧、友好、合作的態度,願意做適當讓步。
  2. 有必要,是關聯性問題。上面討論中已經有敘述。
  3. 已經提出了一個極簡版本。——用最少的文字,表達出最想表達的內容。點亮台灣留言2016年2月19日 (五) 15:58 (UTC)
地球那個圖最重要的功能的確是讓人知道這個國家在哪兒,但不是唯一的功能吧!?否則何必塗成兩個顏色?塗成一個顏色就足以讓人知道這個國家在地球的哪個角落了。那句話不能簡化成"未實際控制的領土為淺綠色",因為淺綠色是不是「領土」是有爭議的。-游蛇脫殼/克勞 2016年2月19日 (五) 16:04 (UTC)
已經發現這個問題了,領土屬於敏感詞,脫敏版淺綠色區域未實際控制。更簡潔點亮台灣留言2016年2月19日 (五) 16:09 (UTC)
我仍認為原始版本都比這個更好,所謂簡化版本根本接不上去。--KOKUYO留言2016年2月19日 (五) 17:28 (UTC)
我仍認為加圖解根本沒有必要。日本是特色條目,也存在北方四島的爭議,但是沒有囉里囉嗦的加圖解。中文版如此、日文版也是如此。我還真按照你的說法看了其他語言的版本,剛好日本其他語言版本的優良、特色條目有很多。。。。。多說無益,你自己去看吧!你自己地域中心觀念太嚴重,我這麼說你,你肯定不服氣,你看完日本條目以後,自己反思一下吧。。。。點亮台灣留言2016年2月19日 (五) 19:52 (UTC)
又再任意指恐別人地域中心了,那你這種反對添加的就不是另外一種地域中心,尤其是在需要添加的時候,不願承認實際情況是這樣。再者,我已經說過這張地圖在條目顯示時,會有很明顯的淺綠色圖片,而日本的地球圖的淺綠色部分根本很難看見,當然就沒有天不添加的問題,請別胡亂比較。--KOKUYO留言2016年2月20日 (六) 03:51 (UTC)
又在嘴硬、死犟了。我舉中文印度巴基斯坦的例子說明,你狡辯稱他們不是特優條目;我舉特色條目日本作證據,你又狡辯稱淺綠色區域根本很難看見。真是說你什麼好!點亮台灣留言2016年2月20日 (六) 06:30 (UTC)
所以你有新的理據嗎?還是沒東西可以講了,就只會批評人呢?特色優良是個條目的參考判准,但是並不是一昧套上就好,連這個簡單的道理都不懂嗎?還有我把你之前加在我表格內的內容刪掉了,因為修改別人的回話本身就是不禮貌、而且妨礙其他人閱讀的行為。--KOKUYO留言2016年2月21日 (日) 18:58 (UTC)
所以,我說你是要凸顯主權爭議。你承認不承認?點亮台灣留言2016年2月21日 (日) 20:19 (UTC)
你只剩下質疑別人這招了嗎?我說過多少次,照來源、實質內容等,而這跟你想質疑我照意識形態,完全八竿子不相干的。--KOKUYO留言2016年2月22日 (一) 04:03 (UTC)
我不是在質疑。我說你是要凸顯主權爭議。這是我對你行為的個人理解。需要向你確認一下,我理解的對不對。你可以承認,你也可以否認。點亮台灣留言2016年2月23日 (二) 08:28 (UTC)
我在詢問蘇州兄後,他另外建議使用顏色框框更快區別。--KOKUYO留言2016年2月20日 (六) 05:34 (UTC)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統治的領土。
  聲稱具主權而未實質統治的地區。/主張有主權而未實際統治的地區(cq521添加)
(:)回應我並非要掩飾存在的主權爭議(但KOKUYO的的確確卻是要凸顯主權爭議),我前面已經講過了,我強烈反對在正文中不講,卻把信息放入模板框裏的這種編輯風格。包括:
  1. 在信息框的簡圖、小圖中描寫,卻在區劃章節的大圖、詳圖中忽略的作法。
  2. 類似的還有,少數民族人口佔比,也是僅在模板信息框中添加,在正文中忽略。點亮台灣留言2016年2月20日 (六) 06:23 (UTC)

關於首段的敘述

  • 當前原文:

1949年10月1日,中國共產黨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取得絕對優勢後,於北京市宣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國民黨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則在同年底遷往臺灣地區。中國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陸地面積第二大、總面積第三大的國家[註 7][15]。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實行高度自治。但因為將中華民國實際統治地區列為領土而引發主權爭議[16],而在東海、南海、藏南等地亦與鄰國有領土爭端[17]。

  • 兩個建議版本
  1. ...中國國民黨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則在同年底遷往臺灣地區,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否認其合法性,並將其實際統治的台灣地區列為領土而引發主權爭議[16],而在東海、南海、藏南等地亦與鄰國有領土爭端[17](cq521根據KOKUYO提出的異議修正)。中國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陸地面積第二大、總面積第三大的國家[註 7][15]。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實行高度自治。
    理由:內在邏輯是原代表中國的中華民國政府遷到台灣,中國不承認此後的中華民國政府,引發台灣主權問題爭議。
  2. ...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實行高度自治。當中台灣地區藏南地區以及部分東海、南沙島礁但因未被中國實際統治卻被列為領土,而引發主權爭議[16]。
    理由避免地域中心點亮台灣留言2016年2月21日 (日) 08:35 (UTC)
首先,當前原文本是將提到行政區劃後,將台灣省劃定問題延伸到台灣問題,然後在類推是其他主權爭端上。再者,目前首段全文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稱中國,是一個位於東亞的社會主義國家,由中國共產黨一黨執政[13],首都位於北京市[14]。1949年10月1日,中國共產黨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取得絕對優勢後,於北京市宣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國民黨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則在同年底遷往臺灣地區。中國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陸地面積第二大、總面積第三大的國家[註 7][15]。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實行高度自治。但因為將中華民國實際統治地區列為領土而引發主權爭議[16],而在東海、南海、藏南等地亦與鄰國有領土爭端[17]。
如果將爭議領土放前,我們都還沒有講到領土範圍,就急着說那些是爭議領土,哪個主要、哪個次要關係混亂。最後,台灣問題本來就跟西藏地區、東海、南沙群島問題的等級、重要度不同。一個是有獨立統治的政府存在,一個是在邊疆上的劃定問題上,很明顯地依照重要度 / 特殊度將其獨立出來,並不違背地域中心。--KOKUYO留言2016年2月21日 (日) 08:59 (UTC)
涉及領土主權的問題,在我看來一樣重要。KOKUYO認為台灣問題更重要,這不是地域中心,什麼是地域中心?點亮台灣留言2016年2月21日 (日) 10:09 (UTC)
你知道改別人話語很不禮貌嗎?我明明講得是等級、重要度與特殊性,只是同屬於中國主權爭議的大範疇中。台灣問題不僅跟西藏、新疆搞獨立的性質不一樣(雖然有點離題,然而這兩者具民族主義、且爭取自治/獨立地區仍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又跟將東海、南海這種邊境領土主權爭端不一樣(在該領土上,具有自己的憲法、政府、軍隊、法律、經濟、貨幣等),我想這不僅是常識問題(光從爭議主體的性質判別),而且還有對於資料的蒐集能力問題。另外將台灣問題等同國內其他主權問題,這不是以中國為首的地域中心,那還有什麼是地域中心?--KOKUYO留言2016年2月21日 (日) 11:03 (UTC)
(:)回應你是在強調台灣的特殊性嗎?點亮台灣留言2016年2月21日 (日) 16:32 (UTC)
我講事實,而這事實基於比例原則足以讓它列出來。你因為你的意識形態否認事實,就是這樣。--KOKUYO留言2016年2月21日 (日) 18:52 (UTC)
你上面羅列這些事實的目的,就是要說明台灣問題重要性和獨特性。我理解的對嗎?點亮台灣留言2016年2月21日 (日) 23:05 (UTC)
還有我是不知道你看不懂還是怎樣,我明明是說「都還沒有講到領土範圍,就急着說那些是爭議領土」,爭議領土當然還包括臺灣地區。你連正常的領土範圍都還沒講,何必急着告訴別人這是爭議領土?--KOKUYO留言) 2016年2月21日 (日) 11:25 (UTC)——(:)回應我是在講歷史(建國部分),你是在說地理疆域。你沒有理解我提出的兩個版本的區別。第一個建議是歸於歷史,第二個才是歸於地理疆域。點亮台灣留言2016年2月21日 (日) 16:32 (UTC)
我當然理解你的版本,並且針對你最新的更改進行批評,還是要我逐一列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稱中國,是一個位於東亞的社會主義國家,由中國共產黨一黨執政[13],首都位於北京市[14]。1949年10月1日,中國共產黨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取得絕對優勢後,於北京市宣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國民黨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則在同年底遷往臺灣地區,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否認其合法性,並將其實際統治的台灣地區列為領土而引發主權爭議。中國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陸地面積第二大、總面積第三大的國家[註 7][15]。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實行高度自治。而在東海、南海、藏南等地亦與鄰國有領土爭端[17]。
這個版本(也是你後來有修正的版本),正如我上面所述,「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否認其合法性,並將其實際統治的台灣地區列為領土而引發主權爭議」一句,已經與爭議領土有關。所以我才回說「連正常的領土範圍都還沒講,何必急着告訴別人這是爭議領土」。
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稱中國,是一個位於東亞的社會主義國家,由中國共產黨一黨執政[13],首都位於北京市[14]。1949年10月1日,中國共產黨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取得絕對優勢後,於北京市宣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國民黨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則在同年底遷往臺灣地區。中國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陸地面積第二大、總面積第三大的國家[註 7][15]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實行高度自治。當中台灣地區、藏南地區以及部分東海、南沙島礁因未被中國實際統治卻被列為領土,而引發主權爭議[16]。
這個版本你沒有另作更改,所以我沒有更新批評。但我亦已經在上面回覆說並不存在你所謂的地域中心問題。我想上面已經講很清楚了,並以實例告訴你說等級、重要度與特殊性的不一,依照比例原則本來就可以另外安排,而不是在那邊假中立安排。
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稱中國,是一個位於東亞的社會主義國家,由中國共產黨一黨執政[13],首都位於北京市[14]。1949年10月1日,中國共產黨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取得絕對優勢後,於北京市宣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國民黨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則在同年底遷往臺灣地區。中國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陸地面積第二大、總面積第三大的國家[註 7][15]。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實行高度自治。但因為將中華民國實際統治地區列為領土而引發主權爭議[16],而在東海、南海、藏南等地亦與鄰國有領土爭端[17]。
另外補上原始版本,可以看見這三者在長度上差距不大。在這情況,多種版本的比較,內容揀選是越多越好、閱讀順序是越方便閱讀越好。而無論是第一個建議或是第二個建議,都已經告訴你不洽當、假裝中立的地方在哪裏了,另補上表格方便弄懂。--KOKUYO留言2016年2月21日 (日) 18:52 (UTC)
版本 語句順序 內容完整度 歷史與主權爭議的連貫 地域中心
建議一 在講完兩岸分治後,直接接到爭議領土,然而這時根本還沒提到領土疆域,不妥 提到兩岸分治後,亦提到主權爭議問題 由於接在歷史後方,因此能夠串連;但時空跳躍幅度甚大,連結在一起並沒有其必要性 依照台灣地區的重要性、獨特性等特性,在相近篇幅之下,與其他單純和鄰國間的領土爭端區隔。同時塞入更多資訊,並且符合正確的比例原則,然而此寫法將台灣地區問題,與其他領土爭端在位置上有所區隔
建議二 同原版本,在簡單介紹完歷史後,跳到地理簡介,並且在後方補充爭議領土 在同樣篇幅下,選擇將所有領土爭議一視同仁,而忽略個別事實的重大差異 同左欄,完全忽視這一塊 此方案決定平均每個寫法。然而忽視比例原則,必須兼顧到的實際差異問題,其實乃是形式上的地域中心觀點。
原始版本 在簡單介紹完歷史後,跳到地理簡介,並且在後方補充爭議領土 在同樣篇幅中,同時提到具有實質政體的主權爭議、及與鄰國間的領土爭議 雖然兩者有所分隔,但是在同一段落中可以串聯。同時歷史與當下的領土主權聲索句子,本身亦沒有直接連在一起的必要性,因此並無所謂連貫性問題 依照台灣地區的重要性、獨特性等特性,在相近篇幅之下,與其他單純和鄰國間的領土爭端區隔。同時塞入更多資訊,且符合正確的比例原則,而未違反地域中心的問題

我說你是在強調台灣的重要性和獨特性,你承認不承認?點亮台灣留言2016年2月21日 (日) 20:21 (UTC)

你是故意看不懂?重點是藉由來源、常識、邏輯判斷等,可以證實確有重要性和獨特性,所以依比例原則(而這屬於中立方針的一環)本來就要獨立列出。你是不是已經沒有其他新理據還可以講,所以又開始把跟你討論的對象標籤化,而不去討論問題了?--KOKUYO留言2016年2月22日 (一) 03:53 (UTC)
我看了你的敘述,理解是你在強調台灣的重要性和獨特性。我理解的對不對?你不給一個正面答覆?反問我有什麼用!囉囉嗦嗦說一長串。其實你簡單的回答三個字「我承認」或者「我承認,我在強調台灣的重要性和獨特性。」大家其實都能看出來,只不過需要你確認一下而已。點亮台灣留言

優良條目評選(第五次)

中華人民共和國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提名人:點亮台灣 2016年3月3日 (四) 16:20 (UTC)

投票期:2016年3月3日 (四) 16:20 (UTC) 至 2016年3月10日 (四) 16:20 (UTC)
  1. 部分段落可能需要大幅改動或重寫:比如「舞台藝術」一節,個人覺得音樂部分的內容可以移出獨立成節,而戲曲曲藝部分的篇幅顯然過少,並且將相聲放入舞蹈那段顯然不合適。再比如「教育制度」一節,高等教育部分個人覺得需要擴充,且需考量中立性問題。再比如「科學技術」一節,請對科學技術研究整體情況進行描述,不要太過關注信息技術及航天技術這兩方面;個人覺得該節中立性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在敘述科學技術發展同時,還請敘述目前存在的問題;另外在寫出論文、專利數量同時,還請寫一下這些文獻的質量。
  2. 部分可能存在爭議言論還望進行多方查證:比如「北京市清華大學長期被視為中國排行第一名的大學」等等。
  3. 一些語句需要進一步編修:比如首段的最後一句,再比如「領土疆域」一節第三段的第一句等等。
以上是個人的意見。由於前一段時間忙於現實事務及自己主編的條目,未能在同行評審時給出這些意見,望見諒。上述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有一定的改進空間,還望主編繼續努力改進該條目。--W留言2016年3月3日 (四) 22:50 (UTC)
  • (:)回應謝謝@LeoTschW給出的修改意見。
  1. 舞台藝術一節,標題更名為「歌舞曲藝」。第一段講音樂、第二段將舞蹈、第三段講戲曲相聲等其他曲藝表演形式。
  2. 教育制度、科學技術以及其他所提及的問題,在下根據閣下的修改意見都做了相應的改寫。希望閣下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複查,並繼續提出條目的不足之處。點亮台灣 2016年3月4日 (五) 09:26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