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鲁吉亚
格鲁吉亚 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格鲁吉亚语) | |
---|---|
国歌:《自由》 | |
![]() | |
首都 及最大城市 | 第比利斯 |
官方语言 | 格鲁吉亚语[注 1] |
官方文字 | 格鲁吉亚文 |
族群 | |
宗教 | 东正教 |
政治体制 | 单一制 议会民主制 |
法律体系 | 大陆法系 |
国家宪法 | 《格鲁吉亚宪法》 |
领导人 | |
• 总统 | 萨洛美·祖拉比什维利 |
• 总理 | 伊拉克里·加里巴什维利 |
成立 | |
1991年4月9日 | |
面积 | |
• 总计 | 69,700平方公里(第120名) |
人口 | |
• 2015年估计 | 4,052,224(第111名) |
• 密度 | 71/平方公里(第101名) |
GDP(PPP) | 2016年估计 |
• 总计 | 368.36亿美元[2](第114名) |
• 人均 | 10,014美元[2](第104名) |
GDP(国际汇率) | 2016年估计 |
• 总计 | 139.42亿美元[2](第116名) |
• 人均 | 3,790美元[2](第112名) |
货币 | 拉里(GEL) |
时区 | UTC+4 |
• 历法 | 公历 |
行驶方位 | 靠右行驶 |
电话区号 | +995 |
ISO 3166码 | GEO |
主要节日 | 东正教圣诞节:1月7日 民族团结日:4月9日(从苏联独立) 圣乔治日:11月23日 |
中央银行 | 格鲁吉亚国家银行 |
人类发展指数 | ▲0.786[3](第70名)-高 |
国家象征 | |
海岸线 | 310千米 |
互联网顶级域 |
|
“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的各地常用别名 | |
---|---|
中国大陆 | 格鲁吉亚 |
台湾 | 乔治亚 |
港澳 | 格鲁吉亚 |
格鲁吉亚(格鲁吉亚语: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ISO 9984:Sakartvelo,IPA:[sɑkʰɑrtʰvɛlɔ] ( 聆听))为跨洲国家,地跨欧亚两洲,但因文化上深受欧洲影响,故也被认为是欧洲国家[4][5][6][7]。它曾经是苏联加盟共和国,1991年4月9日正式独立,首任总统兹维亚德·加姆萨胡尔季阿。独立后法定国名为“格鲁吉亚共和国”,1995年8月24日该国通过新宪法,国名定为“格鲁吉亚”,曾为独立国家联合体成员。因为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格鲁吉亚根据议会2008年8月14日通过的决议做出退出独联体的决定,并于2009年8月18日完成手续,正式退出。[8]
格鲁吉亚领土面积达69,700平方公里(包括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9];人口数量有4,352,224(2011年人口统计);主要民族为格鲁吉亚族(70.1%),其他主要少数民族有亚美尼亚族、俄罗斯族和阿塞拜疆族等;官方语言为格鲁吉亚语,当地居民亦多通晓俄语;多数人信仰东正教,少数信仰伊斯兰教。
格鲁吉亚位于地区的黑海沿岸,北邻俄罗斯,南部与土耳其、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接壤。格鲁吉亚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故乡,现在格鲁吉亚政治上倾向于欧盟和西方国家,甚至与俄罗斯爆发战争并断交,其最终目标是加入欧盟。
词源
格鲁吉亚人自称“ქართველები”(Kartvelebi),称其国土(格鲁吉亚)为“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Sakartvelo,近“萨卡特维罗”的华语发音),称其语言(格鲁吉亚语)为“ქართული”(Kartuli)。根据当地传说,格鲁吉亚人的祖先是“ქართლოს”(英文:Kartlos,《圣经》人物雅弗的孙子)。
“格鲁吉亚”(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Sakartvelo)一词由两部分组成:词根“ქართველ-ი”(kartvel-i)指格鲁吉亚东部“卡特利-伊比利亚”(英文:Kartli-Iberia)的居民,源于东罗马帝国的称呼;前缀“სა”(sa)是典型的地理前缀,指“…住的地方”,与波斯语的后缀-斯坦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词合起来就是“卡特利-伊比利亚居民住的地方”,也就是“卡特利-伊比利亚”。
世界各国对格鲁吉亚的译名主要分为3种,以使用数量排列为:
西欧、北欧、北美、南美、大洋洲国家采用的译名“Georgia”有3种语源说法:
- 使用希腊语和拉丁语的词根“农”。希腊文“γεωργος”(Georgos)解作“农夫”,拉丁文“Georgicus”解作“农业的”[10]。
- 罗马帝国战士圣乔治(St. George)的名字。
- 波斯帝国(公元前536-公元638年)称格鲁吉亚为“Gurjhān/Gurzhan/Gurjan”[11]。
中华民国官方也根据英语音译为乔治亚。
格鲁吉亚在1936年至1991年是苏联加盟共和国。当时的格鲁吉亚人要学习两种语言——格鲁吉亚语(母语)和俄语(苏联通用语言)。由于常用俄语,俄语里也就有对格鲁吉亚的固定称呼——“Гру́зия”(Gruziya)。此译法一直由俄罗斯使用至今。根据俄语音译的例子有:日本曾译作“グルジア”(Gurujia,汉字表记具琉耳,后日本国于2015年4月22日正式改用西欧拼法的音译,称“ジョージア”,汉字表记为乔治亜)、韩国曾译作“그루지야”(Geurujiya,后改为“조지아”(Jojia))、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译作“Gruzija”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也根据俄语音译作格鲁吉亚(Gélǔjíyà)。
历史
格鲁吉亚文化发展极早,可追溯自青铜器时代,格鲁吉亚曾发现距今一百八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在青铜器时代,当时各部落业已形成,青铜器之制作技艺出现后,不同部落间方开始正式交流。公元337年起信奉基督教,惟基督教之传入使古格鲁吉亚文字消逝无踪,而由希腊文及叙利亚文所混合而成之新文字替代。
此后三百年间格鲁吉亚一直卷入东罗马帝国与波斯帝国之战争中。其后曾历经阿拉伯与亚美尼亚人之统治;1220年蒙古帝国入侵高加索;1386年至1403年间受帖木儿侵袭,格鲁吉亚经济文化遭严重破坏,从此一蹶不振。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格鲁吉亚与西方联系自此中断三百年。

1783年沙俄势力进入该区,俄国保护格鲁吉亚之完整并拥有其宗主权。1804年至1864年间,格鲁吉亚诸邦相继被帝俄兼并。1921年2、3月间,格鲁吉亚苏维埃政权建立,并于1936年并入苏联,改称为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85年戈尔巴乔夫出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后,大力提倡开放与改革政策,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相继谋求脱离苏联;1990年,格鲁吉亚最高苏维埃决议苏联之联邦条约违法,并发表主权宣言,更改国名为格鲁吉亚共和国。
1991年4月9日,宣布脱离苏联独立。1991年8月,软禁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夺权政变失败后,以俄罗斯为首之十一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格鲁吉亚一开始并没有加入,至1993年12月始加入“独立国家联合体”,2008年8月12日宣布退出。1996年4月,“格鲁吉亚共和国”更名为格鲁吉亚。2003年发生玫瑰革命,总统爱德华·谢瓦尔德纳泽下台。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接续后,继续了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之外,更转向亲西方的政策。
2008年8月7日,格鲁吉亚军队进攻与俄罗斯接邻的南奥塞梯自治区,试图将该地重纳入其政府军管辖之下。[12]南奥塞梯战争由此爆发。2008年8月8日,俄罗斯军队对格鲁吉亚军队发动一系列空袭。据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表示,在非冲突区亦有平民目标遭受空袭,并一度表示考虑退出奥运,俄罗斯官方则否认发动空袭。欧洲联盟闻讯旋提出和平方案,俄罗斯方面当即表明“不赞成欧美国家介入”。2008年8月28日,俄罗斯宣布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作为回应,格鲁吉亚于次日决定与俄罗斯断交。
2017年9月26日,格鲁吉亚议会投票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草案。宪法修正案于2018年总统选举后正式生效,格鲁吉亚由半总统制国家转变为议会制国家。现任格鲁吉亚总理是伊拉克里·加里巴什维利,格鲁吉亚总统是萨洛美·祖拉比什维利。
地理
为跨洲国家,地跨欧亚两洲,[注 2]格鲁吉亚西部和黑海交接310公里;在北方有一条跟俄罗斯联邦比邻的边界,长达723公里。全境三分之二以上是山地,北部是大高加索山脉,南部是小高加索山脉,大部分海拔1000米以上。中间为山间低地、平原和高原,黑海沿岸为科尔希达低地。最高点位于北部俄罗斯边境上的什哈拉山,海拔5193米[13]。主要河流有库拉河和里奥尼河,水流落差较大,水力资源丰富。属亚热带气候,西部湿润,东部干燥。各地垂直气候变化显著。冬季西部温和,东部山地寒冷,夏季全境较热;年降水量西部1,000-3,000毫米,东部仅300-800毫米。
政治
格鲁吉亚为多党制民主国家,政治制度采用单一国会内阁制,国会议员依政党比例代表制产生,成员共150名。在外交政策上,格鲁吉亚倾向欧盟国家而与俄罗斯决裂。近年积极争取加入欧盟,并进入北约防御体系。
主要政党:
- 统一民族运动党:大卫·巴卡拉泽为该党主席,占现在国会百分之四十席次。
- 格鲁吉亚梦想:伊拉克里·加里巴什维利为主席,占现在国会百分之六十席次。
外交
根据格鲁吉亚的外交政策,任何国家若与格鲁吉亚建交,则不能同时与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建交。
自2016年起,中华民国护照持有者禁止入境或过境格鲁吉亚。
行政区划
格鲁吉亚行政区划包括2个自治共和国和9个州,和首都第比利斯:
行政区 | 首府 | 面积 (km2) | 人口 | 人口密度 | |
---|---|---|---|---|---|
1 | 萨梅格列罗-上斯瓦涅季亚州 | 祖格迪迪 | 7,440 | 330,761 | 44.45 |
2 | 拉恰-列其呼米-下斯瓦涅季亚州 | 安布罗劳里 | 4,990 | 32,089 | 6.43 |
3 | 古利亚州 | 奥祖尔盖蒂 | 2,033 | 113,350 | 55.75 |
4 | 伊梅列季州 | 库塔伊西 | 6,475 | 533,906 | 82.45 |
5 | 什达-卡特利州 | 哥里 | 5,729 | 300,382est | 52.43 |
6 | 姆茨赫塔-姆季阿涅季州 | 姆茨赫塔 | 6,786 | 94,573 | 13.93 |
7 | 萨姆茨赫-扎瓦赫季州 | 阿哈尔齐赫 | 6,413 | 160,504 | 25.02 |
8 | 克维莫-卡特利州 | 鲁斯塔维 | 6,072 | 423,986 | 69.82 |
9 | 第比利斯 | 第比利斯 | 720 | 1,108,717 | 1,539.88 |
10 | 卡赫季州 | 泰拉维 | 11,311 | 318,583 | 28.16 |
11 | 阿扎尔自治共和国 | 巴统 | 2,880 | 333,953 | 115.95 |
12 | 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 | 苏呼米 | 8,660 | 242,862est | 28.04 |
经济
传统上格鲁吉亚是一个农业国家,种植水果和茶叶。其中格鲁吉亚葡萄酒已有八千多年历史。此外尚有矿产,包括锰和铜。
由于受前苏联影响,近代格鲁吉亚一直是计划经济。自1991年苏联解体,格鲁吉亚一直要过渡到市场经济。但由于内政不稳,内战频仍,使格鲁吉亚经济一直都处于衰退中。2001年,格鲁吉亚贫穷人口比率为54%。
而且格鲁吉亚受俄国经济影响很深。2006年俄罗斯宣布禁止格鲁吉亚葡萄酒进口,就引起格鲁吉亚经济很大震荡。与此同时俄方又增加对格鲁吉亚出口天然气售价,连锁引发格鲁吉亚物价上涨。
截至2014年,格鲁吉亚失业率为13.7%。而GDP中,工业占17%,贸易为17.3%,另交通、通讯和建筑则共占16.8%,而农业则仅占6.2%。自21世纪初以来,格鲁吉亚的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2007年,格鲁吉亚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12%,使格鲁吉亚成为东欧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14]因其在一年内经济体从第12位提高到第18位被世界银行将它称为“世界第一经济改革者”,[15]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其地位已提升至第六位。
人口
根据2005年7月的统计,格鲁吉亚全国现时有人口4,677,401人,当中的民族分布如下:
- 格鲁吉亚人:83.8%
- 阿塞拜疆人:6.5%
- 亚美尼亚人:5.7%
- 俄罗斯人:1.5%
国内绝大多数俄罗斯人均在国家独立后纷纷移民离开。生活于阿布哈兹的阿布哈兹人及南奥塞梯的奥塞梯人都寻求脱离格鲁吉亚独立。国内尚有另外两个格鲁吉亚民族,分别为斯凡人及明格列尔人,以及少量的拉兹人。拉兹人主要在土耳其生活。国内其他人口更少的民族计有:叙利亚人、希腊人、库尔德人、鞑靼人及乌克兰人、麦斯赫特土耳其人。
自从前苏联解体以后,由于阿布哈兹叛乱部队的分离活动、阿扎尔及南奥塞梯的问题,对本国的人口造成冲击,并使经济变得脆弱。寻找工作的困难,迫使数以十万计的格鲁吉亚人出国寻找工作机会,当中大部分选择移民俄罗斯。由于局势不稳,使国民都不太愿意生育,使当地的出生率奇低─邻近的亚美尼亚亦面对同样的问题。现时全国的人口,比苏联时期的1990年要少50万,不过据观察家的意见,现时格鲁吉亚的人口有被高估的成分。
宗教
格鲁吉亚主要信仰东正教(格鲁吉亚正教会),其他信仰有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罗马天主教、基督新教、伊斯兰教等。
文化
过去曾认为格鲁吉亚字母在公元284年由高加索伊比利亚王国国王法尔纳瓦兹一世改革发明,但至今发现最古老的例子,只能证明其字母在5世纪公告中已经形成。
格鲁吉亚的中世纪文化从4世纪开始,受到东正教和格鲁吉亚东正教教会使徒的强烈影响,并可能因此影响了拜占庭。这许多宗教作品的创作得到了鼓励和支持。其中包括教堂、寺庙、艺术作品,如图标装饰和格鲁吉亚圣人圣徒绘卷。此外,也出现了许多世俗的作品,如写关于国家的历史或神话的。
虽然在7世纪的阿拉伯征服和8世纪穆斯林文化曾对格鲁吉亚有过影响,但是从那个时候格鲁吉亚自身文化也在发展,并与拜占庭的竞争越来越多。在9至10世纪,在格鲁吉亚全国各地,支持使用本国文字,特别是文学和绘画上。格鲁吉亚和格鲁吉亚语的实际影响区域在团结统一和解放之后,格鲁吉亚语广泛传播,在许多周边国家也用于与陌生人之间的交流。[17]
格鲁吉亚2014年的识字率为99.70%,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茅。[18]
注释
参考文献
参看
- 南奥塞梯
- 阿布哈兹
- 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
- 苏希什维利格鲁吉亚国家芭蕾舞团(Sukhishvili Georgian National Ballet)
外部链接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格鲁吉亚 |
![]() |
![]() |
![]() ![]() |
![]() | |
黑海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