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南区 (香港)

坐标22°14′50″N 114°09′32″E / 22.24722°N 114.15889°E / 22.24722; 114.15889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区
区议会分区
南区官方图章
图章
南区的位置
坐标:22°14′50″N 114°09′32″E / 22.2472°N 114.159°E / 22.2472; 114.159
所在地 香港
地区直选选区香港岛西
成立1975年9月29日(民政署)
1981年(区议会)
政府
 • 民政事务专员郑港涌
面积
 • 总计39.40 平方公里(15.21 平方英里)
人口(2021年)
 • 总计263,278人
 • 密度6,779人/平方公里(17,560人/平方英里)
南区以香港仔避风塘两岸为中心

南区(英语:Southern District),又称港岛南香港南,是香港十八区之一。自香港开埠以前,已经有早期原居民水上人居住。南区为香港岛四区中,面积范围覆盖最广的一区,总面积达4,000公顷。根据2021年香港人口普查的数字,南区人口为263,278人[1]。南区是基层、中产、富豪互存的地区,半数人口居于公屋以及居屋之中[2] [3],南区由十七个区议会分区组成,人口主要分布在鸭脷洲薄扶林香港仔黄竹坑。而寿臣山深水湾浅水湾大潭石澳赤柱人口则较少,是香港高尚住宅区。

地理

南区位于香港岛南部,东起大浪湾,西起薄扶林。当中包括香港仔鸭脷洲钢线湾黄竹坑寿臣山深水湾浅水湾赤柱舂坎角大潭石澳等地。

南区分别北接东区湾仔区中西区

历史

1968年,政府推行民政主任计划,将港九市区分为十区,当时的南区地域分别属于西区及东区。现时南区的赤柱及石澳选区(D17)原属东区,而其余部分则属于西区

1975年9月29日,政府因考虑到赤柱、石澳、香港仔、黄竹坑等地的地理位置和居民生活习惯,将原来西区摩星岭道以南及原来东区的赤柱石澳合并,组成南区。[4]而剩余的西区则与中区合并为中西区。另外介乎奇力山田湾山之间的部分地段亦有所调整,由原属中区及西区,分别划给南区及中西区

南区一带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定居,现存的古迹有大浪湾石刻。到了明朝,南区一带有进一步的开发,居民也日益增长,而 居民主要是在黄竹坑薄扶林赤柱生活的农民。当时,香港仔的石排湾曾以转口香木制品而著名。由郭棐编撰的《粤大记》中,更载有多个位于现时南区的地名。

薄扶林水塘兴建以前,山上的水都会在瀑布湾瀑布流入海里,而瀑布湾则邻近广州与外国的海路贸易航线,所以不少中外航海人士到该处取淡水补给。而区内薄扶林村赤柱村黄竹坑旧围更是香港岛少数由原居民建立的村落。他们曾多次向政府要求享有与新界原居民同等的待遇,但遭到政府拒绝。

香港开埠时,赤柱为当时香港岛最繁盛的地区,英国人曾计划以赤柱为发展基地。然而由于赤柱土地狭较少,加上当时该处爆发疫症,因此英国人决定转往香港岛北岸发展,赤柱得以继续成为华人聚居地之一。

另一方面,香港开埠初年起,南区一带亦担当着工业区的角色。在1857年建成的夏圃船坞,是香港首个大型船坞,后来于1860年代被黄埔船坞收购发展成香港仔旱坞。1950年代起香港工业急促发展,黄竹坑一带便发展成工业区。

南区一带于1960年代之前,一直是渔民的主要据居地。根据1961年的香港人口普查,属于现时南区范围的渔民数目达28,000人,占当时香港渔民总数四分之一以上[5]。直至1960年代政府开发南区,先后兴建渔光村石排湾邨华富邨等公共房屋,使不少渔民上岸定居;而部分较富裕的渔民则于鸭脷洲北岸鸭脷洲大街定居及开设店铺[5]

民政事务专员

现任南区民政事务专员郑港涌先生,于2019年12月31日接替马周佩芬出任该区专员。 [6]

历任南区民政事务专员

  • 许林燕明女士(任期:1997年-1999年4月18日)
  • 叶李杏怡女士(任期:1999年4月19日-2001年8月31日)
  • 刘国材先生(任期:2001年9月3日-2005年8月7日)
  • 任雅玲女士(任期:2005年8月8日-2007年12月23日)
  • 黄彦勋先生(任期:2007年12月24日-2012年3月4日)
  • 卫懿欣女士(任期:2012年3月5日-2014年7月25日)
  • 周楚添先生(任期:2014年7月26日-2017年8月13日)
  • 马周佩芬女士(任期:2017年8月14日-2019年12月31日)
  • 郑港涌先生(任期:2019年12月31日至今)

家庭收入

根据统计处出版《2022年按区议会分区划分的人口及住户统计数字》最新报告当中显示的地区月入中位数,南区的家庭住户收入中位数为$34,200,为全港第四位[1]。虽然南区有不少豪宅地区,按2016人口普查结果显示[7],当中D16海湾分区包括寿臣山深水湾浅水湾是香港豪宅区,从事经济活动的家庭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数达137,710港元[8],为全港最高之一。但是大部分人口则居于香港仔黄竹坑鸭脷洲一带,亦住了不少基层,有九个公屋,因此整个南区排名低于中西区湾仔区

区内住在私人住宅的人口不足区内一半的总人口,只有42 868/85 837户,即超过一半人居住在公屋和居屋之中。

统计资料

根据2011年的人口普查资料[9],南区的人口资料如下:

人口特征
  • 人口: 278,655 人
    • 15岁以下: 11.0%
    • 15至24岁: 11.8%
    • 25至44岁: 30.6%
    • 45岁至64岁: 32.6%
    • 65岁及以上: 13.9%
  • 年龄中位数: 42.9 岁
  • 十五岁及以上从未结婚人口比例
    • 男性: 43.4%
    • 女性: 42.5%
教育
  • 20岁及以上非就学人口具专上教育程度比例: 28.7%
劳动人口特征
  • 劳动人口: 151,522 人
  • 劳动人口参与率
    • 男性: 66.4%
    • 女性: 56.7%
    • 合计: 61.1%
  • 工作人口每月主业收入中位数: 11,000 港元
住户特征
  • 家庭住户数目: 85,837 户
  • 家庭住户平均人数: 3.1 人
  • 家庭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数: 25,700 港元
房屋特征
  • 有家庭住户居住的屋宇单位数目: 85,676 个
  • 每个屋宇单位的平均家庭住户数目: 1.002 户
  • 自置居所住户在家庭住户总数目中所占的比例: 50.4%
  • 家庭住户每月按揭供款及借贷还款中位数: 8,000 港元
  • 按揭供款及借贷还款与收入比率中位数: 19.6%
  • 家庭住户每月租金中位数: 1,530 港元
  • 租金与收入比率中位数: 12.1%

社区环境

从高处眺望深水湾一带的豪宅
处于渣甸山和紫罗兰山之间的阳明山庄
富豪海湾

公共屋邨

     

居者有其屋

   

中价屋苑

大型私人屋苑

 

其他私人屋苑

 

大型商场

大型屋苑豪宅

单栋式豪宅公寓

洋房式别墅

  • 赤柱岗道3号共5幢洋房
  • 环角道33号共14幢洋房

公共设施

教育机构

大专院校

伯大尼修院

基督宗教神学院校

中学教育

香港仔工业学校
     

小学教育

   

幼儿教育

国际学校

香港国际学校
 

特殊教育

 

其他教育机构

医疗服务

公营医院(港岛西、港岛东联网)

  • 玛丽医院 – 大型地区性急症医院,亦为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教学医院,提供第三层和第四层的先进科技服务,如肝脏、心肺及骨髓移植。香港薄扶林道102号
  • 葛量洪医院 – 成人心肺疾病治疗的第三层转介中心,为病患者提供全面的内科治疗,亦有提供纾缓医学及急症老人科服务,同时设有护士学校,培训登记护士。香港香港仔黄竹坑道125号
  • 黄竹坑医院 – 为需要长期护理的病人提供护养服务。香港黄竹坑径二号
  • 大口环根德公爵夫人儿童医院 – 一间专注于儿童矫形外科、脊柱外科、儿童发育、儿童脑科及脑科康复的第3层专科医院,为全港的儿科病人服务。 香港薄扶林大口环道12号
  • 东华三院冯尧敬医院 一间延续护理的医院,提供老人服务,并为内科及矫形科病人提供复康及疗养服务;透过社区老人评估小组为区内老人提供外展服务。香港薄扶林大口环道9号
  • 麦理浩复康院 – 提供全面复康服务。香港薄扶林沙湾径七号
  • 舂磡角慈氏护养院 – 为需要长期护理的病人提供护养服务,位于香港舂磡角道995地段。

私营医院

私营医疗集团

  • 南岛医健 – 南区私营医疗集团,设海怡半岛、黄竹坑及香港仔诊所,提供全科西医门诊, 并且参与公私营协作计划,包括“普通科门诊公私营协作计划”、“大肠癌筛查计划”、“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疫苗资助计划”、“长者医疗券计划”等。

文娱康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