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西崑酬唱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西崑酬唱集》,簡稱《西崑集》,2卷,北宋楊億編著,與《冊府元龜》同時產生。由於此書的流行,產生了西崑體

「西崑」是指西方昆崙之山,係取自《穆天子傳》之「天子升於崑崙之丘,至於群玉之山,先王之所謂冊府。」據此,後人稱帝王藏書的秘閣為冊府。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編纂《冊府元龜》團隊中,楊億與劉筠錢惟演等十七位文學家預修《冊府元龜》之餘,[1]寫詩唱和,並把這些詩編輯成集,共250首,多學李商隱,用事深密,追求辭藻的華麗,堆砌典故。楊億在《西崑酬唱集序》中說:「歷覽遺編,研味前作,挹其芳潤,發於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劘。」集中所收楊億、劉筠、錢惟演三人詩作分別為75首、73首和54首,占總數的五分之四以上;此外有李宗諤7首、陳越1首、李維3首、劉騭5首、刁衎2首、任隨3首、張詠2首、錢惟濟2首、丁謂5首、舒雅3首、晁迥5首、崔遵度1首、薛映6首、劉秉6首等人作品。[2]《西崑酬唱集》行世後,風行一時,「後進學者爭效之,風雅一變,謂之崑體,由是唐賢諸詩集幾廢而不行」。[3]《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指出:「後歐、梅既出,詩格一變,億等之派遂微。然其組織工致,鍛鍊新警之處,終不可磨滅。」《西崑酬唱集》中某些作品有其寓意,例如《宣曲》詩便有諷刺古代帝王后宮荒淫之意,因被檢舉為隱射當朝,宋真宗下詔禁止浮文。[4]

按《藏園群書經眼錄》,西崑酬唱集有嘉靖十六年張綖玩珠堂刊本、清代古香樓刊本、影宋精寫本、楊紹和海源閣舊藏精寫本以及趙作肅見山堂刊本。[5]其中的海源閣抄本為萬曆朝錢允治手抄。[6]莫友芝《郘亭書目》謂之清寫本,有誤。[7]1980年中華書局出版王仲犖所撰《西崑酬唱集注》。

注釋

  1. ^ 西崑酬唱人數有十七或十八人之爭論。楊億撰《西崑酬唱集》序,自言與錢惟演、劉筠「更迭唱和」,又雲「其屬而和者又十有五人」。楊、劉、錢三人加十五人則共十八人。而今本《西崑集》只有十七人,實則脫漏館職王曾此人。《後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八〇《後村詩話》云:「王沂公(即王曾)只有一篇在卷末。」
  2. ^ 王仲犖《西崑酬唱集注》前言
  3. ^ 歐陽修《六一詩話》:「自楊、劉唱和,《西崑集》行,後進學者爭效之,風雅一變,謂之體。」
  4. ^ 《長編》引江休復《嘉祐雜誌》所云:「上在南衙,嘗召散樂伶丁香,晝承恩幸,楊、劉在禁林作宣曲詩,王欽若密奏,以為寓諷,遂助令戒僻文字。」
  5. ^ 藏園群書經眼錄
  6. ^ 藏園批註楹書隅錄
  7. ^ 藏園批註郘亭知見傳本書目

參考文獻

  • 肖瑞峰. 重評《西崑酬唱集》中的楊億詩[J]. 文學遺產, 1984(1): 6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