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山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祁山之戰
第四次諸葛亮北伐的一部分

祁山之戰和五丈原之戰示意圖
日期231年3月-8月[1]
地點
結果 蜀漢撤退
參戰方
曹魏 蜀漢
鮮卑
指揮官與領導者
司馬懿
張郃 
費曜
戴陵
郭淮
賈嗣
魏平
諸葛亮
王平
魏延
吳班
高翔
軻比能
兵力
4,000+
傷亡與損失
≈3,000

祁山之戰是231年發生在曹魏蜀漢之間的軍事衝突,祁山之戰地點位於今甘肅禮縣附近的山區。祁山之戰是第四次諸葛亮北伐中的一部分,這次戰役導致雙方數千人喪生。儘管諸葛亮在祁山之戰一開始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之後遇上暴雨以及李嚴糧運不濟等因素受阻,迫使蜀漢軍隊撤退並結束戰役。[2]在祁山之戰後,蜀漢丞相諸葛亮休養了三年,然後在234年又對曹魏發動了五丈原之戰

背景

217年,劉備的軍師法正曾提出以漢中作為進攻曹魏的基地。[3]此後諸葛亮北伐就以漢中為基地備戰。在諸葛亮執掌蜀漢大權後的第一次北伐中曾試圖通過祁山入侵曹魏,但無濟於事。然後他把進攻目標改為陳倉。但是在未能取得陳倉之圍勝利之後,231年初,諸葛亮再次將祁山作為進攻目標。在諸葛亮進軍祁山之前,他曾派使節與鮮卑羌族等部落首領會面,並煽動他們在曹魏邊疆製造騷亂。同時,他還發明了木牛流馬用以改善物資的運輸。

戰鬥

當時曹魏派賈嗣和魏平駐紮在祁山,作為天水的防禦,戴陵費曜則將他們的精銳部隊駐紮在天水的中心地帶。諸葛亮曾向鮮卑部落首領軻比能尋求幫助,軻比能則前往北地郡集結以支持蜀漢軍隊。[4]諸葛亮進攻祁山後,都督雍州涼州諸軍事的曹真長安集結軍隊以應對諸葛亮入侵。後來曹真生病,司馬懿接任曹真職務,曹魏將軍張郃費曜戴陵郭淮聽從司馬懿指揮。[5]

司馬懿下令戴陵和費曜率領4,000名精銳部隊前去保護上邽縣,對此張郃曾提議分兵駐雍、郿未獲採納,同時司馬懿的軍隊亦向西出發,以緩解祁山戰場。[6][7]諸葛亮聽說曹魏軍要前來,他下令部隊趕快在上邽縣收割小麥[8],並擊退了郭淮、費曜。

其後司馬懿率領部隊連夜前往上邽縣,諸葛亮在看到司馬懿率大軍前來後便從上邽縣撤退。[9]起初曹魏皇帝曹叡想要向司馬懿增派軍隊以守衛上桂縣的小麥,但諸葛亮的動作比曹叡預想的要快,蜀漢軍先一步到了上桂縣割走許多小麥。之後上邽縣的小麥所剩不多,曹魏將軍郭淮利用自己對地方游牧部落的影響力迫使他們為曹魏軍提供糧食[10],因此曹魏軍在沒有洛陽方面的協助下仍得以獲得足夠的糧食供應。

諸葛亮和蜀漢軍從上邽縣收割了小麥後便撤退,但在上邽縣以東的漢陽遇到由司馬懿率領的曹魏軍,司馬懿派遣其下屬牛金率領一支輕裝騎兵部隊與蜀漢軍交戰,在蜀漢軍的馬岱牛金短暫作戰之後,諸葛亮命令撤退到祁山的東側,並在鹵城建立了營地。[11][12]

司馬懿的下屬敦促他進攻,然而司馬懿猶豫不決,張郃再度提議分兵奇襲仍未被採納,但司馬懿在面對下屬們的強烈批評和嘲笑,最終還是屈服了。231年5月,司馬懿派張郃進攻由王平守衛的營地,而司馬懿親自對鹵城發動了正面進攻。[13]諸葛亮命令魏延吳班高翔抵抗鹵城郊外的敵人,結果曹魏軍在那裏遭受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挫敗:3,000名士兵被殺,蜀漢軍則繳獲了5,000套盔甲和3,100套角弩。[14]儘管司馬懿一方損失慘重,但其軍隊仍保有一定程度的實力得以退守營地。

儘管蜀漢取得了勝利,但兩軍皆面臨糧食不足的情況,使諸葛亮無法通過大規模進攻來發揮自己的優勢,而惡劣的天氣使蜀漢的後勤有所吃緊,使李嚴在運給蜀漢軍前線的糧食供應上並不順利而傳達退意,於是諸葛亮放棄鹵城,在夜幕掩護下撤退。[15][16][17][18][19]

曹魏軍趁機追擊,但卻使張郃在木門道(今甘肅天水秦州區)中伏,導致他因右膝中箭身亡,曹魏也被迫停止追擊。[20]

後果

當諸葛亮回到漢中時卻收到李嚴的一封信,李嚴改口稱他的糧食供應已經準備就緒,並問他為什麼要撤退。同時,李嚴向後主劉禪上書聲稱「軍隊假裝撤退以引誘敵人」。諸葛亮返回成都向劉禪出示李嚴曾要求撤軍的手寫信件,使得李嚴無法否認。於是諸葛亮要求後主剝奪李嚴的所有頭銜和官職,並將其流放至梓潼

參考文獻

  1. ^ 《資治通鑑》卷七十二
  2. ^ (亮慮糧運不繼,設三策告都護李平曰:上計斷其後道。中計與之持久。下計還住黃土。) 《華陽國志》卷七
  3. ^ (〔克漢中〕之日,廣農積谷,觀釁伺隙,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 ...)《三國志》卷三十七
  4. ^ (漢晉春秋曰:亮圍祁山,招鮮卑軻比能,比能等至故北地石城以應亮。) 《三國志》卷三十五注引《漢晉春秋》
  5. ^ (乃使帝西屯長安,都督雍、梁二州諸軍事,統車騎將軍張郃、後將軍費曜、征蜀護軍戴淩、雍州刺史郭淮等討亮。) 《晉書》卷一
  6. ^ (漢晉春秋曰:"宣王使曜、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餘眾悉出,西救祁山。) 《三國志》卷三十五注引《漢晉春秋》
  7. ^ (張郃勸帝分軍住雍、郿為後鎮,帝曰:「料前軍獨能當之者,將軍言是也。若不能當,而分為前後,此楚之三軍所以為黥布擒也。」) 《晉書》卷一
  8. ^ (遂進軍隃麋。亮聞大軍且至,乃自帥衆將芟上邽之麥。) 《晉書》卷一
  9. ^ (諸將皆懼,帝曰:「亮慮多決少,必安營自固,然後芟麥,吾得二日兼行足矣。」於是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塵而遁。帝曰:「吾倍道疲勞,此曉兵者之所貪也。亮不敢據渭水,此易與耳。」) 《晉書》卷一
  10. ^ (是時,隴右無谷,議欲關中大運,淮以威恩撫循羌、胡,家使出谷,平其輸調,軍食用足,轉揚武將軍。) 《三國志》卷二十六
  11. ^ (漢晉春秋曰:"亮屯鹵城,據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 《三國志》卷三十五注引《漢晉春秋》
  12. ^ (進次漢陽,與亮相遇,帝列陣以待之。使將牛金輕騎餌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鹵城,據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 《晉書》卷一
  13. ^ (漢晉春秋曰:"使張郃攻無當監何平於南圍,自案中道向亮。) 《三國志》卷三十五注引《漢晉春秋》
  14. ^ (漢晉春秋曰: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 《三國志》卷三十五注引《漢晉春秋》
  15. ^ (帝攻拔其圍,亮宵遁,追擊破之,俘斬萬計。天子使使者勞軍,增封邑。) 《晉書》卷一
  16. ^ (縱其後出,不復攻城,當求野戰,必在隴東,不在西也。) 《晉書》卷一
  17. ^ (時宣王等糧亦盡) 《華陽國志》卷七
  18. ^ 《三國志》卷三十五
  19. ^ (六月,亮以糧盡退軍) 《資治通鑑》卷七十二
  20. ^ (魏略曰:亮軍退,司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宣王不聽。郃不得已,遂進。蜀軍乘高布伏,弓弩亂發,矢中郃髀。) 《三國志》卷一十七注引《魏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