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紫藤庐

坐标25°01′28″N 121°32′04″E / 25.024539°N 121.534365°E / 25.024539; 121.534365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紫藤庐
位置台北市大安区新生南路三段16巷1号
坐标25°01′28″N 121°32′04″E / 25.024539°N 121.534365°E / 25.024539; 121.534365
建成时间大日本帝国日本大正年间
官方名称紫藤庐
类型登录等级:直辖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其他设施
评定时间1997年7月23日
详细登录资料

紫藤庐,是位于台湾台北市大安区的日式公家宿舍,在时任关务署署长周德伟一家入住后作为自由主义学者的文化沙龙,至1981年周德伟之子周渝改作茶馆后转成文艺人士与党外运动等人士的交流地。1997年政府收回国有并列为市定古迹,仍由周渝继续经营。

历史

原作官宿

紫藤庐建于大正年代[1],在新生南路和平东路交叉口附近[2],可追溯的时间为1921年的电费单[3]。该屋原为台湾总督府官员浅香贞次郎的官舍[4]。该人在当时于台湾总督府担任海事课长,后来至基隆港作港务所长[5]。1946年,为一名自上海搭乘海宙轮到台湾的李姓商人与女儿暂住[6]。1950年,时任关务署署长的周德伟一家七口迁入[7]。斜对面则住著奚淞的家人[1]

紫藤庐入口

1951年4月23日,紫藤庐之土地及建物登记为国有[8]。因国民政府播迁来台湾时关务署无自身的宿舍,政府遂将这处日式平房借给财政部作其官舍[9]

周德伟将这宿舍雅名为“尊德性斋”[4][10],并在自己投稿文章中会提及[11]。他会在此屋挂字画,其中一幅都未换的是吴稚晖改自《中庸》书写的“尊德性,道问学,致广大,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12][13]

战后时期初,从中国大陆来的教职人员搬入温州街台北师范、台湾大学日籍人员留空的宿舍[6]。其中,以住于紫藤庐后方巷弄的殷海光为首,敢于批评时事,让温州街一带在台湾戒严时期初依然维持著五四运动以降的的自由主义学术风气[14]。崇尚自由主义的周德伟,便在1950年代将此屋作文化沙龙,定期约集殷海光、张佛泉徐道邻夏道平等十馀人到此参加来学术研讨会[15]。像是周德伟就和提倡计画式自由经济的尹仲容、学生林钟雄,一起规划外汇改革方案[4]。1958年,尹仲容主持的汇率改革方案,就是由周德伟在这间官舍完成[15]

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国民党当局为监控殷海光等学者,便在紫藤庐屋前瑠公圳对岸开一家糖果店以作据点[16]。儿子周渝回忆小时候,父亲在家中以电话拯救因白色恐怖被抓的年轻人[12]。周德伟虽然是国民党高官,但家中电话也遭到监听[17]。周德伟长女曾哭求父亲救她师大附中的刘姓导师,却失败[12]

该处玄关、前庭及二楼部分都是由周家另外扩建[18]。1960年代,紫藤庐受风灾毁坏,周德伟便在原建外建立二层洋房,成为外幢[19]。周德伟退休后仍居住在此中,期间曾经向财政部申请自费兴建[9]

成为茶馆

紫藤庐花厅

周渝在学生时期就会邀同为学生的奚淞、施叔青辛意云王津平来家中聚会[1]。1975年,周德伟至美国居住后,周渝接下此宿舍[2]。次年,周渝便创办耕莘实验剧团,将紫藤庐成剧团排练场地[7]

美丽岛事件时,涉及的周渝四度躲藏[17]。此事件后,紫藤庐成为党外人士重要场所[4]。在戒严末期,紫藤庐成为民进党早期成员的社交点,有文艺背景的杨祖珺邱垂贞王拓在此与艺术界交流[20]

自郑员外茶艺馆在高雄市开立后,台湾陆续开起茶艺馆[21]。周渝便以院中的三棵老紫藤为名,开起茶艺馆[2][13][15]。为此,将大门改东向朝新生南路,并加盖花厅为茶室[2]。茶馆内部让古董及茶器自由陈列,古琴乐音流泄,室内结构尽量减少对称[13]。陈设的花器采用简单的陶瓮、牛槽等[22]。如周渝以自己收集来的石臼养水生植物、老瓮插花[22]。墙壁则挂著郎静山翁庭华吴朝鸿、丛树鸿等人作品[21]。1981年1月18日,紫藤庐开幕[23]。初期经营到晚上11点,最低消费则是新台币60元[24]

杨树清在紫藤庐开幕不久的同年3月29日日记就载,他与林正杰林浊水等党外人士在此聚会[10]。1983年,民进党前身的党外编联会在此筹立[4]

周渝自认开始营业后,对品茶的能力增加,并自创“茶承”和“匀杯”等茶道名词[22]。像是1982年,报纸就推荐紫藤庐可以饮茶、赏月[24]

周渝除赞助艺文人士外,也资助出版《台湾社会研究季刊》、出版属于紫藤庐的唱片[15]。1990年初期,两岸开放交流,紫藤庐便举办多次邀请中国大陆国乐家演出[7]。此处也成为李安的《饮食男女》取景地[13]

收回国有

紫藤庐客厅

基隆海关宿舍管理规则,退休关员最多只能再住宿舍一年[9]。由于紫藤庐的所在地产权属基隆关、但建筑一半属于周渝的纠纷,从1983年起周渝和基隆关之间就因即互有争讼[25]。台北地方法院宣判应于1997年7月23日,将日式平房部分归还财政部基隆关[26]

1997年6月7日,夏铸九、徐裕健、王镇华、黄兰翔等学者发起联署作保留紫藤庐为古迹[15]。当日,基隆关税局回应,追讨被占用官产为依法行事,只能诉诸法律[9]。10日,台北市政府都市发展局局长张景森、社会局长陈菊前来关切[16]。14日,周渝在紫藤庐举行老照片回顾时,表示不希望被误解成他个人和财政部争产权,他愿意捐出自己的部分产权,来让紫藤庐保留[27]。16日,市长陈水扁前来,表示紫藤庐是台湾自由主义思潮萌芽的重要据点,虽该地非属于市产,但他会请民政局将此屋列为古迹[3]。26日,李干朗、杨仁江、阎亚宁、米复国、林谷芳、丘如华在市府安排下前往紫藤庐,作出可用已修订后的《文化资产保存法》由市府迳行认定古迹的结论[28]

紫藤庐书房

7月8日,台北市政府主任秘书王西崇主持核列古迹审查会上,徐福全、米复国、王启宗、周宗贤、阎亚宁通过将紫藤庐、宝藏岩东和禅寺钟楼列为第一批市定古迹,以化解紫藤庐回收后拆除的结局[29]。17日,财政部次长颜庆章在与文建会副主委吴中立吴中立、立委王拓、立委张俊宏等人在紫藤庐协商后,颜庆章建议若愿周渝愿将加盖部分赠给财政部,则财政部可将完整建筑物捐给文建会,便可透过另行组织的管理委员会运作紫藤庐,且不排除现任使用人有优先经营权[26]。22日,台北市政府新闻处长罗文嘉、民政局长陈哲男、与立委陈其迈前往财政部拜会财政部长邱正雄和严庆章次长,提出比照前美国驻台北领事馆模式,将紫藤庐房舍拨给市府规划成艺文空间使用等要求[30]

7月23日上午,查封当天,台北地院法官洪英花在紫藤庐现场召开临时侦查庭后,就宣布将约70坪部分面积查封[18]。下午3点,北市民政局三科专员余文钦赶往张贴市府公告,并向基隆关人员告知罚则.阻止基隆关继续以铁钉在建物钉上木板[31]。24日下午,夏铸九、丁乃竺胡因梦等人前来,将查封用的木板、封条拆去[19]

因紫藤庐连同室内装潢都保有大部份日式建筑馀韵,加上其外部改建之二楼房体配合良好,与屋外的紫藤,在都市中别具一番风格,被建筑学者认可为古迹[29]。9月11日,李干朗、米复国、周宗贤等人会勘后,认为尚无紧急抢修需求,但因漏水的迹象,为避免潮气影响木质结构,也考量日后学者专家进行调查研究时需要时常进出,建议关税局不要钉封,以让开门窗通风维护[32]

1999年12月,基隆关税局再经法院判决二度胜诉[8]。在官司上诉到最高法院后,三审判决周渝于2000年3月6日腾出其馀空间归还[33]

2000年1月24日,台北市文化局局长龙应台建议基隆关税局暂缓收回,以让文化局接下委外经营的招标工作[33]。3月6日,关税局与文化局作出暂延到9月6日才全部收回[34]

活化经营

紫藤庐花器

2001年底,关税局将紫藤庐转交给市府成为市有财产后,紫藤庐便可以公开委托经营形式作活化[35]。2002年11月29日,文化局于紫藤庐举行说明会,委托民间经营[36]。周渝将紫藤庐茶馆拆成为负责商业经营的紫藤庐小吃店、负责茶叶采购和出版的紫藤庐有限公司、及举行文化活动的紫藤庐文化协会,并由文化协会名义和文化局签约承租紫藤庐[37]。此后,尉天骢就常发起邀集白先勇焦雄屏樊曼侬、奚淞、黄铭昌等人在此聚餐、喝茶[1]

2003年6月13日,《中国时报》刊出龙应台一篇散文〈在紫藤庐和Starbucks之间〉中,末文以“Starbucks越多,紫藤庐越重要”为结束语[38]。其主旨为阐述国际化与在地传统特色不应互排,而是应异性相吸[39]。龙应台发表此文十天内,收到数百封读者回应,在网路引起频繁转寄[40]。后来,此文与另一篇也引各方的瞩目与争议〈五十年来家国〉都收录在龙应台《面对大海的时候》一书中[41]。年末12月26日晚,她应台湾大学学生会邀请,在台大管理学院国际会议厅,举行订名为“台大学生请问龙应台──对‘在紫藤庐和Starbucks之间’系列文章的回应”的交流座谈[42]

2003年末,因紫藤庐一旁将兴建高楼,引起损坏紫藤庐本体建筑疑虑[43]。文化局编列新台币1100万元于2007年3月11日开始整修[44]。2008年6月27日,整修后重新开幕[45]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1.3 周渝. 平淡.光陰 ──奚淞與新的紫藤廬. 中国时报. 2008-06-27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林祎庭. 《繽紛藝訊》紫藤廬 戒嚴時代的自由淨土. 人间福报. 2010-01-31 [2023-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0) (中文(台湾)). 
  3. ^ 3.0 3.1 董智森. 紫藤廬 市府爭取為三級古蹟 陳水扁舊地重遊感慨深 願為台北市民文化空間請命. 联合报. 1997-06-17 (中文(台湾)). 
  4. ^ 4.0 4.1 4.2 4.3 4.4 陈天授. 〈溫州街瑣記11〉「紫藤廬」歷史的政經意義. 台湾商报新闻电子报. 2021-03-15 [2023-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0) (中文(台湾)). 
  5. ^ 高迎秋. 日人後裔到基隆港一遊. 中国时报. 1997-09-28 (中文(台湾)). 
  6. ^ 6.0 6.1 马骥伸. 一九四六──台北一隅(上). 中国时报. 2010-01-06 [2023-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0) (中文(台湾)). 
  7. ^ 7.0 7.1 7.2 林欣谊. 古蹟茶館 紫藤廬30年 文物展憶故人 曾是知識分子、黨外人士、藝術家發聲之地 也曾面臨產權風波挑戰 特展訴說人物故事 再現老宅風華. 中国时报. 2011-02-19 [2023-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0) (中文(台湾)). 
  8. ^ 8.0 8.1 夏学理. 名家觀點/夏學理:敗家的國產署在幫誰數錢?. 今日新闻电子报. 2015-02-01 [2023-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0) (中文(台湾)). 
  9. ^ 9.0 9.1 9.2 9.3 张谦俊. 基隆關:依法行事收回紫藤廬. 中国时报. 1997-06-08 (中文(台湾)). 
  10. ^ 10.0 10.1 杨树清. 無何有之鄉──壬辰龍年重回紫藤廬. 金门日报. 2012-02-02 [2023-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0) (中文(台湾)). 
  11. ^ 周德伟. 通貨膨脹政策與完全就業論的關聯及其缺陷 下. 经济日报. 1975-01-08 (中文(台湾)). 
  12. ^ 12.0 12.1 12.2 周渝. 紫藤廬 一隅 我的父親周德偉先生. 中国时报. 2003-01-03 (中文(台湾)). 
  13. ^ 13.0 13.1 13.2 13.3 周慧珠. 周渝 專注從容 尊古不泥古. 人间福报. 2012-07-28 [2023-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0) (中文(台湾)). 
  14. ^ 陈盈珊. 殷海光故居可望成古蹟. 中国时报. 2003-03-15 (中文(台湾)). 
  15. ^ 15.0 15.1 15.2 15.3 15.4 于国华. 紫藤廬 藝文界聯署盼指定為古蹟. 民生报. 1997-06-08 (中文(台湾)). 
  16. ^ 16.0 16.1 施美惠、杨金严. 台北懷舊 紫藤廬裝載多少人文回憶 財部如收回未規劃 太可惜;市府盼依法撥交 維繫這個藝文沙龍. 联合报. 1997-06-11 (中文(台湾)). 
  17. ^ 17.0 17.1 林欣谊. 打造文化地標 周渝推廣茶道美學. 中国时报. 2011-02-19 [2023-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0) (中文(台湾)). 
  18. ^ 18.0 18.1 秦富珍. 紫藤盧 一半查封一半營業 強制收回 財政部執行﹗盧主心血 文建會推翻?周渝痛 藝文界罵 市府﹕不讓拆建. 联合晚报. 1997-07-23 (中文(台湾)). 
  19. ^ 19.0 19.1 洪茗馨. 還古蹟原貌(行動篇)搶救紫藤廬 藝文界人士聲援搶救小組拆去層層的木板與封條. 中国时报. 1997-08-25 (中文(台湾)). 
  20. ^ 陈裕鑫. 民進黨的社交活動. 联合报. 1988-01-04 (中文(台湾)). 
  21. ^ 21.0 21.1 潘立明. 聽雨軒留下反對運動足跡. 中国时报. 1999-01-21 (中文(台湾)). 
  22. ^ 22.0 22.1 22.2 袁世珮. 紫藤廬創辦人周渝 一葉看宇宙. 人间福报. 2018-05-17 [2023-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0) (中文(台湾)). 
  23. ^ 陈盈珊. 紫藤廬蛻變 醞釀新文風. 中国时报. 2002-12-24 (中文(台湾)). 
  24. ^ 24.0 24.1 曾素姿. 千里嬋娟共此夕 人圓月圓,何處同度秋節?. 民生报. 1982-10-01 (中文(台湾)). 
  25. ^ 周美惠. 產權出問題.面臨關門命運 搶救--紫藤廬 藝文界--盼保留原貌. 联合报. 1997-06-08 (中文(台湾)). 
  26. ^ 26.0 26.1 施美惠. 雖經北市政府指定為古蹟 卻未經市政會議通過──紫藤廬出現轉機 顏慶章﹕有條件捐出. 联合报. 1997-07-18 (中文(台湾)). 
  27. ^ 紫藤廬 今天三項活動 歡迎舊雨新知. 民生报. 1997-06-15 (中文(台湾)). 
  28. ^ 于国华. 北市府邀請學者會勘紫藤廬 文化人士期待財政部善意回應 達成多贏局面. 民生报. 1997-06-27 (中文(台湾)). 
  29. ^ 29.0 29.1 洪茗馨. 紫籐廬、寶藏巖核為市定古蹟. 中国时报. 1997-07-09 (中文(台湾)). 
  30. ^ 財政部昨依法收回紫藤廬 新聞處爭取撥交市府使用. 中国时报. 1997-07-23 (中文(台湾)). 
  31. ^ 朱俊哲. 紫藤廬部分房舍庭院遭財政部收回. 联合报. 1997-07-24 (中文(台湾)). 
  32. ^ 陈盈珊. 民政局邀專家會勘 紫藤廬無緊急搶修之危. 中国时报. 1997-09-12 (中文(台湾)). 
  33. ^ 33.0 33.1 陈盈珊. 搶救紫藤廬 龍應台建議基隆關稅局暫緩收回. 中国时报. 2000-01-25 (中文(台湾)). 
  34. ^ 郑如意. 紫藤廬 基隆關稅局暫緩收回 文化局將於三個月內辦妥無償撥用手續. 中国时报. 2000-03-07 (中文(台湾)). 
  35. ^ 陈盈珊. 人文茶館紫藤廬 委外經營. 中国时报. 2002-09-03 (中文(台湾)). 
  36. ^ 陈盈珊. 紫藤廬茶藝館委外招標. 中国时报. 2002-11-22 (中文(台湾)). 
  37. ^ 吴曼宁. 月營業額破百萬 回饋金繳千餘元 市府賤租公產?紫藤廬遭質疑. 联合报. 2012-08-09 (中文(台湾)). 
  38. ^ 龙应台. 《另一種專業城市文化》在紫藤廬和Starbucds之間. 中国时报. 2003-06-13 (中文(台湾)). 
  39. ^ 陈贞平. 《人間討論區》在紫藤廬和Starbucks之間. 中国时报. 2003-07-09 (中文(台湾)). 
  40. ^ 丁文玲. 2003年,你不能忽略的人. 中国时报. 2004-01-04 (中文(台湾)). 
  41. ^ 杨泽. 「野火20年」專輯 天真女俠龍應台──走過野火時代. 中国时报. 2005-06-30 (中文(台湾)). 
  42. ^ 《文化看板》尋找核心價值 龍應台發表新書. 中国时报. 2003-12-23 (中文(台湾)). 
  43. ^ 陈盈珊. 隔壁建大樓 牆體間隔僅卅九公分 文化界人士憂心忡忡 紫藤廬 恐受傷. 中国时报. 2003-12-30 (中文(台湾)). 
  44. ^ 乔慧玲. 紫藤廬整修暫熄燈 藝界依依話別. 中国时报. 2007-03-10 (中文(台湾)). 
  45. ^ 朱芳瑶. 《新聞短波》紫藤廬明天重新開幕. 中国时报. 2008-06-26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