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拜占庭帝國/相關人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拜占庭帝國主題的人物條目展示

相關條目

Portal:拜占庭帝國/相關人物/1

弗拉維·瓦萊里烏斯·奧勒里烏斯·君士坦丁,常被稱為君士坦丁一世、君士坦丁大帝,或聖君士坦丁,羅馬帝國皇帝,306年至337年在位。他是第一位信仰基督宗教的羅馬皇帝,在313年與李錫尼共同頒佈《米蘭詔書》,承認在帝國轄境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

君士坦丁在內戰中,擊敗馬克森提烏斯李錫尼,鞏固皇位。統治期間,他對法蘭克人阿拉曼人西哥特人薩爾馬提亞人的戰役均取得勝利,並成功奪回在前一個世紀喪失的達基亞地區。他在拜占庭建立新皇宮,並將之命名為新羅馬,但人們為尊君士坦丁之名,將此地稱作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在此後一千年均為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因此君士坦丁也被認為是拜占庭帝國的創立者。

君士坦丁制定的一些民法影響深厚。他創建的法律規定某些職業(如屠夫麵包師)為世襲職業。他還頒佈一道法令禁止佃農離開租種的土地,亦即是把佃農變成了農奴,終生依附在那塊土地上。這道法令和類似的法律為奠定中世紀整個歐洲的奴隸社會結構起到了基礎作用。

Portal:拜占庭帝國/相關人物/2

伊琳娜綽號雅典的」),東羅馬帝國伊蘇里亞王朝皇帝利奧四世皇后,皇帝君士坦丁六世的生母,是東羅馬帝國和歐洲歷史上第一位女皇,也是伊蘇里亞王朝末代皇帝。單獨執政後,作為帝國的唯一的君主,她自稱「皇帝」,是東羅馬歷史上唯一使用陽性的「巴西琉斯」而非陰性的「巴西麗莎」稱號的女皇。

據說,伊琳娜小時候是一位美麗的姑娘,她的名字「伊琳娜」在希臘神話中是和平女神。她出生並生活在拜占庭帝國統治下的雅典,所以後世也稱她為「雅典的伊琳娜」。她從小父母早亡,成了孤兒。768年,她被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五世帶到了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進入皇宮,並於第二年即769年的12月嫁給了君士坦丁五世的兒子、共治皇帝利奧四世,成為了皇后。儘管她似乎出生於一個貴族家庭,但沒有任何確切的證據表明她為什麼會被選為利奧四世的新娘,使得一些學者推測她可能是在稱為「新娘選秀」的選后活動中被選中的,這個假想中的「選后」活動就是讓所有符合條件的女子展示給新郎和新郎的母親看,直到最後被選中的一個成為新娘。

Portal:拜占庭帝國/相關人物/3

大衛·梅加斯·科穆寧特拉比松帝國最後一任皇帝(1459年4月22日-1461年8月15日在位)。他是阿歷克塞四世和狄奧多拉·坎塔庫澤努斯的第三個兒子。

大衛在其長兄約翰四世逝世後,於1459年4月22日之前的某個時候就任特拉布松帝國的皇帝。儘管約翰四世生前另立他的侄子阿歷克塞為其繼承人,可是阿歷克塞在約翰四世逝世時也只有四歲;根據雷尼卡斯·卡爾科康第拉斯的說法,由於得到執政官的支持,大衛將阿歷克塞丟在一邊,自立為帝。

1461年,鄂圖曼帝國穆罕默德二世進軍特拉布宗。他的艦隊在7月初登陸此地,擊敗了大衛率領的軍隊並搶奪附近的郊區,圍攻了特拉布松約一個月。在蘇丹到達特拉布松前,鄂圖曼帝國的指揮官韋利·馬哈茂德帕夏在穆罕默德二世離開的時候與大衛展開了談判,首席內府使臣喬治·阿米羅特斯建議大衛投降。大衛得以被說服投降,可以保有家庭和錢財,並被保證在色雷斯享有優渥的退休生活。

8月15日,大衛在正式投降,特拉布松帝國宣告覆亡。大衛的投降標置着特拉布松帝國和拜占庭傳統的終結。他與家人被俘並被帶到鄂圖曼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並於1463年和他的兒子們以及侄子被鄂圖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處決。

2013年7月,大衛與他的三個兒子以及他的侄子阿歷克塞被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冊封為聖人,並將其被處死的日期11月1日設為瞻禮日

Portal:拜占庭帝國/相關人物/4

海倫娜·坎塔庫澤娜拜占庭皇帝約翰五世的皇后。

海倫娜是約翰六世·坎塔庫澤努斯之女。1341年安德洛尼卡三世去世後,年幼的皇子約翰五世·帕里奧洛格斯繼位為拜占庭皇帝,約翰六世則作為攝政職掌帝國政務。此後約翰六世發動內戰以期奪得皇位,最終雙方於1347年修好,約翰六世承認約翰五世為共治皇帝。作為修好的見證,約翰六世將女兒海倫娜嫁給約翰五世。不過和平僅維持了數年,在貴族的幫助下,她的丈夫約翰五世於1354年親政,她的父親則被迫退位。

1376年,海倫娜之子安德洛尼卡四世推翻了他父親約翰五世的皇位,並將他的兩位弟弟狄奧多爾、曼努埃爾和他父親一同關入牢中。海倫娜曾想居中調解,然而未果。1379年三人從牢中逃出,安德洛尼卡四世認為是海倫娜所為。在奧斯曼蘇丹穆拉德一世威尼斯共和國的幫助下,約翰五世重新奪得皇位。安德洛尼卡四世被迫逃到加拉塔,並將他母親海倫娜以及海倫娜年邁的父親約翰六世與兩位姊妹作為人質。當1381年約翰五世與安德洛尼卡四世簽訂和約後,她回到了君士坦丁堡。1391年丈夫約翰五世去世後,海倫娜成為了一名修女,並最終於1396年逝世。

Portal:拜占庭帝國/相關人物/5

狄奧多拉拜占庭帝國查士丁尼王朝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妻子皇后。和丈夫查士丁尼大帝一樣,她也被東正教教會封為聖人紀念日為11月14日。

狄奧多拉的名字在希臘語中的意思是「上帝的贈禮」,她出生於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的一個具有塞浦路斯血統的希臘家庭,處於拜占庭社會最低的階層,父親阿卡修斯是塞浦路斯本地人,是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競技場內的馴師;母親是舞女兼女演員,名字沒有記載。

她有天生過人實務智慧,與查士丁尼共同為保守古舊的政權加上新動力。532年的尼卡暴動中,城堡大火,亂軍逼近皇宮之際,查士丁尼差點要棄皇宮逃命,狄奧多拉令他恢復勇氣。她拒絕逃命——宣佈準備殉身與皇宮共存亡。因為她的堅定,暴亂終結,而查士丁尼的政權得以保存。

548年狄奧多拉死後,查士丁尼失去賢內助,變得意氣全失、優柔寡斷。而查士丁尼晚年的政策轉變也頗有可能跟狄奧多拉之死有關。

Portal:拜占庭帝國/相關人物/6

梅西赫帕夏,或稱米薩克帕夏,奧斯曼帝國官員,為拜占庭希臘人出身,拜占庭帝國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子。他曾出任奧斯曼帝國海軍元帥「卡普丹帕夏」,並曾於1499年至1501年出任帝國宰相「大維齊爾」。

梅西赫和他哥哥哈斯·穆拉德在君士坦丁堡失陷時被俘虜,並在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的保護下作為侍從逐漸長大。梅西赫進宮的時候大概十歲。君士坦丁十一世死的時候沒有子女,假使奧斯曼沒有佔領君士坦丁堡的話,梅西赫或哈斯·穆拉德可能會繼承皇位。但現實中,梅西赫最終在滅亡了拜占庭帝國的國家中成長為最具權力的強人之一。

拜占庭-意大利編年史學家、梅西赫的近親西奧多·斯潘杜內斯寫道「他(梅西赫)對於基督徒來說,是一個兇狠的敵人」。梅西赫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曾於1499年前往麥加朝覲,當時還沒有其他的奧斯曼維齊爾或蘇丹這樣做過。

1501年春,梅西赫被任命為大維齊爾,並離開伊斯坦布爾去安納托利亞鎮壓沃爾瑟格部落的叛亂,沃爾瑟格部落當時支持卡拉曼侯國的一個名為穆斯塔法的僭位者。梅西赫通過他的外交才能成功說服沃爾瑟格放棄了對穆斯塔法的支持。當他返回伊斯坦布爾時,爆發了佛朗哥-威尼斯對萊斯沃斯的入侵,巴耶濟德暴怒,用弓射了梅西赫。不久後,梅西赫在撲滅加拉達的一次火災時受傷,在1501年11月因醫治無效死亡。

Portal:拜占庭帝國/相關人物/7

「馬其頓人」巴西爾一世東羅馬帝國皇帝(867年-886年在位),馬其頓王朝的建立者。他被認為是拜占庭歷史上最重要的皇帝之一。他所建立的王朝是拜占廷帝國的全盛時代,見證了帝國的軍事擴張和文藝復興。

巴西爾一世生於拜占廷帝國的馬其頓軍區,他因此得到外號:「馬其頓人」,其父母均為農民。後來君士坦丁堡牧首福細阿斯一世為已成為皇帝的巴西爾編造了一個高貴的世系,聲稱他是古代亞美尼亞王室阿爾沙克王朝的後裔。

巴西爾在童年時代被入侵馬其頓保加爾汗克魯姆擄到了保加利亞,直到836年才逃回拜占廷境內的色雷斯。在返回帝國後,他曾給皇帝米海爾三世的一個親戚狄奧菲利齊斯當馬夫。在這期間他去了希臘城市帕特拉,在那裏獲得了一位富有的貴婦人的青睞,因此得到一大筆財產。不久,他因在摔跤比賽中表現突出而受到米海爾三世的注意,被米海爾授予皇帝護衛的工作,從此便飛黃騰達。

巴西爾詭計多端,野心勃勃。為了攫取更大的權力,他開始設計陷害皇舅、凱撒巴爾達斯。米海爾三世對巴西爾極為寵信,絲毫沒有懷疑他的意圖。在獲得皇帝的默許後,866年4月21日,巴西爾在進攻克里特島前的閱兵儀式上刺殺了巴爾達斯。巴西爾於是取代巴爾達斯成了帝國宮廷中最有權勢的人物,並於當年5月26日被宣佈為共治皇帝。然而,米海爾的反覆無常導致兩人的關係迅速惡化。867年,當米海爾三世轉而寵幸另一個廷臣時,巴西爾刺殺了米海爾,奪取了皇位。

Portal:拜占庭帝國/相關人物/8

巴西爾二世,綽號「保加利亞屠夫」,馬其頓王朝東羅馬帝國皇帝(976年-1025年在位)。他從960年就已經是共治的統治者,在其父羅曼努斯二世963年去世之前巴西爾二世就和弟弟君士坦丁八世已經被加冕為共治皇帝,但在巴西爾二世成為皇帝之前,皇位歸屬於兩位將軍,尼基弗魯斯二世約翰一世。而巴西爾的舅祖父巴西爾·拉卡潘努斯則在985年之前實際統治着拜占庭,之後巴西爾二世才真正掌握帝國40餘年。在巴西爾二世統治時期,中世紀的拜占廷帝國達到極盛狀態。

巴西爾二世是拜占廷皇帝羅曼努斯二世之子,其母狄奧法諾有亞美尼亞血統。960年,巴西爾被他的父親確定為皇位繼承人。但當羅曼努斯二世在963年去世時,巴西爾年僅5歲,因此他與其弟君士坦丁都因年齡太小而被暫時排除了繼承皇位的可能性。狄奧法諾皇后與帝國的一名主要將領尼基福魯斯·福卡斯結婚,之後尼基福魯斯獲得皇帝的地位。尼基福魯斯二世於969年遭到謀殺,謀殺者約翰一世·齊米斯基斯繼承他的位置進行統治。約翰一世死於976年,此時巴西爾二世已經長大成人,於是他無爭議地登上了皇位。

Portal:拜占庭帝國/相關人物/9

君士坦丁九世(單獨戰鬥者)東羅馬帝國皇帝(1042年-1055年在位)。

君士坦丁九世是帝都官僚貴族的代表。他的父親狄奧多西是巴西爾二世皇帝與君士坦丁八世皇帝在位時的朝中重臣,後來因被懷疑捲入宮廷陰謀而失寵。但君士坦丁依靠與羅曼努斯三世皇帝的侄女的婚姻而再度踏上仕途,並受到當時在位的女皇佐伊的特殊青睞。佐伊的丈夫米海爾四世出於嫉妒將君士坦丁流放;但在米海爾死後,女皇很快將君士坦丁召回(1042年),並選擇他為自己的丈夫和共治者。此舉受到君士坦丁堡牧首阿歷克塞一世的強烈反對,因為兩人都是第三次結婚,但皇帝夫婦仍於6月11日舉行婚禮。他們一起統治到1050年佐伊去世為止。

在國內,君士坦丁九世希望通過討好帝都貴族和大土地所有者來鞏固自己的地位。他大幅減少了各省地主和基督教會應繳的稅賦,並加速推進國內土地的封建化。在他執政時,各省的實際權力落入高等文官的手中。

1054年發生了著名的東西教會大分裂教宗良九世和君士坦丁堡牧首米海爾·凱魯拉里烏斯互相開除了對方的教籍,此事被認為是天主教東正教正式決裂的標誌。君士坦丁九世企圖介入此事,因為他需要利用教宗來共同對付諾曼人,後者對帝國在南意大利的領土形成了嚴重威脅;但他突然病倒並於下一年1月去世。佐伊的妹妹狄奧多拉被宣佈為新的皇帝。

Portal:拜占庭帝國/相關人物/10

佐伊一世綽號「正統嫡系的」,拜占庭帝國馬其頓王朝皇帝君士坦丁八世的第二個女兒,皇帝羅曼努斯三世妻子共治皇帝,皇帝米海爾四世的妻子和共治皇帝,皇帝米海爾五世的姑母和共治皇帝,狄奧多拉女皇的二姐和共治皇帝,皇帝君士坦丁九世的妻子、君士坦丁九世與狄奧多拉女皇二人的共治皇帝,是拜占庭和歐洲歷史上第二位女皇。她作為一代女皇,一生共結婚三次,不僅在拜占庭、而且在歐洲和整個世界的所有女皇帝的相關紀錄中也絕無僅有。

佐伊的名字希臘語中是「生命」的意思,她是少數的「生於紫色之中」即「生於皇室」的拜占庭女皇,是皇帝君士坦丁八世的女兒。因此,她也被稱為正統嫡系佐伊。

因為所生的都是女兒,君士坦丁八世很擔心未來的女婿會過多地干預皇室內部事務,於是把大女兒歐多齊婭送入修道院,並禁止他的兩個小女兒結婚。直到彌留之際,他才讓佐伊與他選中的皇位繼承人羅曼諾斯於1028年11月12日結婚。此時,佐伊已經50歲了,並且喪失了生育能力。結婚三天之後,羅曼諾斯和佐伊共同登上皇位,稱「羅曼努斯三世皇帝和佐伊一世女皇」。但這次毫無感情的政治聯姻註定是要失敗的,不久兩位皇帝便互相疏遠了:羅曼努斯三世對他的妻子毫不在意,並縮減了她的開銷,招致她的憎恨;佐伊自己則迷戀上了她的寵臣、美男子米海爾,即後來的米海爾四世皇帝。

Portal:拜占庭帝國/相關人物/11

老希拉克略拜占庭帝國將領,也是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的父親。約595年,老希拉克略被莫里斯皇帝任命為羅馬屬亞美尼亞的陸軍總長,受命平定薩繆爾·瓦赫烏尼和阿塔特·庫爾庫魯尼的叛亂。約600年,他被任命為阿非利加總督;608年,他和兒子以阿非利加為基地發動針對福卡斯皇帝的叛亂,他的兒子推翻了福卡斯,自己稱帝,開創希拉克略王朝

Portal:拜占庭帝國/相關人物/12

阿維狄烏斯·卡西烏斯是羅馬將軍、帝國爭位者,出生於敘利亞行省的庫爾胡斯。他在維魯斯皇帝指揮的對安息帝國的戰爭中服役,並被提升為元老,後來又成為帝國司令官。在田園戰爭中,他被授予東方最高統帥的頭銜。公元175年,卡西烏斯自稱皇帝。當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集中力量準備擊敗卡西烏斯時,卡西烏斯被麾下的一個百夫長殺害,並把其頭顱交給奧列里烏斯。

Portal:拜占庭帝國/相關人物/13

伊薩克·科穆寧拜占庭皇帝約翰二世與皇后匈牙利的伊琳娜英語Irene of Hungary的第三子。此前伊薩克的兩個兄長已去世,但約翰二世死前卻選擇讓第四子曼努埃爾繼位,導致兩兄弟關係緊張。他曾參加父親和弟弟在小亞細亞的戰爭,他還是普世牧首科斯瑪斯二世英語Cosmas II of Constantinople的堅定支持者,除此之外,關於他的記載不多。

Portal:拜占庭帝國/相關人物/14

弗拉維烏斯·希拉克略拜占庭帝國皇帝(610-641年在位)。608年,他與父親阿非利加總督老希拉克略一起發動針對皇帝福卡斯的叛亂,並於610年進軍君士坦丁堡,打敗並處死了福卡斯,同年10月5日加冕稱帝。希拉克略的皇帝生涯中,最重大的事件是兩場大規模戰爭,首先是602年-628年的拜占庭-薩珊戰爭。以及隨後的阿拉伯人入侵戰爭。內政上,希拉克略通過推行新的折衷教義——基督一志論,試圖解決帝國內正統教義和一性論派之間長期的矛盾。在他治下,帝國希臘化的程度繼續加深,希臘語成為官方語言,他也成為第一個自稱「巴西琉斯」的拜占庭皇帝。

Portal:拜占庭帝國/相關人物/15

伊薩克·科穆寧是拜占庭皇帝阿萊克修斯一世與皇后伊琳娜·杜卡伊娜的第三子。1130年,伊薩克與他的兒子在捲入反對約翰皇帝的陰謀後逃出帝國。在1143年約翰死後的繼位鬥爭中,他支持他的較年長的侄子,與他同名的伊薩克·科穆寧。 1150年,疾病發作使伊薩克變得虛弱,曼努埃爾一世逼迫他退出公共生活。

Portal:拜占庭帝國/相關人物/16

老尼基弗魯斯·福卡斯是9世紀晚期拜占庭帝國的傑出將領,也是福卡斯家族的第一位重要人物。他年少成為皇帝巴西爾一世的隨從,並迅速被提拔為「首席馬夫」、哈爾希安軍區將軍,在面對阿拉伯人的戰事中取得了一些勝利。約886年,他奉命領導南意大利遠征軍並取得許多勝利,為拜占庭帝國恢復在亞平寧半島的勢力奠定了基礎。之後他被召回國內,升任「宮內軍家內官」,並在面對東部的阿拉伯人與巴爾幹半島保加利亞沙皇西美昂時都取得勝利。根據不同史料記載,他可能死於895-896年之交或約900年,同時代與後代的史家都稱讚了他的軍事能力與個性。他的兩個兒子都曾在他之後擔任「宮內軍長官」,他的孫子尼基弗魯斯小利奧也都是傑出的將領,前者還在963-969年成為皇帝,並自阿拉伯人手中收復了幾個省份。

Portal:拜占庭帝國/相關人物/17

約翰·庫爾庫阿斯,是拜占庭帝國的一位著名將領,活躍於約915年–946年。他在帝國東部邊界率軍攻打阿拔斯哈里發國,獲得許多勝利,改變了拜占庭帝國在阿拉伯-拜占庭戰爭中長期被動挨打的局面,開啟了10世紀拜占庭帝國的「征服時代」。

約翰的家族是亞美尼亞人後裔,之前就曾湧現出幾位為拜占庭帝國服務的著名將領。約翰最初擔任一支皇家禁衛軍的長官,是拜占庭將領、未來的皇帝羅曼努斯一世的支持者,在後者奪權的過程中發揮了作用。923年,他被任命為帝國東部軍隊的司令,面對阿拔斯哈里發國和名義從屬哈里發的半自治的埃米爾們。他擔任這一職務超過20年,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打破了這一地區的勢力均衡。

Portal:拜占庭帝國/相關人物/18

君士坦丁五世是741-775年間在位的拜占庭皇帝。他是伊蘇里亞王朝開創者利奧三世之子。在位期間,他表現出了軍事能力,在外來入侵威脅之下鞏固了帝國,還趁穆斯林世界內戰之機,在兩國邊界地區發起有限的反擊;穩定東部邊界後,他又多次在巴爾幹半島與保加爾人作戰。他全力支持聖像破壞運動,且反對修道制度

Portal:拜占庭帝國/相關人物/19

阿歷克塞五世拜占庭帝國皇帝,約1204年2月5日至同年4月12日在位。他在第四次十字軍兵臨城下的情況下,於1204年2月發動政變推翻了十字軍一年前擁立的伊薩克二世阿萊克修斯四世兩位皇帝,十字軍隨後對君士坦丁堡展開了攻擊,他逃出城外,卻被另外一位前皇帝阿萊克修斯三世弄瞎了眼睛,之後又被拉丁帝國俘獲,同年12月被被處決。

Portal:拜占庭帝國/相關人物/20

狄奧多爾(塞奧多羅斯)·科穆寧·杜卡斯是公元1215年-1230年伊庇魯斯色薩利的統治者。1224年-1230年,他還曾統治塞薩洛尼基以及馬其頓西色雷斯大部分地區。其兩個兒子約翰和德米特里歐斯於1237年-1246年統治塞薩洛尼基時,他也在幕後掌握實權。

提名

請自行將與拜占庭帝國主題相關的人物,且未展示於上面的特色條目或優良條目或乙級以上或有一定質量的佳作依序添入,並至主題頁修改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