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
西亚 | |
---|---|
面积 | 6,255,160 平方公里 (2,415,131 平方英里)a |
|
|
主权国家 | |
有限承认国家 | |
地区或海外属地 | |
联合国缓冲区 | |
国民生产总值 | $2.742 万亿(2010年)b |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 $8748 (2010年)b |
时区 | UTC+2 to UTC+4:30 |
西亚(英语:West Asia,通称:Western Asia),或称西南亚(英语:South-west Asia 或 Southwest Asia,通称:South-western Asia 或 Southwestern Asia),指亚洲的西南部,和中东有很大部分的重合。不过,中东是一个定义不清的地缘政治区域,包含了跨区域国家伊朗[注 4]和非洲国家埃及,而西亚则是纯粹的地理学名词,表示亚洲的西南端,人口3.3亿人。经纬度定位为东经74度56分到东经26度16分;北纬43度34分到北纬12度35分。西亚大致相当于传统所谓的“中东”或“近东”,后两者都是以距欧洲的远近来称呼,而不是依在亚洲的所在地带来称呼。在国际组织(特别是联合国)和澳大利亚、印度等比中东位置更东的国家,较偏好使用“西亚”这一名词,因为“中东”这个传统的名词会让人有欧洲中心主义的感觉。在文化和政治地理学里,中东有时也包括北非的埃及和南亚西部的国家,特别是阿富汗[注 1]、伊朗[注 4]和巴基斯坦。联合国将土耳其、塞浦路斯和外高加索国家(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乔治亚)也包含在西亚之内。不过,这些国家亦位于亚洲和欧洲相接的地带,且和后者有社会和政治上的关连。土耳其的领土位于欧洲和亚洲之内。阿拉伯世界的亚洲部分(包含阿拉比亚、美索不达米亚和沙姆地区)以及北非的埃及和苏丹所在的尼罗河流域被称为“马什里克”。
高原
主要是由阿拉伯高原、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三大高原所构成。阿拉伯高原为古老陆块,以元古代结晶岩为基础,被古、中生代的沉积岩层所覆盖,除少数例外,大部分地区的构造运动十分稳定,沉积地层基本上保持着近于水平的单斜构造,而未经历较大的褶皱变动。
阿拉伯高原
是位于亚洲西南部的主要高原,地质古老少地震多矿产,横跨沙特阿拉伯、叙利亚、也门、约旦、伊拉克等国,面积超过两百五十万平方公里。阿拉伯高原与阿拉伯半岛东部平原和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相连,南界为亚丁湾北侧山地,北界为叙利亚的中央高地。
气候干燥,只在阿拉伯高原的西北部有少许的河川,但短小,阿拉伯高原上多沙漠,像是代赫纳沙漠、叙利亚沙漠等。因地质古老而富含矿产。
伊朗高原
伊朗高原主要是新褶曲地形,因此地势较高耸,地震也较为频繁。伊朗高原由小亚细亚和高加索山开始,一直向东延伸,包括现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大部分。伊朗高原周围高山环绕,高原中央是懬扩的内陆盆地,其东部边界是兴都库什山脉,它将伊朗与印度分开;其西部边界是扎格罗斯山脉,它把伊朗高原与底格里斯河谷分开;伊朗高原北从阿拉斯河、里海、科彼特山链、阿姆河以南的帕罗帕米苏斯山,南至印度洋和波斯湾,总面积大约有370万平方公里。
安纳托利亚高原
安纳托利亚高原位于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中部,土耳其境内。北临黑海,西临爱琴海,南临地中海,东接亚美尼亚高原。
主要由安纳托利亚高原和土耳其西部低矮山地组成,安纳托利亚高原多湖泊、泥沼,广布荒漠草原。属亚热带半干旱草原气候。东西长100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面积52.5万平方公里。南缘是托罗斯山脉,北缘是克罗卢山和东卡德尼兹山(两山合称庞廷山脉),东侧是亚美尼亚高原。形成三面环山、一面敞开,地势自东向西逐渐降低的地形特征。[3]
平原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位于三大高原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中下游地区。范围大致东起伊朗高原,西至叙利亚和阿拉伯高原,北起亚美尼亚山区(东托罗斯山脉),南至波斯湾。大体介于北纬30°~37°之间,地处亚热带。由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冲积而成,又称两河流域、肥沃月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且水源丰富,利于农业发展,是本区人口集中的精华区。
河川
底格里斯河在5000年前与幼发拉底河是两条分开的河。直到约三、四千年前,由于从两河流域带来的泥沙不断在河口的波斯湾沉积,填出土地来,最后使两河下游在伊拉克南部汇合在一起。底格里斯称阿拉伯河,长近200公里,河口宽约800米,上半段在伊拉克境内,下半段为伊拉克和伊朗界河。两河中下游河水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灌溉水源。
幼发拉底河
与位于其东面的底格里斯河共同界定美索不达米亚,被认为是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发源于土耳其境内安纳托利亚的山区,依赖雨雪补给;流经叙利亚和伊拉克;下游在库尔纳与底格里斯河合流为阿拉伯河,最后注入波斯湾。
底格里斯河
经土耳其进入伊拉克,全长1950公里。两河流域面积共104.8万平方公里。 地势北高南低,土耳其南部和伊拉克北部的上游为山地和高原,中部为荒漠,下游为平原(三角洲、沼泽区和沿海 平原)
底格里斯河水资源相对较丰富,但主要集中于土耳其东南、伊拉克北部干流及支流上。那里水流落差大,适于修建水电工程和其它综合开发。
航运价值主要在底格里斯河。海轮可通航到阿拉伯河畔巴土拉的港口。因沿山麓流动,沿途支流流程短、汇水快,常使河水暴涨,洪水泛滥,形成沿岸广阔肥沃的冲积平原,是伊拉克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沿河建有各种水利工程,其中以巴格达西北部的巴迪塔塔水库最有名。
气候[4]
西亚因“副热带高压”笼罩,使周围水汽不易进入,且高空下沉气流造成增温,故全年干燥少雨,以热带沙漠气候和草原气候为主。而地中海沿岸则为夏干冬雨的温带地中海气候。阿拉伯半岛地处热带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常年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高原半岛周围又多是高大山地高原和炎热地区,很少受到海洋湿润气团的影响,所以这里的热带干旱气候具有极强烈的大陆性,酷热干燥少雨,是世界上最热的地区之一。而伊朗高原基本上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东北信风带,地势较高,气流多来自干燥内陆,高原内部又呈盆地状,导致本区气候具有突出特点:大陆性显著,冬凉夏热,年温差大。
文化
服装
- 传统的伊斯兰妇女[5]:
盖头(Hijab):用一块长方形或是对折过的方形布巾,以缠绕围巾的模式,把头包裹起来,或是用一种挖了洞类似套头的单品,在传统的伊斯兰妇女身上都很常见,而颜色的选择上应该朴素,穿戴盖头不等于保守,在古代时伊斯兰教妇女被规定需要穿戴盖头,除了是穆斯林女性的一种精神象征外,也借由此制度规范著穆斯林的生活方式,除此之外伊斯兰教崇尚干净,所以为了保持身体干净,主张男缠头女带盖头。[6]
长袍(Abaya):像长袍一样的长袖宽松式的束腰连衣裙,从肩膀开始自然垂下盖住除了脸、手和脚大部分身体的衣物,依各个地区的不同,颜色也略有差异,一般常见的是黑色、绿色和蓝色。
面纱(Niqab):在比较保守的伊斯兰国家,或是较为严谨的穆斯林,认为在人潮拥挤的公共场合里,光是只穿戴无遮脸的盖头仍显得暴露,所以用布遮住脸,感觉比较安全也比为了避免吸引异性注意。
- 现代的伊斯兰妇女:
社会风气越来越开放,也出现不少时装设计师,试图在教条规范与时尚美学中找出平衡
现在的伊斯兰妇女虽然不再强制穿戴盖头,但是盖头与她们还是有强烈的关系。穿戴盖头除了是一种身份认同外,更是一种文化认同。盖头在殖民后期时代表了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模式抗衡。[7]
社会
- 阿拉伯是个父权至上的社会,一种名为“监护权”的制度显示阿拉伯女性不仅在社会上的地位低落,许多不平等的制度也弥漫在家中,任何一位女性从出生到死亡做的重大决定,例如就医、出国,都要取得家中男性监护权的同意。婚前的监护权在爸爸手上,婚后则在丈夫,如果丈夫死了,甚至要落在儿子手上;在继承方面,女性继承人所得之财产只有男性继承者的一半;在司法方面,女人的作证效力只有男人作证效力的二分之一;在行动自由方面,女人受到许多不合理的限制,例如不可开车,不可独自一人前往餐厅用餐,另外,单身妇女投宿旅馆须事先知会当地警察局,旅馆在接获警局通知后才可同意其入住;在婚姻制度方面,沙国妇女根本没有婚姻自主权,无法对自由恋爱有任何浪漫的憧憬与期待,婚姻只听命于父母的安排,在当地很多家长都把女儿当作财产并把女儿出嫁视为商品交易或买卖。阿拉伯的男人可以同时拥有四位老婆,可以结婚的次数无限,需对所有妻子的待遇相同,只是名下不可以同时拥有超过四个以上的女人,否则即属违法;休妻制度只要在两位男性证人之前念三次“我休了你!”离婚即告生效。但穆罕默德要求信徒们要仁慈与公正地对待女性,可见沙国妇女地位低落的原因应与回教信仰无关。
饮食
- 伊斯兰教[8]:沙特阿拉伯人每日习惯两餐,男女要分开吃饭,且不使用餐具,阿拉伯人用手抓饭的技术十分熟练,一是不怕烫,二是能用手指迅速地撕下一小块肉条,手指不允许碰到嘴巴。他们因为信奉伊斯兰教,禁止喝酒也禁吃猪肉,还有不吃外形丑陋不洁之物,也不吃已死的动物。早餐主要是“弗瓦勒”(一种高梁糊糊),晚餐为正餐,通常吃烙饼,食用时抹上奶油、蜂蜜等,这是沙特人最爱吃的主食。 另外,“泡漠”也是他们常吃的主食,将高梁面饼用手掰碎,浇上鲜牛奶或再加上奶油、糖,一起食用。高粱面是他们常用的粮食,肉一般都在节日、假日或宴请宾客时才会使用。而“羊眼”在沙特阿拉伯被视为非常珍贵的食品,为难得的一种珍品。
- 犹太教[9]:可以吃的动物,比如鸟类及哺乳动物,必须依犹太律法宰杀(礼定屠宰法)。 可以食用所有动物的血,但必须被排出体外才可吃。 即使是洁净的动物,但某些部位能是不能吃的。例如:环绕维持生命的器官和肝脏的 脂肪(因为它在生化上的组成,和一般的脂肪是不一样的)。肉类(鸟及哺乳动物的)不能和奶类一起食用。鱼、蛋、水果、蔬菜和谷粒,可以和肉类(或奶类)一起吃(但有些比较严格的观点认为鱼不能和肉同时食用)。 食物的器具,若和肉类接触过,就不能盛装奶类,反之则亦然。 器具若接触过不洁净的食物,就不能用来装洁净的食物。犹太人不能吃葡萄的产品,主要是因为以前为了不让他们祭拜偶像,早期宗教仪式,葡萄酒被当成献祭品,所以他们不吃非犹太人制造葡萄的产品。礼定屠宰法:就是犹太人把血和肉分开的方式。直到现今,有些虔诚守旧的犹太教徒只吃有检验过的肉品,甚至连餐馆的餐具也不使用。礼定屠师“索海特”(Shochet),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可以执行礼定屠宰,须经过一位受过专门训练并经过考试合格注册登记的屠师“索海特”执行。索海特除了是位屠夫,还必须是一位对犹太教虔诚信仰的人,熟悉犹太教律法,尤其是涉及洁净食物方面。此外,索海特这一行通常是父子相传。索海特在屠宰动物时,直接切断被屠宰动物的颈部,不得扎刺、戳杀。这种屠宰法能使牠们经历最小的痛苦,而这方法广被认为可能是最人道的方法。在索海特进行礼定屠宰一定时,还有屠宰巡礼员在一旁检验动物,确认是否有不人道的地方。检查人员“贝弟卡”(Bedika)检查员“贝弟卡”要将动物的内脏详细检查,确定动物的内脏没有任何缺损。特别是肺部残留的粘膜,如果有黏膜,依据这只动物的粘膜判断是生病或是被宰杀的痕迹,用以确定是否可以食用。放血动物屠宰经过检查后,里头仍有残余的血,将肉泡在冷水里抹上盐,或以烧烤法清除肉中所剩的血。宰杀之后的处理过程,必须在72小时之内完成。所有的内脏都要移开,每一部分要分开浸泡及抹盐,如有任何用刀切的地方,它的表面也要浸泡及抹盐。整个放血的过程,要使用分开的器具,不可使用一般作为吃饭或烧菜的器具。包装屠宰好的肉类产品必须由屠宰检查员标记上金属的标签“布拉巴”(Plumba)才可出售。动物性油脂也算是肉类但动物的一些神经和部分动物脂肪也不能吃,因其和血管相邻,一些环绕在维持生命的器官和肝脏的脂肪也不能吃。洁净食品的商标犹太人去超市时总会特别注意食品上面有没有标示“赫克夏”(hekhsher,意思是认可)或“科谢尔”(kosher,意思是适当)只要是食品,包装上都会有这个标记,代表食品已通过犹太组织的认可是干净的。大多的犹太食品出售前,就会有洁净认证。[10]
斋戒月[11]
- 斋戒时间: 伊斯兰历的9月,也称为Ramadan(土耳其文:Ramazan),穆斯林会有总共30天(或是29天)的斋戒。斋戒从新月出现的第一天开始,新月再次出现作为该月的结束。每一年的斋戒,对于使用西历的国家而言,时间都不是固定的,大约都会比前一年提早两个礼拜以上,更会因为所在时区不同,各地区的每日把斋时刻也会有所差异。
- 斋戒原因: 在伊斯兰教徒心中,斋戒的这一个月,是最接近真主(Allah)的时候,这段时间,通往天堂的们会敞开,而地狱的门将紧闭着,让恶魔无法出来扰乱人间秩序。这一个月里,教徒们念读可兰经,解除自身的欲念,忍着饥饿和口渴,用体验饥饿与渴的感觉了解穷人的生活,而借由斋戒,人们祈求慈敏的真主能饶恕己身的罪过。
- 斋戒期间的禁忌: 斋戒月期间,从日出到日落,穆斯林会停止饮食、性交、抽烟等活动。确切的日出时间,以每日“晨礼”为准,“晨礼”为每日五次唤拜的首拜,日落后,以水和椰枣开始一天的首顿饭、和家人共享晚餐。斋戒其间的言语和心情都必须平静温和。
- 特殊规范: 幼童、身体衰弱、残障人士、临生理期的女性和孕产妇,可不用斋戒。旅行的人需在旅途结束后补足斋戒月未封斋所欠的日数;若未能完整完成斋戒,则需分享食物给贫弱的民众,作为惩罚赎罪。若在斋戒月期间有破坏斋戒的行为,一天不完整的斋戒需要另外斋戒补上。
建筑
- 以色列-白城:白城为了隔热,表面涂上浅色灰泥且为古今城市风貌与城市规划的先驱,这些事在1930年代,从欧洲建筑学校毕业的学生带到特拉维夫。[12]
- 伊朗-帕赛波里斯:曾经是波斯帝国的首都,由居鲁士二世所建。
- 约旦-佩特拉古城[13]:位于约旦境内南方的一座古城,是古代欧亚非的交通要道,在岩石上雕刻而成,由各种不同颜色砂岩组成,融合希腊人、亚述人、罗马以及阿拉伯游牧民族巴提人的艺术风格,被誉为约旦的玫瑰红城。但是此种岩石在气候剧烈下十分脆弱,因此现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古城核心是一个大广场,广场正面是宏伟的卡兹尼神殿俗称为宝库 ,到峡谷道的尽头,有玫瑰神殿之称的法老宝藏库,是公元前一世纪的建筑是纳巴提王国阿拉塔斯三世国王的陵墓 有十二根科林斯式门柱。古城现有ㄧ百多名“贝都因”居民,他们是纳巴提人的后裔,保持着祖先的习俗,身穿阿拉伯长袍,头缠红色带条纹头巾,妇女蒙着面纱。
- 阿布扎比-谢赫扎伊德清真寺[14]:因为各地的清真寺不能盖得比圣地麦加大的关系,所以当地人决定砸下重本,耗资55亿美金、46顿以上的黄金,打造一座最奢华的清真寺。
- 迪拜-朱美拉清真寺[15]:朱美拉清真寺是唯一一间开放给非穆斯林游客参观的清真寺,参观时间为75分钟,沿途可更深入认识许多伊斯兰文化历史,还有参观时要求服装得体,有需要可借清真寺内的传统服装
- 沙特阿拉伯-麦加大清真寺(禁寺)[16]:世界最大、伊斯兰教最神圣的地方 ;《古兰经》经文禁止在此凶杀、抢劫、械斗,故又称"禁寺"
- 叙利亚-倭玛雅大清真寺[17]:最早是罗马帝国时期的朱庇特神殿,在罗马定基督教为国教后改名圣约翰大教堂, 705年哈里发瓦利德一世接收这座教堂,将其改为清真寺。曾三次被焚毁。第一次:1069年发生火灾。第二次:1400年中亚的征服者帖木儿纵火烧毁了清真寺。第三次:1893年清真寺再度发生火灾。今日,倭玛雅大清真寺内同时保存有施洗约翰和萨拉丁的坟墓。
- 土耳其-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18]:因颜料采用主要是蓝色,又名为蓝色清真寺,清真寺附有六根宣礼塔,象征地位不凡。
经济发展
传统农牧业
西亚居民受气候干燥的限制,大多以游牧的生活为主。只有少数有水源灌溉的地区发展农业,主要农产品有谷类、棉花、椰枣等,灌溉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
(1)坎井灌溉:利用地下水道将地下水或山上融化的雪水引道绿洲灌溉,如伊朗高原。
(2)渠道灌溉:在大河流经的干燥地区,利用渠道灌溉发展农业,如两河流域。在地中海沿岸一带,利用冬雨蓄水,以渠道灌溉,从事地中海型农业。
(3)地下水井灌溉:利用钻井技术,开发深层地下水,在沙漠地区开垦新农地,形成“人工绿洲”,如阿拉伯高原。
石油
20世纪后,西亚发现大量石油,成为世界重要的石油输出地。西亚石油蕴藏量占全球三分之二,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重要的产油国有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西亚的产油国与世界其他产油国,共同组成石油输出国组织,对国际原油价格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西亚因石油开采,经济结构由农牧业转向工商业。由于开采石油及国家建设的需要,引进许多外劳,使本区成为人口移入区。
观光和金融
产油国为避免经济过度依赖石油外销,致力朝向多元发展。其中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迪拜积极发展观光业,以七星级的阿拉伯塔饭店(俗称帆船饭店)和朱美拉棕榈岛,吸引了全球不少的游客及资金。
西亚地区纷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19](1948年)
1948 年 5 月 14 日午夜,最后一批英军撒出巴勒斯坦地区后,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单方面宣布建国。在以色列宣布建国隔天,受前面犹太人屠村的阿拉伯民众们,群情愤慨,其他阿拉伯国家领导人应民众要求发动“圣战”,誓言为这些巴勒斯坦难民抢回故土。埃及、约旦、叙利亚、伊拉克及黎巴嫩联合出兵巴勒斯坦,揭开中东第一次战争的序幕,虽然阿拉伯联军的人数,依然比以色列的兵力少。最后以色列在违反停火令以及苏联援助下,击退阿拉伯联军,签订停战协定,同时并吞80%以上的巴勒斯坦土地。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年)
1956 年 10 月 29 日,以、英、法三国为夺取苏伊士运河进军埃及,以色列首先向埃及发动攻击,点燃第二次中东战争。 后英、法、以联军击败埃及,占领苏伊士运河,以占领西奈半岛,三国受各国强烈谴责,安理会要求立即停战。美国也要求英法以三国停火;苏联更扬言,如果三国不停火,将强行介入。11 月 6 日,三国停火,第二次中东战争打了七日便落幕。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
1964 年 5 月阿拉伯世界的国家决定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对抗以色列。戈兰高地的叙军因为以色列的挑衅发动攻击,爆发冲突。在提前计划下,开战四天内,以色列便夺取了 81600 平方公里土地,比本身国土大四倍,耶路撒冷落入以色列手中。
第四次中东战争[20](1973年)
历经三次中东战争的失利,失去大片领土,阿拉伯人誓言收复国土,与过去不同的是,阿拉伯人在一开始取得优势,斋戒月发动攻击。(故又称斋月战争)但以色列在美国全力的支持下,逐渐转为优势,重挫叙利亚、埃及等地,再度签订停火协定。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
1982年6月6日,又称“黎巴嫩战争”。以色列称驻英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装暗杀,出动10万部队,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叙利亚军队发动攻击,迅速占领黎巴嫩南半部。最终,以色列重挫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黎巴嫩政府军及叙利亚军队,占领圣贝鲁特区。
第一次阿富汗战争(1979—1988年)
第一次阿富汗战争起因为苏联支持的领导者巴布拉克·卡尔迈勒为了镇压反对派,要求苏联支援阿富汗新政府,苏联入侵导致持续长达十年的内战。此次战争的反对派主要为圣战者,并且有美国、英国等支援。末期苏联决定撤出,而阿富汗政府仍与圣战者爆发几个月的冲突,最后达成停战协议。
第二次阿富汗战争[21](2001—2014年)
第二次阿富汗战争发生在2001年,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2001年10月7日起对阿富汗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一场战争,为美国对911事件的报复,同时也象征反恐战争的开始。联军官方自称这场战争的目的是逮捕本拉登等盖达成员并惩罚塔利班对恐怖分子支援。2011年5月1日本拉登被击毙,同年7月美军开始撤出,塔利班至今仍在谈判。
美伊战争[22](2003年)
美国称伊拉克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且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2003年3月20日英、美、澳洲、波兰发动了军事打击,美军入侵巴格达后,萨达姆政权垮台。2003年12月13日,萨达姆被美军抓获。
加萨战争(2008—2009年)
由于以色列非法侵占土地,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不时对以色列射击火箭炮。以色列同时也不满伊朗暗中对其援助, 2008 年12 月 27 日,对迦萨走廊进行 22 日的攻击。 后签停火协定,以色列撤军。[23]
战争名称 | 时间 | 地点 | 成因 | 战争国 |
---|---|---|---|---|
中东战争(一) | 1948年 | 巴勒斯坦 | 以色列建国 | 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 |
中东战争(二) | 1956年 | 埃及 | 争夺运河 | 以、英、法和埃及 |
中东战争(三) | 1967年 | 地中海东岸 | 巴勒斯坦领土纠纷 | 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 |
中东战争(四) | 1973年 | 叙利亚、埃及 | 阿拉伯国家收复失土 | 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 |
中东战争(五) | 1982年 | 黎巴嫩 | 领土 |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
第一次阿富汗战争 | 1979—1988年 | 阿富汗 | 宗教 | 俄、美、英、阿富汗 |
第二次阿富汗战争 | 2001—2014年 | 阿富汗 | 反恐行动 | 美国、盖达、塔利班 |
美伊战争 | 2003年 | 伊拉克 | 政治、反核武、扫荡反恐 | 美国、英国、澳洲、波兰、伊拉克 |
迦萨战争 | 2008—2009年 | 加沙地带 | 巴武力攻击造成以死伤 | 巴勒斯坦、以色列 |
国家列表
西亚可被分成四个区域:小亚细亚[注 14]、阿拉比亚[注 15]、黎凡特[注 16]和南高加索[注 17]。另外伊朗高原有时也被划为西亚的一部分[注 18]。
国家名称及国旗1 | 面积 (平方公里) |
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24]) |
首都 | 购买力[25] | 人均GDP[26] (美元) |
货币 | 政府 | 官方语言 | 人口[27] (百万) |
---|---|---|---|---|---|---|---|---|---|
阿富汗[注 1] | 652,864 | 51.951 | 喀布尔 | 0.305 (2015年) |
599.994 (2015年) |
阿富汗尼 | 酋长国 | 普什图语 达里语 |
33.92 |
巴林 | 765.3 | 1849.380 | 麦纳玛 | 0.498 (2015年) |
23,509.981 (2015年) |
巴林第纳尔 | 君主立宪制 | 阿拉伯语 | 1.42 |
塞浦路斯[注 2] | 9,251 | 127.947 | 尼古西亚 | 0.747 (2015年) |
22,587.490 (2015年) |
欧元 | 总统制 | 希腊语 土耳其语 |
1.18 |
伊朗[注 4] | 1,648,195 | 40.852 | 德黑兰 | 4,877.069 (2015年) |
伊朗里亚尔 | 伊斯兰共和国 | 波斯语 | 79.11 | |
伊拉克 | 437,032 | 23.131 | 巴格达 | 0.311 (2015年) |
4,819.487 (2015年) |
伊拉克第纳尔 | 议会共和国 | 阿拉伯语 库尔德语 |
38.11 |
以色列[注 2] | 20,770 | 397.421 | 耶路撒冷2 | 0.997 (2015年) |
35,343.336 (2015年) |
以色列新谢克尔 | 议会制 | 希伯来语 阿拉伯语 |
8.3 |
约旦 | 89,342 | 88.926 | 安曼 | 0.454 (2015年) |
5,513.009 (2015年) |
约旦第纳尔 | 君主立宪制 | 阿拉伯语 | 7.94 |
科威特 | 17,820 | 234.235 | 科威特市 | 0.406 (2015年) |
29,363.027 (2015年) |
科威特第纳尔 | 君主立宪制 | 阿拉伯语 现代阿拉伯语 |
4.17 |
黎巴嫩 | 10,452 | 610.264 | 贝鲁特 | 0.6 (2015年) |
11,945.35 (2016年) |
黎巴嫩镑 | 共和制 | 阿拉伯语 | 5.85 |
阿曼 | 309,501 | 16.327 | 玛斯喀特 | 0.409 (2015年) |
15,232.961 (2015年) |
阿曼里亚尔 | 君主制 | 阿拉伯语 | 5.05 |
巴勒斯坦 | 6,2203 | 779.398 | 耶路撒冷 | 12,766 (2014年) |
约旦第纳尔 埃及磅 以色列新谢客尔 |
半总统制 | 阿拉伯语 | 4.854 | |
卡塔尔 | 11,571 | 207.617 | 多哈 | 0.519 (2015年) |
76,576.080 (2015年) |
卡达里亚尔 | 君主立宪制 | 阿拉伯语 | 2.4 |
沙特阿拉伯 | 2,150,000 | 15.156 | 利雅德 | 0.383 (2015年) |
20,812.586 (2015年) |
沙特里亚尔 | 君主制 | 阿拉伯语 | 32.59 |
叙利亚 | 185,180 | 96.320 | 大马士革 | 2,079.988 (2007年) |
叙利亚镑 | 总统制 | 阿拉伯语 | 18.50 | |
土耳其[注 3] | 783,5625 | 102.8555 | 安卡拉 | 0.383 (2015年) |
9,437.372 (2015年) |
土耳其里拉 | 议会制 | 土耳其语 | 80.595 |
阿联酋 | 83,600 | 113.034 | 阿布扎比 | 0.576 (2015年) |
36,060.015 (2015年) |
阿联迪拉姆 | 绝对君主制 | 阿拉伯语 | 9.45 |
也门 | 528,076 | 52.648 | 沙那 | 0.371 (2013年) |
1,302.940 (2015年) |
也门里亚尔 | 半总统制 | 阿拉伯语 | 26.83 |
备注:
1 南高加索地区的三个主权国家和三个未受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国家,塞浦路斯岛上的北塞浦路斯[注 19]、亚克罗提利与德凯利亚[注 9]和塞浦路斯联合国缓冲区,以色列、叙利亚边境的戈兰高地和戈兰高地联合国缓冲区以及埃及西奈半岛的资料暂缺。 2 由以色列实际控制,但联合国不承认其为以色列首都。 3 包括约旦河西岸全境,以1967年之前的边界计算。 4 另有40万以色列犹太人居于约旦河西岸,其中20万人居于东耶路撒冷。 5 此数据不包含属于土耳其的东色雷斯。 |
联合国会员国
中华民国外交部把以下12个联合国会员国亦看做是西亚国家[28]:
- 阿富汗[注 1]
- 白俄罗斯[注 20]
- 伊朗[注 4]
- 哈萨克斯坦[注 21]
- 吉尔吉斯斯坦[注 22]
- 摩尔多瓦[注 20]
- 蒙古国[注 23]
- 巴基斯坦[注 24]
- 俄罗斯[注 25]
- 塔吉克斯坦[注 22]
- 土库曼斯坦[注 22]
- 乌兹别克斯坦[注 22]
联合国观察员国
有限承认国家
西亚拥有3个有限承认国家:
地区或海外领地
联合国缓冲区
西亚各国各地区的国旗(旗帜)
宗教
伊斯兰教派[29]
基督宗教教派
犹太教
其他
伊斯兰教教派的主要分布
什叶派系的信徒大多分布于阿塞拜疆、巴林、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塞拜疆的政治力量大多为世俗主义者,而在巴林,有65-75%的穆斯林属于什业派,在伊朗,什叶派的十二玛目宗信众超过全国人口的90%,在伊拉克约75%人口为阿拉伯人,大部分都为什叶派穆斯林。
逊尼派系的信徒大多分布于塞浦路斯、埃及、 约旦、科威特、伊拉克,塞浦路斯约18%土耳其裔人民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埃及约90%的穆斯林属逊尼派;伊拉克库尔德人占总人口大约15%-20%;大多数库尔德人和少数阿拉伯人为逊尼派穆斯林;科威特则有70%信徒属逊尼派。
基督宗教的主要分布
基督宗教在西亚主要分布于亚美尼亚、塞浦路斯、埃及、乔治亚、黎巴嫩等地区,其中亚美尼亚为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基督宗教国家;塞浦路斯有78%希腊裔的塞浦路斯人信奉塞浦路斯正教会;在埃及约有10%的人口信奉科普特正教;在乔治亚,乔治亚正教会占该国人口83.9%;黎巴嫩的基督信仰人口只剩下该国总人口的40%,其中还包含了马龙派天主教、希腊正教、希腊天主教、亚美尼亚宗徒教会和叙利亚正教等教派。
宗教所引发的问题
两千年前,巴勒斯坦一直为犹太人所控制,据“律法书”所记载,过去巴勒斯坦被称为“迦南地”,也就是上帝封给犹太人的 "应许之地" ,在 "大离散" 后数百年,巴勒斯坦被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文所控制。流亡欧洲的犹太人受到基督教社会的歧视,在二次大战中遭到 "大屠杀" ,二战后犹太人便发起"锡安主义运动" ,希望能在 "应许之地" 建国。复国行动得到众多国家的支持,故联合国在1947年11月通过 "巴勒斯坦分割案方案" 将巴勒斯坦分为两国一属阿拉伯人,一则属犹太人。分割后,耶路撒冷同时拥有基督教、犹太教以及伊斯兰教的圣地。联合国提议将耶路撒冷交由该组织管理,订为"耶路撒冷独立个体" ,翌年四月,以色列建国。 而以色列的建国和联合国的管理成了中东问题的导火线,引发了 "四次以阿战争(中东战争)"。[30]
在穆罕默德过世之后,穆斯林们开始讨论“谁将成为穆罕默德的继承人”。伊斯兰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哈里发;而最初担任哈里发的人选,为众长老或信徒们所信赖的人,第一任至第三任哈里发皆为穆罕默德的战友,分别为阿布‧柏克尔、欧玛尔以及欧斯曼。第四任哈里发阿里,是穆罕默德的堂弟,阿里与穆罕默德的女儿结婚,成为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最终遭到暗杀。阿里遭到暗杀后,信徒中出现一群人,表示阿里才是穆罕默德血脉的正统继承人,且不承认其他的哈里发,这些人组成了一个团体,被称为 " 阿里的党派" 在阿拉伯语中念作"什叶" ,也就是现今的 "什叶派" 。相对的"逊尼派"中 "逊尼" 一词,就是惯例、传统之意,而逊尼派认为血统并不重要,只要遵从习惯就好。因此,逊尼派与什叶派之前产生了部分教义的分歧,一些冲突以及问题从此衍生而出。[31]
难民问题
叙利亚
自从2011年3月叙利亚内战的爆发,整个国家已经陷入12年多的战火,现在因为伊斯兰国分子的侵略,这场内战情势更形严峻。流离失所的民众遍布周遭各国,已达23万5000名,比去年总和21万9000,还多目前世界两大战争难民问题的地点分别是巴勒斯坦与叙利亚周遭的国家边境,这些因为战争失去家园的人,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资料,叙利亚有超过 400万人逃出家园,流离失所的人多半是妇女和孩童,目前邻国都因这场战事受到冲击,主要前往的国家有以下列举的这些,一百多万人逃往黎巴嫩,84万人翻越边界进入土耳其,约旦也涌入60多万难民,也有20多万人逃往伊拉克,14万人前往埃及,因为黎巴嫩地理位置最为靠近,所以成为叙利亚难民的第一考量。[32]但由于叙利亚的内战的持续,难民数字也不断升高。不能逃往国外的,也只能在境内不断迁徙,估计叙利亚约有 760万人正四处逃命流浪寻找生机,因为这场内战而被迫逃窜的人口超过 1,100万人,这等于占了内战爆发前的一半人口。目前根据联合国估计有1,220万人极需人道救援,但据多家机构透露,大量叙难民并没有纳入联合国统计数字,实际难民人数可能超过。当中有 560万名都是孩童。这一数字包括210万叙利亚人难民署在埃及,伊拉克,约旦和黎巴嫩登记,270万叙利亚人土耳其政府,以及在北非注册超过29,000叙利亚难民登记。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UNHCR),巴嫩、约旦、伊拉克、埃及与土耳其叙利亚内约有40万人(约占10%)需重新安置。其中在约旦的63万叙利亚难民,83%在首都安曼等城市中居住,17%生活在难民营中。国际特赦组织呼吁,在主要安置中最脆弱的叙利亚难民,至少10%应于2016年底前重新进行安置(约40万名)。而目前全球总计提供约104,410个安置名额中,上述五国的难民数总和的2.6%。[33]
阿富汗
自从2010年底爆发阿拉伯之春后,难民或是经济移民的人口持续加,从中东、非洲和亚洲等地经地中海及巴尔干半岛进入欧盟国家寻求居留而产生的移民潮,其中大部分来自叙利亚、阿富汗和厄立特里亚。欧洲的难民危机已在欧洲引发严重社会及经济的危机,不少国家及政治人物批评德国总理梅克尔的难民政策,认为这样的政策实现了右派民粹主义的预言,而导致右派民粹主义的崛起。[34]此外,南欧部分国家目前虽然已开放接收难民,但是只允许叙利亚籍的难民入境,许多阿富汗的难民早在马其顿与希腊边界被挡下,甚至被强制遣送回阿富汗;虽然有部分国家都已经开放难民入境,但是仍有许多的难民是无法入境的(例:因为国籍限制等等),有关阿富汗的难民问题,至今仍无出现能够完全解决的方法。
伊拉克
在过去的30年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难民逃离伊拉克到世界各地定居,其原因包含两伊战争(1980年至1988)及其期间的库尔德族起义、伊拉克入侵科威特(1990年)和波斯湾战争(1991年)、各国战后对伊拉克的制裁、美国最终领导的武装入侵、之后的占领与近期的伊斯兰国问题等西亚地区一连串的冲突,数百万的伊拉克人民生活在不安的阴影之下,最终被迫逃离他们的家园。在2007年4月,估计世界各地的400多万伊拉克难民,其中190万在伊拉克,200万在邻近的中东国家,以及大约20万在中东以外的国家。不同于其他难民,除了难民营之外,伊拉克难民会定居在其他国家的都市地区,例如美国洛杉矶或圣地亚哥。澳洲工党移民事务发言人马勒斯(Richard Marles)欢迎叙利亚和伊拉克难民逃离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另外伊拉克境内越来越多的省份和伊拉克的邻国都开始拒绝接收逃离暴力的伊拉克难民,致使这些伊拉克人处于无处藏身的境地。国际移民组织表示,伊拉克目前正经历著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流离失所危机。[35][36]阿富汗境内及境外估计共有四百多万难民。国际移民组织表示,伊拉克境内有225万多人无家可归,在其它国家还有200万伊拉克难民,他们大多在邻国叙利亚和约旦。国际移民组织表示,逃离家园的大部分伊拉克人是为了躲避激进份子和叛乱分子发动的教派暴力。该组织说,在流离失所的人中,88%的人说,他们的宗教和教派身份使他们成为袭击的目标。大多逃离家园的人都是为躲避教派暴力
也门
在2015年,沙特阿拉伯及其盟国为了推翻也门反叛军胡塞武装组织并恢复也门前总统阿卜杜拉布·曼苏尔·哈迪的权利而实施军事入侵。至2016年为止粗略至少有270万名也门居民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光是在2014至2016年间就有超过7000人被杀害、百万人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医疗及卫生相关设施的关闭或破坏导致超过百万以上居民失去净水及公共卫生服务,加剧了饥荒的发生。[37]
黎巴嫩
因内战逃往其他国家的黎巴嫩难民已超过两百万,其中不乏是孩童。除了逃难路程之艰辛,生活在难民营中资源匮乏,更使得孩童的成长蒙上了阴影。除此之外,黎巴嫩境内也不乏有其他西亚国家的难民。
土耳其
自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以来,已有二十万人在战火中丧生,总计高达四百万人成为流离失所的难民。与叙利亚相连的土耳其,由于彼此之间无海洋隔离,地理位置的特性,被难民视为进入欧洲前的跳板,从内战刚爆发起就不断接收叙利亚难民涌入。至今,土耳其在难民问题上已经花了四十五亿美元,建设了二十七座难民营,设备相较邻近中东各国更好。虽然土耳其人与叙利亚人同样信仰伊斯兰教,但根源于阿拉伯文化的叙利亚人,在许多层面仍与土耳其人有所差异,最大的问题在于两国语言不通,容易导致隔阂与摩擦。但难民潮带来的种种痛楚和后续衍生的问题。例如某些边境城镇的难民人数,甚至超越了当地住民。而在土国非法打工的叙利亚难民依然无法取得工作保险,且工时过长。虽然大量难民代表着庞大的劳动力,但也直接冲击本地就业市场。由于难民工资相较于本地土耳其人还要更低,导致本地人口失业率上升。而无法找到工作的难民可能沦于路边乞讨,造成的社会问题更大。
各国对难民问题的态度
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基督徒一直以来在教育、文化、艺术、外交事务、政治、经济、人道救援或宗教等领域上,都是社会的尖端分子。2011年前,叙利亚的基督徒占2,200万人口的8~10%,而现在其中近40~50%已经离开。伊拉克在2003年约有150万基督徒,目前仅剩20~50万。现今教会要在夹缝间求生存,基督徒不断被边缘化。大部分的基督徒之所以离开,是为寻找更有保障的未来。而内战带来的长久影响,将摧毁叙利亚建国70年、伊拉克独立84年来所维持的结构平衡。许多国际基督教组织尝试支持当地教会,让基督徒不再那么绝望。然而,战乱的“贫穷”却是一个如无底洞般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移民潮主因。日益严重的“边缘化”,则是另一个原因。基督徒不像一般群体,能轻易改变、融入新的社会环境。因此在动乱下,基督徒的“不安全感”也相对较高。中东人民期盼移往的欧洲国家,多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对基督徒来说,反而有融入的优势,即便战乱结束,他们返回故土的几率也很低。
注释
- ^ 1.0 1.1 1.2 1.3 联合国地理方案把阿富汗划分为南亚国家。
- ^ 2.0 2.1 2.2 2.3 2.4 亚美尼亚、塞浦路斯和以色列虽然加入了一些欧洲组织,但它们的领土100%位于西亚地区,因此地理上只能算作亚洲国家,连跨洲国家都不算。联合国地理方案把这三个国家都划分为西亚国家。
- ^ 3.0 3.1 3.2 3.3 阿塞拜疆、乔治亚和土耳其的绝大部分领土位于西亚地区,只有一小部分领土位于欧洲,属于跨洲国家。联合国地理方案把这三个国家都划分为西亚国家。
- ^ 4.0 4.1 4.2 4.3 4.4 联合国地理方案把伊朗划分为南亚国家。
- ^ 联合国观察员国,包括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地区。
- ^ 联合国地理方案把阿富汗和伊朗划分为南亚国家。除了巴勒斯坦国为联合国观察员国外其它西亚主权国家都是联合国会员国。
- ^ 7.0 7.1 目前不为联合国和大多数国家承认,乔治亚将其视为该国领土。
- ^ 目前不为联合国和大多数国家承认,塞浦路斯将其视为该国领土。
- ^ 9.0 9.1 9.2 英国的海外属地。
- ^ 10.0 10.1 叙利亚领土,现由以色列实际控制。
- ^ 11.0 11.1 伊拉克的自治区。
- ^ 12.0 12.1 属于埃及。
- ^ 13.0 13.1 13.2 13.3 由联合国维和部队管理的缓冲地带。
- ^ 以安纳托利亚半岛为主体的土耳其亚洲领土,但不包括属于沙姆地区的哈塔伊省。
- ^ 包括阿拉伯半岛和巴林岛。
- ^ 包括沙姆地区、塞浦路斯岛(包括亚克罗提利与德凯利亚主权基地区、塞浦路斯共和国、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和塞浦路斯联合国缓冲区)、伊拉克以及埃及的西奈地区(包括西奈半岛和苏伊士地峡)。
- ^ 前苏联位于大高加索山脉分水岭以南的地区,包括亚美尼亚全境,阿塞拜疆的大部分,格鲁吉亚的大部分(包括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全境)以及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南部从新罗西斯克到索契之间的狭长沿海地带。
- ^ 伊朗高原上的阿富汗和伊朗两国的区域划分有歧义。中国大陆出版的世界地图册将它们划分到西亚,联合国地理方案则将它们划为到南亚,而美国中央情报局出版的世界概况则将两国区别对待,把阿富汗划分到了南亚,把伊朗划分到了中东。阿富汗和伊朗两国的国民则更倾向于将自己的国家视为中亚的一部分。
- ^ 未受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国家。
- ^ 20.0 20.1 联合国地理方案把该国划分为东欧国家。
- ^ 哈萨克斯坦的绝大部分领土位于中亚地区,只有一小部分领土位于东欧地区,属于跨洲国家。联合国地理方案把该国划分为中亚国家。
- ^ 22.0 22.1 22.2 22.3 联合国地理方案把该国划分为中亚国家。
- ^ 联合国地理方案把蒙古划分为东亚国家。
- ^ 联合国地理方案把巴基斯坦划分为南亚国家。
- ^ 俄罗斯的绝大部分领土(西伯利亚)位于北亚地区,只有约四分之一的领土位于东欧地区,属于跨洲国家。考虑到历史和文化等原因,联合国地理方案把该国划分为东欧国家。
参考文献
- ^ 地形.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8).
- ^ 地型與氣候.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7).
- ^ 安納托利亞高原.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10).
- ^ 氣候.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3).
- ^ 穆斯林女性頭巾-伊斯蘭之光網站.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31).
- ^ 穆斯林女性戴頭巾的由來.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31).
- ^ 女性地位.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1).
- ^ 阿拉伯(伊斯蘭教)飲食.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7).
- ^ 猶太教飲食.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5).
- ^ 猶太教的飲食.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5).
- ^ 齋戒月.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0).
- ^ 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建築.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9).
- ^ 約旦的世界遺產(Ⅰ)玫瑰紅城-佩特拉.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9).
- ^ 謝赫扎伊德清真寺官方網站.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2月10日).
- ^ 朱美拉清真寺.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 麥加大清真寺.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0).
- ^ 倭馬亞大清真寺.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2).
- ^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8).
- ^ 中東戰爭的原因?.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3).
- ^ Yom Kippur War - Facts & Summary - HISTORY.com. HISTORY.com.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30).
- ^ 美國陷阿富汗泥淖. 2015-10-19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9).
- ^ 打伊拉克不必要?.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1).
- ^ Guide: Why are Israel and the Palestinians fighting over Gaza?.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4).
- ^ 世界銀行.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7).
- ^ 各國購買力平價.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6).
- ^ IMF官網 人均GDP.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3).
- ^ 人口時鐘.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2).
- ^ 中華民國外交部網站. 中华民国外交部网站. [2015-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 ^ 全世界的宗教文化. 全世界的宗教. 右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中文(台湾)).
- ^ 上彰, 池. 圖解伊斯蘭世界. 台湾: 远足文化. 2016-06-01: 192. ISBN 9789869300049.
- ^ 上彰, 池. 圖解伊斯蘭世界. 台湾: 远足出版社. 2016-06-01: 192. ISBN 9789869300049.
- ^ BBC中東問題.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8).
- ^ 聯合國移民署.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 ^ 阿富汗梅克爾.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9).
- ^ 伊拉克難民問題1.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9).
- ^ 伊拉克難民問題2.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 葉門難民1.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