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江定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江定仙(1912年11月10日—2000年12月23日),中國音樂教育家、學院派作曲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也曾擔任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通過融合中國民樂西方音樂的技法,為許多中國民樂譜曲,推動了中國民樂的發展。

生平

1912年11月10日,江定仙於出生於武漢橋口江家墩,其父江家瑞曾參加辛亥革命中國共產黨,後與陳潭秋董必武一起於1920年在國立武昌高師教書。江定仙則在國立武昌高師附小讀書時接觸音樂,曾學唱當時流行的《明月之夜》、《葡萄仙子》以及革命歌曲《工農兵聯合起來》、《國際歌》、《少年先鋒隊隊歌》等,亦曾學習演奏竹、銅,之後又參加了學生組織了絲竹樂演奏會,演奏過《梅花三弄》等曲目。此外他還學習了五線譜風琴[1]

臨近北伐,武昌高師的政治氣氛變得濃厚起來,江定仙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曾為陳潭秋遞送過密信和傳單。他讀上高師附中不久後,該校因學生反對石瑛而遭到查封,故而轉讀武漢中學。1927年七一五事件發生,江定仙與家人輾轉匿名前往上海,並以李仲超之名入讀上海藝術大學音樂系,但這所學校在半年後也遭到查封。1928年考取上海美術專科學校音樂系,一年半後因與其他六位同學反對學校解聘鋼琴老師冷韻琴而被以「鬧風潮」之名開除,該校還通告上海其他學校要求不得錄取這七人。[1]

江定仙藉機恢復原名,在1930年考中上海音樂專科學校(今上海音樂學院),師從作曲家黃自,為黃自「四大弟子」之一,同時隨鮑里斯·查哈羅夫輔修鋼琴,由此獲得雙學位。在這裡學習期間他創作了一系列歌曲及鋼琴曲,包括《掛紅燈》、《南鄉子》、《歲月悠悠》、《何處望神州》和《靜境》等。他創作的《搖籃曲》獲亞歷山大·齊爾品「中國風味的鋼琴作品」二等獎。他在配樂上也有一定研究,曾為《生死同心》譜寫主題曲《新中華進行曲》,還給曹禺的《原野》、《羅密歐與朱麗葉》和《塞上風雲》配樂。[1][2][3]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中斷學業,輾轉湘、鄂、川地區,發表《打殺漢奸》、《為了祖國緣故》、《抗戰到底》等愛國歌曲。他和自己的學生一起成立搜集、研究民族音樂的「山歌社」,用鋼琴為民歌配樂,著成《中國民歌選》。他編配的《康定情歌》尤其著名,伍正謙喻宜萱曾在國內各地及倫敦巴黎演唱此曲。[1]

1942年他成爲擔任國立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抗戰結束後隨學院從重慶青木關搬到南京,支持當時的五二〇運動等學生運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各地搜集民樂,在1961年成爲學院副院長。這一時期的作品包括《煙波江上》、《民歌九首》、《十送紅軍》、《在新建設的城市》等。他曾為《早春二月》配樂,但這部電影被康生定為「大毒草」,他也受此牽連而在文革中受到迫害。文革結束後繼續在中央音樂學院任職,1993年被聘為終身教授。[1][4]

2000年12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5]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陳宜平. 著名音乐教育家江定仙. 炎黃春秋. 2005 [2016-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7). 
  2. ^ 陳曰,江定仙藝術歌曲和聲研究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山東師範大學,2014年
  3. ^ 肖陽、錢仁平,江定仙先生與「國立音專」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黃鐘》,2013年03期
  4. ^ 劉再生、蔡夢,《早春二月》電影音樂創作的前前後後——江定仙遭遇批判折射「共和國」初期音樂的歷史曲折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國音樂學》,2013年02期
  5. ^ 江定仙同志逝世. 人民日報. 2001-01-08: 4. 

外部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