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題:拜占庭帝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東羅馬帝國
Imperium Romanum
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

展示拜占庭帝國疆域變化的動態圖片

東羅馬帝國羅馬帝國於公元286年實行東西分治後,於原帝國東部(相對於西部的西羅馬帝國)分離出的政權;其被當時的西歐世界視為有別於古羅馬的新政權,故其滅亡後西歐學界普遍稱之為拜占庭帝國。然而其國祚一千餘年期間仍自稱羅馬帝國拉丁語Imperium Romanum希臘語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中古希臘語Βασιλεία Ῥωμαίων 轉寫:Basileía Rhōmaíōn)、公民皆自認為羅馬人(中古希臘語Ῥωμαῖοι 轉寫:Rhōmaîoi),而非「拜占庭人」或「希臘人」。帝國位於歐洲東南部,領土曾包括三大洲的亞洲西部非洲北部,是古典時代中世紀歐洲歷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國家時期稱其為ㄌㄧㄣˇ

關於帝國的起始紀年,歷史學界仍存有爭議,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東羅馬帝國雖然文化上有變化,但名義上就是原羅馬帝國存續下來的政權。主流觀點之一認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羅馬羅馬帝國政治中心東移,是東羅馬帝國開始的標誌。另一主流觀點認為,395年最後一位統治整個羅馬帝國的皇帝狄奧多西一世的去世,標誌東羅馬帝國的開始。德國東羅馬學者斯坦因以戴克里先皇帝即位(284年;這位皇帝首次將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兩半分治)為東羅馬帝國的起始紀年。其他觀點分別以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7世紀(希臘化開始)和8世紀(希臘化完成)為東羅馬帝國起始的標誌。 (閱讀全文……

特色條目

717年-718年君士坦丁堡之圍或稱阿拉伯人第二次圍攻君士坦丁堡,是倭馬亞王朝軍隊對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發起的一次海陸聯合進攻。這場戰役是數十年來阿拉伯軍對拜占庭帝國發動的長期進攻的最高潮。在716年,經過多年的準備,哈里發之弟麥斯萊麥·伊本·馬利克率領的軍隊入侵安納托利亞,阿拉伯人試圖利用拜占庭帝國內部的矛盾,與叛亂的將領利奧結盟,共同攻擊皇帝狄奧多西三世。但利奧奪得皇位後(稱利奧三世)便背叛了阿拉伯人。

在小亞細亞西部沿海過冬後,阿拉伯軍在717年初夏進入色雷斯,建立了圍攻堡壘並封鎖了有巨大堅固的狄奧多西城牆保護的君士坦丁堡。阿拉伯艦隊本計劃與陸軍協同,在海上封鎖城市,但被拜占庭海軍使用希臘火壓制,這使得君士坦丁堡可以通過海路補給,而圍城的阿拉伯陸軍在接下來的冬季中卻遭受了饑荒與瘟疫的折磨。718年春,兩支前來增援的阿拉伯艦隊又因基督教船員的背叛而被拜占庭海軍摧毀,陸上增援則在通過小亞細亞時被拜占庭軍的伏擊擊敗,與拜占庭同盟的保加爾人又襲擊阿拉伯軍後方。最終,阿拉伯人被迫於718年8月15日解圍,出海而去,歸途中,他們又遇到風暴和火山的襲擊,幾乎全軍覆沒。

這次圍城的失敗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守城成功使得拜占庭帝國得以繼續生存,阿拉伯人則被迫改變了戰略,儘管定期的進攻仍不間斷,但他們放棄了徹底征服拜占庭帝國的念頭。這次戰役使穆斯林對東南歐的進攻被推遲數百年,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相關人物

佐伊一世綽號「正統嫡系的」,拜占庭帝國馬其頓王朝皇帝君士坦丁八世的第二個女兒,皇帝羅曼努斯三世妻子共治皇帝,皇帝米海爾四世的妻子和共治皇帝,皇帝米海爾五世的姑母和共治皇帝,狄奧多拉女皇的二姐和共治皇帝,皇帝君士坦丁九世的妻子、君士坦丁九世與狄奧多拉女皇二人的共治皇帝,是拜占庭和歐洲歷史上第二位女皇。她作為一代女皇,一生共結婚三次,不僅在拜占庭、而且在歐洲和整個世界的所有女皇帝的相關紀錄中也絕無僅有。

佐伊的名字希臘語中是「生命」的意思,她是少數的「生於紫色之中」即「生於皇室」的拜占庭女皇,是皇帝君士坦丁八世的女兒。因此,她也被稱為正統嫡系佐伊。

因為所生的都是女兒,君士坦丁八世很擔心未來的女婿會過多地干預皇室內部事務,於是把大女兒歐多齊婭送入修道院,並禁止他的兩個小女兒結婚。直到彌留之際,他才讓佐伊與他選中的皇位繼承人羅曼諾斯於1028年11月12日結婚。此時,佐伊已經50歲了,並且喪失了生育能力。結婚三天之後,羅曼諾斯和佐伊共同登上皇位,稱「羅曼努斯三世皇帝和佐伊一世女皇」。但這次毫無感情的政治聯姻註定是要失敗的,不久兩位皇帝便互相疏遠了:羅曼努斯三世對他的妻子毫不在意,並縮減了她的開銷,招致她的憎恨;佐伊自己則迷戀上了她的寵臣、美男子米海爾,即後來的米海爾四世皇帝。

主題

相關專題

清除伺服器快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