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覃子豪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覃子豪
出生覃基
(1912-01-12)1912年1月12日
 中华民国四川川西道广汉县连山镇覃家沟
逝世1963年10月10日(1963岁—10—10)(51岁)
台湾台北
职业诗人
第三战区政治部设计委员
台湾省政府粮食局督导
体裁现代诗
主题
文学运动蓝星诗社
代表作〈诗的播种者〉(1955)
〈域外〉(1962)
受影响于

覃子豪(1912年1月12日—1963年10月10日)[2],谱名天才,学名覃基。现代派诗人,诗歌评论家。

生平

1912年生于四川广汉县。1932年到燕京就读于中法大学。1935年东渡日本东京中央大学,回国后曾在浙江省永嘉县政府、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任职,在浙江福建编辑过报纸副刊。

到台湾后与纪弦钟鼎文、葛贤宁等人,借《自立晚报》的版面创办《新诗周刊》[3],是国民政府迁台早期的重要诗刊。1950年代,纪弦创立《现代诗》季刊,成立“现代派”。在台湾现代诗论战中,覃批评纪弦“横的移植”与六大信条,提出“六原则”反驳。[3] 覃遂与钟鼎文余光中邓禹平、夏菁等人发起“蓝星诗社”,主编《蓝星周刊》、《蓝星诗选》和《蓝星季刊》。1963年,死于胆道癌,葬于三峡龙泉墓园。死后,由友人出版《覃子豪全集》三大册,除收录已出版之作品外,也收录未结集出版的作品。

特色

由他所创立的蓝星诗社,与现代诗、创世纪并称战后台湾诗坛的“三大”。覃子豪主张诗应蕴蓄人生的意义,并能与读者作心灵的共鸣,重视实质的表现及表现的完美,寻求诗的思想根源,在准确中求新的表现,而以自我创造的完成作为风格的表现。他有深厚的外文素养,在现代主义思潮中论述清晰,表现沉稳。他早期的诗作走抒情路线,移居台湾后则转向现代主义风格。

主要作品

诗集

  • 《自由的旗》(1939年)
  • 《永安劫后》(1945年)
  • 《海洋诗抄》(1953年)
  • 《向日葵》(1955年)
  • 《画廊》(1962年)

评论集

  • 《诗的解剖》(1958年)
  • 《论现代诗》(1960年)
  • 《诗的表现方法》(1967年):死后出版

参考

注脚

  1. ^ 1.0 1.1 1.2 白哲维. 覃子豪詩作與象徵主義. 东海大学图书馆馆讯: 38-69. 
  2. ^ 覃子豪. 台湾文学网. 国立台湾文学馆. 
  3. ^ 3.0 3.1 白哲维. 覃子豪與戰後初期臺灣現代詩:象徵主義系譜的建制 (PDF). 国立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 2018. 

文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