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中維代議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不是政治。維基百科不適用民主,也不適用其他任何政治制度。雖然這裡說的是「中維代議制」,並不意味著它符合代議制的定義。

維基百科社群原本是希望維基人都能夠用自己的腦子思考,用自己的眼睛看問題,用自己的發言來做論述,表達意見,達成共識的。然而,現實中總是有一些人並沒有用自己的嘴說自己的話來論述的能力。

常有這樣一種現象:一個維基人論述自己觀點時,說:因為某某講過如何如何的觀點,所以我們應該……。這個呢,就是很典型的人云亦云,自以為是在和別人做討論,但其實只是在做宣傳,並沒有討論的可能。

這種現象是個不小的問題,因為人云亦云的維基人會認為自己的發言是有用的,但實際上對社群共識沒有貢獻,常常會擾亂討論。基於這個實際情況,有人提出了中維代議制。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覺得別人說得比自己對,自己沒法說出更好的論述,就不要自己去論述問題,簡單地說自己信任某人的論述就可以啦。如此一來,中維的人就要分為兩種:

  1. 議員:需要有良好的論述能力和溝通能力,積極議事並達成共識。
  2. 民眾:需要選擇自己支持的議員。在不同的議題上可以支持不同的議員。

有什麼好處?

  1. 可以提高討論效率。大大減少那種明明又說不明白,又非要說服別人的現象。
  2. 可以杜絕拉票。因為民眾就應該選擇跟從特定議員的意見,那麼也就無所謂拉票了。見WP:什麼不是拉票
  3. 可以減少人身攻擊。
    1. 支持不同議員的民眾自然沒法互相達成共識,但既然都知道自己是民眾,也就不會強求說服別人,更不大會人身攻擊了。
    2. 民眾和議員之間的爭論本身就不應該發生。民眾要知道自己的論述甚至認知能力不足以和議員對等交流,那麼也就不會出現民眾人身攻擊議員的情況。
    3. 議員之間,既然他們都有良好的論述和理解、溝通的能力,自然也不會人身攻擊。畢竟人身攻擊本身就是一種詭辯。

有什麼壞處?

沒什麼壞處,只不過很多人會覺得難堪,因為不願意承認自己沒有足夠的論述和溝通能力。但人不自量力總是很討厭的,還是別那麼讓人厭惡比較好。

議員必然是管理員嗎?

理想情況下不需要。議員負責議事,而管理員負責幹活兒。

中維活佛制

其實這個中維代議制脫胎於2017到2019年左右的「中維活佛制」。當時有人以開玩笑的態度提出這個想法,是因為當時WMC的成員很多沒有能力說明白自己的看法,但是覺得他們社團內部有些人說得就是對呀就是對,使勁要拿別人的觀點當自己的論據講話,造成了很詭異的局面。WMC當時強大的組織力和在投票中的動員力、行動力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既然社群就是要如此割裂,社群里就是有很多人要盲信一些人的論述,那麼不如承認這個割裂的局面,讓各個「社群」自己選擇自己的代表——也就是活佛。為什麼說活佛呢,因為活佛這裡有個轉世的特性。就是說,管理員=活佛,新管理員的產生只能靠兩個辦法:

  1. 老管理員辭任,指定轉世對象的新管理員,不需要RFA投票,但需要行政員覆核。
  2. 建立新的教區,這就仍然需要通常的RFA投票流程。

這樣的好處就是能夠解決當時RFA投票被WMC控制,說不讓誰當管理員誰就當不上管理員的問題:某些老管理員可以犧牲自己,換取有能力的新管理員上任,而不必被WMC否決:又不是你們的活佛,你哪個寺的?

當然了這個活佛制,也就是附帶轉世的中維代議制,只是在特定的背景下被論述過,並不是說需要嘗試。

中維君主制

中維君主制其實是中維代議制的一個變體。唯一的差別是議員改叫君主(也可以是皇帝,皇帝多了熱鬧)。除了名稱不同,實際上就是普通的中維代議制。

那麼為啥要說中維君主制呢?這其實是個調侃。調侃什麼呢,說的是,在實在沒有自己的社群,沒有可以信賴和託付的人的情況下,君主的存在提供了秩序,其實是一種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