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井垵北极殿

坐标23°31′08″N 119°34′36″E / 23.51899°N 119.576585°E / 23.51899; 119.576585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井垵北极殿
Jing'an Beiji Temple
庙埕
基本信息
位置 台湾 880 澎湖县马公市井垵里1-17号
教派闾山派
主神玄天上帝
例祭农历三月初三(玄天上帝圣诞)
开基不详
建立时间相传为大明崇祯三年(1630年)
地图
地图
汉语名称
汉语拼音 Jǐng-ǎn běi-jí-diàn
台语罗马字 Tsínn-a-uan Pak-ki̍k-tiān

井垵北极殿,俗称井仔垵北极殿台湾话Tsínn-a-uan Pak-ki̍k-tiān),又作井垵上帝庙,台湾澎湖县马公市庙宇,嵵里澳角头庙之一,井垵里公庙,主祀玄天上帝。创建年份不详,相传自明朝崇祯三年(1630年)开基,古称五乡宫五方间[1][注 1]法师流派为“闾山派”。[2]:60–62

沿革

“井垵”之名可追溯清领时期乾隆32年(1767年)澎湖通判胡建伟所编著的《澎湖纪略》中,最初被记载为“井仔垵社”,属嵵里澳日治时期改称“井仔垵乡”、1945年曾一度与南邻的嵵里里合并,作“嵵垵里”,现今又独立为“井垵里”。[3][4]

井垵北极殿建庙确切年份不详,传闻中明代崇祯三年(1630年)间有移民迁入井垵后,亦奉迎玄天上帝,建上帝庙,清代才改称北极殿。[1]

井垵北极殿相传于道光年间兴建“武坛”,而光绪年间另起“文鸾”,其庙宇修建次数不可考,仅能确定于日治时期的大正十年(1921年)、民国58年(1969年)和民国90年(2001年)有修建纪录。[1]其中在大正年间的修建,信众乃奉有“天玄一脉”和“德并东山”两匾额予井垵北极殿。[注 1]

井垵北极殿现貌乃肇建于民国90年(2001年)的重建工程,该次重建委员会成立于民国88年(1999年),先将旧庙旁的社区活动中心拆除、庙舍扩建成三层楼高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基地面积122坪,庙身方位坐东南朝西北,紧邻澎201县道井垵聚落的西南端,顺利于民国90年(2001年)四月竣工,总计耗资新台币2762万元整。[1]

鸾堂

明治43年(1910年),井垵北极殿开办鸾堂,即“修身社培善堂”[5]:47,日治时期鸾务极为活跃,曾编撰三部善书,分别是1910年的《劝世新篇》、1919年的《启化金篇》以及1934年的《喜世重篇》;二战之后又有1947年的《五心金篇》、1955年《化民金篇》、1973年《正明金篇》和1985年《正文金篇》等四部善书陆续出版。[1]

轶闻

相传几百年前,五尊神明乘着帆船来到井仔垵,分布嵵里澳邻近村里的村民(来自嵵里、山水、锁港、铁线等,此区皆属于澎湖的“澎南地区”,又称作“圆顶半岛”[6])听讲后,便纷纷至井仔垵欲请神尊回去,当时以“掷筊”来决定,井仔垵社为上帝公、嵵里社为水仙尊王、猪母落水社(山水社)为太子爷、小管港社(锁港)为池府王爷、铁线尾社则是朱府王爷;由于五尊神明皆是从井仔垵所分出,所以此也是井垵北极殿古名“五方间”之由来。[1][6][注 1]

图辑

相关条目

注释

  1. ^ 1.0 1.1 1.2 参见〈北极殿重建落成碑记〉。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1.3 1.4 1.5 〈北極殿〉.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20-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5) (中文(台湾)). 
  2. ^ 甘, 村吉. 《澎湖廟宇的法師與乩童圖錄》. 澎湖县: 甘村吉. 2009. ISBN 9789574164110 (中文(台湾)). 
  3. ^ 〈井垵里〉.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20-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5) (中文(台湾)). 
  4. ^ 杨, 丽祝. 〈澎湖紀略〉.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05 [2020-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6) (中文(台湾)). 
  5. ^ 余, 光弘; 黄, 有兴. 《續修澎湖縣志.宗教志》. 澎湖县: 澎湖县政府. 2005. ISBN 9860015198 (中文(台湾)). 
  6. ^ 6.0 6.1 〈澎南〉.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20-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5) (中文(台湾)). 

23°31′08″N 119°34′36″E / 23.51899°N 119.576585°E / 23.51899; 119.576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