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班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海班明
出生1829年8月15日
英格兰斯塔福德郡布拉德利
逝世1911年5月29日(1911歲—05—29)(81歲)
英国伦敦

海班明(Benjamin Broomhall;1829年8月15日—1911年5月29日)是中国内地会总干事(1878-1895),负责筹集资金、招募传教士前往中国,以及主编会刊《亿万华民》(China's Millions)。

生平

1829年8月15日,海班明出生于英格兰斯塔福德郡布拉德利(Bradley),是查尔斯·布鲁姆霍尔和简·布鲁姆霍尔的长子。他是中国内地会创始人戴德生的童年好友,也是他的妹夫,娶了戴德生的妹妹戴贺美(Amelia)。海班明和戴贺美在1859年结婚,是伦敦貝斯沃特浸信会韦斯特本格罗夫教堂(Westbourne Grove Church)的教友,牧师是他们的朋友威廉·加勒特·刘易斯, 帮助戴德生出版《中国属灵需要的呼声》。

虽然海班明和戴贺美夫妇本人并未前往中国,却将他们十个孩子中的五个都送到中国传教,包括长女海帼德(Amelia Gertrude Broomhall),1884年来华,驻山西太原,1894年嫁给她父亲招募来的剑桥七杰之一何斯德(Dixon Edward Hoste),何斯德在1901年接替戴德生担任中国内地会总监;长子海国禄(Albert Hudson Broomhall),1884年来华,驻山西太原,1918-1934年任内地会司库,驻上海新闸路1531号中国内地会总部大楼,1934年在上海去世;四女海懿德(Edith Elizabeth Broomhall),1888年来华,驻山西太原,嫁给芮明哲(G Ritchie);次子海思波(Marshall Broomhall), 1890年来华,驻山西太原洪洞,1900年回国任内地会干事27年,1937年在英国去世;四子海文启(Benjamin C. Broomhall),,先后加入内地会来到中国。在出生于中国的第三代中,海国禄之女海宽爱(Mary Gertrude Broomhall),1921年返华,驻河北获鹿,1924年嫁给柯尽忠,驻河南开封,在烟台生下一子二女柯喜乐、柯赞美和柯荣耀;海国禄之女海宽厚(Edith. Marjory Broomhall)1896年生于汉口,1924年返华,驻烟台;海文启之子海恒博(Alfred James Broomhall)1911年生于烟台,1938年返华,驻四川阆中,1951年底被驱逐出中国,1994年在英国去世。

海班明在有头衔者家中的早餐聚会上讲话,也在英国各地的集会上为内地会呼吁。当剑桥七杰被接纳为传教士候选人时,海班明在许多地方组织了大型告别集会,并出版了一本关于他们的书, "A Missionary Band"(1876年),售出了大约2万册,维多利亚女王也收到了一本。

海班明一度担任反奴隶制协会(Anti-slavery Association)干事,也是鸦片贸易的积极反对者,写了两本书来宣传禁止吸食鸦片。1888年,海班明成立基督教反鸦片协会并担任干事,主编禁毒期刊"National Righteousness"。他游说英国议会停止鸦片贸易。他和馬雅各(James Laidlaw Maxwell)在1888年伦敦传教会议和1910年爱丁堡传教会议上发声谴责鸦片贸易。海班明去世前,儿子海思波为他读《泰晤士报》上刊登的一个好消息,已经签署了一项协议,确保两年内结束鸦片贸易。海班明和戴贺美夫妇安葬在伦敦的阿布尼公园公墓(Abney Park Cemetery)。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