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崇興廟

座標29°30′5.79″N 121°24′9.27″E / 29.5016083°N 121.4025750°E / 29.5016083; 121.4025750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寧海古戲台
崇興廟古戲台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浙江省寧海縣
分類古建築
時代民國
編號6-0557-3-260
認定時間2006年

崇興廟浙江省寧海縣的一座境主廟宗祠,位於西店鎮香石村。建築始建於清康熙中期,現存建築於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建成,建築面積969.9平方米。崇興廟戲台、勾連廊設三連藻井,為浙江省內僅存的三座三連藻井戲台之一[1],2006年5月與縣內其他9處古戲台以寧海古戲台的名義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歷史

寧海西店香山石姓家族於宋代自新昌遷入,至元末明初人口增多,形成今天石家村、後溪村兩個村莊。清康熙中期,兩村始建宗祠並在祠前建設境主廟,祭祀境主顯應侯王,廟後設立石氏宗祠與廟相通。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崇興廟內戲台重建,歷經數年建成一座三聯貫藻井的戲台。此後不久,廟後祠堂毀於火,祠中供奉的石氏祖先被遷移到崇興廟中,使崇興廟成為同時供奉境主和祖先的廟、祠合一的建築[3]

形制

崇興廟位於石家村和後溪村接壤的平地上。建築坐西朝東,建築面積近千平方米。廟宇中軸線自東向西分別為儀門、戲台、勾連廊和正廳,南北兩側為廂房。儀門為兩層單檐硬山頂,面闊五間,明間、次間開門,明間上方懸掛「崇興廟」匾。檐廊下設月梁,牛腿上彩繪獅子,挑檐枋彩繪花卉紋。正廳為單檐硬山頂,面闊五間兩弄深四間。建築為抬梁穿斗混合結構,明間、次間和稍間為抬梁式結構,盡間為穿斗式結構,檐柱和金柱間月梁上有雙龍戲珠、鳳穿牡丹、喜上眉梢、太公垂釣等雕刻。南北廂房為雙層單檐硬山頂樓房,面闊五間[4]:46

崇興廟戲台與勾連廊架設於儀門和正廳之間,三座建築形成工字形。戲台面闊5.5米,深6.2米,台面高1.5米,上設同心圓穹窿頂藻井直徑3.6米,深1.25米,由18圈薄殼透雕畫板盤築而成,其中井口一層環繞壼門,周邊有三層彩繪斗拱花板。藻井上有十六組座斗相連,形成龍形,其中八組連接至井底銅鏡。勾連廊為單檐硬山頂,上設兩座藻井。中間藻井為八角形,直徑3.58米,深1.2米,外間藻井為同心圓穹窿頂,兩藻井結構與戲台藻井結構相近,且均有通體彩繪,中間平棋上繪有雙喜圖[3][4]:46

保護

外部圖片連結
image icon 寧海古戲台——崇興廟古戲台保護區劃圖,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6

宗祠古戲台於2003年2月被列入寧海縣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3月與崇興廟古戲台以「胡氏宗祠及崇興廟」的名義被列入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5],2006年5月與縣內其他9處古戲台以寧海古戲台的名義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018年,崇興廟獲得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資助253萬元人民幣,用於修復戲台、大殿、廂房等建築[6]

參考資料

  1. ^ 陳雲松. 岁月沧桑话戏台 宁海古戏台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寧波通訊. 2018, (14): 62-67. 
  2. ^ 2.0 2.1 宁海古戏台. 寧波文化遺產保護網. 2018-01-08 [2019-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8). 
  3. ^ 3.0 3.1 張落雁; 楊古城. 崇兴庙戏台英气逼人. 東南商報. 2013-10-28 [2022-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31). 
  4. ^ 4.0 4.1 周航 (編). 岙胡胡氏宗祠古戏台. 宁海古戏台建筑群研究. 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5. ISBN 978-7-308-13938-0. 
  5. ^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05-03-16 [2009-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6. ^ 陳青. 宁海古戏台获799万元国家文保专项资金. 寧波日報. 2018-04-27 [2019-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