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泰勒 (哲學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查爾斯·泰勒

查爾斯·馬格雷夫·泰勒(法語:Charles Margrave Taylor,1931年11月5日),加拿大魁北克省天主教哲學家,麥吉爾大學榮譽退休教授,橫縱當代英美哲學和歐陸哲學界。主要涉及領域:語言哲學和心靈哲學、政治和道德哲學(自由主義、社群主義、現代性等)、宗教哲學(天主教與世俗化、現代化)、當代自我理論、哲學史等[1]。獲得過很多國際知名大獎(京都獎鄧普頓獎克魯格獎)。除了學者身份以外,他還是一位積極介入政治生活的知識分子,積極斡旋於加拿大法語區魁北克省與聯邦政府之間的各種「對話」之中,參與選舉和代言。

生平

泰勒出生於蒙特婁的一個雙語家庭,父親說英語,母親說法語,但他除了雙母語以外,還精通德語拉丁文希臘語等多門語言。1952年從麥吉爾大學歷史專業學士畢業。接著他作為羅德學者(Rhodes Scholar)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求學,1955年從PPE本科畢業,1961年在兩位傑出學者以賽亞.伯林G.E.M.安斯康姆的指導下博士畢業;博士論文後來作為《行為的解釋》而出版,這是他的第一本專著。畢業之後,他在若干所知名大學任教,包括普林斯頓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蒙特婁大學等。

他對政治的激情也讓他於1961年加入了加拿大新民主黨,並且在1962年至1968年期間,先後四次擔任該黨在聯邦選舉中的候選人。但是,他從未當選,部分是由於在那個時代,加拿大的聯邦政治系統基本上由自由黨人和保守黨人所把持。

在70年代,泰勒把精力主要放在學術上。他在母校麥吉爾大學擔任哲學和政治學教授,期間於1975年出版了讓他名揚學界的《黑格爾》一書。該書打破了英美學界甚至是整個哲學界有關黑格爾詮釋的禁區,因為當時大部分思想家都認為批判黑格爾是現代哲學誕生的標誌,只有與黑格爾真正劃分了界限才算得上是走出了德國古典哲學的死胡同,而泰勒則深刻地挖掘了黑格爾與現代哲學以及現代性之間的根本傳承和重要關聯。在《黑格爾》出版以後,泰勒回到了牛津大學,於1976年至1979年擔任了該校的齊徹利社會和政治理論教授。

然而,後來在有關魁北克省的全民公投中,泰勒為了加入支持加拿大聯邦的陣營,他離開了這一著名的教席。這次全民公投是由魁北克政黨(Parti Québécois)所組織,於1976年就發動了,它將決定魁北克省究竟是繼續作為加拿大的一個省還是作為一個獨立主權的國家而存在。幾乎60%的魁北克省人都選擇保留在加拿大聯邦之中。這樣的結果讓泰勒很高興,因為他相信加拿大聯邦政府能夠協調好文化差異,因此也能夠滿足魁北克省的要求。但是,在80年代和90年代,加拿大憲法修正案先後好幾次失敗,沒能夠在聯邦中賦予魁北克省以特殊地位,這加劇了魁北克省人對聯邦體系的不滿。90年代期間,泰勒參與了魁北克省好幾個委員會,想要找到解決政治死結的解決方案。他的報告於1993年以《調解孤獨之人》出版,這是有關加拿大聯邦政治的論文集。他在該報告中繼續倡導聯邦政體。1995年,關於魁北克省獨立的新一輪全民公投展開了,泰勒再一次積極地出現在電視和報紙上,參與公共辯論,為了捍衛聯邦的完整性而呼籲。這一次的公投結果揭露了魁北克省的深層次的認同危機:49.6%贊成獨立Vs.50.4反對獨立。

1989年,泰勒出版了他的代表作《自我的根源:現代認同的生成》。在該書中,他追溯了現代自我的哲學發展。這本書和他的一篇論文「關於承認的政治」,使得他成為著名的所謂「社群主義」思想家,儘管他自己拒絕了這一標籤,他和麥金太爾桑德爾瓦爾澤等人與自由主義者(羅爾斯哈貝馬斯)展開了激烈爭論。泰勒批評了現代性的三大癥結:人人主義(社會的原子主義化和快感享受的文化);工具理性的霸權(技術和效率優先);低落的政治參與。

泰勒認為,我們不應該把現代性降低到理性、功利主義和個體權利的層面上。他訴諸了浪漫主義的思想來為這一主張辯護。

他退休之後曾在美國東北大學短暫任教和研究。1986年獲選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外籍榮譽院士。2007年獲得獎金高達150萬美元的鄧普頓獎。2008年被授予被稱為日本諾貝爾獎的「京都獎」。2015年他和另一位著名哲學家哈貝馬斯共同摘取了克魯格獎。2016年,泰勒獲得100萬美元的博古睿哲學與文化獎。

與保羅·利科的交集

1973年,為了慶祝保羅·利科的六十歲生日,來自三個大陸包括查爾斯·泰勒的共十五名哲學家共同撰文向利科致敬。1975年,法國巴黎著名的門檻出版社將這些論文加以編輯並出版,形成了《意義與存在:獻給保羅·利科》一書。

友誼是相互的。保羅·利科於1995年6月6日至13日參加了在法國Cerisy國際文化中心舉辦的以「現代認同的詮釋:圍繞泰勒」為題的會議,會議由Guy Laforest和Philippe de Lara組織,除了組織者、泰勒和利科以外,還有著名法國哲學家文森·德貢布法語Vincent_Descombes等多名學者。該次會議成果以同名的著作的形式於1998年正式出版。

2013年11月21日,法國第二屆保羅·利科獎頒發給查爾斯·泰勒。11月25日,查爾斯·泰勒在印度新德里發展中社會研究中心(CSDS)參加金色大赫年講座,講座題目就是《論利科》。

主要著作

  • 《行為的解釋》(1964年)
  • 《黑格爾》(1975年)
  • 《黑格爾與現代社會》(1979年)
  • 《自我的根源:現代認同的形成》(1989年)
  • 《本真性倫理學》或《現代性之隱憂》(1992年)
  • 《多元文化主義》(1994年)
  • 《天主教現代性》(1999年)
  • 《今日宗教多樣性》(2002年)
  • 《現代社會想像力》(2004年)
  • 《世俗時代》(2007年)
  • 《世俗主義和良心自由》(2011年,和Jocelyn Maclure合著)
  • 《宗教在公共領域中的力量》(2011年,和Judith Butler, Jürgen Habermas, Cornel West合作)
  • 《挽救實在論》(2015年)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1. ^ 顧肅編. 自由主义基本理念 修订版. 南京:譯林出版社. 2013.01: 549. ISBN 978-7-5447-3419-6.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