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劑
苦味劑(bitterant 或 bittering agent)是一種添加於產品中,使其味道或氣味帶有苦味的化學製劑,是一種為防止人們吸入或攝入有毒有害物質(如甲醇、工業酒精和乙二醇等)而廣泛使用的厭惡劑。在添加於塑膠製品中時,能有效抑制誤食和啃咬,是非常有效的兒童、動物(齧齒類和鳥類)阻食劑。
用途
- 在酒精中加入苦味劑以使其變性。
- 在防凍劑中加入苦味劑,防止兒童或寵物因其中毒。[1]
- 壓縮空氣除塵噴槍(Gas duster)通常使用苦味劑來防止吸入濫用,雖然這樣也會讓一般的使用者忍受不必要的味道——苦味劑不但在空氣中留下難聞的氣味,也會在被清理對象上留下苦味,比如屏幕或鍵盤,並之後轉移到使用者手上和嘴裏。
- 電子產品(如耳機線、記憶卡、遊戲卡匣等)、兒童玩具等產品在表面或原料中添加苦味劑,防止誤食。
- 可添加於電線外殼中,防止鼠類和鳥類啃食破壞。
- 用於治療吮吸拇指和咬指甲病症、磨牙症, 外用及口服藥品的苦味劑。[2]
- 用作各種族人群的遺傳學分析用途,例如苯硫脲(PTC)、丙基硫尿嘧啶(PROP)。
品種
- 苯甲地那銨(Denatonium benzoate,BITTER+PLUS)又稱苦精,作為厭惡劑應用廣泛[3],是目前已知最苦的化合物。
- 蔗糖八乙酸酯(Sucrose octaacetate)經美國環保署認證的一種完全無害的農藥添加劑。[4] 用作酒精變性劑、食品藥品的苦味添加劑(如用於啤酒、藥酒、咖啡及其製品和風味食品);用作食品包裝用的膠粘劑、紙張浸漬劑、纖維素酯和合成樹脂的增塑劑和添加劑等。
- 槲皮素(Quercetin)
- 馬錢子鹼(Brucine)有劇毒,被用在老鼠藥中。
- 苦木素(Quassin)
參看
- 混淆品,以欺詐為目的向食物中惡意添加的物質,例如三聚氰胺之類合法原料的替代物。
- 變性(食品),因多種不同原因,在食品中故意添加不好的味道或有毒物質來防止攝入。
- 臭味劑,又稱「警示劑」,在瓦斯等無色無味的氣體中加入乙硫醇或其他臭味化學物質,洩漏時使人聞到而可即時處理、避免發生燃燒或爆炸等事故。
參考
- ^ Cheryl Hogue, "Safer Antifreeze Bill Is Moving Fast," 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 July 31, 2006, pp. 39-41. available her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ccess date: January 3, 2009.
- ^ 苦味劑說明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新品快播網
- ^ Final Report Study of Aversive Agents (PDF).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8 November 1992 [15 November 201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16 June 2011).
- ^ Inert Reassessment: Sucrose Octaacetate (CAS Reg. No. 126-14-7) (PDF). [2013-02-2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