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元襲 (河東郡太守)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元襲(486年—529年7月12日),字子緒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曾孫,洛州刺史、武公元某之子,北魏宗室、官員。

生平

元襲在二十歲左右以著作佐郎起家官,轉任司徒主簿,升任輔國將軍直閣將軍、司州治中,很快轉任後將軍河東郡太守。永安二年(529年),元顥在南梁的支持下攻入洛陽,薛永宗薛修義等人又聚集黨徒作亂,想要呼應元顥。薛孝通與自己親近的人商議說:「北海王乘虛長途跋涉而來,三吳的士兵在北方不能久留,事情一定不會成功。現在如果和薛永宗等人一起反叛,是要滅族的。」薛孝通於是率領近親,與河東郡太守元襲緊閉城門堅守[1]。元襲因為有功,轉任平東將軍、□川郡太守,未及上任就於永安二年六月廿一日(529年7月12日)在私人住宅中去世,虛歲四十四,皇帝詔令贈予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青州諸軍事、中軍大將軍青州刺史,諡號文公太昌元年十一月十九日(532年12月31日)陪葬於長陵[2]

其他

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後,薛憕從洛陽回到河東郡,在堂叔薛懷俊家中居住,不與外人交往,成天讀書,親手抄寫約二百卷書籍。只有河東郡太守元襲經常邀請薛憕屈駕光臨,以平等的禮節對待薛憕[3][4]

家庭

曾祖

祖父

父親

  • 元某,北魏洛州刺史、武公[2]

兄弟

  • 元瑗,北魏平北將軍、殷州刺史[5]

參考資料

  1. ^ 《北史·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四》:北海王元顥入洛,宗人薛永宗、脩義等又聚徒作亂,欲以應之。孝通與所親計曰:「北海乘虛遠入,吳兵不能久住,事必無成。今若與永宗等同舉,滅族道也。」乃率其近親,與河東太守元襲嬰城固守。
  2. ^ 2.0 2.1 2.2 2.3 《漢魏南北朝墓誌匯編》:君諱襲,字子緒,河南洛陽人也。恭宗景穆皇帝之曾孫,京兆康王之」孫,洛州刺史武公之子。系連宸極,派流大漠,康王弘道以濟俗,武公調風」以協時,並勒名關闕,紀績圖篇。君稟和氣象,鍾美川岳,廉貞孝友,因心自」得,清風峻節,秉襟獨遠,不假色於朱藍,寧資深於羽栝。兼錯綜古今,貫穿」百氏,究群言之祕要,洞六藝之精微。纂思綺合,摛文錦爛,信足方駕應徐,」連橫潘左。又工名理,善占謝,機轉若流,酬應如響,雖郭象之辨類懸河,彥」國之言如璧玉,在君見之。弱冠除著作佐郎,轉司徒主簿。緝釐東觀,毗讚」槐庭,籍甚有聞,聲實無爽。除輔國將軍直閣將軍司州治中。京輦混並,諠」訟紛雜,君神明警悟,鑒我清慜,綱領一振,毛目斯理。尋除後將軍河東太」守。於時此郡,西接虜,北連胡寇,絳蜀乘間,遂相扇誘,屠村破柵,驟其小」利,兇勢既張,頑守郡邑。朝廷以釁發皇畿,憂深旰食,以君文武兼資,故有」□□。既應皇命,仍馳傳赴職,廣設方略,開示誠信,喻以安危,曉以利害。賊懼威懷德,便相率降散,曾未少旬,部內安輯,乃厲精治端,留心政緒,察言」得理,觀色知情,冤詐曲盡,奸伏備彰。匪唯澤洽一邦,固亦潤兼京邑。以茂績剋宣,勳庸有着,遂割裂山河,開建茅社。復轉平東將軍□川太守,未□」之任。君珪璋內映,風飆外發,聲邁雲中,才超月下。加以□獵道德,組織仁」義,行同規矩,言若准繩。方羽儀宗國,領袖縉紳,而與善芒昧,非命奄及。春」秋四十四,以永安二年六月廿一日終於第。冕旒矜悼,寵錫有加,詔贈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青州諸軍事中軍大將軍青州刺史,謚曰文公。太昌」元年十一月十九日倍葬長陵。天地長久,陵谷或遷,庶陳遺烈,勒銘窮泉。」其辭曰:」周曰維城,漢稱磐石,本枝爰敷,華萼允迪。莘莘侯國,峨峨懿蕃,篤生琬琰,」誕出璵璠。高峰獨秀,逸翮孤騫,紈辰則仕,綺年從政。延閣有聲,台階無競,」出內禁牧,實賴我康。共治畿甸,化止災蝗,世亂道消,貞風難立。高芳徒振,」□輝永戢,圖南未至,歸北已及。出門耿耿,去國悠悠,親賓泣隴,徒御悲丘。」初松將密,細草方稠,一朝寂漠,萬古迴遊。
  3. ^ 《周書·卷三十八·列傳第三十》:屬爾朱榮廢立,遂還河東,止懷俊家。不交人物,終日讀書,手自抄略,將二百卷。唯郡守元襲,時相要屈,與之抗體。
  4. ^ 《北史·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四》:屬爾朱榮廢立,怔遂還河東,止懷俊家。不交人物,終日讀書,手自抄略,將二百卷。唯郡守元襲時相要屈,與之抗禮。
  5. ^ 《漢魏南北朝墓誌匯編》:魏故平北將軍殷州刺史元君之墓誌銘」君諱瑗,字仲瑜,河南洛陽人也。景穆皇帝之曾孫,」京兆康王之孫,洛州刺史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