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地中海潛艦區艦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地中海潛艦區艦隊
存在時期1915年4月-1918年10月
效忠於德意志帝國 德皇威廉二世
軍種 德意志帝國海軍
種類潛艦區艦隊
直屬地中海U艇首長德語Führer der Unterseeboote im Mittelmeer
駐地 奧匈帝國普拉
別稱普拉區艦隊
參與戰役地中海潛艦戰英語Mediterranean U-boat campaign of World War II

地中海潛艦區艦隊(德語:U-Flottille Mittelmeer),1917年6月以前稱為普拉潛艦區艦隊(德語:U-Flottille Pola),是德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支持盟友奧匈帝國,由德意志帝國海軍亞得里亞海港口普拉卡塔羅設立的一支潛艦或稱U艇部隊,主要負責打擊地中海水域的協約國航運。區艦隊由德國母港派出的遠洋潛艦和近岸潛艦英語Coastal submarineUBUC級)組成,前者是經由大西洋直布羅陀海峽自行前往,後者則通過鐵路分件運送至普拉,並在奧匈帝國海軍的兵工廠組裝。

在建制的三年間,先後有45艘潛艦在地中海區艦隊服役,其中11艘在作戰中陣亡。由於地中海對於破壞航運德語Handelskrieg的有利條件,它們在U艇戰英語U-boat campaign中造成了協約國不成比例的大量損失。協約國損失的1400萬噸船舶中有360萬噸在地中海被擊沉。德意志帝國海軍內擊沉總噸位最高的十二位U艇王牌指揮官中有8人都曾在地中海區艦隊服役,其中包括洛塔爾·馮·阿爾諾·德·拉·佩里耶瓦爾德馬爾·科普哈梅爾英語Waldemar Kophamel。至1918年底戰役結束時,地中海區艦隊被撤回德國。其麾下的UB-50號潛艦臨末擊沉了不列顛尼亞號戰艦英語HMS Britannia (1904),是一戰中最後一艘在U艇戰中被擊沉的英國軍艦。

歷史

1915年

U-35號在地中海巡邏,這是德國在一戰中的潛艦王牌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隨著英法聯軍於1915年春季攻入達達尼爾海峽,且前盟友義大利表現出明顯的背離趨勢,德國認為有義務支持同盟國奧匈帝國作戰,並鞏固與戰爭夥伴鄂圖曼帝國的關係,遂決定派遣潛艦進入地中海[1]1915年4月1日,德意志帝國海軍在奧匈帝國軍港普拉組建了「普拉潛艦特遣隊」(U-Boot-Sonderkommando Pola),以監督已經或即將從德國通過鐵路運往普拉的潛艦組裝情況。初期兵力包括小型的UC級布雷潛艦UC-12UC-13UC-14UC-15號,以及配備有兩具魚雷發射管UB-14號。UB-14、UC-13和UC-15號隨即被立即轉移至君士坦丁堡,以支援鄂圖曼帝國爭奪達達尼爾海峽的控制權[2]與此同時,U-21號於4月25日成為第一艘被派往地中海的遠洋潛艦,並於5月13日抵達卡塔羅[3]

7月1日,普拉U艇特遣隊與在此期間被陸續轉移至地中海的潛艦合組為「普拉潛艦半區艦隊」(U-Boot-Halbflottille Pola),另外兩艘遠洋潛艦U-34U-35號也於8月行軍穿越直布羅陀海峽加入半區艦隊。U-33U-38U-39號則緊隨其後於9月入列。至10月初,在普拉和更靠南的卡塔羅已部署有5艘中型和2艘小型潛艦,其中中型艇均駐紮在卡塔羅,它們僅在進行維護和修理工作時才會返回普拉。[4]奧匈帝國的魚雷艇護航艦蓋亞號英語SS Fürst Bismarck (1890)此時被用作潛艦母艦,同時服務於奧匈帝國和德國潛艦。為了避免德國潛艦與具有相同編號的奧匈潛艦之間出現混淆,普拉區艦隊的潛艦均使用奧匈編號。[註 1]甚至在1916年8月28日義大利對德宣戰之前,這些潛艦出於保密原因還會懸掛奧匈帝國海軍旗幟。[6]

11月18日,普拉潛艦半區艦隊更名為「普拉潛艦區艦隊」。區艦隊的首任隊長是海軍上尉瓦爾德馬爾·科普哈梅爾英語Waldemar Kophamel,他同時也兼任U-35號艇長直至1917年7月。[7]

1916-1917年

兩艘UC級布雷潛艦在卡塔羅基地

由於地中海寬廣且水深的自然條件對於發動破交戰德語Handelskrieg十分有利,因此投入普拉區艦隊作戰的德國潛艦數量很快便大幅增加,至1916年底已達逾20艘。[8]首先,U-73號於1916年4月自行穿越直布羅陀海峽進入亞得里亞海;緊接著UB-42UB-43UB-44UB-45UB-46UB-47號陸續於4月和5月通過鐵路運往普拉。其中UB-42、UB-44[註 2]和UB-45號於1916年8月轉配君士坦丁堡半區艦隊,UB-46號也於10月移至君士坦丁堡。UB-43和UB-47號則於1917年7月30日售予奧匈帝國海軍,並分別以U-43和U-47號之名重新投入服役。[10][11]

1916年7-8月,海軍上尉洛塔爾·馮·阿爾諾·德·拉·佩里耶率領U-35號在單次巡邏中便擊沉了容積總噸達90350噸的54艘船,這極大鼓舞了國家海軍辦公室,從而派出更多的潛艦。[12]1916年9月至11月,遠洋潛艦U-32U-63U-64U-65U-72號以及小型潛艦UC-22來到亞得里亞海。緊隨其後的還有12月的UC-20UC-23UC-35U-47號以及1917年1月的UC-34UC-37UC-38號。此外,在1917年2月(UC-24號)、3月(UC-74號)、4月(UC-25號)、6月(UC-53UC-73號)及7月(UC-52UC-54號)還有進一步的增援。[13][14]

1917年6月,區艦隊正式更名為「地中海潛艦區艦隊」。至此,該部隊共擁有約二十餘艘不同類型的潛艦。1918年1月1日,區艦隊被拆分為駐普拉的「地中海潛艦第一區艦隊」(I. U-Flottille Mittelmeer,隊長為奧托·舒爾策德語Otto Schultze上尉)和駐卡塔羅的「地中海潛艦第二區艦隊」(II. U-Flottille Mittelmeer,隊長為魯道夫·阿克曼上尉),共同受新設編的地中海U艇首長德語Führer der Unterseeboote im Mittelmeer、海軍上校特奧多爾·皮倫德語Theodor Püllen管轄,其職權範圍還包括駐君士坦丁堡的君士坦丁堡半區艦隊。[15]1917年9月和10月,又有六艘艇加入了它們的行列,分別為UB-48UB-49UB-50UB-51UB-52UB-66號。即使在戰爭的最後一年,也仍然有潛艦補充進來,以頂替遭受戰損艇只,它們是:UB-67(作為訓練艇)、UB-68UB-105UB-128UB-129號UB-130UB-131UB-132號本應跟隨其後,但隨著奧匈帝國預期退出戰事,它們未能前往普拉。[16]

1917年12月和1918年4月派出的三艘潛艦則已經在其轉運航行中失去:UB-69號於1918年1月9日在比塞大附近遭深水炸彈擊沉,[17]UB-70號於1918年5月初在直布羅陀以東以不明原因沉沒,[18]UB-71號則是在1918年4月21日通過直布羅陀海峽後立即被深水炸彈炸毀。[19]

1918年

UB-45號在亞得里亞海與一艘奧匈帝國軍艦並肩作戰

至1918年3月,皮倫麾下平均每天都有十艘艇在海上活動。當局愈發重視小型潛艦,因此當大型潛艦不再可用或返回德國進行大修時,將不再進行替換。而隨著敵軍空襲的威脅日益增大,也使得駐紮在卡塔羅的大型潛艦的運用更加困難。在1918年9月和10月,平均每天有五到九艘艇在服役,至10月底仍然維持七至八艘。[20]

海軍上校庫爾特·格拉斯霍夫德語Kurt Graßhoff於8月28日接替皮倫成為地中海U艇首長,但他於10月罹患傷寒,使皮倫不得不於10月9日再次接任。[21]

在整個戰爭期間,地中海區艦隊的最大規模為32艘潛艦。從1915年至1918年,先後有45艘艇在該區艦隊服役,其中的18艘被擊沉或失蹤。這些潛艦尤其在夜間能夠相對輕易地從亞得里亞海穿越奧特朗托屏障德語Otranto-Sperre到達愛奧尼亞海,因此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德國潛艦主要攻擊地中海盆地西部的協約國船舶,而駐紮在君士坦丁堡的潛艦和奧匈帝國海軍潛艦則主要在地中海東部和黑海作戰。它們合共擊沉了約360萬噸的協約國或中立國船舶,占德國潛艦在戰爭期間擊沉總噸位的30%。[22]

解散

1918年10月,已經可以預見奧匈帝國將很快解體並退出戰爭。10月24日,皮倫向時任海軍總參謀長賴因哈德·舍爾上將建議並得到命令,將所有適航潛艦突破封鎖遣回德國,以免在奧匈帝國停戰後落入敵手。無法航行的潛艦則會被鑿沉。此時,地中海區艦隊仍有28艘潛艦(不含使用奧匈帝國海軍編號的德軍潛艦)滯留在地中海各軍港,其中18艘處於待修狀態。10月28日,普拉基地開始撤退,第二區艦隊隊長阿克曼上尉及餘下官兵則一同於兩天後乘坐客輪克利歐佩特拉號德語Cleopatra (Schiff, 1895)離開已宣布獨立的卡塔羅,然後從普拉換乘火車前往德國。[16]

共有15艘駐紮在亞得里亞海的德軍潛艦踏上了歸鄉的漫漫征程,其中9艘從普拉出發,3艘從卡塔羅出發,而仍在海上執行巡邏任務的U-34、UC-73和UC-74號也受命直接返回德國。最終,只有13艘潛艦歷經磨難能夠抵達挪威或德國本土。在返程途中,UB-50號甚至設法在斯帕特爾角擊沉了英國戰艦不列顛尼亞號英語HMS Britannia (1904),是一戰中最後一艘在U艇戰中被擊沉的英國軍艦。從安納托利亞返航的UC-74號只能抵達西班牙的巴塞隆納,便因燃油不足而被港口當局扣押。U-34號則於10月18日出發執行最後一次巡邏任務後便失去了蹤跡;如果沒有發生意外,它很可能是在直布羅陀附近海域被英國Q船女楨號用深水炸彈擊沉。這也是戰爭期間損失的最後一艘德國U艇。[23]

共有10艘修復無望的潛艦被鑿沉,其中駐普拉的U-47、U-65、UB-48、UC-25、和UC-53號於10月28日,U-73和UC-34號於30日自沉於港內;剛入役不久的UB-129號於31日在阜姆被炸毀;駐的里雅斯特的UC-54號和駐卡塔羅的U-72號則分別於10月28日和11月1日自沉。隨著鄂圖曼帝國覆滅,君士坦丁堡半區艦隊的4艘潛艦先是撤退至塞凡堡,但最終也於11月26日在隊長漢斯·亞當德語Hans Adam (Marineoffizier)上尉的指揮下向當地的協約國軍隊繳械投降。[16]

歷任指揮官

地中海U艇首長封印

注釋

  1. ^ 它們並非真正重編號,只是在特定名單中出現。[5]
  2. ^ UB-44號在艇長弗朗茨·魏格爾中尉的指揮下於1916年8月8日之後失蹤。[9]

腳註

  1. ^ 陳進,第72-77頁.
  2. ^ 陳進,第77頁.
  3. ^ 陳進,第49-50頁.
  4. ^ 陳進,第85頁.
  5. ^ Sokol,第109頁.
  6. ^ Cavallaro,第499頁.
  7. ^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 commanders: Waldemar Kophamel.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22-03-06]. 
  8. ^ 陳進,第141頁.
  9. ^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s: UB 44.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10. ^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s: KUK U43.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11. ^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s: KUK U47.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12. ^ 陳進,第82頁.
  13. ^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s: UC 52.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23]. 
  14. ^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s: UC 54.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23]. 
  15. ^ 15.0 15.1 Bradley,第71-72頁.
  16. ^ 16.0 16.1 16.2 陳進,第268頁.
  17. ^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s: UB 69.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22-03-07]. 
  18. ^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s: UB 70.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22-03-07]. 
  19. ^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s: UB 71.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22-03-07]. 
  20. ^ Koburger Jr.,第89-90頁.
  21. ^ 21.0 21.1 Cavallaro,第500頁.
  22. ^ Newsletter/Nuusbrief 169. South African Military History Society. [2022-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7). 
  23. ^ 陳進,第268-269頁.
  24. ^ 24.0 24.1 24.2 Koburger Jr.,第82-83頁.
  25. ^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 commanders: Waldemar Kophamel.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22-03-07]. 

參考資料

  • Gröner, Erich; Jung, Dieter; Maass, Martin. U-boats and Mine Warfare Vessels.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2. 由Thomas, Keith; Magowan, Rachel翻譯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91. ISBN 0-85177-593-4. 
  • Bendert, Harald. Die UB-Boote der Kaiserlichen Marine, 1914-1918. Einsätze, Erfolge, Schicksal. Hamburg: Verlag E.S. Mittler & Sohn GmbH. 2000. ISBN 3-8132-0713-7. 
  • 陳進 等 (編). 《威廉皇帝的海狼: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潜艇战》.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8. ISBN 978-7-111-58947-1. 
  • Sokol, Anthony. The Imperial and Royal Austro-Hungarian Navy. Annapolis: United States Naval Institute. 1968. OCLC 1912. 
  • Cavallaro, Gaetano V. The Beginning of Futility: Diplomatic, Political, Military and Naval Events on the Austro-Italian Front in the First World War (1914–1917). Volume 1. Bloomington, Indiana: Xlibris. 2009. ISBN 978-1-4010-8425-7. 
  • Hildebrand, Hans H.; Henriot, Ernest. Dermot Bradley , 編. Deutschlands Admirale 1849–1945. Die militärischen Werdegänge der See-, Ingenieur-, Sanitäts-, Waffen- und Verwaltungsoffiziere im Admiralsrang. Band 3: P–Z. Osnabrück: Biblio Verlag. 1990. ISBN 3-7648-1700-3. 
  • Koburger Jr., Charles W. The Central Powers in the Adriatic, 1914–1918: War in a Narrow Sea. Westport, Conn.: Praeger. 2001. ISBN 0-275-97071-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