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斯拉夫進行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塞爾維亞士兵在姆拉莫爾英語Mramor (Niš)攻擊奧斯曼軍隊(1877年插圖)

斯拉夫進行曲》(Marche slave),降b小調作品31,是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於1876年出版的交響詩。全曲演奏時長約10分鐘。此曲為慶祝俄羅斯帝國參與塞爾維亞-土耳其戰爭而寫。

背景

1876年6月,塞爾維亞鄂圖曼帝國之間爆發了塞爾維亞-土耳其戰爭(1876–1878年) 。俄羅斯帝國公開支持塞爾維亞。俄羅斯音樂協會委託柴可夫斯基紅十字會舉辦一場音樂會,並為受傷的塞爾維亞退伍軍人提供幫助。[1] [2]

柴可夫斯基在寫作時,稱這首曲子為他的「塞爾維亞-俄羅斯進行曲」。

此曲於1876年11月17日儒略曆11月5日]莫斯科首演,由尼古拉·魯賓斯坦指揮。

這首曲子經常與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一起表演,兩者都使用了俄羅斯國歌《天佑沙皇》的旋律。

結構

這首進行曲在形式和組織上都相當嚴謹且計畫周全。第一部分陰暗而沉重,描述土耳其人對塞爾維亞族的壓迫。在進入第二部分之前,使用了兩首塞爾維亞民歌做為過門:「Sunce jarko, ne sijaš jednako」(明亮的太陽,你並不平等地發光)[3]以及「Rado ide Srbin u vojnike」(塞爾維亞人樂於成為一名士兵)[4]。第二部分相對而言調性接近大調,描述俄羅斯人團結起來幫助塞爾維亞人。這部分以具有鄉村舞蹈特徵的簡單旋律為基礎,在管弦樂團的各聲部中發展,直到結束於俄羅斯國歌「天佑沙皇」的莊嚴聲明。樂曲的第三部分是柴可夫斯基常見的作曲手法,為近乎狂暴的管弦樂高潮,重申塞爾維亞人的求救呼聲。最後一部分描述協助塞爾維亞族的俄羅斯志願軍,使用俄羅斯風格的旋律,調性為主調大調,並加入了另一次熾熱的「天佑沙皇」,預言斯拉夫人將戰勝鄂圖曼帝國。整首進行曲以一段華麗的樂團合奏作結。

與《1812序曲》一樣,在蘇聯時期,該作品中的《天佑沙皇》部分被格林卡的歌劇《伊萬·蘇薩寧》中的合唱曲《光榮頌俄語Славься》所代替。

配器

  • 木管:
兩支長笛、兩支短笛、兩支雙簧管、兩支降B調單簧管、兩支巴松管
  • 銅管:
四支F調法國號、兩支降B調短號、兩支降B調小號、三支長號(兩支中音、一支低音)、大號
  • 打擊樂:
三顆定音鼓軍鼓大鼓、鑼
  • 弦樂:
小提琴兩部、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著名演出

影響

這首曲子出現在許多遊戲配樂中,例如2015年的電子遊戲輻射4

參考資料

  1. ^ Slavonic March. The John F. Kennedy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14 Jul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9). 
  2. ^ Tchaikovsky Research – Slavonic March. [2021-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4). 
  3. ^ Sunce jarko ne sijaš jednako - Gordana Kojadinović. [2021-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4). 
  4. ^ Радо иде Србин у војнике (хорска верзија). [2021-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