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大稻埕圆环防空蓄水池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台湾专题 (获评初级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台湾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湾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条目评选

新条目推荐

本讨论已经结束。请不要对这个存档做任何编辑。
~移动自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最后修订
  • 台北市2002年才发现的圆形古迹是?(自荐)--Danny.umd(对话页) 16:25 2006年7月28日 (UTC)
    • (!)意见,少数语气较不宜出现百科,如“这处古迹至今恐怕连许多土生土长的台北市人都少有知晓”之类提问、设假语气等。另外,圆环距铁路淡水线大正街、双连两站尚远,不太可能是发迹的原因,可能仍需查证。--Koika 01:01 2006年7月29日 (UTC)
      • 感谢Koika兄的意见,有关“台北人也少知”确实是比较主观的描述,一开始我接触这题目时,看到“防空蓄水池”这个字样的连结,我怎么想也没有想到这就是指圆环,等我阅读了台北市文化局的说明后,才知道这是2002年才发现与鉴定的,我也问了自身周遭的一些亲友,大家的第一个想法都跟我一致:那里是古迹?即使是古迹也是指过去那些木造物吧?拆除后还能算吗?但实际的古迹是来自地下的蓄水池,我印象中这处古迹的认定与发现也未有太大的新闻报导,也没有造成前往一窥的人潮,即便后来新建物落成开张,我去了一、二次饮食消费,也没有人提到或指示可以前往一看。虽然如此,如此的描述依然是要修除,很感谢Koika兄的指点呀!
      • 另外是淡水铁路为圆环带来繁荣,这一个部分我是参考建成区建功里的网站所言,我也认为有道理,圆环本就接近台北火车站,通往淡水线的铁路确实有助于活络大稻埕一带,尤其这段叙述是甲午战争由日本接手后不久的兴建,在铁路之前仅有沼泽,连四条道路的汇集都在更后头才形成,有铁路已是一大便事,而站点距离也不易以我们今日高度便捷的角度来齐比,可能步行一、二公里、脚踏车骑半小时,对当时的“人、地、时环境”来说都可能算上便利,况且这也是最前期的发展,虽然铁路效益的程度不及后续的急遽繁荣,但这当是前期较有可能提振该处的一点吧。不过重点还是在蓄水池的重现,发迹历史较算是顺势一提的铺陈前菜。
      • 此外,现在的圆环似乎是封闭状态,据知市政府收回后往后将作为美食交流的活动场所,最快八月有活动(没太大信心,大概会拖吧!),到时候应当要亲自去拍一张内部照才算真的有代表意味呀!在此再次感谢Koika兄。--Danny.umd(对话页) 01:49 2006年7月29日 (UTC)
    • (+)支持,没想到那里是古迹= =" てんくうのおか(talk) 11:25 2006年7月30日 (UTC)
    • (+)支持--Shinjiman 14:14 2006年7月30日 (UTC)
~移动完毕~ --Shinjiman 14:19 2006年7月30日 (UTC)
(:)回应,其实我原本对这条目已经不抱希望啦!或是等新素材到位再东山再起,想法上是五天后自己来加删线语法的,但如今还是有各方好心Wiki友扶我一把!真的很感激各位!谢谢各位!谢谢!谢谢!--Danny.umd(对话页) 18:25 2006年7月30日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大稻埕圆环防空蓄水池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6月26日 (一) 22:46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大稻埕圆环防空蓄水池中的2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9月18日 (一) 03:34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