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子文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石山子文化
時期中國新石器時代
時間前5900年 – 前5200年
主要遺址安徽淮北石山孜遺址
先前文化順山集文化
繼承文化雙墩文化

石山子文化(公元前5900年—前5200年)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的考古學文化之一,亦稱石山孜文化,得名自1984年發現的石山孜遺址。石山子文化族群被認為是順山集文化族群受8.2千年事件等一系列氣候變化影響,從濉河下游遷徙至濉河上游產生的。相較於順山集文化,石山子文化的陶器雖有較大的一致性,但反而數量減少、器形也趨於簡單。[1][2]

研究歷程

1993年,吳加安等學者提出石山子文化。20世紀90年代,張文軍、梁中和、傅憲國等學者將石山子雙墩侯家寨淮河中游地區早期新石器時代文化統一命名為石山子文化,並分為石山子類型和侯家寨類型。而隨着闞緒杭、李伯謙等學者對雙墩遺址、侯家寨遺址的深入研究,以雙墩、侯家寨一期為代表的雙墩文化,以侯家寨二期為代表的侯家寨文化被分別單列。[2][3]

參考資料

  1. ^ 陳立柱. 安徽淮河流域文化的形成、演变与省思. hhyjzx.ahu.edu.cn. 2019-08-02 [2024-03-30]. 
  2. ^ 2.0 2.1 鮑, 穎建. 淮河流域石山子文化与周边地区考古学文化关系探析. 河南師範大學學報. 2021-01-16, 48 (1): 129-136. doi:10.16366/j.cnki.1000-2359.2021.01.16. 
  3. ^ 陳, 艷. 寫於安徽合肥. 论侯家寨文化. 東南文化 (江蘇南京). 2016, (250): 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