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典範條目評選/1933年大西洋颶風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33年大西洋颶風季

結果10支持,0反對 => 入選 核對者:--6+留言2014年6月5日 (四) 10:02 (UTC)[回覆]

1933年大西洋颶風季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60,814位元組)

投票期:2014年5月22日 至 2014年6月5日
提名類別:特色條目候選
說明:譯自英文特色條目,來源充足,可供查證,內容全面且無多餘細節。繼199119501941191119941983年大西洋颶風季以來大西洋颶風季補齊系列第7彈。—劉嘉留言2014年5月22日 (四) 09:27 (UTC)[回覆]

符合特色條目標準

如果認為條目符合特色條目標準,使用#{{yesFA}},說明理由並簽名;
  1.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提名人票。--劉嘉留言2014年5月22日 (四) 09:27 (UTC)[回覆]
  2.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內容完備,來源充足。-- 慕尼黑啤酒  暢飲  2014年5月23日 (五) 20:18 (UTC)[回覆]
  3.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充分細緻準確、已無任何問題。--Kou Dou Talk Contrib 2014年5月28日 (三) 16:06 (UTC)[回覆]
  4.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內容全面--Yangfl留言2014年5月29日 (四) 04:37 (UTC)[回覆]
  5.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內容完整--cbliu留言2014年6月2日 (一) 21:24 (UTC)[回覆]
  6.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符合要求。Gz deleted留言2014年6月2日 (一) 15:24 (UTC)[回覆]
  7.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符合要求。--chaus留言2014年6月4日 (三) 13:11 (UTC)[回覆]
  8.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內容豐富,來源充足。--To be №.N 2014年6月4日 (三) 23:11 (UTC)[回覆]
  9.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內容全面,來源充實。 --北風其涼留言2014年6月5日 (四) 05:01 (UTC)[回覆]
  10.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同上。--知捉常樂留言2014年6月5日 (四) 07:32 (UTC)[回覆]

不符合特色條目標準

如果認為條目不符合特色條目標準,使用#{{noFA}},說明理由並簽名;


中立

如果對這個條目的提名持中立態度,使用#{{中立}},說明理由並簽名;

意見

參考特色條目標準寫作指南,給予意見並簽名。
  • (!)意見:條目中的貨幣匯率轉換模板「1933年美元,相當於{{Formatprice|{{Inflation|US|27000000|1933}}}}{{#time:Y}}年美元」顯示出來變成「1933年美元,相當於7181萬2014年美元」,建議改成「計入通脹相當於{{#time:Y}}年的{{Formatprice|{{Inflation|US|27000000|1933}}}}美元」(顯示為「相當於2024年的6.36億美元」,去掉1933年)比較通順。— lssrn45 | talk 2014年5月24日 (六) 05:50 (UTC)[回覆]
    說起來XXXX年美元在金融類的新聞中是非常常見的說法,不會導致歧義(都知道意思是XXXX年的美元),我個人的傾向是這樣寫可以保持所有條目一致(與之前的所有大西洋颶風季條目一致)。--劉嘉留言2014年5月24日 (六) 16:26 (UTC)[回覆]
  • 這些天都不在家裏,未及時評審條目請見諒。(!)意見如下:
  • 「季節簡介」章節
    1. 第二段:「不過這些紀錄之後大部分都已經打破」,這裏有點不通順。原文是「were broken in later years」,建議中文改為「不過之後這些紀錄中的大部分都已經(被)打破」;
回復,其實這裏「已經」兩字是「已」和「經」,不過改成「已被」吧,之前這樣是為了句子簡明,同時避免用「被」字(個人對這個字存在種族歧視心理)。--劉嘉留言2014年5月28日 (三) 01:38 (UTC)[回覆]
  • 「風暴」章節
    1. 「第三號熱帶風暴」段落:「許多居住在沿海地區居民」,少了一個「的」;
    2. 「第七號熱帶風暴」段落:「洪水令京斯敦和聖安德魯區財物和供水系統受損」,感覺「properties」此處是「財產」;「該國受計受到250萬美元[……]的損失」,應為「共計受到」;
漏字補了,非常感謝,不過財物個人覺得可以,因為感覺可以包括「物」。--劉嘉留言2014年5月28日 (三) 01:38 (UTC)[回覆]
    1. 「第十三號颶風」段落:「several thousand homeless」是「數千」,不是「成千上萬」;
由於英文中沒有「萬」這個字,所以從實際書寫習慣來說,several已經是比較多個「千」了(不然會用「few」),同時「成千上萬」個人認為也有約數的意味,在具體數字不明時,用這樣的詞更乎合「信達雅」。--劉嘉留言2014年5月28日 (三) 01:38 (UTC)[回覆]
    1. 「第十七號颶風」段落:「救援人員告知人們有關這場即將到來風暴的信息,對政府提供協助」,沒看明白。原文是「emergency workers assisted authorities in spreading the word about the impending storm」,意為「緊急救援人員協助政府散佈(有關)這場即將到來風暴的信息」;「警方打死了兩名劫匪,還打傷了第三位」,「名」和「位」可以同時使用?
前一句意思我這看是一樣的,當時的目的是覺得這句有點長,而且「散步」後面總感覺接的會是「謠言」,不過改了吧,語句還算簡明,可以接受。後一個改成了個(其實我一直沒有「名」或者「位」有褒貶義的感覺,當初這樣是為了避免同一個字在一句里用兩次)。--劉嘉留言2014年5月28日 (三) 01:38 (UTC)[回覆]
    1. 「第十九號熱帶風暴」段落:「洪水還灌起了多套房屋的地下室」,「灌起」還是「灌進」?
done,謝謝。--劉嘉留言2014年5月28日 (三) 01:38 (UTC)[回覆]
  • 「季節影響」章節
    1. 表格「風暴名稱」欄的「One」未翻譯;「mph (km/h)」也建議翻譯。
done,前者是疏忽,後者這個其實是國際通用單位符號。--劉嘉留言2014年5月28日 (三) 01:38 (UTC)[回覆]
  • 此外想說點題外話,英文許多語境下,美國的各州通常與國家並列(如該條目中的「Cuba and Florida」),究竟是因為State=州=國,還是地域中心?還有件事,「吹飛」一詞是否口語化?「席捲」是否更佳?個人感覺。--Kou Dou Talk Contrib 2014年5月27日 (二) 16:37 (UTC)[回覆]
1、美國是合一眾國家到一起;2、把屋頂吹得飛走了……--劉嘉留言2014年5月28日 (三) 01:38 (UTC)[回覆]

結果10支持,0反對 => 入選 核對者:--6+留言2014年6月5日 (四) 10:02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