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銑 (明朝)
崔銑 | |
---|---|
大明南京禮部右侍郎 | |
籍貫 | 河南安陽縣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字子鍾,又字仲鳧 初號後渠,改號少石 |
諡號 | 文敏 |
出生 | 成化十四年(1478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河南安陽縣 |
逝世 | 嘉靖二十年(1541年) 河南安陽縣 |
配偶 | 娶李氏,封恭人,湯陰人贈太保工部尚書恭敏公之女。 |
親屬 | 父崔陞 長子崔滂,省薦未仕卒;次子崔汲,字孟可,號思臺,鴻臚寺序班。 |
出身 | |
|
崔銑(1478年—1541年),字子鍾,又字仲鳧,初號後渠,又號相臺、洹野,改號少石,河南安陽縣(今河南安陽市)人。明朝理學家、政治人物。崔陞之子。
生平
河南鄉試第九名舉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會試第三名,二甲第一名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參修《孝宗實錄》,與同僚拜見權閹劉瑾,逕自長揖不拜,因而得罪劉瑾,出為南京吏部主事。劉瑾倒台後,召復原官,充經筵講官,晉侍讀。引疾歸里,作後渠書屋,在其中讀書講學。
世宗即位,擢南京國子監祭酒。嘉靖三年(1524年),張璁、桂萼等因在「大禮議」中諂附世宗,驟然顯貴。崔銑恥與同列,上疏求去,並上疏彈劾張璁等,觸怒世宗,被免官。後起為少詹事兼侍讀學士,擢南京禮部右侍郎。嘉靖二十年(1541年)卒,朝廷賜祭葬,諡文敏。《明史·儒林》有傳。[1]
成就
崔銑為明代理學大家。著有《洹詞》、《後渠庸言》、《政議》、《文苑春秋》、《士翼》等書。 曾修《彰德府志》。
家族
曾祖崔彥和。祖崔剛,庫大使封主事贈知府。父崔陞,延安知府、四川右參政。母李氏,封恭人。弟鉉、釴。
註釋
- ^ 《明史·儒林一》:崔銑,字子鍾,安陽人。父升,官參政。銑舉弘治十八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預修《孝宗實錄》,與同官見太監劉瑾,獨長揖不拜,由是忤瑾。書成,出為南京吏部主事。瑾敗,召復故官,充經筵講官,進侍讀。引疾歸,作後渠書屋,讀書講學其中。世宗即位,擢南京國子監祭酒。嘉靖三年集議大禮,久不決。大學士蔣冕、尚書汪俊俱以執議去位,其他擯斥杖戍者相望,而張璁、桂萼等驟貴顯用事。銑上疏求去,且劾璁、萼等曰:「臣究觀議者,其文則歐陽修之唾餘,其情則承望意響,求勝無已。悍者危法以激怒,柔者甘言以動聽。非有元功碩德,而遽以官賞之,得毋使僥倖之徒踵接至與?臣聞天子得四海歡心以事其親,未聞僅得一二人之心者也。賞之,適自章其私昵而已。夫守道為忠,忠則逆旨;希旨為邪,邪則畔道。今忠者日疏,而邪者日富。一邪亂邦,況可使富哉!」帝覽之不悅,令銑致仕。閱十五年,用薦起少詹事兼侍讀學士,擢南京禮部右侍郎。未幾疾作,復致仕。卒,贈禮部尚書,諡文敏。
銑少輕俊,好飲酒,盡數斗不亂。中歲自厲於學,言動皆有則。嘗曰:「學在治心,功在慎動。」又曰:「孟子所謂良知良能者,心之用也。愛親敬長,性之本也。若去良能,而獨挈良知,是霸儒也。」又嘗作《政議》十篇,其《序》曰:「三代而上,並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三代而下,阡陌郡縣,其民散,故道難成。況沿而下趨至今日乎。然人心弗異,系乎主之者而已。」凡篇中所論說,悉仿此意。世多有其書,故不載。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編輯]
參考資料
- (清)張廷玉等,《明史》,中華書局點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