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尔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3年2月2日) |
蒙特利尔 Montréal(法文) | |
---|---|
市镇 | |
蒙特利尔市镇 Ville de Montréal | |
格言:协和的救赎 (拉丁语:Concordia Salus) (法语:Le salut par la concorde)[1] (英语:Salvation through harmony)[2] | |
蒙特利尔(红色)以及周边城镇 | |
坐标:45°30′32″N 73°33′15″W / 45.50889°N 73.55417°W[3] | |
国家 | 加拿大 |
省 | 魁北克省 |
地区 | 蒙特利尔(06) |
魁北克的城市群 | 蒙特利尔城市群 |
发现 | 1642 |
建城 | 1832 |
政府 | |
• 市长 | 瓦莱莉·普朗特 |
面积[4] | |
• 市镇 | 365.13 平方公里 (140.98 平方哩) |
• 市区 | 1,677 平方公里(647 平方哩) |
• 都会区 | 4,259 平方公里(1,644 平方哩) |
最高海拔 | 233 米(764 呎) |
最低海拔 | 6 米(20 呎) |
人口(2016)[5] | |
• 市镇 | 1,704,694人 |
• 密度 | 3,889人/平方公里(10,070人/平方哩) |
• 市区[6] | 3,519,595 |
• 市区密度 | 2,719人/平方公里(7,040人/平方哩) |
• 都会区[7] | 4,098,927 (第2) |
• 都会区密度 | 890人/平方公里(2,300人/平方哩) |
• 区域居民称谓词 | Montréalais / Montréalaise(法文) Montrealer(英文) |
时区 | EST(UTC-5) |
• 夏时制 | EDT(UTC-4) |
邮政编码 | H |
电话区号 | 514, 438, and 450, 579 (metro) |
网站 | Ville de Montréal(法文) City of Montreal(英文) |
“蒙特利尔”的各地常用名称 | |
---|---|
中国大陆 | 蒙特利尔 |
台湾 | 蒙特娄 |
港澳 | 满地可 |
[8][9][10][11][12][12] |
蒙特利尔(法语:Montréal,[mɔ̃ʁeal] (ⓘ),又称蒙特娄或满地可,是魁北克最大城市、加拿大第二大城市及北美第十五大城市。“蒙特利尔”一词来源于中古法语“Mont Réal”,意思为“皇家山”,至今蒙特利尔城中心的地标皇家山仍以此命名。法语是蒙特利尔的官方语言,也是城市里最常用的语言,使用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60.5%,使得蒙特利尔成为世界上的第三大法语城市,仅次于金沙萨和巴黎。
蒙特利尔曾经是加拿大经济首都,拥有最多的人口及最发达的经济,但是在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后被安大略省的多伦多超过。今天蒙特利尔仍然是加拿大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人工智能、航空工业、金融、设计、电影工业等行业发达。蒙特利尔被认为是世界最佳宜居城市,并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认定为设计之城。1999年第35届国际技能竞赛在这里举行。
历史
考古发现早在欧洲人抵达此地2000年前即有北美游牧民族在此生活。公元1000年左右,原住民开始种植玉米,并在随后的几百年间建立了要塞。法国探险家雅克·卡蒂埃他于1535年航行到圣劳伦斯湾并溯圣劳伦斯河而上,发现了蒙特利尔,并命名了皇家山,蒙特利尔后来便以此得名。六十八年后,法国探索家萨缪尔·德·尚普兰报道称圣劳伦斯河的易洛魁人和他们的定居点开始消失,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迁徙、欧洲人带来的传染病及部落间的战争。1611年,尚普兰在蒙特利尔岛上建立了皮毛交易站,并将这块地区命名为La Place Royale,意为皇室之地。
1639年,热罗姆·罗耶以蒙特利尔圣母会的名字获得了蒙特利尔岛的庄园称号,于是开始在岛上建立教会对原住民传福音。1642年5月17日,法国在这片区域建立了殖民地。1689年,与英国结盟的易洛魁联盟袭击了拉辛,并进行了新法兰西历史上最惨烈的屠杀。蒙特利尔很快成为法国殖民地的皮毛交易中心。为了鼓励法国人在此定居,圣苏比会要求莫霍克人搬离皮毛交易站,并劝说他们在以前打猎的地方建立新的定居点,即当今的卡尼萨塔克。作为新法兰西的一部分,蒙特利尔一直属于法国殖民地,直到七年战争之后易手英国。自此美国十三洲的反对独立者大量涌入蒙特利尔,英语人口迅速增加。
皮毛贸易随着地方西北公司的成立达到顶峰,几乎可以与西部的哈德森湾公司相抗衡。1832年,蒙特利尔获得城市地位。拉辛运河的开通使得船只不必通过无导航的拉辛激流,同时期建立的维多利亚大桥连接了蒙特利尔和圣劳伦斯河南岸的圣兰贝尔,使蒙特利尔成为了重要的铁路枢纽。1850年,蒙特利尔成为英属北美的最大城市以及无可争议的经济文化中心。1844年到1849年间,蒙特利尔是加拿大省的首都,但在保皇派纵火烧毁议会大楼后失去这一地位。出于诸多战略考虑,政府将首都迁到更内陆的渥太华。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禁酒令,大批美国人来到蒙特利尔寻找酒精饮料,这段时间蒙特利尔失业率居高不下,随后的1929年华尔街股灾和大萧条使情况恶化。自此后,蒙特利尔有了“罪恶城市”(Sin City)的称号,蒙特利尔也成为了加拿大夜生活最繁华的城市,超越多伦多;在整个北美洲则排名第二,仅次于纽约。[13]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市长卡梅伦·胡德抗议征兵制并要求蒙特利尔公民忽视联邦政府对每个人的登记。渥太华当局被此举激怒,遂将胡德打入牢狱,直到1944年联邦自由党政府将征兵制列入一般法令,胡德才得以释放。
1950年代早期蒙特利尔人口过百万,随着人口增长,上百座的天主教堂一一兴建起来。因此蒙特利尔当年有“圣人之城”和“百钟塔城”的雅称。市长让·德拉普也对蒙特利尔的未来建设开始计划。在众多的计划中,包括了一个新的地铁系统和地下城、蒙特利尔港的扩张,与圣劳伦斯河的海路加宽。这段时期高楼竞相矗立于城中。另新建了两个博物馆,并于1966年开通了地铁和多条高速公路。1960年代后,蒙特利尔组织了大量的国际活动,包括1967年世界博览会、197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1980年国际花卉博览会和2005年世界游泳锦标赛。
地理
蒙特利尔位于魁北克西南部圣劳伦斯河与渥太华河汇流处的蒙特利尔岛上,涵盖比沙尔岛(法语:Île-Bizard)以及其他周边小岛,距离国都渥太华以东约190公里,距魁北克首府魁北克市约260公里;距安大略首府多伦多东北539公里。蒙特利尔岛扼五大湖至大西洋海道的咽喉,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蒙特利尔发达的海运。位于圣劳伦斯海道末端的蒙特利尔港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港。
蒙特利尔处于几个气候区的交界处,因此天气变化多样,四季分明。按柯本气候分类法,蒙特利尔属于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夏季炎热湿润,经常超过30摄氏度,平均高温达26摄氏度,平均低温为16摄氏度。
降水丰富,平均每年冬天降雪量为2.14米,高于莫斯科。平均年降雨量为897毫米。每年政府要耗费一亿六千万加元清扫积雪。夏天最潮湿,但人们能尽情地享受一年里最多的阳光。
一月是一年最冷的时候,平均日温−10.4 °C,平均每日最低温度到−14.9 °C。由于冬天常有风,体感温度比实际温度还要低得多,因此当地气象预报常把风力降温的因素考虑在内。 一年中最热月份是七月,日平均温度为20.9 °C,日平均最高温度为26.3 °C。历史上记录的最低温度为−37.8 °C于1957年1月15日,最高温度为37.6 °C于1975年8月1日[14]。
中高湿度的气候在夏天很常见。春秋两季月降雨量在55到94毫米之间。春秋有少量降雪,“小阳春”“倒春寒”也在这两个时节很常见。[15]
虽然气候变化很大,蒙特利尔地区土地丰润,拥有大量的植物和野生动物。枫树是蒙特利尔最常见的树,由于枫叶糖的生产,糖枫更是蒙特利尔和魁北克长期以来的标志。
蒙特利尔 (蒙特利尔皮埃尔·埃利奥特·特鲁多国际机场) (1981-2010, 极端数据:1941−至今)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湿热指数 | 13.5 | 14.7 | 28.0 | 33.8 | 40.9 | 45.0 | 45.8 | 46.8 | 42.8 | 33.5 | 24.6 | 18.1 | 46.8 |
历史最高温 °C(°F) | 13.9 (57.0) |
15.0 (59.0) |
25.8 (78.4) |
30.0 (86.0) |
36.6 (97.9) |
35.0 (95.0) |
35.6 (96.1) |
37.6 (99.7) |
33.5 (92.3) |
28.3 (82.9) |
21.7 (71.1) |
18.0 (64.4) |
37.6 (99.7) |
平均高温 °C(°F) | −5.3 (22.5) |
−3.2 (26.2) |
2.5 (36.5) |
11.6 (52.9) |
18.9 (66.0) |
23.9 (75.0) |
26.3 (79.3) |
25.3 (77.5) |
20.6 (69.1) |
13.0 (55.4) |
5.9 (42.6) |
−1.4 (29.5) |
11.5 (52.7) |
日均气温 °C(°F) | −9.7 (14.5) |
−7.7 (18.1) |
−2 (28) |
6.4 (43.5) |
13.4 (56.1) |
18.6 (65.5) |
21.2 (70.2) |
20.1 (68.2) |
15.5 (59.9) |
8.5 (47.3) |
2.1 (35.8) |
−5.4 (22.3) |
6.8 (44.2) |
平均低温 °C(°F) | −14.0 (6.8) |
−12.2 (10.0) |
−6.5 (20.3) |
1.2 (34.2) |
7.9 (46.2) |
13.2 (55.8) |
16.1 (61.0) |
14.8 (58.6) |
10.3 (50.5) |
3.9 (39.0) |
−1.7 (28.9) |
−9.3 (15.3) |
2.0 (35.6) |
历史最低温 °C(°F) | −37.8 (−36.0) |
−33.9 (−29.0) |
−29.4 (−20.9) |
−15.0 (5.0) |
−4.4 (24.1) |
0.0 (32.0) |
6.1 (43.0) |
3.3 (37.9) |
−2.2 (28.0) |
−7.2 (19.0) |
−19.4 (−2.9) |
−32.4 (−26.3) |
−37.8 (−36.0) |
历史最低风寒指数 | −49.1 | −46.0 | −42.9 | −26.3 | −9.9 | 0.0 | 0.0 | 0.0 | −4.8 | −10.9 | −30.7 | −46.0 | −49.1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77.2 (3.04) |
62.7 (2.47) |
69.1 (2.72) |
82.2 (3.24) |
81.2 (3.20) |
87.0 (3.43) |
89.3 (3.52) |
94.1 (3.70) |
83.1 (3.27) |
91.3 (3.59) |
96.4 (3.80) |
86.8 (3.42) |
1,000.3 (39.38) |
平均降雨量 mm(吋) | 27.3 (1.07) |
20.9 (0.82) |
29.7 (1.17) |
67.7 (2.67) |
81.2 (3.20) |
87.0 (3.43) |
89.3 (3.52) |
94.1 (3.70) |
83.1 (3.27) |
89.1 (3.51) |
76.7 (3.02) |
38.8 (1.53) |
784.9 (30.90) |
平均降雪量 cm(吋) | 49.5 (19.5) |
41.2 (16.2) |
36.2 (14.3) |
12.9 (5.1)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0.0 (0.0) |
1.8 (0.7) |
19.0 (7.5) |
48.9 (19.3) |
209.5 (82.5) |
平均降水天数(≥ 0.2 mm) | 16.7 | 13.7 | 13.6 | 12.9 | 13.6 | 13.3 | 12.3 | 11.6 | 11.1 | 13.3 | 14.8 | 16.3 | 163.3 |
平均降雨天数(≥ 0.2 mm) | 4.2 | 4.0 | 6.9 | 11.6 | 13.6 | 13.3 | 12.3 | 11.6 | 11.1 | 13.0 | 11.7 | 5.9 | 119.1 |
平均降雪天数(≥ 0.2 cm) | 15.3 | 12.1 | 9.1 | 3.2 | 0.07 | 0.0 | 0.0 | 0.0 | 0.0 | 0.72 | 5.4 | 13.0 | 58.9 |
平均相对湿度(%) (1500) | 68.1 | 63.4 | 58.3 | 51.9 | 51.4 | 55.3 | 56.1 | 56.8 | 59.7 | 62.0 | 68.0 | 71.4 | 60.2 |
月均日照时数 | 101.2 | 127.8 | 164.3 | 178.3 | 228.9 | 240.3 | 271.5 | 246.3 | 182.2 | 143.5 | 83.6 | 83.6 | 2,051.3 |
可照百分比 | 35.7 | 43.7 | 44.6 | 44.0 | 49.6 | 51.3 | 57.3 | 56.3 | 48.3 | 42.2 | 29.2 | 30.7 | 44.4 |
平均紫外线指数 | 1 | 2 | 3 | 5 | 6 | 7 | 7 | 7 | 5 | 3 | 1 | 1 | 4 |
数据来源: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nge Canada[16][17][18] and Weather Atlas[19] |
地区
蒙特利尔岛
- 蒙特利尔岛(Île de Montréal)的大致形状是从西到东北方向略长,南北方向略短。习惯上,圣劳伦大道(Boulevard Saint-Laurent)以东称为“东区”;以西到13号高速为“市区”(Centre Ville)和中部;13号高速西边称为“西岛”(Ouest-de-l'Île)。
- 2002年蒙特利尔实行一岛一市,也叫大市。
- 2004年部分市郊及西岛英语区投票决定恢复自己的城市,不受蒙特利尔市的管辖[20]。但是对外来说,岛上的地区都被认为是蒙特利尔地区,比如Côte-Saint-Luc的人给外地人介绍自己的时候,会说自己来自蒙特利尔,而不是Côte-Saint-Luc市。
行政区及其他地区
由西至东,北至南排列。
- L'Île-Bizard–Sainte-Geneviève–Sainte-Anne-de-Bellevue
- Pierrefonds–Roxboro
- 中华(Lachine)
- 拉萨尔(LaSalle)
- 圣劳伦(Saint-Laurent)
- Côte-des-Neiges–Notre-Dame-de-Grâce
- 西南区(Le Sud-Ouest)
- 凡尔登(Verdun)
- 外山(Outremont)
- Villeray–Saint-Michel–Parc-Extension
- Rosemont–La Petite-Patrie
- 北蒙特利尔(Montréal-Nord)
- 圣莱奥纳尔(Saint-Léonard)
- 皇家山平原(Le Plateau-Mont-Royal)
- Ahuntsic-Cartierville
- 玛丽城(Ville-Marie)
- 安茹(Anjou)
- Mercier–Hochelage-Maisonneuve
- Rivière-des-Prairies–Pointe-aux-Trembles–Montréal-Est
以下15个地区在2002年1月1日被当时的魁人党政府根据“一岛一城”(Une île, une ville)计划并入蒙特利尔市,但是随后在2004年6月20日投票表决脱离蒙特利尔市,并在2006年1月1日重新独立成市。但是新成立的大蒙特利尔聚合理事会(Conseil d'agglomération)掌管了大部分税收。这些地区的独立并没有恢复到以前的独立状态。
- d'Urfé, Quebec (Beaconsfield–Baie-d'Urfé)
- Beaconsfield (Beaconsfield–Baie-d'Urfé)
- Côte Saint-Luc (Côte-Saint-Luc–Hampstead–Montréal-Ouest)
- Dollard-Des Ormeaux (Dollard-Des Ormeaux–Roxboro)
- Dorval (Dorval–L'Île-Dorval)
- Hampstead (Côte-Saint-Luc–Hampstead–Montréal-Ouest)
- Kirkland
- L'Île-Dorval (Dorval–L'Île-Dorval)
- Montréal-Est (Rivière-des-Prairies–Pointe-aux-Trembles–Montréal-Est)
- Montréal-Ouest (Côte-Saint-Luc–Hampstead–Montréal-Ouest)
- Mont-Royal
- Pointe-Claire
- Sainte-Anne-de-Bellevue (L'Île-Bizard–Sainte-Geneviève–Sainte-Anne-de-Bellevue)
- Senneville (Pierrefonds-Senneville)
- Westmount
地下城
蒙特利尔的地下城(法语:La ville souterraine,或称RÉSO)指市中心附近和地下建筑、通道、地铁交通系统联通的综合性住宅商业中心。地下城也被称为室内的城市,并非所有的部分都在地下。地下城由32多公里长,占地12平方公里的地道构成,包括有市中心80%的办公室和35%商业面积。服务包括购物中心,旅馆,办公,银行,博物馆,七个地铁站,两个火车站,一个长途汽车终点站(蒙特利尔汽车站)和一个冰上曲棍球场(贝尔中心)。地下城有120多个出口,迎送50多万进出人流,对于蒙特利尔有着相对漫长的冬季的这个大城市来说,是躲避严峻的寒冬和繁忙的交通的理想去处。由于地下城的原因,蒙特利尔常被称为“二城合一”[来源请求]。
市中心
市中心包括玛丽城(Ville-Marie),位于皇家山下,上接皇家山公园,下临圣劳伦斯河。此地区有十数座摩天大楼(法定不能超过皇家山的高度)。市中心最繁华的街道圣卡特琳街(Rue Sainte-Catherine)是加拿大规模最大的商业街之一。河岸的对面的圣埃莱娜岛(Île-de-St-Hélène)每年举行一级方程式赛车,岛上还有赌城,La Ronde大型游乐园,每年的蒙特利尔焰火节便在这里举行。
站在皇家山上,整个市中心的建筑,风景便尽收眼底,一览山,河,城区和甚至远处的奥林匹克体育场。蒙特利尔建筑以新旧对比而闻名,摩天大楼与古老的天主教堂并立。许多古老的天主教教堂,如蒙特利尔圣母圣殿、圣若泽圣堂等。现代建筑有蒙特利尔地铁(每站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品)和摩天大楼,如贝聿铭的于1962年建的玛丽城广场(Place Ville-Marie)大厦。蒙特利尔的老城的维修和保护很成功:雅克·卡蒂亚广场,市政府等都基本上都保持着原貌。
旅游景点
- 蒙特利尔老港口(Vieux-Port de Montréal)
- 蒙特利尔圣母圣殿(Basilique Notre-Dame de Montréal)
- 蒙特利尔老城区(Vieux-Montréal)
- 奥林匹克公园(Parc d'Olympique)
- 自然生态博物馆(Biodôme de Montréal)
- 蒙特利尔植物园(Jardin botanique de Montréal)
- 皇家山公园(Parc du Mont-Royal)
- 圣埃莱娜岛(Île Sainte-Hélène)
- 蒙特利尔娱乐区 (Quartier des spectacles)
- 蒙特利尔国际区(Quartier international,中心商务区)
- 地下城市(Ville souterraine,市区行人隧道系统)
- 同志村(le Village)
人口
族裔
欧洲裔是蒙特利尔最大的种族。2006年人口普查报告显示,欧裔中最大的族群是法国裔(23%)、意大利裔(10%)、爱尔兰裔(5%)、英格兰裔(4%)、苏格兰裔(3%)和西班牙裔(2%)[21]。
根据2021年人口普查,蒙特利尔市的种族分布情况为欧裔(1,038,940人,占总人口的60.3%)、非裔(198,610人;11.5%)、中东裔(159,435人;9.3%)、南亚裔(79,670人;4.6%)、拉美裔(78,150人;4.5%)、东南亚裔(65,260 人;3.8%)、东亚裔(64,825 人;3.8%)、原住民(15,315 人;0.9%)和其他(23,010 人;1.3%)[22]。可见少数族裔占蒙特利尔市人口的38.8%[22]。数量最多的五个可见少数族裔是加拿大黑人(11.5%)、阿拉伯裔加拿大人(8.2%)、南亚裔加拿大人(4.6%)、拉丁美洲人(4.5%)和华裔加拿大人(3.3%)。此外截至2021年,大蒙特利尔地区约有27.2%的人口属于可见少数族裔群体[23],较1981年的5.2%大幅增加[24]。《加拿大就业公平法》将可见少数族裔定义为“除原住民以外的非白种人”[25]。
泛种族群体 | 2021[26] | 2016 | 2011 | 2006 | 2001 | |||||
---|---|---|---|---|---|---|---|---|---|---|
人口 | % | 人口 | % | 人口 | % | 人口 | % | 人口 | % | |
欧裔 | 1,038,940 | 60.29% | 1,082,620 | 65.09% | 1,092,465 | 67.74% | 1,171,295 | 73.49% | 784,420 | 76.92% |
非裔 | 198,610 | 11.53% | 171,385 | 10.3% | 147,100 | 9.12% | 122,880 | 7.71% | 68,245 | 6.69% |
中东裔 | 159,435 | 9.25% | 137,525 | 8.27% | 114,780 | 7.12% | 76,910 | 4.83% | 34,035 | 3.34% |
南亚裔 | 79,670 | 4.62% | 55,595 | 3.34% | 53,515 | 3.32% | 51,255 | 3.22% | 33,310 | 3.27% |
拉美裔 | 78,150 | 4.54% | 67,525 | 4.06% | 67,160 | 4.16% | 53,970 | 3.39% | 31,190 | 3.06% |
东南亚裔 | 65,260 | 3.79% | 58,315 | 3.51% | 61,320 | 3.8% | 47,950 | 3.01% | 33,505 | 3.29% |
东亚裔 | 64,825 | 3.76% | 61,400 | 3.69% | 52,195 | 3.24% | 52,650 | 3.3% | 25,810 | 2.53% |
原住民 | 15,315 | 0.89% | 12,035 | 0.72% | 9,510 | 0.59% | 7,600 | 0.48% | 3,555 | 0.35% |
其他 | 23,010 | 1.34% | 16,835 | 1.01% | 14,585 | 0.9% | 9,205 | 0.58% | 5,675 | 0.56% |
子项合计 | 1,723,230 | 97.75% | 1,663,225 | 97.57% | 1,612,640 | 97.76% | 1,593,725 | 98.34% | 1,019,735 | 98.1% |
人口合计 | 1,762,949 | 100% | 1,704,694 | 100% | 1,649,519 | 100% | 1,620,693 | 100% | 1,039,534 | 100% |
语言
根据2021年人口普查,47%的蒙特利尔居民在家仅使用法语作为第一语言,而13%的居民使用英语,2%的居民使用英法双语,2.6%的居民使用法语和其他加拿大非官方语言,1.5%的居民使用英语和其他加拿大非官方语言,0.8%的居民使用英法双语及非官方语言。32.8%的使用非官方语言作为第一语言,常见非官方语言包括阿拉伯语(5.7%)、西班牙语(4.6%)、意大利语(3.3%)、中文(2.7%)、海地克里奥尔语(1.6%)、越南语(1.1%)和葡萄牙语(1.0%)[22] 。
经济
蒙特利尔是加拿大重要的商业、金融、文化、工业及交通运输中心。按GDP计,蒙特利尔经济为魁北克第一位,加拿大第二位,仅次于多伦多[27]。由于地处联接五大湖和大西洋的圣劳伦斯河河口,蒙特利尔成为加拿大东部最重要的海运中枢。蒙特利尔港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港,年吞吐量2千600多万吨。[28]作为加拿大最重要的港口之一,蒙特利尔港运输产品包括粮食、机械、石油及消费品。蒙特利尔也同时是加拿大的铁路枢纽。国内最大的三家铁路公司,两家总部都设于此(分别是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29]和VIA铁路公司,另一家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则于1995年迁往卡尔加里[30])。蒙特利尔石油精炼中心是加拿大最大的石油精炼中心。
蒙特利尔的飞机制造业非常发达。众多著名公司的总部都设在城市及周边地区。如世界第三大飞机制造商和轨道车辆制造商庞巴迪、世界最大的飞行模拟器制造商CAE、贝尔直升机加拿大公司(Bell Canada)、普惠加拿大(Pratt & Whitney Canada)、加拿大航空公司[31]、越洋航空公司(Air Transat)[32]等。劳斯莱斯和洛克希德·马丁亦在此设有重要研发和制造机构。若按航空产业产值算,蒙特利尔是仅次于西雅图而高于图卢兹的世界第二大城市。加拿大航天局则位于蒙特利尔市郊的朗基尔[33]。
蒙特利尔的生物医学、信息产业、印刷、制药、电子游戏、软件工程、服装、电子业亦非常发达。自从育碧软件于1997年成立育碧蒙特利尔工作室以来,蒙特利尔的电子游戏事业得到爆发式增长。美国艺电,Eidos Interactive,Gameloft,华纳兄弟互动娱乐,Behaviour Interactive,Strategy First,THQ等企业纷纷在蒙特利尔建立游戏开发公司。现在电子游戏产业每年为城市提供着数以千计的工作岗位。
蒙特利尔也是加拿大最重要的电影和电视制作中心,如联盟影业、加拿大国家电影委员会、加拿大法语频道、加拿大电视电影的总部均设于此。由于蒙特利尔融合了欧洲及北美建筑风格以及政府机构对电影业的支持,蒙特利尔是众多影片的热门取景地,甚至一些讲述欧洲的电影也在这里取影。蒙特利尔每年组织许多电影节、音乐节和文化节,比如蒙特利尔爵士音乐节、蒙特利尔电影节等。
蒙特利尔的金融业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加拿大诸多银行的总部均设于此。如加拿大第一大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Banque royale du Canada)、第四大银行蒙特利尔银行(Banque de Montréal)(以上两家银行的法定总部位于蒙特利尔,而公司运营总部则迁至多伦多)、第六大银行加拿大国家银行(Banque nationale du Canada)、加鼎银行(Caisses Desjardins)、劳伦银行(Banque Laurentienne)等。而位于市区的魁北克储蓄投资基金(Caisse de dépôt et placement du Québec,简称la Caisse)则是加拿大最大的退休金基金会。[34]截止至2008年12月31日,该基金总共掌管着2204亿加元。
蒙特利尔的设计业前景十分乐观,提供了20356个就业机会,聚集着全国65.3%的设计工作者。2006年,蒙特利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设计之都。[35]
蒙特利尔拥有着将近70个国际组织总部,如国际民航组织(OACI)[36]、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37]、国际反兴奋剂组织(AMA)[38]、国际平面设计协会(Icograda-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Graphic Design Associations)[39]和国际同性恋者商会(IGLCC-International Gay and Lesbian Chamber of Commerce)[40]。
2005年,蒙特利尔的GDP总值为1200亿加元,世界城市排名第39位。[41]2012年的预计值为1400亿加元。[42]
2006年,蒙特利尔岛上失业率为13.1%,大市区则为11.2%。Ville-Marie, Mercier-Hochelaga-Maisonneuve、Villeray-Saint-Michel-Parc Extension、Verdun、Sud-Ouest、Lasalle和Montréal-Nord这些区域尤其高。[43]
产业划分比例(岛上)如下[44]:
- 服务产业:69.2 %;
- 制造业:16.8 %;
- 建筑业:2.7 %。
教育
蒙特利尔使用魁北克独特的教育体制:6年小学,5年中学,2年大学预科,3年或4年大学。
蒙特利尔教学服务中心(Centre de services scolaire de Montréal, CSSM, 原称Commission scolaire de Montréal, CSDM)是蒙特利尔的法语教委。蒙特利尔英语教育局(英文:English Montreal School Board, EMSB, 法文:Commission scolaire English-Montréal, CSEM)是蒙特利尔的英文的教育局。
法语大学
- 蒙特利尔大学(Université de Montréal)
- 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Université du Québec à Montréal, UQÀM)
- 高等工程技术学院(École des Technologies Supérieure})
英语大学
文化
- 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
- 蒙特利尔国际爵士乐节,于每年6月底。
- 蒙特利尔交响乐团
- 蒙特利尔太阳马戏团(Cirque du Soleil)
- 蒙特利尔国际烟火大赛
- 蒙特利尔国际嘻笑节
- 蒙特利尔双胞胎节
- 蒙特利尔同性恋大游行
- 蒙特利尔世界无车日
- 蒙特利尔博物馆日
- 哦石阿加音乐节(Osheaga Festival)
- 电子野餐音乐节(Piknik Électronique)
- 冰屋音乐节(Igloofest)
- 2005年4月23日至2006年4月23日,蒙特利尔为世界书都。
蒙特利尔的红灯区和夜总会文化是该市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俱乐部不仅提供各种音乐风格的现场表演,包括电子舞曲、爵士乐和摇滚乐,还经常举办主题派对和特殊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当地居民。[45]
此外,蒙特利尔的锐舞和独立音乐场景也同样兴盛。自1990年代以来,地下锐舞文化已成为许多年轻人成长的标志性经历。该市的锐舞活动通常在仓库或废弃建筑中举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亚文化氛围。同时,独立音乐在蒙特利尔也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许多乐队如Arcade Fire,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Grimes等都在这里起步,他们的音乐不仅在本地,而且在国际上都受到了高度评价。
有名的摇滚乐和流行乐代表包括独唱艺术家伊莎贝尔·博利,伦纳德·科恩,罗伯特沙勒布瓦,塞林·迪翁。
特色食品
体育运动
在蒙特利尔最受欢迎的运动是冰球。主场设在贝尔中心的蒙特利尔加拿大人队是国家冰球联盟建立之初的六支球队之一,也是迄今为止成绩最好的队伍,共获得24次史丹利杯。蒙特利尔加拿大人队的死敌的多伦多枫叶队和波士顿棕熊队。
蒙特利尔云雀是加拿大橄榄球联盟的成员,常规赛主场设在麦吉尔大学的莫尔森体育场,季后赛主场设在更大的奥林匹克体育场。蒙特利尔云雀队共获得过7次灰杯,最近一次捧杯在2010年。麦吉尔大学红鸟队、协和大学毒刺队、蒙特利尔大学卡宾枪队均参加加拿大大学体育的橄榄球项目。
棒球在蒙特利尔有很长的历史。蒙特利尔皇家曾是美国职棒小联盟国际联盟的一支,但是在1960年代因为成绩太差而被解散,经营权也被移到美国纽约州雪城。1969年,蒙特利尔博览会队成立并加入美国职棒大联盟。2005年该队迁往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并改名华盛顿国民。
2010年成立的蒙特利尔冲击是该市的一支职业足球队伍,并在2012年加入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
蒙特利尔每年举办许多高水平的汽车赛,最著名的赛事为F1方程式赛车加拿大大奖赛,赛道为位于圣母岛上的吉尔维伦纽夫赛道。
建于1993年的尤尼普利克斯体育场是罗杰斯杯网球巡回赛的赛场。罗杰斯杯男子网球巡回赛是ATP世界巡回赛1000大师赛中的一场,而罗杰斯杯女子网球巡回赛是女子网球联合会高级锦标赛中的一场。男子和女子比赛在蒙特利尔和多伦多之间交替举办。
蒙特利尔曾举办197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奥运主体育场花费高达15亿加元,加上利息高达30亿加元。这次奥运会给蒙特利尔带来了沉重的债务,奥运债务直到2006年才还清。2006年,蒙特利尔举办了世界同志运动会,吸引了超过16000名运动员参赛。
队伍名称 | 联盟 | 运动类别 | 体育场 | 建立时间 | 夺冠次数 |
---|---|---|---|---|---|
蒙特利尔加拿大人 | 国家冰球联盟 | 冰球 | 贝尔中心 | 1909 | 24 |
蒙特利尔云雀 | 加拿大橄榄球联盟 | 加拿大式橄榄球 | 莫尔森体育场 奥林匹克体育场 |
1946 | 7 |
蒙特利尔足球俱乐部 | 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 | 足球 | 萨普托体育场 | 2010 | 0 |
蒙特利尔星 | 加拿大女子冰球联盟 | 冰球 | Centre Étienne Desmarteau | 2007 | 2 |
魁北克驯鹿 | 加拿大橄榄球超级联盟 | 橄榄球 | Dollard-des-Ormeaux | 1998 | 0 |
魁北克圣人 | 安大略澳式足球联盟 | 澳式足球 | 范尼尔学院 | 2008 | 1 |
蒙特利尔闪电 | 独立女子橄榄球联盟 | 加拿大式橄榄球 | Dalbé Viau High School | 2002 | 2 |
蒙特利尔四叶草 | 加拿大盖尔式足球联盟 | 盖尔式足球 & 板棍球 | 鲁特福公园 | 1948 | 6 |
交通
著名人物
- 皮埃尔·特鲁多(Pierre Trudeau) 第15任加拿大总理,前加拿大自由党党魁
- 贾斯廷·特鲁多(Justin Trudeau)皮埃尔·特鲁多的长子,现任加拿大总理,现任加拿大自由党党魁
- 贺锦丽 (Kamala Harris) 美国副总统(2021-2025),她在蒙特利尔长大。
- 吉耶·维伦纽夫(Gilles Villeneuve) F1车手
- 雅克·维伦纽夫(Jacques Villeneuve) F1车手
- 席琳·狄翁(Céline Dion) 著名歌手
- 西德尼·奥尔特曼(Sidney Altman)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 杰克·林顿(Jack Layton) 著名政治人物,前加拿大新民主党党魁
- 钟丽缇
- 汤盈盈
- 何韵诗
- 沈震轩
- 盛智文(Allan Zeman)香港商人,被称为“兰桂坊之父”,亦曾担任海洋公园主席
姐妹城市
1991年蒙特利尔植物园内开辟了名为“梦湖园”的中国江南式园林。因为是蒙特利尔与上海的合作,所以名字中有蒙、沪两市市名的谐音。1998年上海市政府在蒙特利尔唐人街建立了牌坊,相对应的,蒙特利尔也在上海浦东世纪公园内建立了蒙特利尔园。
蒙特利尔有以下友好城市:
参见
参考文献
- ^ 存档副本. [2016-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04).
- ^ 存档副本. [2016-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4).
- ^ Montreal. 地理名称数据库. 加拿大自然资源部.(英文)
- ^ Population and dwelling counts, for urban areas, 2006 and 2001 censuses - 100% data. Statistics Canada, 2006 Census of Population. 2007-03-13 [2007-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6).
- ^ Government of Canada, Statistics Canada. Census Profile, 2016 Census - Montréal, Territoire équivalent [Census division], Quebec and Quebec [Province]. www12.statcan.gc.ca. 2017-02-08 [2020-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6).
- ^ Government of Canada, Statistics Canada. Census Profile, 2016 Census - Montréal [Population centre], Quebec and Quebec [Province]. www12.statcan.gc.ca. 2017-02-08 [2020-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6).
- ^ Government of Canada, Statistics Canada. Census Profile, 2016 Census - Montréal [Census metropolitan area], Quebec and Manitoba [Province]. www12.statcan.gc.ca. 2017-02-08 [2020-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6).
- ^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蒙特利尔总领事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蒙特利尔总领馆. 2017-09-29 [2017-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 ^ 滿地可Fantasia電影節慶祝香港電影一百年. 香港政府一站通. 2009-07-10 [2016-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6).
- ^ 空氣. 环境保护署 (香港). [2016-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7).
- ^ 雙語詞彙資料庫.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16-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9).
- ^ 12.0 12.1 Montreal. 国家教育研究院双语词汇、学术名词暨辞书资讯网. [2016-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6).
- ^ D'Alimonte, Michael. Montreal Ranked #7 World's Best Nightlife City - MTL Blog. www.mtlblog.com. [2024-05-06] (英语).
- ^ [1]
- ^ 存档副本. [2006-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28).
- ^ Montreal/Pierre Elliott Trudeau International Airport. Canadian Climate Normals 1981–2010. October 31, 2011 [February 24,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October 26, 2014).
- ^ Daily Data Report for March 2012. Canadian Climate Data. October 31, 2011 [June 12,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September 11, 2016).
- ^ Daily Data Report for May 2020. Canadian Climate Data. October 31, 2011 [May 13,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May 13, 2022).
- ^ d.o.o, Yu Media Group. Montreal, Canada - Detailed climate information and monthly weather forecast. Weather Atlas. [July 6,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6, 2019) (英语).
- ^ 存档副本. [2006-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6).
- ^ Ethnocultural Portrait of Canada, Highlight Tables, 2006 Census: Montreal(CMA). Statistics Canada. [April 2,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May 1, 2011).
- ^ 22.0 22.1 22.2 Government of Canada, Statistics Canada. Census Profile, 2021 Census of Population. www12.statcan.gc.ca. October 26, 2022 [January 10,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January 30, 2023).
- ^ Government of Canada, Statistics Canada. Visible minority and population group by generation status: Canada, provinces and territories, census metropolitan areas and census agglomerations with parts. www12.statcan.gc.ca. October 26, 2022 [January 10,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February 4, 2009).
- ^ Proportion of visible minorities, Canada, Montreal, Toronto and Vancouver, 1981 to 2001. Statistics Canada. [November 23,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January 21, 2012).
- ^ Visible Minority Population and Population Group Reference Guide, 2006 Census. Statistics Canada. August 11, 2009 [September 1,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December 11, 2008).
- ^ Government of Canada, Statistics Canada. Profile table, Census Profile, 2021 Census of Population - Montréal, Ville (V) [Census subdivision], Quebec. www12.statcan.gc.ca. 2022-02-09 [2023-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February 9, 2022).
- ^ Metropolitan Toronto 1st with $209 Billion US in 2005, Metropolitan Montreal 2nd with $120 Billion US also in 2005. [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The Port of Montreal unveils its project, which will generate $3.4 billion in annual economic spinoffs for Montreal (PDF). Press Release. Port of Montreal. 2008-04-17 [2008-08-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08-19).
- ^ Contact Us - CN Mailing Addresses. Canadian National Railway. [2008-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13).
- ^ Nemeth, Mary; Liz Warwick. CP Rail Leaves Montreal. The Canadian Encyclopedia. 1995-12-04 [2008-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2).
- ^ "Investors Contact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6-02-04.." Air Canada. Retrieved on May 18, 2009.
- ^ "Contact U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ir Transat. Retrieved on May 20, 2009.
- ^ CSA Headquarters. Contact Us. Canadian Space Agency. [2008-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18).
- ^ Tara Perkins. Caisse de dépôt takes $5.7-billion hit. The Globe and Mail. 2009-08-11 [2009-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2).
- ^ Montreal, Canada appointed a UNESCO City of Design. UNESCO. 2006-06-07 [2019-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11).
- ^ ICAO Premises. 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2008-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Our Offices. About Us. 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2008-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25).
- ^ Regional Offices. World Anti-Doping Agency. [2008-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30).
- ^ CONTACT. About. Icograda. [2008-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04).
- ^ Contact Us. International Gay and Lesbian Chamber of Commerce. [2008-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03).
- ^ PricewaterhouseCoopers. The 150 richest cities in the world by GDP in 2005 (dmy). RICHEST CITIES BY GDP. PricewaterhouseCoopers. 2007-03-11 [2008-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18).
- ^ Conference Board of Canada. Real GDP growth (Montreal metropolitan area). MontrealInternational. [2008-08-01]. (原始内容 (XLS)存档于2011-05-13).
- ^ Atlas socio-économique montréalai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Atlas socio-économique montréalai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FRASER, MALCOLM. The Montreal scene, 10 years later. Cult MTL. 2015-02-25 [2024-05-06] (美国英语).
- ^ Réseau express métropolitain REM. Réseau express métropolitain REM of Montreal. [2021-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6) (英语).
- ^ Opening of REM delayed after COVID-19 work stoppages and an 'unexpected' explosion. CBC News. Nov 11, 2020 [2021-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6).
- ^ 存档副本. [2005-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3-12).
外部链接
- 蒙特利尔市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法文)
- 蒙特利尔公交系统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法文)
- 蒙特利尔市中心广播电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