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乞乞仲象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初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記專題 (獲評初級低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新唐書·卷二百三十五·列傳第一百四十四·北狄傳》: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高麗者,姓大氏。高麗滅,率眾保挹婁之東牟山,地直營州東二千里,南比新羅,以泥河為境,東窮海,西契丹。築城郭以居,高麗逋殘稍歸之。萬歲通天中,契丹盡忠殺營州都督趙翽反,有舍利乞乞仲象者,與靺鞨酋乞四比羽及高麗餘種東走,度遼水,保太白山之東北,阻奧婁河,樹壁自固。武后封乞四比羽為許國公,乞乞仲象為震國公,赦其罪。比羽不受命,後詔玉鈐衛大將軍李楷固、中郎將索仇擊斬之。是時仲象已死,其子祚榮引殘痍遁去,楷固窮躡,度天門嶺。祚榮因高麗、靺鞨兵拒楷固,楷固敗還。於是契丹附突厥,王師道絕,不克討。祚榮即並比羽之眾,恃荒遠,乃建國,自號震國王,遣使交突厥,地方五千里,戶十餘萬,勝兵數萬。頗知書契,盡得扶餘、沃沮、弁韓、朝鮮海北諸國。

《新五代史卷74·四夷附錄第三》:渤海,本號靺鞨,高麗之別種也。唐高宗滅高麗,徙其人散處中國,置安東都護府於平壤以統治之。武后時,契丹攻北邊,高麗別種大乞乞仲象與靺鞨酋長乞四比羽走遼東,分王高麗故地,武后遣將擊殺乞四比羽,而乞乞仲象亦病死。仲象子祚榮立,因並有比羽之眾,其眾四十萬人,據挹婁,臣於唐。

《桓檀古記·太白逸史·大震國本紀》:朝代記 曰 開化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一日 平壤城陷落 時 振國將軍大仲象 守西鴨綠河 聞變 遂率衆走險 路經開原 聞風願從者 八千人 乃同歸而東 至東殿山而據 堅壁自保 稱國後高句麗 建元重光 傳檄所到 遠近諸城 歸附者衆

Untitled

惟以復舊土爲己任 重光三十二年五月崩 廟號曰世祖 諡號曰振國烈皇帝 太子祚榮 從訃使 自營州機城 率衆至卽帝位 築忽汗城遷都 募軍十萬 威聲大振 乃定策立制 抗唐爲敵 復讐自誓 與靺鞨將乞四比羽 契丹將李盡榮 握手聯兵 大破唐將李楷固於天門嶺 分諸將 置守郡縣 招撫流亡 周護定着 大得民望 萬綱維新 國號定爲大震 年號曰天統 據有高句麗舊疆 拓地六千里

集體安全 (留言) 2008年9月15日 (一) 10:00 (UTC)[回覆]

關於《桓檀古記》記載的處置

最好在段落開頭先寫明《桓檀古記》的偽書性質,再引述其中的內容。--성이 마음과 마음을 잇는 일은 언어를 뛰어넘는 일이다 2024年4月9日 (二) 12:24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