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貝里克公爵詹姆斯·菲茨詹姆斯
最優秀的 蒙受恩典的閣下 貝里克公爵 Duke of Berwick | |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法蘭西王國奧弗涅穆蘭 | 1670年8月21日
逝世 | 1734年6月12日 神聖羅馬帝國巴登藩侯國菲利普斯堡 | (63歲)
配偶 | 昂諾拉·伯克 安妮·巴克利 (Anne Bulkeley) |
父母 | 詹姆斯二世 (父) 阿拉貝拉·邱吉爾 (母) |
宗教信仰 | 羅馬天主教 |
軍事背景 | |
效忠 | 斯圖亞特王朝 法蘭西王國 |
軍階 | 法國元帥 |
參戰 | 大土耳其戰爭 |
第一代貝里克公爵詹姆斯·菲茨詹姆斯,GE,KOGF(英語:James FitzJames, 1st Duke of Berwick[a];1670年8月21日—1734年6月12日)是一位軍事領袖,曾先後為英國與法國效力。他是詹姆斯二世和阿拉貝拉·邱吉爾[b]的私生子,同時也是路易十四時代傑出的將領。
早年生活
菲茨詹姆斯生於法國的穆蘭,早於他父親繼承王位,並於法國長大成為一名天主教徒。他是詹姆斯二世和其情婦阿拉貝拉·丘吉爾的私生子,[1]後者是英國軍事家兼政治家第一代馬爾博羅公爵約翰·丘吉爾的姊姊。在斯圖亞特王朝的經費支援下,菲茨詹姆斯先後在朱利學院、普萊西學院及拉弗萊什耶穌會學院接受教育。[2] 他曾效力於洛林公爵查理五世的麾下,並於1684年參與了布達的圍城戰。1687年,菲茨詹姆斯被他父親封為貝里克公爵(Duke of Berwick)、廷茅斯伯爵(Earl of Tinmouth)以及博斯沃思男爵(Baron Bosworth)。[3]之後他便回到了匈牙利,並參與同年的摩哈赤戰役。[4]
戰後,菲茨詹姆斯回到英格蘭並擔任樸茨茅斯總督。國王詹姆斯二世授予他嘉德勳章,並指派他為藍軍團長以取代新教徒牛津伯爵。[5]菲茨詹姆斯的舅舅馬爾博羅伯爵相當垂涎他將就任的這個職位,但由於詹姆斯二世為了讓天主教徒取代英國國教徒,指定菲茨詹姆斯就任指揮官。[6]但由於奧蘭治親王的入侵加上隨後的光榮革命,菲茨詹姆斯從未就任該職位。[7]他在良心上不能留在他自1682年以來服役的藍軍,也無法就任團長,因為他拒絕背叛他原來的「女房東 (patronne)」。[8]隨後該團的軍官們被要求回答新國王所設計之「三個問題」,以確保他們的忠誠度。
當主要部隊向奧蘭治親王叛離時,菲茨詹姆斯和他父親正在索爾茲伯里。隨後詹姆斯二世在1688年12月被推翻,而菲茨詹姆斯也跟隨他的父親一起流亡,並參與愛爾蘭戰事。在博因河戰役中,他率領一次衝鋒,但卻跌下馬來差點死於混戰之中。[9]當他父親在博因河戰敗出逃法國之後,菲茨詹姆斯留下來與詹姆斯黨的愛爾蘭軍團一起撤往利默里克。
8月2日,身為將領之一的菲茨詹姆斯,和派翠克·薩斯菲爾德及波伊塞瑙一同在利默里克建立防線,以待威廉派的襲擊;擊退敵人之後,他們帶著部隊向北越過香農河。[10]但菲茨詹姆斯卻未能及時救援在科克被包圍的4,000名法軍,只能撤退;與此同時馬爾博羅公爵也向西進攻位於金塞爾的一萬八千名法軍。[11]1691年7月22日,當辛格爾將軍帶著18,000名威廉派軍隊出現在山上時,貝里克與法軍指揮官聖露斯將軍一起選擇在奧格里姆佈防。在這場戰役中,守軍兩側分別被泥炭沼澤及基爾康摩東山(Kilcommodon Hill)所環繞。當菲茨詹姆斯所在的薩斯菲爾德軍團位於愛爾蘭軍團右翼,以做為獨立的預備隊時,藍軍攻破愛爾蘭軍團的左翼防線,摧毀愛爾蘭龍騎兵團,造成詹姆斯黨的廣泛恐慌。聖露斯將軍被流浪炮彈斬首,但薩斯菲爾德來不及挽救局勢。後者只能與菲茨詹姆斯一同撤往相對安全的利默里克,但隨後辛格爾又於8月25日包圍該地。之後根據10月3日簽署的利默里克條約內容規定,所有愛爾蘭軍團都將被永遠驅逐到歐洲大陸。這些士兵後來成為野天鵝隊(Wild Geese),變成被禁足英倫三島的傭兵。詹姆斯二世創建以菲茨詹姆斯為團長的第一支部隊「野天鵝(Wild Geese)」。正是此時,他開始代表詹姆斯黨多次密訪英格蘭。[12]
為路易十四效力
在他父親最終流亡後,貝里克公爵開始效力於法軍盧森堡元帥的麾下,並參與斯滕凱爾克戰役。戰役中,盧森堡元帥落入威廉三世的陷阱,遭受優勢兵力的重圍。但法國援軍成功擊敗英軍,並將法國皇帝軍事近衛隊救下山。貝里克公爵所部被投入於突破英軍防線,因為遭受嚴重的傷亡而被迫離開戰場。[13] 後來他成為盧森堡元帥的主要軍官之一,並於1694年開始指揮法軍一個大軍團的中央軍。在數次強行軍以誘捕威廉三世後,他們再次渡過馬士河,然後在內爾溫登附近停下。雙方在此爆發內爾溫登戰役,菲茨詹姆斯與英國步兵衛隊(Foot Guards)纏鬥,最終仍然因為被對方擊退而撤退。後來他被他的舅舅查爾斯·丘吉爾俘虜,並以三萬弗羅林贖回;[14]後又被用以交換受傷的奧蒙德公爵。[15]貝里克公爵的愛爾蘭盟友被指控讓他自己落入敵人手中,這項醜聞席捲白廳,並在議會引起許多憤怒的問題。
與此同時,約有400艘開往士麥那護衛艦隊被法軍俘虜。1695年,由於貝里克公爵對他父親的支援以及為法軍服役效力對抗英軍,他被議會立法剝奪英國貴族的身分。
做為一名軍人,貝里克公爵因為其勇氣、能力和正直而備受推崇。但當馬爾博羅公爵在列日挑戰法軍時,他當時還是跟著布夫萊公爵撤走。[16]1704年6月,貝里克公爵指揮一支法西聯軍,但除奪取一些壁壘要塞外,並未向敵軍做太多認真叫戰。[17]到1706年7月,身為波旁派首席將軍的菲茨詹姆斯,已經在北西班牙地區提升他們的優勢地位。8月,游擊隊強迫加爾韋伯爵撤離馬德里,這讓貝里克公爵能夠率部進入該城過冬。由於貝里克公爵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傑出的表現,他成為法軍主力,並在1706年成功遠征尼斯後被封為法國元帥。
路易十四習慣性向他的元帥們發出冗長的命令。1707年,在他寫給旺多姆公爵的信中寫道:「...貝里克公爵絕對有必要分出一個類似的比例,並向巴伐利亞選帝侯派遣足夠數量的部隊...」[18]法軍在萊茵河前線集結75個營及140個分隊,給予貝里克公爵極舒適的數量優勢。[19]1707年4月25日,貝里克公爵在阿爾曼薩打贏一場偉大且決定性的勝利,身為英國人的他擔任法西聯軍的指揮,擊敗領軍英葡荷聯軍的法國人呂維尼侯爵[c]。[20]五個英軍團、六個荷軍團及三個葡軍團和他們所有的大砲及軍團旗均被法西聯軍所俘獲。這場戰役終結英軍欲將哈布斯堡候選人查理大公送上西班牙王位的企圖。貝里克公爵「作為英勇的英國將軍擊敗法軍」這點,讓托利黨人相當困惑。[21] 在阿爾曼薩取勝後,貝里克公爵於1707年被腓力五世封為歷利亞及赫里卡公爵(Duque de Liria y Xérica)及阿拉貢中尉,後於1710年被路易十四封為法國貴族菲茨詹姆斯公爵(Duc de Fitz-James)。1707年7月,貝里克公爵發現聯軍已經離開馬斯垂克,向北派遣34個營和75個中隊,以會合歐根親王的軍隊。但馬爾博羅和英軍卻對敵人蹤跡的掌握不足。1708年春,荷軍突襲貝里克公爵在森科的營地(Cenco),屠殺營地內的所有人,這讓貝里克聞訊後對於英國人「竟能如此野蠻」感到不可置信。[22]同年七月,貝里克公爵在奧德納爾德趕上旺多姆公爵的軍隊,但因為已經太遲抵達,只能期待旺多姆公爵能撤往六英里外的勒加夫爾會師。[23]然而在旺多姆公爵大敗消息傳來之時,貝里克公爵仍然在馬士河畔的吉韋。他率部收容9,000名落單的部隊,並將他們投入杜埃的守衛,後來是里爾,貝里克公爵準備在那裏固守。但不幸的是,英軍比他早一步到那條防線,並摧毀防禦圍牆。儘管如此,貝里克公爵在8月3日仍然認為圍攻即將到來,從而將20個營及7個龍騎兵中隊用來加強駐防軍。里爾是一個佈防嚴密且要塞化的城鎮,同時對路易大帝來說也相當重要。儘管來自凡爾賽的命令不斷發出,要他立即進攻,但精明的貝里克公爵還是意識到馬爾博羅公爵試圖將他受到重創軍隊拉入戰鬥中企圖。[24]10月22日布夫萊元帥終於放棄並前往杜埃,但重要的是,貝里克公爵所部仍然完好無損。[25]
貝里克公爵是馬爾博羅公爵的外甥,早在前者成為法國元帥以前,流亡在外的他曾經與他舅舅的家族保持聯繫,當時正適逢里爾的圍城戰。[26]貝里克公爵還曾經派出他的侍從去購買聯軍馬匹。[27]而且他守寡的母親後來還改嫁給英軍戈弗雷(Godfrey)團長。1710年,托利黨在大選中獲勝,掃除新教徒對於與法國恢復和平的反對。在路易十四的鼓舞下,貝里克公爵開始規畫一個入侵英國的軍團。[28]隨著馬爾博羅公爵的失勢,法國得以免於失敗的恥辱。但貝里克警告老王位覬覦者不要相信他的舅舅,因為他在宮廷內的間諜知道:馬爾博羅公爵夫人莎拉是輝格黨人。[29]
晚年
貝里克公爵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最後一場偉大戰役,是他在經過相當長的圍城戰後,於1714年9月11日攻佔巴塞隆納。同年,他被封為金羊毛騎士團的一員。
後來因為試圖解釋1715年起義的潰敗,老王位覬覦者「永遠不會原諒他的同父異母兄弟──藍軍前團長──貝里克公爵,現在是一位經驗豐富且能幹的指揮官,並拒絕讓他領導他的部隊」。[30]不久之後,貝里克公爵被任命為吉耶訥省的軍事總督,並在那裡與孟德斯鳩成為好友。1718年12月,他在四國同盟戰爭中率隊進軍西班牙[d],砲轟聖塞巴斯提安,並占領吉普斯夸及比斯開大區。在隔年三月結束這場戰事後,和平維持很多年。西班牙國王腓力五世於1720年1月求和,貝里克公爵之後多年也未再上戰場,直至1733年的波蘭王位繼承戰爭。在當年的戰爭中,他被指派率領萊茵軍團,並成功於該年包圍基爾。隔年(1734年)6月12日,他在菲利普斯堡圍城戰中因為被加農砲擊中而陣亡。
婚姻與子嗣
貝里克公爵的兩段婚姻都有子嗣,他的後代分別繼承法國貴族頭銜菲茨詹姆斯公爵、西班牙貴族頭銜歷利亞公爵,以及後來才封的阿爾瓦公爵。
貝里克公爵早年曾經和派翠克·薩斯菲爾德19歲懷孕的遺孀盧坎伯爵夫人昂諾拉[e]陷入熱戀,後者是盎格魯愛爾蘭貴族第九代克蘭里卡德伯爵的女兒[31]。在薩斯菲爾德死[f]後兩年,他們於1695年3月26日在伊夫林省聖日耳曼昂萊結婚[32]。貝里克公爵扶養薩斯菲爾德的兒子:詹姆斯·薩斯菲爾德,後者在膝下無子的情形於1718年逝世[33]。貝里克公爵和伯爵夫人則有一子:[32]
- 詹姆斯·菲茨詹姆斯·斯圖亞特[g],他在其父死後繼承貝里克公爵的稱號[h],他是第二代貝里克公爵、第二代歷利亞及赫里卡公爵(生於1696年10月21日的伊夫林省聖日耳曼昂萊;卒於1738年6月2日的義大利那不勒斯)。他後來與貝拉瓜女公爵葡萄牙的卡塔利娜·文圖拉·科隆成婚,後者是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的後代。
昂諾拉·柏克不幸於結婚三年後的1698年逝世後,貝里克公爵於1700年4月18日在巴黎迎娶安妮·巴克利 (Anne Bulkeley,卒於1751年6月12日),她是亨利·巴克利[i]的女兒[32]。他們兩人擁有八個兒子與五個女兒,以下列舉有紀載者:[32]
- 亨利·詹姆斯·菲茨詹姆斯(生於1702年11月15日的伊夫林省聖日耳曼昂萊;卒於1721年10月13日的巴黎),法文名為「Jacques de Fitjames」,為第二代。他與Victoire-Félicité de Durfort結婚,兩人沒有子嗣。
- 亨麗埃特·菲茨詹姆斯(Henriette Fitzjames,生於1705年9月16日,卒於1739年9月3日的沙圖),1728年至1737年間擔任皇后瑪麗·蕾捷斯卡的女侍從。嫁予克萊蒙安博思伯爵讓·巴蒂斯特·路易(Jean Baptiste Louis, comte de Clermont d'Amboise),兩人有五個小孩。
- 弗朗索瓦·菲茨詹姆斯(1709年6月9日的伊夫林省聖日耳曼昂萊 –1764年7月19日),第三代菲茨詹姆斯公爵、蘇瓦松主教。
- 洛爾·安妮·菲茨詹姆斯(Laure Anne Fitzjames,1710年8月7日的伊夫林省聖日耳曼昂萊 –1766年12月5日),1737年至1763年間擔任皇后瑪麗·蕾捷斯卡的女侍從。嫁予蒙塔古的約阿希姆·路易(Joachim Louis de Montagu, marquis de Bouzols),他們有三個小孩。
- 亨利·菲茨詹姆斯(Henry Fitzjames,1711年9月8日 –1731年),1729年成為修道士,之後擔任利穆贊總督。被稱為「abbé de Berwick」。
- 查爾斯·菲茨詹姆斯(1712年11月4日的伊夫林省聖日耳曼昂萊 –1787年3月22日),他是第四代貝里克公爵、法國陸軍元帥他與Victoire Goyon de Matignon結婚,兩人有七個小孩。
- 瑪麗·埃米莉·菲茨詹姆斯(Marie Emilie Fitzjames,1715年10月9日 –1770年1月3日),1758年至1768年間擔任皇后瑪麗·蕾捷斯卡的女侍從。嫁予皮呂士的弗朗索瓦·馬里(François Marie de Pérusse, comte des Car),兩人有四個小孩。
- 愛德華·菲茨詹姆斯(Edouard Fitzjames,1716年10月17日 – 1758年5月5日的科隆),法國將軍
- 安妮·索菲·菲茨詹姆斯(Anne Sophie Fitzjames,1718年 –1763年4月25日),是位修女。
- 安妮·菲茨詹姆斯(Anne Fitzjames,1720年 –1721年5月23日)
祖先
第一代貝里克公爵詹姆斯·菲茨詹姆斯的先祖[34] | |||||||||||||||||||||||||||||||||||||||||||||||||||||||||||||||||||||||||||||||||||||||||||||||||||||||||||||||||||||||||||||||||||||||||||||||||||||||||||||||||||||||||||||||||||||||||||||||||||||||||||||||||||||||||||||||||||||||||||||||||||||||||||||||||||||||||||||||||||||||||||||||||||||||||||||||||||||||||||||||||||||||||||||||||||||||||||||||||||||||||||||||||||||||||||||||||||||||||||||||||||||||||||||||||||||||||||||||||||||||||||||||||||||||||||||||||||||||||||||||||||||||||||||||||||||||
---|---|---|---|---|---|---|---|---|---|---|---|---|---|---|---|---|---|---|---|---|---|---|---|---|---|---|---|---|---|---|---|---|---|---|---|---|---|---|---|---|---|---|---|---|---|---|---|---|---|---|---|---|---|---|---|---|---|---|---|---|---|---|---|---|---|---|---|---|---|---|---|---|---|---|---|---|---|---|---|---|---|---|---|---|---|---|---|---|---|---|---|---|---|---|---|---|---|---|---|---|---|---|---|---|---|---|---|---|---|---|---|---|---|---|---|---|---|---|---|---|---|---|---|---|---|---|---|---|---|---|---|---|---|---|---|---|---|---|---|---|---|---|---|---|---|---|---|---|---|---|---|---|---|---|---|---|---|---|---|---|---|---|---|---|---|---|---|---|---|---|---|---|---|---|---|---|---|---|---|---|---|---|---|---|---|---|---|---|---|---|---|---|---|---|---|---|---|---|---|---|---|---|---|---|---|---|---|---|---|---|---|---|---|---|---|---|---|---|---|---|---|---|---|---|---|---|---|---|---|---|---|---|---|---|---|---|---|---|---|---|---|---|---|---|---|---|---|---|---|---|---|---|---|---|---|---|---|---|---|---|---|---|---|---|---|---|---|---|---|---|---|---|---|---|---|---|---|---|---|---|---|---|---|---|---|---|---|---|---|---|---|---|---|---|---|---|---|---|---|---|---|---|---|---|---|---|---|---|---|---|---|---|---|---|---|---|---|---|---|---|---|---|---|---|---|---|---|---|---|---|---|---|---|---|---|---|---|---|---|---|---|---|---|---|---|---|---|---|---|---|---|---|---|---|---|---|---|---|---|---|---|---|---|---|---|---|---|---|---|---|---|---|---|---|---|---|---|---|---|---|---|---|---|---|---|---|---|---|---|---|---|---|---|---|---|---|---|---|---|---|---|---|---|---|---|---|---|---|---|---|---|---|---|---|---|---|---|---|---|---|---|---|---|---|---|---|---|---|---|---|---|---|---|---|---|---|---|---|---|---|---|---|---|---|---|---|---|---|---|---|---|---|---|---|---|---|---|---|---|---|---|---|---|---|---|---|---|---|---|---|---|---|---|---|---|---|---|---|---|---|---|---|---|---|---|---|---|---|---|---|---|---|---|---|---|---|---|---|---|---|---|---|---|
|
註釋
- ^ 其餘頭銜還包括第一代歷利亞及赫里卡公爵(1st Duke of Liria and Jérica),以及第一代菲茨詹姆斯公爵(1st Duke of Fitz-James)
- ^ 第一代馬爾博羅公爵的姊姊
- ^ 即後來的加爾韋伯爵
- ^ 對抗腓力五世
- ^ 先前被稱為昂諾拉·柏克小姐(Lady Honora Burke)或 Lady Honora de Burgh; b. Portumna Castle, Co. Galway, 1674 – d. Pézenas, 16 January 1698
- ^ 1693年7月29日戰死於蘭登戰役
- ^ 或稱Jacobo Francisco Fitz-James Stuart
- ^ 「在1716年成為歷利亞公爵以前,也被稱為廷茅斯伯爵。Volume two of the Complete Peerage (1912), following earlier authorities, thought that he was attainted in England about this time, but an appendix in volume twelve, part two, showed that no act of attainder was brought against Berwick in parliament and that there is no evidence that Berwick was outlawed, which would also have resulted in attainder. 貝里克公爵因此可能保留它英國貴族的身分直至他逝世為止。」 (Handley 2011).
- ^ 詹姆斯二世的家庭主人
註腳
- ^ Waller 2002,第40頁.
- ^ Holmes 2000,第48頁.
- ^ Gazette 2224,第2頁 Note that dates given for Gazette issues before 1752 are Old Style, with the new year not beginning until 25 March. By modern reckoning, this issue would be dated 1687
- ^ Tucker 2015,第81頁.
- ^ Holmes 2000,第138頁.
- ^ Thomson 1987,第49–50頁.
- ^ Holmes 2000,第148–150頁.
- ^ White-Spunner 2010,第121頁.
- ^ White-Spunner 2010,第127頁.
- ^ White-Spunner 2010,第127–130頁.
- ^ Thomson 1987,第72–73頁.
- ^ Holmes 2000,第186–187頁.
- ^ White-Spunner 2010,第146頁.
- ^ Thomson 1987,第82頁.
- ^ White-Spunner 2010,第149–150頁.
- ^ Thomson 1987,第102頁.
- ^ White-Spunner 2010,第172頁.
- ^ Holmes 2000,第370頁.
- ^ HHolmes 2000,第371頁.
- ^ Holmes 2000,第28, 209, 356頁.
- ^ Thomson 1987,第196頁.
- ^ Duke of Berwick's Letters, cited in White-Spunner 2010,第180頁.
- ^ Holmes 2000,第379頁.
- ^ Holmes, p.396
- ^ Thomson 1987,第217頁.
- ^ Thomson 1987,第220頁.
- ^ Duke of Berwick to Marlborough 8 September 1703 in BL Add Mss 61270 f.1, (Holmes 2000,第468頁).
- ^ Thomson 1987,第254頁.
- ^ Thomson 1987,第275頁.
- ^ White-Spunner 2010,第167頁.
- ^ White-Spunner 2010,第140頁.
- ^ 32.0 32.1 32.2 32.3 Handley 2011.
- ^ White-Spunner 2010,第109頁.
- ^ Burke's Peerage (1936); Burke's Peerage (1952); The Complete Peerage vol.II (1910-37) ed. G.E.Cokayne; Debrett's Peerage (2000); Genealogical and Heraldic Dictionary of the Peerage (1869).
參考
- Handley, Stuart. Fitzjames, James, Duke of Berwick upon Tweed (1670–1734. 《牛津國家人物傳記大辭典》 線上版. 牛津大學出版社. May 2011. 需要訂閱或英國公共圖書館會員資格
- Holmes, Richard. Marlborough. London: HarperPress. 2000.
- Thomson, G. M. The First Churchill: Life of the Duke of Marlborough. 1987.
- Tucker, Spencer C. (編). James Fitzjames, First Duke of Berwick. 500 Great Military Leaders I. ABC-CLIO. 2015.
- Waller, Maureen. Ungrateful Daughters: The Stuart Princesses Who Stole Their Father's Crown. St. Martin's Griffin. 2002.
- White-Spunner, Sir Barney. Horse Guards. London: Macmillan. 2010.
- 第2224號憲報. 倫敦憲報. 10 March 1686.
延伸閱讀
- Cavendish, Richard. The Battle of Almanza. History Today. April 2007, 57 (4) [2019-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4).
- Berwick, James FitzJames, Duke of.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3 (第11版).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835–836. 1911. Chisholm, Hugh (編).
- Childs, John. The Army of James II and The Glorious Revolution.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80.
- Lees-Milne, James. The Last Stuarts. Hogarth Press. 1983.
- Petrie, Charles. Charles, Duke of Berwick: the picture of an age. Eyre & Spottiswoode. 1953.
- Petrie, Sir Charles. The Marshal Duke of Berwick: The Picture of an Age. London: Eyre & Spottiswoode. 1953.
- Ryan, Sean. The Marshal Duke of Berwick (1670–1734). Wild Geese Heritage Museum and Library. 2000 [2019-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2).
- Stephens, Henry Morse. Fitzjames, James. Stephen, Leslie (編).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19. London: Smith, Elder & Co: 184–185. 1889.
外部連結
軍職 | ||
---|---|---|
前任: 費勒斯閣下 |
安妮公主的丹麥步兵衛隊隊長 1686年–1688年 |
繼任: 約翰·博蒙特 |
前任者: 加恩斯博羅伯爵 |
樸茨茅斯總督 1687年–1689年 |
繼任者: 托馬斯·托勒曼奇 |
前任: 牛津伯爵 |
藍軍團長 1688年 |
繼任: 愛倫伯爵 |
前任: 丘吉爾殿下 |
第三騎兵衛隊隊長 1688年–1689年 |
繼任: 丘吉爾殿下 |
榮銜 | ||
前任者: 加恩斯博羅伯爵 卡姆登子爵 |
漢普郡的陸軍中尉閣下 1687年–1688年 |
繼任者: 溫徹斯特侯爵 |
前任者: 加恩斯博羅伯爵 |
漢普郡的庫斯托斯羅圖洛姆 1688年 | |
西班牙貴族爵位 | ||
新頭銜 | 貝里克公爵 1695年–1734年 |
繼任者: 詹姆斯·菲茨詹姆斯·斯圖亞特 |
歷利亞及赫里卡公爵 1707年–1734年 | ||
法國貴族爵位 | ||
新頭銜 | 菲茨詹姆斯公爵 1710年–1734年 |
繼任者: 亨利·詹姆斯·菲茨詹姆斯 (Henry James Fitz-Jam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