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 talk:Sth60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你好,Sth60!欢迎加入维基百科!

感謝你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你會喜歡這裡。除了歡迎辭以外,也請你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權問題解答
貢獻內容必须是你所著或獲得授權
并同意在CC-BY-SA 3.0和GFDL條款下發布
手冊
手冊
問號
問號
有问题?請到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别忘記:討論後要簽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個波浪紋「 ~~~~ 」。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 及时雨 [ 谈笑风生或批判一番 / 微小贡献 ] 2019年1月16日 (三) 08:34 (UTC)[回复]

舊Y型

我想問,只用於舊蘇屋邨的舊Y型,是否好像舊長型和新長型般,與Y型存在着承先啟後的關係 ?

Y型大廈找不到任何舊Y型的訊息,故此一問。

望解疑,謝謝。--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1年6月14日 (一) 09:30 (UTC)[回复]

你好!首先感激你的寶貴留言,但那頁面讓你感到疑惑,真是抱歉....其實那頁面主要是我整理香港公營房屋的建築類型,而目的只旨在讓自己有地方便於整理參閱,並可以為百科日後編修(與公營房屋相關的條目)而設;惜於我時間不充裕、加上最近難以抽空時間整理,便未臻圓滿,所以仍有許多資料(如當中某些款式)未詳盡。

關於舊蘇屋邨的「舊Y型」,確實只有在蘇屋邨楓林樓、丁香樓等大廈採用,與往後在1980年代所發表的「Y型大廈」無關。不過,講到「承先啟後」關係,「1980年代的Y型大廈」確實有參照「舊蘇屋邨的Y型大廈」,還記得建築師衛翠芷說過:「....我們做過很多standard block(標準型設計大廈),抄一個設計有很多好處,因為1:1的model已經有了,能完全知道好處壞處,像做standard block,起完一個,有feedback又再改,是這樣的流程。」,按此說法、這兩款Y型大廈就如你所述「好像舊長型和新長型般」,有著承先啟後關係,但這點是否真確就需要更多檔案去參閱了。反而蝴蝶邨的「梯級型大廈」更會符合與Y型存在着承先啟後的關係,不管是否湊巧而已,甚至有人戲稱爲「Y0型」,意為「Y1~Y4型」的祖先,至少Y1~Y2型的設計是參照梯級型大廈及某些舊長型(尤其Y1型更像廉租屋邨的箱形單位)。

至於「舊Y型」這名字,確實是因為我需要區分而自行定立,並非官方名稱(不過參閱蘇屋邨條目「歷代樓宇」中,「樓宇類型」亦是寫著「Y型(舊式)」),本身就並不如「和諧式、新十字型....」般有個實在的名字

最後,關於在「Y型大廈」條目找不到任何舊Y型的訊息,亦是理所當然,我第一次見到那條目時便意識到它似乎只講關於「1980年代由房委會發表的Y型大廈」,即Y1~Y4型。而本身舊Y型的資料本身甚缺、加上年代久遠,在這樣情況下我亦不願添加上去(連「梯級型大廈」也沒有)

簡單來說:

舊Y形

(可能是參照)

Y1~Y4型
梯級形大廈

(參照其外形與及單位,Y1型尤甚)

Y1~Y4型

還有疑問的話,歡迎再留comment,謝謝!--Sth60留言2021年6月14日 (一) 09:57 (UTC)[回复]

嗯....照道理就是的;雖然可以找到些北角邨舊照,但連一幅分布圖、地圖、平面圖等也尋不見,亦只找到一幅某單位透視圖及少數的外貌相片,並非容易得悉風車型大廈是否改自舊風車型。單位透視圖:https://i.pinimg.com/originals/9c/8b/c0/9c8bc03a58d97810d8d5997ab3ee0fe6.jpg

不過咁,你這個疑問、亦讓我感到好奇東、西風車樓的內裡到底是怎樣,只要找到平面圖、甚至是屋邨俯瞰相等資料,就可以解開這個疑問!但從外貌相片粗略地觀察,東、西風車樓亦有點風車型大廈的影子啊,若然風車型大廈確實參照東、西風車樓的設計,亦不意外呢

見:

http://www.hk-place.com/picture.php?pic=p202004

http://www.hk-place.com/picture.php?pic=p202011

--Sth60留言2021年6月14日 (一) 11:11 (UTC)[回复]

當然會!感激你的建議,稍後便會收錄~

當還有疑問的話,歡迎comment  :-D --Sth60留言2021年6月14日 (一) 11:25 (UTC)[回复]

原來你是知音同路人....感動~~~😲😁

這樣說啊,他們沒有興趣和研究香港公營房屋樓宇類型、不一定對公營房屋沒有興趣,況且公營房屋也有許多學問與分支,譬如公屋對文化的影響、人與公屋、對社會的轉變等等....況且既然還有許多人寫得公營房屋樓宇類型的條目,他們必定對香港公營房屋樓宇類型有一定興趣和研究,可惜的是這些條目或許在10多年前編寫、年代頗為久遠,而那些師兄姊妹也可能沒有在用維基,亦不難怪會聯絡不到他們,便讓你覺得沒有幾多用戶對香港建築樓宇類型有興趣和研究。再者,其實維基百科很著重麻q煩既「來源」及可以查證,並非「可靠」來源也應該不會有人願意撰寫....而房委會雖然在官方也有列出標準型的大廈平面圖(可能你也參閱過),但僅僅是(模糊得過份既)平 面 圖!連詳細介紹也沒有,反而wiki的條目(或者各大社交平台或專題網站等)竟然還講解得更詳盡(如:和諧式原來在1989年發表....房委會的網站並沒講解),況且官方網站所列出的類型,實際上連三成也沒有,換言之還有許多樓宇類型需要我們尋找其他資源!

這條「路」不容易走,因為甚少香港人會注意建築方面....因為首先公屋(居屋可能好點)給人印象是較負面(光是鄰居里問題等已經夠煩,無暇理會其他事物),尤其經傳媒大力渲染等等,加上大部份香港人較為實務,注重枯燥管理等層面多於建築美學 :-(

慶幸的是,還有不少人是注意的,尤甚現在社會風氣不安及越來越多有價值的舊廈重建,譬如美東邨便是例子,如有些人會驚訝「喔!2+8設計雖錯有錯著,也好特別....原來美寶樓的建築比一般舊長型來得特別....」這些聲音漸漸聽見,反映香港人也注重的。只可惜來得太遲,往往是「臨到最後一刻」才注意。

說到這裡,我感受到你的熱誠!若然你真的想解開心中疑問,或者hold住這份熱誠,不一定要在wiki苦尋,可以去這些地方探險:

香港地方-建築系列(首幾個分頁已經是關於公營房屋)

梁師兄開辦的“香港公共屋邨圖片集 Timeless Estates HK”(因為技術問題無法直接貼link,關於公營房屋樓宇類型,絕對可以問他!)

“影屋邨 Estates FotoEXPO”(因為技術問題無法直接貼link,這裡亦有些人,偶然也會討論公營房屋的建築樓宇類型話題,不妨注意一下)

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需要先登記為會員才可見到媒體資料,如大量平面圖、相片等豐厚資料)

(上述討論區主力提供公營房屋樓宇類型等資訊的用戶,如How、billy_yellow等人): https://cyclub.happyhongkong.com/my.php?item=threads&uid=49471 https://cyclub.happyhongkong.com/my.php?item=threads&uid=1934

各類標準型公屋平面圖(如上述討論區一樣需先登記為會員,不過比官方網站列出的還要詳盡,必參閱!)

當然亦可以專程到何文田房委會總部的圖書館 or 香港大學圖書館 借閱相關資料、尋找舊報紙資料等途徑也可

暫時講到這裡先!當還有疑問的話,歡迎comment~--Sth60留言2021年6月15日 (二) 03:53 (UTC)[回复]

看過明華大廈重建第一期的相片,它外表很似舊蘇屋邨的「舊Y型」,簡直是它的復刻版。只是單位沒有露台,不是更似。--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1年7月30日 (五) 15:01 (UTC)[回复]

又幾像wo~ 不過明華大廈的Y型不但沒有露台,而且各單位窗戶是以垂直線並排的(與房委會的Y1~Y4型類似),而不是像蘇屋邨般凹凸鋸齒狀(蘇屋邨Y 型的窗戶其實讓各單位較為不易互相對望,而且景觀也是朝同一方向)--Sth60留言2021年7月30日 (五) 15:24 (UTC)[回复]

補張相先~這是我繪的示意圖,示意Y1~4型(明華大廈的也適用)及蘇屋邨Y型窗戶景觀的投影,可以見到蘇屋邨Y型的結構(各單位之間)是呈鋸齒狀排列,畫得不好盼請見諒🙈--Sth60留言2021年8月3日 (二) 02:50 (UTC)[回复]

示意圖

圖不錯,如有人潤色,可以放上條目了,話說舊蘇屋邨的「舊Y型」是否因為呈凹凸鋸齒狀,所以平面顯得不規則,不像Y1至Y4型般工整 ? 另外有沒有畫出其他設計的平面圖想法 ? 看過徙置區政府廉租屋,看不出三、四、五、六、七型徙置大廈和新型、舊型政府廉租屋的平面有甚麼差別 ?--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1年8月3日 (二) 17:35 (UTC)[回复]

先謝謝讚許,不過我手上沒有蘇屋邨的Y型平面圖則,只是參考以往的俯瞰圖(屋邨內的舊規劃圖便是好的參考資料),外形並畫得不像,所以還是有許多要修飾的地方。或者這樣說,蘇屋邨的Y型及Y1~Y4型都是呈凹凸不平滑,但Y1~Y4型只是沒有那麼突出,而且它們之間的窗戶鋪排方向截然不同。因為我手上缺乏資料,恕我沒有畫出其他設計的平面圖想法....我認為徙廈與廉租屋的外形是有點分別,但正如你所說,廉租屋與徙置大廈之間亦互相參考或以其為藍本,比如廉租屋參考了第三型的造形、第六型又與某些廉租屋樓宇相似....由於單從外觀而沒有內部結構資料等情況下,連我也難以完全分辨它們、所以抱歉我不敢肯定地向你詳盡說明它們的分別,唯一我瞭解的分別在於三、六型徙廈沒有獨立廁所廚房、廉租屋是具備的(By the way 不要緊的,如果我找到更多圖則等對比,就可以知道它們的差別 :-) .)--Sth60留言2021年8月5日 (四) 12:24 (UTC)[回复]

「三、六型徙廈沒有獨立廁所廚房、廉租屋是具備的」,不是四型徙廈以後的設計都有獨立廁所廚房;廉租屋只有新型才有獨立廁所廚房嗎 ? 怎會去到六型徙廈突然降低功能水平 ?--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1年8月5日 (四) 21:03 (UTC)[回复]

Oops....抱歉,我弄不對了!是只有第三型才沒有獨立廚廁,第六型是有獨立廚廁。你說得對,廉租屋是只有「新型」的先至有獨立廁所廚房。--Sth60留言2021年8月6日 (五) 01:31 (UTC)[回复]

看回舊蘇屋邨的舊Y型的翼尾單位,它們的窗台,一看就看到將來的Y2和Y3的窗台。說實話,舊蘇屋邨的舊Y型真是很超前,設計師在50年代末預見到80年代初的設計。--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2年3月31日 (四) 15:08 (UTC)[回复]

先感激你的發現,這點先前我並沒有注意呢~
剛剛再欣賞、雖然談不上完全相似,不過某些窗位窗台確實與Y2、Y3型類似,它們都有有蘇屋邨舊Y型幾分影子,幾欣賞建築師之細心(當然舊Y型每個單位都有 "真正的" 露台)--Sth60留言2022年3月31日 (四) 15:50 (UTC)[回复]
這是屋建會某幾個屋邨的優勢、待遇。屋建會的廉租屋邨,比起徙置區、廉租屋的急速,有一種有意提升質量的傾向,亦影響之後的房委會公屋。--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2年3月31日 (四) 17:33 (UTC)[回复]
對的,因為屋建會所建之房屋住宅、其對象本身是為 "不算貧窮但不富有" 的中基層白領家庭而設,他們需要住屋、唯未能購買高昂私人物業、但並非如災民般急需渴求住屋(徙置區),所以屋建會的建築作品通常在(當時)香港公營房屋上、更勝一籌,從上的原因可以看得出屋建會住宅建築設計/品質/環境較好。
而房屋委員會前身正就是屋建會(雖然房委會前身還有由:徙置事務處等其他部門機構所合併),是必然會影響日後房委會發展--Sth60留言2022年4月1日 (五) 03:09 (UTC)[回复]
Hello
終於找到蘇屋邨Y型的平面圖了,雖然解析度不太理想,至少有個參考~
https://www.hkia.net/uploads/tc/publication/journal/HKIA_Journal_72.pdf#page=49(圖4)--Sth60留言2022年4月25日 (一) 03:45 (UTC)[回复]
說實話,舊Y型真是很超前,甚至比現在的Y型仲超前。大小單位搭配、每層單位只有14個,加上單位設計不是四方或長方,而且蘇屋邨只有那五座舊Y型才是這樣,其餘幾座,和當時的徙置區、政府廉租屋相近,相連、單位數量多、單位設計一式一樣,不是四方就是長方。還有舊Y型在邨中間,真是群星拱照。
對了,我在那份Journal找到北角邨的舊風車型平面圖,整體和現在的風車型相同,每層單位數量相近,但舊風車型層數相同,不像現在的風車型一邊層數多,一邊層數少;另外舊風車型,四邊距離很近,四邊方位有別於現在的風車型。說白了,舊風車型有點似四邊畫過界的塔式,現在的風車型,名符其名,是一個風車,扇葉有高有低。--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2年4月25日 (一) 20:36 (UTC)[回复]
題外話,北角邨真是拆不逢時,它要是捱多十年,它一定會和蘇屋邨一樣,重建成公居屋。但一想起一堆非標準,比起以前那個接近當時私樓的設計,加上地皮價值,難怪政府會將它賣給私人發展商。但看回北角邨以前的景象,總覺得北角邨沒有重建成公居屋,是一個違憾。--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2年4月25日 (一) 23:07 (UTC)[回复]
非常謝謝你的留言和細心發現,就你想法、我從三點回答吧
回顧上一年有幸認識到你,其實那個時候已經有和你談及到 "房委會Y型" 是否真的參照 "蘇屋邨舊Y型",可惜直到今天也未尋找到答案.... QAQ
舊Y型的確超前,雖然建成時期、它內裡每個單位都分配給至少5人、多則10人家庭,不過綜觀而看、它每層單位比今天的Y4型(18個)還要少,更加顯出蘇屋邨舊Y型是那麼 "高級" 的設計。而且將5座舊Y型置於屋邨中央,更加讓住戶得相對清幽的環境,看得出舊Y型從設計、佈局等,可見不論在屋建會、還是建築師角度等而言有一定地位。記得之前有提及過蘇屋邨Y型的結構形狀特別嗎?(可以睇返以前與你的留言),看完平面圖後更加清楚瞭解到為何它呈凹凸鋸齒狀了。不過你講到 "....其餘幾座,和當時的徙置區、政府廉租屋相近...."、然後再閱覽返相關平面圖後,除了認同你想法外,我心中忽然有個疑問:屋建會自家設計的長型大廈,會否有借鑒過/以 "蘇屋邨等由私人建築師樓設計的長型大廈" 為藍本?
另外都謝謝你細心的觀察及告知,發現該journal同時載有北角邨的解說和平面圖,我那時都無發現添(我只是集中閱覽蘇屋邨的部分而已🙈)。幾欣賞你說頗盞鬼的想法 "....說白了,舊風車型有點似四邊畫過界的塔式....",當我再次閱覽,的確所謂的 "北角邨風車型"、從橫截面圖則看更加像是雙塔式大廈(唯減去其中一塔),因為它們都在中間位置設有天井,這讓我有點驚奇!至於北角邨之後變成「豪宅」、確實很失望,亦認同是個遺憾,但無奈當時樓市及經濟環境差劣、無法發展公居屋,加上北角邨位置地理優越,現今心中只有 $ 的地產商必定虎視眈眈,而為何政府會「允許」這個結果?原因不言而喻。
簡單點講,這些屋邨都由坊間的私人執業建築師操刀規劃,所以少不了會首先考慮顧及到住戶居住環境、設施、整體(單位等)佈局等,然後才會構思設計住宅樓宇的設計與結構。BTW,我當然希望房委會可以像房協般,多點邀請私人建築師樓主導為住宅建築設計,為的是改善樓宇設計品質....可惜至少十年内都不會實現,因為畢竟公營房屋供不應求,作為政府法定機構、難免減低成本為先....--Sth60留言2022年4月26日 (二) 03:50 (UTC)[回复]
恕再一問:你有無親身到訪過舊蘇屋邨、譬如行下或者欣賞一下?--Sth60留言2022年4月26日 (二) 03:52 (UTC)[回复]
上年12月去過,看過楓林樓剩餘部份,很可惜它沒有保留整層,只保留細單位部份(Y的兩側),大單位部份已消失,無從得知有幾大。--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2年4月26日 (二) 08:34 (UTC)[回复]
對,所謂「保育」真是令人「得啖笑」(詳細及相關相片可以到這裡看: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0228366738138674&set=pcb.689498972244074
不過我意思是,你有無真的去過重建前的蘇屋邨?🤔(並非現在的蘇屋邨及楓林樓剩餘部份)--Sth60留言2022年4月27日 (三) 02:57 (UTC)[回复]
沒有,只是坐車時常看到舊的石竹樓和牡丹樓。--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2年4月27日 (三) 16:16 (UTC)[回复]

安置屋邨

Sth60你好。

基本上所有曾重建的香港公共屋邨的條目中,重建前的列表資料都有「安置屋邨」這部份。

閣下知道這部份的資料來源嗎 ? 官方在網上和報紙資料鮮有透露這回事,但列表資料中卻明確指出哪座安置到哪個邨,有些甚至細微到指出安置到哪座樓。

望解疑,謝謝。--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1年7月5日 (一) 19:59 (UTC)[回复]

你好好耐無見!勢必你在鑽研緊公營房屋了~ 這部份我並沒有參與撰寫,皆因我並沒有經歷屋邨重建這回事,亦沒有感受到重建時的興奮與擔憂之情。

說到文獻來源方面,我認為是一些有身歷屋邨重建計劃的住戶們,以自身經歷撰寫,誠然對於百科來說是「不合規」,因為無「可靠來源」扶持,不過我相信並不會是錯誤的(如果是房署的通知書那麼豈不是「可靠」來源麼...),亦不需必定移除,因為這樣做並無意義、唯有盡快邀請撰寫該等資料的人補上來源。

至於為何鮮有透露?我認為屋邨重建時候,房屋署是會通知及提供新房屋及受影響住戶們,譬如最近美東邨、東頭邨等重建戶大多將會分別遷往東匯邨、東頭邨新廈等等,當然這些資料在互聯網未普及時是不易得到這些資料,不過縱使今天、也是透過當地居民所述才會知道「哪座安置到哪個邨」等資料。今天,確實多了傳媒及渠道透露這些資料(起碼算是第一手資料麻),或許我們沒有得心應手的渠道去取得這些資料,往往是熱心受影響住戶所透露。

你這樣說,確實不少重建屋邨(剛看過)的「安置屋邨」部份,資料確實詳細啊!雖然我不能完全解答你疑問,但肯定的是一些熱心(受重建影響)住戶們親自撰寫。--Sth60留言2021年7月6日 (二) 13:25 (UTC)[回复]

首先感謝回應。如果新公屋是兼負安置被重建所影響的舊公屋居民的責任的話,我估白田邨重建完成之日,就是拆掉石硤尾邨剩下的第七型徙置大廈之時。--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1年7月6日 (二) 14:25 (UTC)[回复]

這點我不敢肯定,畢竟石硤尾第七型徙廈並未有重建時間,甚至連些微眉目聲氣也無(儘管白田邨重建成了)。誠然,總會有這天到臨😢,不過就未必百分百安置到白田新廈了,而是可能安置到港九新各地新落成屋邨(當然原地拆卸並建新廈也可能)。Anyway,趁現在,拜訪舊屋邨,欣賞他們的雄姿風采。若果幸而有熱心居民願意訴說屋邨故事,對愛好公營房屋之人而言是畢生難忘!--Sth60留言2021年7月9日 (五) 01:13 (UTC)[回复]

舊長型

在維基的舊長型條目,只有第七型徙置大廈歸入舊長型,不包括一至六型。

但閣下的「試驗:香港公營房屋樓宇類型」,卻包括所有一至七型。

哪個才是正確 ?

望解疑,謝謝。--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1年8月18日 (三) 20:06 (UTC)[回复]

你好。我編輯時也有這個疑問,到底應否將一至六型歸入舊長型,但考慮到石硤尾徙置區(今石硤尾邨)之條目將第一型徙置大廈定為「舊長型」,所以最後都將一至六型暫時先歸類為「舊長型」。抱歉我其實也不太瞭解,房委會房署到底如何定義及分類各大廈型號為「舊長型」,但至少肯定的是,第七型徙廈當真歸入為「舊長型」了。:-D --Sth60留言2021年8月19日 (四) 01:49 (UTC)[回复]

樓宇類型

Sth60你好。

香港大部份公共房屋,尤其是有很多幢的屋邨屋苑都會搭配好幾種樓宇類型,例如蘇屋邨、友愛邨、東濤苑等。

想問公共房屋搭配好幾種樓宇類型的情形,除了盡用地積比率外,還有甚麼考慮導致其出現 ? 選用搭配哪些樓宇類型有沒有準則 ?

望解疑,謝謝。--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1年9月17日 (五) 19:02 (UTC)[回复]

你好!因為我不是在房委會工作,所以不是很清楚確定建築師們以什麼準則、去採用何幾種建築款式。當然正如你所說,亦會以「盡用地積比率」於考慮之中(尤其八萬五時期)。

由於「標準樓宇」乃名副其實為採用標準、劃一的設計,當由房屋署的建築師設計好後,通常會使用該款標準圖則約五至十年,然後按時代轉變不斷設計新的建築及標準樓宇,並且淘汰舊設計,以迎合當下住戶需求。(當然如和諧一型則例外,因為其特色為緊湊精密、但能夠提供不同款式的單位及結構「異常」靈活,可以按需要興建各種房屋迎合住戶所需,而且適合用在面積不算大的土地,佔地不多等特點,比傳統長形大廈更為優勝......正因為太「萬能」,為建築師所青睞而樂於使用在所設計之屋邨內。故此和諧一型經已使用了幾近二十年!如今的「構件單位」也是沿襲和諧式單位設計、再略作修改設計。)

正因為建築師受到預算及無法為住宅建築發揮創意(因為係採用標準圖則)等所限,但是房屋署並沒有規定建築師「只能在一個屋邨使用一款樓宇款式」,於是建築師可以透過搭配多款樓宇類型,為屋邨營造更多元面貌之果效、不會導致景觀過於單一乏味;同時可以彌補及拓展單位款式,讓不同人/家庭住戶得到滿足。其實,在和諧式及Y型發表前,只有長條形大廈存在(包括工字型等),單位款式也只是以方正為主,沒有什麼靈活間隔可言。

而且,一款樓宇只備有一款單位格局,頗為乏味及不滿足住屋需求,當建築師搭配好幾種樓宇類型,正正可以彌補此缺點,假設工字型有大型單位供大家庭,卻沒有小型單位,於是便可以配搭備有小型單位的舊長型大廈,供小型家庭入住。誠然,和諧式發表後,因為太靈活了(上面經已講述其特色),故此你可能有種錯覺,感覺香港公共房屋的建築單一乏味,正是建築師在90年代不顧一切大幅度只採用和諧式(一型尤甚)而成的。

說了那麼多,是要歸回正傳,回應你的問題了~XD

蘇屋邨是因為聘請了五家私人建築事務所,為邨內指定樓宇設計,故此一個邨擁有多款建築設計乃正常不過。

友愛邨則有可能是建築師為盡用地積比率,亦有可能想為屋邨營造特色,或者遷就景觀及地形而搭配多款標準建築設計。

東濤苑的例子則更易明白,當時房委會之建築師在為大部份居者有其屋項目搭配建築設計類型時候、勢必搭配康和式與新十字型(可以想像這兩款設計就好似一對死黨般如「糖不甩/出生入死既夥伴」~),沒有「第三人選」了;上述之建築設計除了提供多款單位迎合買家所需外,更可互補其建築類型本身優勝和不足之處(實際上,當時專for居屋而設計的建築大廈款式並不甚多樣)。

最後我簡述一下不同時代,房委會通常搭配何款樓宇類型(指設計時候):

  • 1950年代:各款舊長型(私人建築事務所設計)、蘇屋邨Y型
  • 1960~70年代:舊長型(七型徙置大廈、屋建會風格)、雙塔式、大十字型
  • 1980年代初:舊十字型、雙塔式、工字型、I字型、風車型、彈性十字型、舊長型(屋建會風格但房委會採用並略作編修)、非標準式(僅居屋及興民邨、私人建築事務所設計)
  • 1980年代晚:Y型、新長型、相連長型、新十字型、彈性十字型
  • 1990年代初:Y型、相連長型、新十字型、和諧式(第一代)
  • 1990年代中:相連長型、新十字型、和諧式(第二及三代)
  • 1990年代晚~2000年代初:新十字型、和諧式(第三代)→新和諧一型、康和式、小型單位大廈、長者住屋二型
  • 2000年代中:新和諧一型、靈活式(試驗雛形)、小型單位大廈
  • 2000年代晚:非標準式、新和諧一型、小型單位大廈
  • 2010年代:非標準式

--Sth60留言2021年9月18日 (六) 14:21 (UTC)[回复]

疑問及推介

Sth60你好。

看過閣下的用戶:Sth60/試驗:香港公營房屋大事記,有點疑問。

「2020年4月12日,美東邨美東樓及美寶樓正式清拆。同時,第七型徙置大廈之淵源 - 美東樓、亦因此成為首座被清拆之「第七型徙置大廈」」。

第一,美東邨美東樓及美寶樓不是今年才正式清拆嗎 ? 第二,首座,抑或首批被清拆之「第七型徙置大廈」,不是2014年拆卸的白田邨第1、2、3和12座嗎 ?

望解疑。

除了衛翠芷的《一型徙廈的設計基因──香港公屋原型》外,不知閣下還有沒有其他講述香港公屋設計的著作推介呢 ?

謝謝。--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1年10月21日 (四) 18:55 (UTC)[回复]

你好幸會!(雖然未能會面XD)

回正題一:先感激你提點,因為我撰寫時已經夜深,而且最印象深刻是美東邨舊部份清拆一事,卻誤會以為是上年的事、又未有周詳查閱....直到你誠意提點,讓我頓時清晰地想"oh! 原來是白田邨七型大廈才是最早被清拆啊...."。

很抱歉讓你以內之讀者感到疑惑,除了稍後修正外、我會在往後撰稿前先搜集好資料、而且更加注意,(或者以後不應該夜闌人靜時寫~ ),懇請見諒🙏


至於講到著作推介呢,至於除了衛翠芷大師之名作外,我最近買了本叫Planning, design, and delivery of quality public housing in the new millennium,由房屋委員會在2011年出版;此書講述香港公營房屋50多年來簡史與歷程發展,之後講述如何運用所謂「微氣候」等數碼科技協助建築師團隊構思建造建築、並且大概講述如何更有效率建造房屋,最後幾頁則講述了當時最新房屋方案(建成與否也有,如藍田邨、未來水泉澳邨等)。全書圖文並茂,儘管是以英語撰寫、還是毫不吝嗇地展示房委會對公營房屋發展的展望,如果在坊間各書店買不到,可以考慮到公共圖書館借架!https://sc.lcsd.gov.hk/TuniS/webcat.hkpl.gov.hk/lib/item?id=chamo:3156253&theme=WEB&copies-page=0

這是我在某討論區分享上述書本其中一part,講藍田邨設計理念等 https://cyclub.happyhongkong.com/attachments/month_2110/2110182029448f6b8b8e226ca9.jpg

當然,閱讀房委會昔日各年份工作報告也是必備「良藥」、獲益良多!可惜這點需要特別途徑得到或閱讀(至少我暫時未有任何一年之本,唉~) 以下還是不清楚具體書名,只能描述其內容、而且大多數沒有完整版本;但都在互聯網找到、還是可以先研究一番:

如果試問還是嫌看官方刊物覺得稍爲喺度「賣告白」,可以在疫情過後到某些大學(願意開放予公眾、如港大建築圖書館等),申請借閱他們的館藏,當中更可能會有由某些大學建築系之學生的project刊物、或由其他學者、研究人、志願團體等出版之刊物、同樣有講述香港公屋發展,甚具研究價值

順帶一提,在下之“香港公營房屋建築樓宇設計類型”正在改良排版及遷置頁面,於是我創建好幾個子頁面,因為驟見香港公營房屋建築設計可記載之資料豐厚、卻記載在同一頁會顯得冗長,不便查閱。編修期間,如果你到訪時感覺略為混亂、還盼請見諒!如有任何不清楚地方、歡迎詢問我,謝謝支持與蒞臨 :-D--Sth60留言2021年10月22日 (五) 14:49 (UTC)[回复]

對了,「歷來每層標準樓層住宅單位數目最多的公共屋邨樓宇 - 獨立廚廁 」除了東頭邨第23座外,慈雲山邨第66座〈慈民邨民俊樓〉也是每層有141個單位。在慈雲山條目看到的,不過沒有來源就是了。--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1年11月2日 (二) 12:46 (UTC)[回复]

你好!
在下之用戶:Sth60/試驗:香港公營房屋大事記的"香港公營房屋記錄與之最"一欄都是源自 #香港公共房屋紀錄列表,由於俗務繁多,所有仍在編修。
你所述之「歷來每層標準樓層住宅單位數目最多的公共屋邨樓宇 - 獨立廚廁 」的記錄頗為有趣,儘管以往有閱覽"慈雲山邨"之條目、都沒有特別注意這點,還是讓我大開眼界呢,可惜該條目及記錄還未有文獻扶持,不過慈雲山邨歷史悠久,恐怕唯有街坊或找年度報告等先可以解開這"謎團"了~
不要緊、反正我最近未有時間練習執修"大事記"之條目。Anyway,感激你的留言~😀--Sth60留言2021年11月2日 (二) 13:04 (UTC)[回复]
講返房委會每年出版之"年報" 先~原來中央圖書館內既"參考圖書館"有得借閱,不過要問職員借,況且無得借返屋企...--Sth60留言2021年11月4日 (四) 10:26 (UTC)[回复]
那就要摘下相關要點或影印相關要頁了。話說年報,1973年至2020年都有 ?--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1年11月4日 (四) 16:38 (UTC)[回复]
不敢肯定,據聞追溯到1954年的年報居然都有,但至少三十年來之年報會存在館藏之中的,毋須太擔心。至於其他圖書館就通常不齊全(只有近呢幾年,而且網上都揾得到電子版本🌚),所以如果希望尋找具歷史價值之文獻及資料,唯有到中央圖書館慢慢細閱了。不過我都是剛剛查閱館藏記錄,佢地聲稱有在書架上,也許問職員拿就有得睇--Sth60留言2021年11月4日 (四) 17:03 (UTC)[回复]

疑問

Sth60你好。

看過閣下的用戶:Sth60/試驗:香港公營房屋大事記,有點疑問。

全機械化建築法是甚麼 ? 與「組裝合成」施工法的分別在那裏 ?

「組裝合成」施工法也採用預製組件,那麼它和之前使用預製組件,但不用「組裝合成」施工法的公共屋邨樓宇的分別在那裏 ?

望解疑,謝謝。--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1年10月29日 (五) 10:55 (UTC)[回复]

你好!感謝你的問答
首先作少少聲明,我並非建築專家,而且比較少研究建築之建造方式等,為免班門弄斧、故此我不詳贊述之。
不過以我搜集到資料歸納,兩種方法都有採用預製組件,但分別如下:
「全機械化建築法」是利用先進機械設備及預製組件技術,減低依賴建築工人,務求提升生產力和工地安全水平,即是話:雖然不是完全以先進機械去取代人手,但使用機械之比率會很高,尤其需要職工去操作機器。另外,整座建築使用機械輔助建造,但不代表整座建築全面使用預製組件;只是比起傳統建造方式、該方法必定提高效率,運用機械設備之比率大幅提高。
至於「組裝合成」是當今政府大力鼓勵的建造方式,似乎比起全機械化建築法,不但大幅使用機械設備,連公用空間部份都使用預製組件,而且將預製組件運用得更「極致」
或者可以這樣說,「全機械化建築法:可減低建造人手所需及節省時間,但不是全面使用預製組件」;但「組裝合成:同樣減低建造人手所需,但比前一方法更節省時間;組裝合成的靈魂就是預製組件」
簡單點說:全機械化建築法≈使用預製組件;組裝合成法=使用預製組件
最後,提供點資源值得參考,不妨閱覽~
房委會更廣泛使用預製組件及機械化建築法: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809/15/P2018091400464.htm
組裝合成局限: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column/article/2259425/%E3%80%8C%E7%B5%84%E8%A3%9D%E5%90%88%E6%88%90%E3%80%8D%E7%9A%84%E9%99%90%E5%88%B6
東涌「組裝合成公屋」可建240個單位:https://www.28hse.com/news/20200519/47246
P.S.如果講解有誤,盼請見諒!--Sth60留言2021年10月29日 (五) 12:31 (UTC)[回复]

非標準設計大廈

Sth60你好。

有說法指現時非標準設計大廈的公居屋,水平比起之前的新十字型、和諧式和康和式大廈,是倒退。

此說法是否正確 ? 如是倒退,倒退在哪方面 ?

望解疑,謝謝。--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1年11月19日 (五) 11:29 (UTC)[回复]

你好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 君!因為最近忙着俗務、身不由己,無暇細究公營房屋,加上你的問題一針見血、值得花點時間搜集資料解疑,所以未有頓時回覆。因為這樣,先逐點為你解疑呢:
//有說法指現時非標準設計大廈的公居屋,水平比起之前的新十字型、和諧式和康和式大廈,是倒退。//
可以說:係
排除個別承建商建屋方式與品質,非標準設計大廈的確比先前之標準形式大廈設計是倒退。為甚麼我肯定?乃因「孫九招」、當年樓房市場低迷及沙士所致(詳細不作解說)。但是單純將 “非標準設計大廈” 與 “標準型大廈設計” 比較並非恰當,或許先簡要分為公、居屋
|出租公屋|
和諧式乃公認 “不像公屋的公屋”,單憑外形及結構已經與傳統長條形公屋有分別。
單位設計、結構、物料等堪稱可觀,連門口位置、晾曬架等亦見
雖然2000年推出非標準設計大廈,不過在有一段時間其質素亦不俗,亦見其心思所在:
牛頭角下邨 Phase2&3
沙田第4C及38A區(今 美田邨三期)
|居者有其屋|
和諧式(局部)、新十字型與康和式、便是用於居屋出售,品質規格與出租公屋大廈等設計尤勝一籌;繼康和式後、居屋計劃及大廈品質沒有止步。舉個例,
  • 每一層伙數不會過多、僅有6~12戶
  • 公用地方配置或裝潢等並不簡陋:部份樓宇預置雲石、瓷磚等品質較好物料
  • 亦可能贈送或附帶配置:譬如康和式單位內廚廁有配置連櫃、據聞質素不俗
  • 居屋單位內配備梗房觸目皆是(即是預先間隔好的牆壁及房間),當然亦有不配備
亦提供彈性及多元設備配置予準買家選購。今日你大可睇下「新居屋」,頂多送個熱水爐!
居者有其屋計劃為購樓者在裝置及設備標準方面所提供的選擇(1999年)
居者有其屋計劃大廈 - 向買家及公眾諮詢試行自選交樓標準(房委會BC34-00)
居者有其屋計劃大廈 - 向買家及公眾諮詢試行自選交樓標準,含計劃試點(房委會BC141-01)
【居屋2020】交樓標準「實而不華」 買居屋要四大心理準備
同時房委會亦設計不少居屋方案,惜於諸於紙上談兵。房協會都曾經推出 "夾屋",質素媲美私家樓宇:
石蔭邨 Phase5(今 出租公屋)
藍田邨 Phase 7&8
惠福道私人參建居屋
遺憾「短樁」偷工減料醜聞、及承建商不當建屋等等,昔日居屋計劃一去不返、一籌莫展:https://www.legco.gov.hk/yr99-00/chinese/counmtg/hansard/000628fc.pdf
儘管如此,居屋之理念是提供合理房屋,協助居住在公屋置業,提供更多居所予更差劣居所人仕,不過因為這個計劃頗為特別,就像夾在三文治中間,論物業性質、配套等既不像公屋般規限諸多、基本,但又未達到私人住宅般較自由開放 、 豐富。正當如此,一些居屋之建築設計會參照坊間私家樓宇,居屋計劃甚至邀請建築事務所加以設計。而且會設計一套專為居屋計劃的標準式樓宇設計,務求與出租公屋達致分野。--Sth60留言2022年1月5日 (三) 04:41 (UTC)[回复]
補充些少少,我看似不滿慨嘆,但其實非標準設計大廈之出現、亦改善了確實是逐漸改去昔日標準式大廈設計的弊端(公屋尤甚),譬如話造型、設計創意等諸如此類。
不知你對非標準設計大廈如何看法....或者我這樣看,雖然我不看好它,但始終再近乎 "完美" 之產物也有缺點:和諧式晾衫架卻擺在廚房(不少住戶需花錢重裝)....所以套用沒有既有標準的大廈,建築師可加以規劃,減低這些 "笑話and不堪之事"。--Sth60留言2022年1月5日 (三) 09:56 (UTC)[回复]

另外,在非標準設計大廈的年代,公屋與居屋的分別是否已經模糊化,分別不大呢 ?--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1年12月18日 (六) 19:59 (UTC)[回复]

呢條問題都有見地,不過上回基本上或許已為你解疑 😀
除了閱覽「【居屋2020】交樓標準「實而不華」 買居屋要四大心理準備」報章外,嘗試從「互換性」(指的是公屋與居屋之間)探究一下,你或許感到驚訝
雖然非標準設計大廈打破昔日倒模房屋做法的「枷鎖」,更注重毗鄰地區之特點而設計;詭異的是,單位卻一式一樣,僅僅在遇到問題時稍作更改設計(譬如大埔寶鄉邨 "撇角" 結構單位)
不過公平地說,公屋與居屋的分別是否已經模糊化 其實都有歷史可循。簡單點講,1970's 已經將出租公屋大廈改作居者有其屋出售,一直持續到停售居屋而止。到今天居然又重施故技。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 君,不妨思索一下今天香港的公營房屋狀況....  :-)
P.S. 我並非公營房屋方面專家,以上解說若有誤、乃請不吝賜教指正~--Sth60留言2022年1月5日 (三) 04:52 (UTC)[回复]

我的看法是,非標準設計大廈的單位設計大多,甚至全部是開放式〈即無梗房〉、強調互換性、非標準設計大廈的居房大多每層多於10伙,加上單位入伙待遇少。種種因素令我認為,非標準設計大廈是倒退,其令公屋和居房的等級是一樣。

我認為公屋和居房或多或少是有高低之別的,單從新十字型居屋與Y型公屋每層伙數可看出差距,但現在非標準設計大廈的公居屋每層伙數差距很少。

所以1990年代到「孫九招」前的香港可以話是公營樓宇的「黃金時代」。

只可惜今天香港的公營房屋狀況的嚴峻猶如石硤尾大火之後,需要大量單位安置,同時需要大量單位上車,結果為了跑數,非標準設計大廈的單位質素被迫大大降低、每層伙數增加,單位無論內外猶如倒模。政府日前說不會為單位面積下限設限,面積要幾年後才改善,這猶如倒退回徙置區。

所以今日香港的公營房屋狀況,得個靚字。--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2年1月10日 (一) 18:36 (UTC)[回复]

注:以今日香港的公營房屋發展,突破50層,甚至100層的樓宇,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2年1月10日 (一) 18:36 (UTC)[回复]

感激留言~
供需不定兼傾斜,確實無可厚非。但正苦一言均乃藉口,比如話啦,最近要立例為單位面積下限設限、限200呎到啵....如果唔納入考慮廚房廁所面積應否計算在內,有鬼用?(房屋署所謂「人均編配居住面積」純屬冷到不能再冷的笑話,夠膽計埋廚廁面積🙃)
剛才我睇緊某新屋邨將近入伙之平面圖則,全是A/B/C型單位,無個D型單位啊~毋庸置疑、心内立刻 "火熱"✌️。
徙置區之存在祗屬燃眉之急、情有可原,但徙置區長久不拆,備受社會批評責備(當時cctvb都有專程訪問,陣間些呀個link),直到「問題公屋」先叫稍作 "火速清拆"、推倒重來,催使政府必須改善住屋(若單是公營房屋方面),成就公營房屋 "黃金時代"。但同今日之差是,至少還會聽下市民心聲,做不到也不推搪離棄。
"質素" (品質) 同 "卒數" 永不相為謀,就算再幾鍾意「計數」既人、心中自有明智思想....(完!呢排心情有點不安同複雜,如有措詞不佳,希望見諒)
cctvb採訪徙置區檔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CPcwljdygs--Sth60留言2022年1月11日 (二) 15:42 (UTC)[回复]

投票通知:試行安全投票(SecurePoll)

由於2021年維基媒體基金會針對中文維基百科的行動暴露了本地社群自治的一些問題,社群展開了一連串的討論以嘗試修補此前選舉制度的漏洞。

參與討論的編者認為,使用安全投票(SecurePoll,一種維基媒體內部投票系統)可能可以解決一些既有問題,包括拉票等,但是是否施行此制度則需要社群共識決定。

據此,現決定舉行一場安全投票,以決定是否在管理人員選舉中試行安全投票制度。本次投票有三個問題,除了第一題為測試題以外,其他問題的結果都可能影響中文維基百科的未來發展。

本次投票之投票期為2021年12月11日 (六) 00:00 (UTC)至2021年12月25日 (六) 00:00 (UTC)。

關於安全投票:
  1. 保密:閣下投票之內容將獲得保密,除選舉管理員以外無人可以得知。本次投票將由基金會職員擔任選舉管理員。
  2. 自由:閣下投票後到截止前,可以任意改票。新的投票內容將覆蓋先前的投票內容。
  3. 公平:為避免傀儡操控投票結果,投票時將紀錄一些技術數據,此與閣下平常編輯維基百科時相同。

參與投票

希望閣下能夠踴躍參與投票!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2021年12月11日 (六) 09:57 (UTC)[回复]


此訊息由大量訊息發送功能傳送給所有合資格投票人(包括延伸確認使用者或管理員權限持有者,在投票開始時被封禁者除外)。
如果您不希望在未來收到所有透過大量訊息發送功能發送的訊息,您可以在您的使用者對話頁內加入Category:不接受消息发送這個分類。

新十字型大廈

Sth60你好。

有一些新十字型大廈是兩座甚至三座連着一起的,閣下知道有哪些嗎 ?

官方文件有否提及哪些新十字型公居屋是連着一起的 ?

望解疑,謝謝。--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2年5月25日 (三) 15:20 (UTC)[回复]

你好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 君!多謝你的提問。
許多屋邨屋苑的新十字型大廈由多座連著一起,例子有天水圍的天逸邨逸灣及逸洋樓,它們是兩座相連著
至於哪些官方文件有提及....唯不好意思,關於這點我尚不肯定,建議你詢問其他網友、例如 建園春秋 君等網友
再次感激你的提問!🙏--Sth60留言2022年5月25日 (三) 15:46 (UTC)[回复]
明白,感謝回應。--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2年5月25日 (三) 15:48 (UTC)[回复]

長者住屋

Sth60你好,7月29日的《東方日報》頭版講到長者住屋,當中有些資料,相信對用戶:Sth60/試驗:香港公營房屋樓宇設計類型 - 長者住屋可能會有幫助。

一型長者住屋〈共用廚廁和客廳;34個屋邨;964個單位;387個已入住;577個空置,入住和空置比率為40%:60%〉:興東邨、耀東邨、葵涌邨、葵芳邨、安蔭邨、石籬一邨、石蔭東邨、啟田邨、高怡邨、平田邨、秀茂坪邨、翠屏南邨、德田邨、厚德邨、景林邨、麗安邨、明德邨、華荔邨、田景邨、天慈邨、頌安邨、富亨邨、恆安邨、嘉福邨、廣源邨、太和邨、華明邨、運頭塘邨、長發邨、長亨邨、鳳德邨、慈正邨、慈樂邨、黃大仙下二邨

二型長者住屋〈共用廚廁和客廳;12個屋邨;2415個單位;2010個已入住;405個空置,入住和空置比率為83%:17%〉:田灣邨、平田邨、秀茂坪邨、德田邨、富昌邨、海富苑、白田邨、尚德邨、元州邨、天華邨、天悅邨、慈樂邨

三型長者住屋〈共用廚房和客廳;12個屋邨;1700個單位;1475個已入住;225個空置,入住和空置比率為87%:13%〉:康東邨、華貴邨、葵盛東邨、麗瑤邨、石蔭邨、高怡邨、翠屏北邨、雲漢邨、白田邨、常樂邨、雍盛苑、慈正邨

以上資料,皆截至2021年1月底。報道亦提及一種類似「公屋劏房」的「改建一人單位」,其一分二或三個房間,共用廚廁,175個單位;440個房間,空置率同樣達60%。

房屋署自2001年停止編配「改建一人單位」;2009年停止編配一型長者住屋。

看法或疑問:

1. 因大多數屋邨沒有服務設施大樓或小型單位大廈,故那些長者住屋屋邨有哪幾座樓是長者住屋 ? 無從得知,可能和一般單位混在一起。

2. 服務設施大樓或小型單位大廈 = 長者住屋 !?

3. 以我理解,「改建一人單位」=/=「公屋劏房」,前者共用廚廁,後者只有部份是共用廚廁;前者是應付社會對一人單位的需求;後者是應付26座問題公屋醜聞和清拆臨屋區所出現的大量房屋需求。

4.「改建一人單位」,有哪些屋邨 ? 哪幾座樓 ? 無從得知。 同樣「公屋劏房」有幾多個單位 ? 有哪些屋邨 ? 哪幾座樓 ? 同樣無從得知。--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2年7月30日 (六) 09:40 (UTC)[回复]

你好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再次多謝你的提問。實在不好意思,其實較早前我已經收到你的提問,近來有別事要當、甚少時間,加上花了點時間研究房委會「長者住屋」、改建一人單位等。正如你的疑問,房委會之「改建一人單位」、「長者住屋」等實在過於廣泛,遍佈不同屋邨地方樓宇內,而且房委會及房屋署沒有定期公開「改建一人單位」、「公屋劏房」數目等資料,故此我無從肯定改建一人單位、公屋劏房及長者住屋的現況;現時房委會及房屋署似乎開始將改建一人單位(「劏房」)還原,改建長者住屋為其他用途等,因此更加難以知道該等單位之分佈位置、單位數目等(至於東方日報同wiki部分屋邨條目為什麼可以得知近況或取得相關資料?不解)。不過還可答覆你的看法或疑問。
1. 若果屋邨內設長者住屋/改建一人單位/公屋劏房、但沒有服務設施大樓或小型單位大廈,的確無從得知,除非房委會及房屋署提供相關資料(正如我開頭引言所述)
2. 服務設施大樓或小型單位大廈 ≠ 長者住屋
雖然大多數一二人單位的住客是長者,但同時也有不少較年輕的居民是單身或伴侶,而且部分小型單位大廈設有家庭單位(譬如雲漢邨),不稱得上「長者住屋」。
有些屋村內設有名為「服務設施大樓」的樓宇,其實裏面真的只有社區服務設施,譬如安泰邨服務設施大樓,絕不是長者住屋。除非是主力在1990年代建成的服務設施大樓,大部分在樓上確實設有長者住屋(二型),可以這樣分辨,以天華邨為例子:
航空俯瞰
外觀
3. 是的;除此之外,「公屋劏房」並不只是指「予一人居住的單位」,例如油塘邨華塘樓的翼尾三睡房單位,被分間成1-2人及2-3人單位各一個,這就是「劏房」(唯普遍沒有稱之為「劏房」而已)。不過還需提及是,「公屋劏房」雖然最初為安置受26座問題公屋醜聞和清拆臨屋區影響的市民,然而後期亦同樣為回應社會對小型單位的需求而設
4.  最後這點或許更多網友比我更清楚,正如我開頭引言所述。不過我認為要得知「公屋劏房」數目/現況比「改建一人單位」還好,因為以我有限所知、部分有「劏房」單位的屋邨現今是租者置其屋,這些屋邨都有提供平面圖予閱覽(譬如景林邨),至少還可以粗略得知「公屋劏房」的狀況;但「改建一人單位」則更加吃力,因為似乎這些單位遍佈一般出租公屋屋邨,而且沒有相應平面圖/列表等參詳(BTW,我看完該報導後、先至得知麗安邨原來裡面設有共用廚廁客廳的「改建一人單位」...)
同樣,建議你另多詢問其他網友、例如 建園春秋 等,或許他們有渠道得知、但願更為你解疑
再次謝謝你的提問--Sth60留言2022年8月12日 (五) 10:47 (UTC)[回复]

8月30日的《東方日報》A11講到,啟田邨啟旺樓一樓和二樓為長者住屋,但無從判斷是否所有單位為長者住屋。

邀請參與中文維基百科管治相關討論

2024年管理人員制度改革意向調查經已結束,調整管理人員上任標準容許用戶獲得臨時管理員權限設立仲裁委員會修订管理员长期无活动解任方针已獲社群共識採納,目前正在討論實行的細節。請踴躍參與以上討論,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2024年1月5日 (五) 06:01 (UTC)[回复]


本条消息是使用群发消息功能发送给您的。如果您不希望在未来接受所有使用本功能发送的消息,请在您的讨论页加入Category:不接受消息发送这一分类。

管理人員選舉及問卷進行中

中文維基百科管理人員選舉正在進行,ASidATannedBurgerManchiuUjuiUjuMandan四名用戶參選管理員,另有行政員AT參選監督員。投票期為2024年5月29日6月12日,誠邀您踴躍參與投票並表達對候選人的意見。

請注意管理人員選舉無當選限額,各候選人分開計票,支持票不限於一票。

投票連結 · 管理人員選舉問答


社群亦正就未來仲裁委員會對管理人員除權的權力進行問卷調查,您可在上方投票链接找到表單匿名表達意見,或直接前往討論頁發表意見。


回饋請求服務已上線,誠邀您訂閱有興趣參與有關討論的話題。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2024年5月29日 (三) 04:12 (UTC)[回复]

管理人員解任投票通告

Mys_721tx的管理員解任投票(第2次)正在進行,投票期為2024年7月12日7月26日,誠邀您踴躍參與投票。


投票须知
  • 依据方针,本次投票必须按照指定格式在安全投票的“投票留言”框内填写文字来进行投票,并给出理由
  • 由于技术原因,因而保留空白的投票选项,但空白选项是无效的,请在“投票留言”一栏留下您的投票及理由
  • 请注意,中立票意见仅供参考,仅能计入总有效票數,但不会计入得票比率
  • 在系统中,每个用户只有一票会被储存。您可以在投票期间重复更改您的投票,但系统只会储存最新的投票,并覆盖之前的记录。
  • 请尽可能让您的留言简洁。请注意,您的投票留言将在投票结束后打乱顺序并公开可见
指定格式
  • 支持解任:您的理由
  • 反对解任:您的理由
  • 中立:您的意见留言

建议在您的投票留言最前面写“支持解任”或“反对解任”或“中立”,之后是冒号“:”,接着是您的理由。

明确填写“支持解任”或“反对解任”或“中立”并给出理由,中立票意见仅供参考不会计入得票比率,未填写“支持解任”或“反对解任”或“中立”的为无效票


进入投票页面查看解任理由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2024年7月14日 (日) 14:31 (UTC)[回复]

邀請您參與管理人員任免及仲裁委員會制度討論

註:此通告由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於2024年9月21日 (六) 13:40 (UTC)寄送。若您未來長期或目前暫時不欲接收任何類似訊息,可考慮婉拒消息發送[回复]

管理人員及仲裁委員會選舉(2024年10月)

管理人員選舉
二〇二四年十月梯次
2024年10月梯次管理員選舉一覽
申請成為管理員一覽 申請頁 安全投票頁
0xDeadbeef
ASid
ATannedBurger(申請續任)
S8321414
SCP-2000
申請成為行政員 申請頁 安全投票頁
Peacearth
申請成為監督員 申請頁 安全投票頁
Peacearth

2024年10月梯次管理人員選舉正在進行。本梯次有五名用戶申請成為管理員,並有一名管理員申請成為行政員監督員。您因符合投票資格而收到此訊息。

投票期從2024年10月25日 (五) 00:00 (UTC)起至2024年11月8日 (五) 00:00 (UTC)結束,您可在右方(或上方)的一覽工具欄找到每名候選人的個人選舉頁面及投票連結;誠邀您踴躍參與投票。請注意所有符合當選條件的候選人均會當選;各候選人的支持率均分別計算,支持票不限於一票

第一屆 仲裁委員會選舉
二〇二四年

經社群超過一年的持續討論,中文維基百科仲裁委員會將在2025年1月正式成立,而首屆仲裁委員會選舉將在十一月舉行。本屆仲裁委員會選舉共有16名編者參選,其中12名編者獲確認符合參選資格。您因符合投票資格而收到此訊息。

您可點擊此連結查看獲確認符合參選資格的候選人名單及對應的參選聲明和問答頁面。

投票期從2024年11月1日 (五) 00:00 (UTC)起至2024年11月15日 (五) 00:00 (UTC)結束,您可點擊此連結參與投票;誠邀您踴躍參與投票。

請注意本屆仲裁委員會選舉共開放13個席位,首13名符合當選條件的候選人均會當選;各候選人的支持率均分別計算,支持票不限於一票

回饋請求服務已上線,誠邀您訂閱有興趣參與有關討論的話題。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2024年10月25日 (五) 06:09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