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討論:霍枯燥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您好,霍枯燥!歡迎加入維基百科!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裡。除了歡迎辭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權問題解答
貢獻內容必須是您所著或獲得授權
同意在GFDL條款下發布
手冊
手冊
問號
問號
有問題?請到互助客棧詢問,或在我的對話頁提出。別忘記:討論後要簽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個波浪紋「~~~~」。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18164 08:25 2006年7月13日 (UTC)

你知道嗎?
你知道嗎?

恭喜您!您最近建立或大幅改進的條目杜充經推薦後,獲選於首頁作新條目展示。如果希望推薦其他您關注的條目,歡迎前往Wikipedia:新條目推薦/候選提名。在您建立或大幅改進的所有條目中,總計有4篇條目獲推薦作首頁新條目展示。

4
/Archive1

關於文言文翻譯

您好,看到了您給我的留言,需要澄清的是,我對中文維基百科深感失望,已經決定不再編寫中文維基,我目前將主要精力放在百度百科和英文維基上,因而不打算在該頁面發表意見。謝謝您的邀請。另外,資治通鑑的原文我本沒有打算翻譯,在金翅大鵬鳥提出以後,我採用意譯,只翻譯了大致意思。我自己是偏向不翻譯淺近文言,只對部分生僻字和深奧難懂的文言文進行翻譯的。—雲翼垂天 2007年5月25日 (五) 00:12 (UTC)[回覆]

(:)回應 此地是完全Peer-to-peer模式,優點是比較自由,缺點是確實有些亂。英文維基的情況是一模一樣的。技術上講,此地比百度百科要好得多了,百度的技術支持和內容過濾都很讓人頭疼,內容強制轉化成簡體,關鍵詞過濾等等。政治上講,這里主要看受教育的內容加上自我選擇站立場,這個到哪裡都不會改變的。總體來說,覺得失望的地方和人物可以選擇不理,只做好自己該做的,不要對結果抱太大的希望,這就問題不大了。—霍枯燥 2007年5月25日 (五) 05:37 (UTC)[回覆]
(:)回應明白你的意思,但是我覺得英文Wiki比這裡好多了,主要還是對中文維基的管理比較失望吧。其實我比較看好citizendium,是維基的一個創始人出走創立的。百度確實不完善,但它是大陸可以訪問的,這點就足夠了。—雲翼垂天 2007年5月25日 (五) 06:17 (UTC)[回覆]
我的想法是把wikisource作為可靠來源,其白話譯文放入wikipedia某地因為白話譯文本身就是不錯的wiki內容,wikisource本身卻不收這些版權不明的白話譯文。另外,白話譯文最好不要一人一個版本,那樣似乎太混亂了,以便引用。結果編輯中多次用copy來引用譯文內容之下,發現合適的引用譯文的方式絕不能是簡單copy,因為copy的時候省事,改錯的時候就難了。所以想搞成模板,統一引用,改錯的時候只改一處;但這種純內容的東西,和導航模板又不是一回事,所以想來想去,似乎增加一個Content:空間是個不錯的方案。白話譯文放入Content:空間,Wikipedia里則可用嵌入(Transclusion)調用這些譯文內容。另闢Content:空間的原因是:嵌入(Transclusion)是個有爭議的操作,嵌入調用主條目名字空間的條目會造成混亂,很多用戶強烈反對嵌入調用主條目名字空間的條目,所以應該僅僅允許嵌入調用"Content:空間里的譯文內容"和"Template:空間里的導航模板",這樣就和主條目名字空間區別開來了。—霍枯燥 2007年5月25日 (五) 00:51 (UTC)[回覆]
分享一下我編輯歷史類條目的經驗和想法:我一般習慣將涉及到古人的書、奏、令、教的原文都已注釋方式引入原文,然後大略的在原文中總結,所以基本上沒有遇到翻譯問題。但這樣又造成注釋文字太長,比如黨錮之禍的條目就多少受此之累,大概70%的注釋都是注引古人疏奏而非史書正文(但出木杉說該條目是翻譯古文的條目是完全沒有道理的,這些文字根本沒有翻譯過)。因為史書也是引用這些文字,全文引入的好處是如果能找到更全面的版本,可以隨時替換,但這樣的缺點是如果該古人的文字已經結集,則很可能也被Wikisourse收入,不過對於秦漢三國的人來說,基本上不存在這個問題。
我個人覺得淺近文言沒有翻譯的必要,只有某些詰屈聱牙的文字才有必要作出註解,但最好也只限於名詞、動詞的注釋。—雲翼垂天 2007年5月25日 (五) 01:21 (UTC)[回覆]
另外,用Wikisource涉及一個問題,就是史書注引的他人文字,該歸在哪個作者名下?如果是史書正文,當然好辦,但如果是註裡面的,引用某作者、年代都無法考證,或有爭議的文字,該怎麼辦?Wikisource感覺太舶來品了,結構完全是西式的,不適合中國古文資料的收藏。—雲翼垂天 2007年5月25日 (五) 01:27 (UTC)[回覆]
這個涉及wikipedia和wikisource的區別。這個想像中的Content:空間,和Wikipedia主條目名字空間不一樣的地方,除了可以允許嵌入以減少多處copy改善難的問題以外,允許子頁面也是一個和wikisource+wikipedia-Portal相像但和wikipedia主條目空間不像的地方。有這麼一個想像的例子,比如關於「靺鞨」的所有可靠譯文,可以如下組織:(1)生成「Content:靺鞨/舊唐書」、「Content:靺鞨/新唐書」、「Content:靺鞨/新五代史」、「Content:靺鞨/舊五代史」、「Content:靺鞨/宋史」、「Content:靺鞨/遼史」這些存放具體譯文內容的子頁面;(2)在主頁面「Content:靺鞨」里,可以做成一個目錄頁面,也可以用嵌入來調用各子頁面形成一個組合頁面,隨便哪種看起來都很合理。(3)在一般維基百科主條目名字空間裡,根據需要調用具體的譯文內容子頁面,這里可以看出屬於Content:空間裏的條目的組織,分得細點沒有壞處,這個有子頁面、甚至子子頁面的支持,組織起來就沒難度了。比如「Content:靺鞨/新五代史」可以細分成「Content:靺鞨/新五代史/黑水靺鞨」和「Content:靺鞨/新五代史/渤海靺鞨」,調用的時候注意一下就可以了。--霍枯燥 2007年5月25日 (五) 01:49 (UTC)[回覆]
另外,我覺得並不需要把Wikisource的東西都翻譯,這個也是不現實的。要翻譯的只是有用的部分,比如前面這個「Content:靺鞨」的例子。還有其他例子,比如「Content:南陽」之類,把wikisource的資料里有關南陽的譯文都攢到一起,可用於地方史。南陽只是個例子,每個地方都可以如此處理。—霍枯燥 2007年5月25日 (五) 01:49 (UTC)[回覆]
關於史書注引的他人文字,該歸在哪個作者名下?這個可以參考一下維基文庫《昭明文選》對李善註和胡克家文選考異的處理方式。技術上總還是有辦法解決的。—霍枯燥 2007年5月25日 (五) 05:42 (UTC)[回覆]
這個是專為此書所作的注,因此這樣作沒什麼疑問,但要是「注引」別的書,該怎麼辦呢?比如說,三國志,裴松之注引了漢晉春秋的大量篇幅,那漢晉春秋的作者習鑿齒是不是也該註明?畢竟這不是裴松之本人的作品,或者乾脆恢復成一個單獨作品頁面?佚名作者的曹瞞傳之類,又該怎麼註明?而且漢晉春秋這樣的肯定需要單獨創立頁面的,那是不是又重複了?總之,我覺得Wikisource的整個構架不適合東方典籍,就像用地心坐標系求解行星運動,肯定能求的出來,但肯定比日心系繁瑣百倍。—雲翼垂天 2007年5月25日 (五) 06:45 (UTC)[回覆]
可以參考《s:文選》中對《文選考異》的錄入做法。Wikisource是繼承Wikipedia的架構,連錄入英文圖書也不是最初的設計目標,肯定不完美,但明顯更好的網站也不太好找,比如百度的「百度國學」內容很多,但質量可疑,編輯支持也差。--霍枯燥 2007年5月27日 (日) 04:50 (UTC)[回覆]

鄭芝龍叫唆主使袁崇煥 殺毛文龍 維護鄭海上利益

明末鄭芝龍暗中掌控明朝,大到受傳統歷史教育養成的歷史學家,想像不到!鄭芝龍搞金權政治,養了明末兩位掌權將臣:洪承疇與袁崇煥!不相信?你們慢慢去查、去研究,我裕綸研究民初政治經濟歷史,是best級哩!。 —[[User:裕綸|裕綸]] 00:45 2007年5月26日 (UTC)

這是「大話東遊」?--霍枯燥 2007年5月27日 (日) 04:50 (UTC)[回覆]

建議新條目推薦候選門檻提高

我在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發起了這個話題的討論,歡迎移駕屈尊,參與討論。——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07年5月29日 (二) 15:16 (UTC)[回覆]

關於年號

霍枯燥你好,我想請教你一件事。你認爲年號條目中以建立該年號的君主為命名方法是否合理?願聞其詳,謝。zzz……很睏 找我 2007年6月14日 (四) 13:05 (UTC)[回覆]

以下是我以前在Talk:中國年號列表/以朝代排列中的看法:

年號的消歧義

似乎是消歧義後綴越少越好。因為一個朝代內的年號是不會重復的(可能下一個皇帝繼續用上一個的年號,如「天會 (金太宗)」和「天會 (金熙宗)」,時間上是連續的,但不會起一個從前已經用過的年號;唯一的例外是蒙元至元,有元世祖元惠宗重復使用),所以主要以「年號 (朝代)」來消歧義比較好,比如「大定 (金)」,而不是「大定 (金世宗)」。多出來的「世宗」兩個字是多餘的。—霍枯燥 2007年5月4日 (五) 00:47 (UTC)[回覆]

查了一下,還有一個上元唐高宗唐肅宗重復使用的,除此之外,再無特例。
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引用年號時產生混亂,明明「大定 (金)」早就編寫好了,結果有用戶用「大定 (金世宗)」來引,結果是紅字不存在,萬一再有用戶去重復編寫,那就是浪費時間了。統一成「年號 (朝代)」來消歧義,就沒有這個問題了。唯二的兩對例外是至元 (元世祖)至元 (元惠宗)上元 (唐高宗)上元 (唐肅宗)四個年號,必須用「年號 (朝代君主)」來引,其它不再有二義性。—霍枯燥 2007年5月4日 (五) 01:24 (UTC)[回覆]
一個朝代時限內出現的(注意:不一定是一個朝代的君主使用的)年號是可以重復的,再擧多幾個例子:北魏南安王北魏宣武帝永平、劉宋前廢帝和武昌王的永光,與及其他時期的永貞永興至元建始順天順德廣德應天羅平。雖然我理解你和登錄的主張;不過這樣做的話,需要再一次經過選擇才能制定條目消歧義。我一直建議的人名可以見簡潔地消歧義。zzz……很睏 找我 2007年6月15日 (五) 12:26 (UTC)[回覆]
#「亦寫作」這樣的年號一般不會造成維基名字空間里的麻煩,因為其維基名會按正名,而不是 「亦寫作」的偏名。偏名會在正文中提到並適當加上粗體,但並沒有影響到wikilinks。一個類似的例子是古人的字和號等別名,重復得很多,但一般不會造成維基名字空間里的麻煩,因為一般這些只影響正文內容,而不是wikilinks。這個情況包括北魏南安王的承平(亦寫作永平),南朝宋劉渾其實是列在"元光"里的(亦寫作永光),唐朝襄王李熅的建貞(亦寫作永貞),
#史思明、董昌、朱泚等割據勢力的年號,其實並不沖突,因為他們並不自稱唐朝,用割據政權的名字消歧義是可以的。後燕建始之慕容詳其實是割據勢力,不算在後燕帝王世系裡面。大理國在中國正史里是外國志里的,其年號不正規,用法相對混亂。
#真正在同一朝代里有沖突的,有金的天會、唐的上元、元的至元、北魏的永興。這在正史的幾百個年號里的比例太小了。算上割據勢力的各色各樣的年號,則是上千個才有四個(假設割據勢力的年號都可用割據勢力政權名消歧義)。
所以我還是傾向只用朝代名消歧義,因為這樣照顧的是99%的絕大多數。但我也不反對你說的用君主名消歧義,那樣的話就是說每個年號條目至少要用兩個名字都可訪問。--霍枯燥 2007年6月15日 (五) 21:40 (UTC)[回覆]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人的記憶力的限制,我主要是記不大清有些年號和君主的對應關系,但一般而言很容易知道這個年號是哪個朝代的。所以寫的時候用「年號 (朝代)」很容易,用「年號 (君主)」的相對難度就高些。所以我的要求實際上是說「年號 (朝代)」這個引用方式是必需的,至於條目的維基名字叫什麼反而倒無所謂。--霍枯燥 2007年6月15日 (五) 21:52 (UTC)[回覆]
還有的是,我們的討論還是限制在中國年號裏。人名消歧義可以將年號從不同地區(中日朝越)獨立出來處理。zzz……很睏 找我 2007年6月15日 (五) 12:28 (UTC)[回覆]


信任機制的討論

剛才看到您在投票中表達了意向, 客棧現正在討論一個重選方案, 很希望了解你的看法, 請看看有沒有錯漏之處和發表你的看法。謝謝! 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構思:取消罷免機制,以重選代之 --Kevin wong 2007年6月19日 (二) 18:43 (UTC)[回覆]

我不同意那裡面列舉的說法,但我自己的想法並不成熟,所以沒有投票。我的想法就是「仿生」,既然現實生活中的管理機制就擺在那裡,而且裡面有一些還是scalable到一個巨大社群級別的,比如三權分立、總統兩院制等等,不妨照貓畫虎學一學:乾脆搞一個內閣制(總統制似乎做不到)、兩院制算了。內閣既有任期限制、又可隨時罷免;兩院有任期限制、沒重大事變不可罷免;參議院按地域分配,眾議院按人數分配,如何?呵呵,有點天方夜譚。--霍枯燥 2007年6月19日 (二) 23:16 (UTC)[回覆]

A POV user in en.wikipedia and here

User:Nat Krause,美國人,中文名「曹建松」,對西藏問題很感興趣,在en.wikipedia又在「東北/滿州」之稱的爭論上全力支持恢復「滿洲」之名稱,POV行為相當明顯。其編輯頁面將被本人查看。--霍枯燥 2007年6月23日 (六) 18:07 (UTC)[回覆]

第五次動員令

第五次動員令將在7月15日開始,8月31日結束,歡迎各方維基人參加。

本次動員令是大動員令+小動員令的模式,3個主題的小動員令分別是:消滅外文動員令歷史動員令世界遺產動員令。規制與前次大致相同。

「消滅外文動員令」要求參與者從翻譯任務的100個條目中選擇條目,完成翻譯。

詳細規定參見Wikipedia:動員令/第五次動員令

請收到此邀請函的維基人,將此邀請函發給其他維基人,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高維基的品質。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成敗關鍵之一,謝君之合作。—費勒姆 費話連篇 2007年7月27日 (五) 02:10 (UTC)[回覆]

請參與投票

請參與投票 有人頻繁破壞河南地域歧視未果,竟然發起投票要刪除該條目,請您參與投票,決定刪除還是保留。謝謝—十字花劍 2007年7月31日 (二) 06:11 (UTC)[回覆]

Re:請君尊重討論結果

你的說法完全不實,什麼叫強迫性統一叫zh-tw譯名?中國大陸外交部的譯名具有代表中國大陸的真正權威性和官方性,絕不是什麼zh-tw譯名。--Wengier留言2007年8月2日 (四) 05:07 (UTC)[回覆]

請你數一下大陸用戶在Talk:首爾中的發言反對改譯名的比例好嗎?另外,中國大陸外交部駐韓國大使館仍然使用「漢城」作為正式中譯,請看網頁最下面的駐韓國大使館地址一欄「漢城特別市鍾路區孝子洞54番地」。這是明顯的事實,不能說沒有就沒有,是吧?--霍枯燥 2007年8月2日 (四) 05:12 (UTC)[回覆]
鑒於你找出的大陸外交部的網頁中確實頻繁使用「首爾」,我認為zh-hans:的譯法可以是「漢城(首爾)」。如果大陸外交部正式承認韓國官方的中譯之後,zh-hans:的譯法改為「首爾(漢城)」。這個還是比較尊重各方的作法。--霍枯燥 2007年8月2日 (四) 05:17 (UTC)[回覆]
請見我的回覆。不同人有不同人的觀點是正常的,比如你可以有不同的觀點,但是語氣請不要太偏激而且強迫他人(包括中國政府和接受了新名稱的中國人)也一併遵守,不過如有不同意見可以向相應部門(中國政府)反映。--Wengier留言2007年8月2日 (四) 06:00 (UTC)[回覆]
我的上一輩人中無人接受「首爾」這個新名稱,他們都還身體健康能上網,閣下的一刀切的作法,雖然不肯承認是強迫他人,其實就是強迫了這些人。另外,中國政府並沒有宣布接受新名稱,請你不要以尚不存在的事情作為公設,如有不同意見可以向中國政府反映,請他們發個聲明。--霍枯燥 2007年8月2日 (四) 06:07 (UTC)[回覆]
中國政府早已宣布開始啟用新名稱,我已給你發過消息來源[1]。不僅如此,中國大陸各部門和出版物早已採取實際行動採用新名。--Wengier留言2007年8月2日 (四) 06:12 (UTC)[回覆]
關於「中國政府早已宣布開始啟用新名稱」,你發過總共兩條來源(1)中國近日將開始啟用漢城市中文新譯名「首爾」(2)韓國首都中文譯名改為「首爾」。兩條都出自於一個叫譚晶晶的女士的筆下,其實內容也大部相同,就是一條來源而已。而且這和官方聲明差太遠了,據某某透露,這是小道消息一樣的東西,如何能作為正式宣稱,這不是開玩笑麼?--霍枯燥 2007年8月2日 (四) 06:17 (UTC)[回覆]
你之前所發的關於中國大陸尚未啟用的新名的消息也是來自於www.tom.com上的網絡消息,而我上面的消息來源則來自更具權威性的新華網的消息。更重要的是,中國大陸各部門和出版物早已採取實際行動採用新名。新華網上的內容絕非什麼小道消息。我當時就曾留意過,在2005年10月之前外交部等各部分都是使用的舊名漢城,但該消息發布的2005年10月後均已改為新名首爾。--Wengier留言2007年8月2日 (四) 06:30 (UTC)[回覆]
這個我也注意到了,因此我說過「鑒於你提供的大陸官方信息確實頻繁使用『首爾』這個譯法」,(1)所以我認為「zh-hans:漢城(首爾)」是一個反映事實的維基名。但同時鑑於大多數zh-cn維基用戶反對改名,一步登天改成「首爾」是不合理的。(2)等到大陸官方真正宣稱了,那時我認為「zh-hans:首爾(漢城)」是一個反映事實的維基名。(3)等到大多數zh-cn維基用戶贊成了,改成「zh-hans:首爾」才是合理的。--霍枯燥 2007年8月2日 (四) 06:40 (UTC)[回覆]

恭喜

感謝您對中文維基百科的貢獻。根據您的貢獻,現授予您維基執行編輯榮譽。歡迎您繼續幫助改進維基百科。

木木 2007年8月6日 (一) 20:52 (UTC)[回覆]

請不要加入詩詞歌賦

霍兄,您在三國演義安史之亂等條目中都加入了大量詩詞歌賦,我不同意您這種做法,這是百科全書,應堅持學術性,加入詩詞則文學色彩太強,而且加入哪首詩詞也完全沒有標準,希望您能認同。如果您有不同意見,我會送交互助客棧尋求共識。謝謝。—鳥甲 2007年8月8日 (三) 07:36 (UTC)[回覆]

三國演義的詞是羅貫中寫小說時選擇的本來就有的開篇詞,出自楊慎,已和三國演義連成一個整體,讀三國演義不知道這個的恐怕沒幾個。安史之亂確實有些難辦,但我希望類似情況處理起來考慮一下以下的個人意見:
  1. 加有「詩史」地位的詩詞只局限於歷史類事件歷史類人物的文章。另外,關於詩人騷客和其代表作品的條目,也應允許加其1首代表作。
  2. 在歷史類事件或歷史類人物的文章中,加1首有「詩史」地位的詩詞應該是可以的,1首也不能加有些違背中文的文化傳統(畢竟中文的傳統強項在詩詞),但具體加哪1首可以有爭論,有爭論時以少數服從多數為準。
  3. 我迄今為止最多一篇歷史文章加3首,3首以上我認為就肯定太多了。既然有觀點認為3首也太多,這個我看也可以討論一下。如果可以加詩史的話,到底是以加1首題頭詩為上限,還是2首(題頭詩+結局詩)為上限安史之亂我從前加的是白居易的《長恨歌》節選「漁陽鼙鼓動地來」為題頭,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為結局。這在文化界也都是有代表性的。。--霍枯燥 2007年8月9日 (四) 01:26 (UTC)[回覆]
除非是介紹這個詩歌或者詩人的條目,否則我反對在條目中使用任何詩歌。您可以想像一下一個正規百科全書會不會在三國演義這個條目里橫空插入一首詩詞。楊慎的那個開篇詞如果要出現,也應該以介紹的方式在正文中以百科的語言提及,而不能橫空插入。詩詞這種格式,是非常主觀性的、個人化的文體,不適合百科全書的格式。希望您三思。我馬上將把這個問題提交到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鳥甲 2007年8月9日 (四) 09:00 (UTC)[回覆]
您可以想像一下一個正規百科全書會不會在三國演義這個條目里橫空插入一首詩詞。」 這個我認為正規百科全書介紹三國演義這個條目時都會介紹羅貫中選的開篇詞的正規出版社印刷的《三國演義》全有這個開篇詞的,主要問題是如何介紹。所以我覺得也許應該在如何加這種詩詞上討論一下,而不是不許加。也許正文裡加幾句如「楊慎的《臨江仙》被選作《三國演義》的開篇詞,內容見右欄」這樣的介紹為好。關於安史之亂的詩史可以同樣處理,只要不搞成橫空出世,有點鋪墊就可以了,畢竟白居易和杜甫關於安史之亂的詩史已是中國文化史的一部分,說是個人化的文體似乎太貶低他們了,正文裡加些常識性的介紹應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霍枯燥 2007年8月9日 (四) 23:17 (UTC)[回覆]

可供查證成為維基百科正式方針討論中

按英文最新版本翻譯的Wikipedia:可供查證正在Wikipedia talk:可供查證#提議:可供查證成為維基百科正式方針中進行討論,以得出是否應成為維基百科正式方針的結果。希望閣下能前往並參與討論,謝謝!--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SVG矢量圖?找我就對了 2007年8月14日 (二) 04:10 (UTC)[回覆]

維基研究協助

霍枯燥您好,我是就讀於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的學生邱家緯,目前正進行一項對兩岸三地維基人的研究,需要許多維基用戶的協助。這份研究曾在07年的維基年會發表過,也訪問過來自中國大陸、香港與台灣的維基用戶。現在更需要大量的問卷資料輔助,希望您能夠提供維基的編輯經驗。這份問卷只需要花您兩分鐘時間,但是對維基領域研究有很大貢獻,謝謝您的幫忙!

這份問卷的詢問範圍僅於編輯過程與經驗,不涉及私人資料,請您安心。

問卷網址:http://www.my3q.com/home2/184/loat5oo/88988.phtml

看在我挨家挨戶去留言的份上,幫幫我吧!—櫻花猴 2007年10月31日 (三) 11:21 (UTC)[回覆]

新建條目請記得加上分類

如題。—Kolyma (留言) 2008年6月8日 (日) 09:35 (UTC)[回覆]


您好,你創建的頁面被認為符合快速刪除的標準,已被提出快速刪除。

若您認為這個通知被錯誤地放到了這裡,您可以將{{hangon}}放置到被提刪頁面的頂部(但放置到快速刪除模板的下面),並在討論頁闡明您的觀點。但是,一旦條目被加入快速刪除模板,只要條目滿足快速刪除的標準,它便可能立即被刪除。請您不要自行移除快速刪除模板,但也請您大膽改善條目,以使其儘量滿足維基百科的方針與指引。在該條目被刪除後,您可以聯繫管理員,詢問他們是否可以將被刪除前的條目通過郵件發送給您,便於您未來重新編寫條目。 --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09年12月16日 (三) 10:02 (UTC)[回覆]

檔案存廢討論:通知

您好。您上傳的檔案File:Karakorumroutes.jpg已列入Wikipedia:檔案存廢討論中,具體原因及討論請參閱該頁面。圖片可能是缺乏圖像版權標誌等重要資訊,如是者請盡快補充,否則文件一定會被刪除。同時藉此機會提醒您,維基百科極為注重著作權,請參考相關的Wikipedia:圖像使用守則#版權Wikipedia:版權資訊#圖像指導以及wikipedia:合理使用準則等指導頁面。謝謝!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0月19日 (二) 15:49 (UTC)[回覆]

條目建議

您好,您參與編寫的條目張浚·江淮抗金中,大部分內容複製自《宋史》,我將進行修改,特此告知。--王小閒人aka謝寶樹 (留言) 2011年4月4日 (一) 08:13 (UTC)[回覆]

清朝撰寫計畫

你好,我們正在招募對清朝有興趣,熟悉清朝歷史或文化的你參與清朝條目的編寫,以祈讓清朝成為優良或特色條目。目前有五個人參與此計畫,分工的細節詳見於此。如果有疑問或是想討論事情,可以到此發表意見--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4月4日 (一) 15:08 (UTC)[回覆]

秀州頁面存廢討論通知

您好,您先前創建或編輯的頁面「秀州」已被提出存廢討論正在討論條目的存廢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的編輯,但請先看看編輯幫助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以免犯了常見的錯誤
請不要自行移除頁面存廢模板,討論是因為有編者認為頁面不適合維基百科。請參與頁面存廢討論,您亦可以與提刪的維基人進行溝通。在討論期間歡迎繼續完善原先的頁面,多謝合作!
幫助:互助客棧刪除指導存廢覆核請求IRC聊天頻道--HNAKXR留言2013年9月16日 (一) 13:46 (UTC)[回覆]

邀請您參加第十三次動員令

中文維基百科 第十三次動員令邀請函
維基娘,第十三次動員令的吉祥物
維基娘,第十三次動員令的吉祥物

親愛的維基百科用戶霍枯燥您好:

首先,感謝你對維基百科的貢獻!為了提升中文維基百科的條目品質及數量,第十三次動員令會於2015年7月4日至2015年9月6日期間進行,我們誠摯地邀請您來積極參與動員活動。

詳細動員事項請參見第十三次動員令,讓您從動員令說明書中了解什麼是動員令,並請參考主頁的報名指引報名參與本次動員令(報名處現已開放)。

本次動員令分為大動員令及小動員令,大動員令是可以在任何主題中貢獻的動員令項目,而小動員令主題有:地球科學數學物理電子資訊歐洲歷史地理以及多於15種外語版本的條目

請收到本邀請函的維基人,將{{subst:動員令}}轉貼到其他尚未收到本動員令的維基人討論頁上(或參考推廣工具),如果您由於各種原因不能響應本次動員令、積極建立新條目,也請幫忙散發動員令,因為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歷次動員令成敗之關鍵,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升維基的服務、品質及數量!非常感謝您的參與!


維基百科獎勵紙本授獎機制調查

維基百科使用者及患心理疾病使用者交流上的實踐策略調查

您好。身為一個較新使用者具備更多經驗的的維基百科社群成員,您可能已經了解到中文維基百科一直以來都有許多罹患精神疾病的使用者參與貢獻的狀況,而為尋找優化中文維基百科使用者與患心理疾病使用者的交流的更佳策略,我們舉辦了一場調查,希望利用調查取得的結果作為研究及策略規畫參考之用。這個調查不會花費您太多寶貴時間,經過測試,完成調查所需的時間約為2到3分鐘。這一調查的有效時間至 2017年10月28日 (六) 23:59 (UTC) ,我們由衷期待您的參與。

[-現在就參與調查!-]

十分感謝您的參與! ——Aotfs2013 留於 2017年10月17日 (二) 19:38 (UTC) (使用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執行)[回覆]

穢貊的快速刪除通知

您好,您創建的頁面被提出快速刪除,該頁面很快會由管理員進行覆核並決定是否保留。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的編輯,但請先看看編輯幫助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以免犯了常見的錯誤

請不要自行移除快速刪除模板,快速刪除旨在加快處理顯然不合適的頁面。若您認為刪除理由不合適或您已對頁面做了改善,請在被提刪頁面快速刪除模板的正下方加入{{hangon}},並在頁面的討論頁中說明理由。您亦可以與提刪的維基人進行溝通,多謝合作!
幫助:互助客棧 · 刪除指導 · 存廢覆核請求 · IRC聊天頻道--【和平至上】💬📝 2018年10月16日 (二) 13:06 (UTC)[回覆]

蠻貊的快速刪除通知

您好,您創建的頁面被提出快速刪除,該頁面很快會由管理員進行覆核並決定是否保留。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的編輯,但請先看看編輯幫助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以免犯了常見的錯誤

如果您想查看已刪除頁面的頁面內容,您可訪問已刪除內容查詢。如果您認為刪除不當,請到存廢覆核請求處提出申請,多謝合作!
幫助:互助客棧 · 刪除指導 · 存廢覆核請求 · IRC聊天頻道--【和平至上】💬📝 2018年10月16日 (二) 13:10 (UTC)[回覆]

管理人員選舉及問卷進行中

中文維基百科管理人員選舉正在進行,ASidATannedBurgerManchiuUjuiUjuMandan四名用戶參選管理員,另有行政員AT參選監督員。投票期為2024年5月29日6月12日,誠邀您踴躍參與投票並表達對候選人的意見。

請注意管理人員選舉無當選限額,各候選人分開計票,支持票不限於一票。

投票連結 · 管理人員選舉問答


社群亦正就未來仲裁委員會對管理人員除權的權力進行問卷調查,您可在上方投票連結找到表單匿名表達意見,或直接前往討論頁發表意見。


回饋請求服務已上線,誠邀您訂閱有興趣參與有關討論的話題。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2024年5月29日 (三) 04:15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