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劉大白
性別
出生光緒六年(1880年)8月28日
 大清浙江省紹興
逝世1932年2月13日(1932歲—02—13)(51歲)
職業現代詩人、文史學家

劉大白(1880年10月2日—1932年2月13日),原名金慶棪,字伯貞,號清齋辛亥革命後更改姓名為劉靖裔,字大白浙江紹興平水鎮人。現代詩人、文史學家,白話詩的倡導者之一。

生平

劉大白為前清舉人出身[1],曾任紹興師範學堂山會小學教師,曾與王世裕合編《紹興公報》。1913年,亡命日本。1914年在日本加入同盟會。1924年任復旦大學上海大學教授,編輯《黎明》周刊。1926年出版詩集《郵吻》。1928年1月,辭去復旦大學的職務,隨即趕杭州任國立浙江大學秘書長之職。1929年8月受教育部長、浙江大學校長蔣夢麟之邀,任教育部次長。1932年2月13日病逝。

著作

劉大白早在五四運動前就嘗試用白話寫詩,是新詩的倡導者之一。他的詩以描寫民眾疾苦之作為多,並顯示了由舊詩蛻化而來的特點,感情濃烈,語言明快有力,通俗易懂,並以觸及重大的社會議題和鮮明的鄉土色彩,在五四時期的詩壇上別具一格。1929年6月6日至10月10日間在杭州舉辦的西湖國際博覽會上,劉大白爲教育舘撰寫對聯,上聯「定建設的規模,要仗先知,做建設的工作,要仗後知,以先知覺後知,便非發展大中小學不可」,下聯「辦教育的經費,沒有來路,受教育的人才,沒有出路,從來路到出路,都得振興農工商業才行」。[2]

主要著作有:新詩集《舊夢》(後分編為《賣布謠》、《丁寧》、《再造》、《秋之淚》)、《郵吻》;舊詩集《白屋遺詩》;詩話《白屋說詩》、《舊詩新話》;《中國文學史》等。[1]

參考文獻

  1. ^ 1.0 1.1 中国文学家辞典·现代第一分册.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79: 397–399. CSBN 17118·16. 
  2. ^ 蕭乾主編, 浙江省文史研究舘編. 新編文史筆記叢書 第一輯(10): 兩浙軼事. 北京: 中華書局, 2005.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