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慶芳(1890年—1949年)貴州省盤縣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1]

生平

王慶芳生於清朝光緒十五年(1890年),自幼喜愛練武。清朝末年,先赴貴陽入陸軍小學堂,後到湖北武昌陸軍中學堂,畢業後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他和貴州籍的何應欽谷正倫鄧漢祥等人是貴陽陸軍小學堂和武昌陸軍中學堂的同學。[1]

自保定軍校畢業回到貴陽時,中華民國已經成立,王慶芳在黔軍任職。貴州講武學校成立,何應欽任校長,王慶芳任教官,後來升任教育長。黔軍「五旅爭權」時,何應欽出走,王慶芳接任貴州講武學校校長。袁祖銘周西成統治貴州時期,王慶芳曾在黔軍任混成旅旅長、師長、四十三軍代軍長等職務。[1]

1935年,蔣介石借追擊中國工農紅軍的機會,削弱貴州軍閥勢力,加強中央對貴州省的控制。吳鼎昌被任命為貴州省主席,王慶芳被任命為第三行政督察區(興仁專區,轄盤江流域八縣)專員。任內,王慶芳注意發展盤江流域的交通及教育方面,在盤江流域各縣間修築了一些道路。數年後,王慶芳離職赴昆明居住。1939年回到家鄉盤縣,準備安度晚年。[1]

1946年,國民政府根據憲政方案,實行參議會制。王慶芳被盤縣各界推為盤縣參議會議長。上任後,王慶芳經常在參議會上提出意見和建議,斥責弊政,彈劾官員。故王慶芳逐漸與中國國民黨盤縣黨部、盤縣政府、駐縣保安團,特別是中國國民黨盤縣黨部書記長雷振富產生了嚴重矛盾。雷振富多次藉助盤縣政府及保安團對王慶芳進行武裝挑釁。街鄰青年張燕飛(小名張牛毛)自願出任王慶芳的護衛,在一次武裝衝突中被雷振富的手下開槍打死。[1]

1947年,國軍第二次國共內戰中接連遭遇失敗,蔣介石為安定後方,派谷正倫出任貴州省主席。谷正倫到貴州後,未向老同學王慶芳問候,據說僅派人轉為致意。王慶芳不願親近谷正倫,並在與他人談及谷正倫時,多次指稱谷正倫為「屠夫」,雙方關係很冷淡。[1]

1948年,中共領導的雲貴邊區縱隊龍騰霄盤縣游擊團多次挫敗了貴州保安團的清剿,活躍於盤縣西南部。此時王慶芳對中國國民黨的腐敗及所行苛政已經日益不滿,與雷振富的矛盾日漸加深。據說,王慶芳與游擊團中原屬於地方勢力的錢巴亮、丁偉光 、劉文煥等人曾有舊交,同龍騰霄亦屬舊識。盤縣的黨、政、軍領導人曾要王慶芳出面勸說游擊團歸降,但被王慶芳回絕。[1]

1949年農曆正月初九晚間,盤縣參議會商界參議員劉子貞在家設宴,王慶芳及盤縣政府、保安團的領導人均獲邀請。宴會後,保安團派一名軍官「送王參議長回家」 。走到王慶芳家門上梯坎時,這名軍官從背後接連開槍當場射殺了王慶芳。租住在王家當街房屋的老許聽見聲音開門,看到王慶芳倒地,連忙呼王慶芳的四弟王鍂芳及王家的弟侄。四弟王鍂芳趕來,見大哥王慶芳已經身亡。[1]

隨後,保安團幾十名官兵將王慶芳家當街家門圍住,以保護王家族人的名義,不讓族中弟侄去追拿兇手。不久,有人來王家告稱,兇手已被擒獲並已在中正橋槍決。根據事後傳言及人們私下推斷,當時在中正橋槍決的不是真兇,而是從監獄裡押出的一名死刑犯作為替代,盤縣軍政當局企圖藉此造成死無對證的局面,掩蓋事件真相。[1]

家庭

王慶芳在兄弟中排行第一。[1]

參考文獻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王興銳、王興亞,民初名人——王慶芳 王漱芳死亡疑案,文史天地199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