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濟礁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美濟礁
主權存議島嶼
美濟礁的衛星圖
地理
美濟礁在南海的位置
美濟礁
美濟礁
美濟礁
美濟礁
美濟礁
美濟礁
美濟礁
美濟礁
美濟礁
美濟礁
三沙市主要島嶼的位置圖
圖例: 黑:三沙市 永興島 黃:黃岩島 綠:永暑礁 藍:美濟礁 紫:渚碧礁 紅:華陽礁 藍:南薰礁 紅:赤瓜礁 綠:東門礁 黑:中建島
位置南海
坐標9°54′N 115°32′E / 9.900°N 115.533°E / 9.900; 115.533座標9°54′N 115°32′E / 9.900°N 115.533°E / 9.900; 115.533
群島南沙群島
面積5.52平方公里
實際管理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地級市海南省三沙市南沙區
主權聲索方
 中華民國
高雄市旗津區
 菲律賓
巴拉望省卡拉揚市
 越南
慶和省長沙縣

美濟礁南海南沙群島中一處珊瑚環礁,陸地包圍着中間的海灣,菲律賓稱其為潘加尼班礁他加祿語Bahura ng Panganiban),中國漁民稱此礁為雙門雙沙[1],越南稱圍巾環礁越南語Đá Vành Khăn𥒥栐䘜*/?[2],現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控制[3],行政上隸屬於海南省三沙市南沙區美濟社區越南中華民國亦宣稱對美濟礁擁有主權[4]

根據由海牙常設仲裁法院提供場地和秘書服務的臨時仲裁庭2016年的一項仲裁,由於美濟礁在其自然狀態下僅在低潮時暴露在外,因此屬於低潮高地,不產生領海、專屬經濟區或大陸架的權利。仲裁庭得出結論,美濟礁構成菲律賓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一部分[5]

2015年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美濟礁上進行陸域吹填,2015年6月10日完成吹填工程,建有一條長2700米的飛機跑道,可以停降大型客機,另外還有讓船艦郵輪等停泊的碼頭工程正在修建[6]填海後美濟礁人工島面積達5.52平方公里,取代西沙群島永興島成為南海諸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故在民間也被稱為美濟島

歷史

南海周邊諸國於南沙群島各島礁及沙洲的駐軍情況。

亨利·斯普拉特利 (Henry Spratly)在1791年發現美濟礁(Mischief Reef),並以飛剪式帆船惡作劇號(Mischief)為其命名。[7]

1935年,中華民國將其命名為南惡礁。

1939年,大日本帝國佔領南海諸島,將其命名為新南群島[8],並發佈昭和14年(1939)台灣總督府令第31號,將其編入台灣總督府下的高雄州高雄市

1947年,中華民國將其命名為美濟礁。

1951年9月8日,日本在三藩市和約第二條中放棄對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的一切權利、所有權和主張。

198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公佈其命名為美濟礁。

1987年,中國派遣南沙綜合科考隊對南沙群島進行綜合調查,登陸了包括美濟礁在內的10座礁。

1994年和1995年,中國開始在該地區建造高蹺建築,遭到菲律賓政府抗議。但中國政府拒絕了這一抗議,並表示這些建築物僅僅是漁民庇護所。 1999年,當中國在美濟礁增加更多建築時,馬尼拉又掀起了另一波抗議浪潮。[9]

1994年8月初,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南海區漁政局局長劉國鈞奉命親自負責,與有關部門船隻一起執行建設美濟礁漁船避風設施任務。1994年12月18日十幾條中國公務船組成的編隊從廣州啟航,漁政31號為指揮船,編隊指揮員為漁政總隊政委陳為春,12月29日凌晨抵達南沙美濟礁。[10]1995年1月17日上午,一艘菲律賓漁船駛入美濟礁澙湖發現了中國的施工船隊。1995年2月2日,菲律賓派出一艘巡邏艦和一架機號為「CSZ11」的OV-10野馬偵察機英語OV-10抵近美濟礁海域。此後隨着局勢緊張,漁政船奉命留下堅持守礁75天[11]。1995年,中國國家海洋局組織有關部門專家,派向陽紅14號考察船赴美濟礁附近考察,後南海漁政部門進駐該島管理。1995年5月13日,菲律賓政府組織了38名本國與外國記者,分別用船隻和直升飛機載運到美濟礁進行採訪,被中國漁政船和守礁人員攔截。1998年下半年到1999年初中國在美濟礁修建了4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3層建築[9]。對此,菲律賓指責中國擴大美濟礁上的「軍事建築」。1999年,南海漁政局、南海水產研究所海南省漁業公司臨高分公司合作在美濟礁礁湖進行養殖高檔魚類試驗,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2000年卻因資金問題被迫停了下來。[12]

2007年7月4日,南沙美濟礁生產性養殖項目的民營的9條作業船(2條補給船、2條釣業船、3條燈圍船、2條拖網船)、85人組成的船隊抵達。投放紅魚、長魚、七星魚、東興斑、軍曹魚等名貴魚種30萬尾魚苗。用南沙當地捕撈的新鮮雜魚(小墨魚、小炮彈魚等)做飼料,美濟礁養殖的魚類要比海南島近岸養殖的生長速度快30%左右。 2007年11月21日凌晨4時,強熱帶風暴「海貝思」襲擊美濟礁,礁內養殖試驗漁排上的7名漁工和瓊澤漁820船上5名漁民落海。黃東東、林紹明和林聖平等3名緊抱飄浮物、堅持七天的漁工被外國貨船救起;其它9人失蹤遇難。在美濟礁的第一次生產性漁業養殖全軍覆沒。2008年10月27日,第二次美濟礁內漁業養殖的六條船、36人組成的船隊抵達。建起了能抗擊九級風力的圓形網箱。2009年2月初,農業部漁業局批准在美濟礁為遇難漁民立碑——「中國南沙美濟礁養殖遇難者紀念碑」,高1.6米、寬0.6米石碑背面文字:「公元2007年11月21日,來美濟礁養殖的中國九位公民在此遭遇百年不遇的大颱風不幸遇難。他們的名字是:王國雄、王高明、邱小亮、桂良明、王國永、黃永進,陳金龍、陳明發、林韶劇」。2009年3月2日開始建碑,2009年5月30日落成。

2012年12月5日,「三沙市南沙區美濟村村委會」揭牌成立,全村現有漁民53人,村委會和12名守護網箱的漁民現住在千噸級漁業養殖生活船「瓊富華漁01號」,餘下的人住在兩艘燈光捕撈船上[13]。2013年2日18日,美濟礁守礁人員由漁政部門轉為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同時,守礁船隻刷新部隊番號。

2015年1月,商用高解像度地圖網站DigitalGlobe於25日更新的衛星圖照片[14]顯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填海造陸工程。2015年6月10日,完成吹填工程,美濟礁陸地面積達5.52平方公里,成為南海諸島和南沙群島面積最大的島。[15][16]

地理

地質

美濟礁位於南沙群島中部偏東,在北緯9°57′、東經115°44′[17],位於三角礁東南約18海里,仁愛礁西北約18海里。西北方向距渚碧礁約200公里,西距赤瓜礁約150公里,距永暑礁約300公里,位於菲律賓巴拉望島西北方向約120海里(約230公里)。

美濟礁是一個橢圓形珊瑚環礁[18],頂部全由活體珊瑚構成,東西約9公里,南北約6公里,總面積約46平方公里。四周礁石在漲潮時會沒入水中,退潮時露出水面1.83米,礁盤以外約1公里處,水深可達1公里以上[19]。環礁內潟湖面積約36平方公里,水深20米~30米,海底豐富,水質清澈。南部和西南部有三個礁門,南部的東水道較狹窄,寬約18米[17];南門西水道寬37米,長275米,水深18米以上,大型船隻可以在漲潮時通過該口進入潟湖,為一天然避風良港。

氣候

美濟礁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全年為夏季天氣,但由於海洋的調節,少有酷暑。每年10月至次年3月為東北季風盛行期,5月至9月為西南季風盛行期。年平均雨量豐富,但分為旱季雨季,每年12月至次年5月為少雨期,6月至11月為多雨期。氣溫常年在27度左右,溫差僅2攝氏度。

美濟礁平均每年發生颱風6~7次,最多達10餘次,其中70%來源於西太平洋,30%來源於南海本身,颱風旺季為每年7~10月。2007年11月21日凌晨4時出現強熱帶風暴「海貝思」襲擊美濟礁。風力12級,最大風速16級的風暴,浪高21米,造成美濟礁內多人失蹤遇難。

資源

美濟礁無地下淡水資源,須靠船艦運補。
  • 漁業資源
美濟環礁是南海重要的漁業基地之一[20],有珊瑚礁魚類代表的蘇眉魚和過洋性魚類代表的金槍魚等200餘種魚類[21]。2007年,中國農業部南海區漁政局組織南沙漁民在此開展了生產性網箱養殖項目[22]。2015年1月14日至3月21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赴美濟礁進行了為期67天的海洋考察,並建設海洋氣象定時觀測站一個[21]

島上狀況

人口

南沙群島2012年形勢圖,標出各國聲索線、駐軍之島礁及固定翼機場。

美濟村全村現有漁民53人,2012年12月5日正式成立,是中國最年輕的行政村[23]。第一任村長為林載亮,併兼任美濟社區第一任書記。美濟礁守備隊副礁長為孫龍飛[24]。美濟村的村民中,既有來自海南島的漁民,也有來自福建平潭的漁民。

交通

  • 機場
美濟礁機場有一條2700米、方向為03/21的跑道。2016年7月13日8時30分中國政府徵用中國南方航空空中巴士A320從海口美蘭國際機場起飛,經過近2個小時的飛行,於10時29分在美濟島新建機場着陸並於當日下午返回海口[25]
  • 碼頭
美濟島建有簡易運輸補給的碼頭。

建築

美濟島南北各有一座鋼筋混凝土建築物。

2016年7月,60多米高的大型多功能燈塔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即將投入使用[26],是南沙諸多島礁上最高的建築[27]。美濟島燈塔裝配大型旋轉燈器,採用北斗遙測遙控終端進行遠程監控;燈塔配套建設有船舶自動識別系統和甚高頻基站,可以為過往船舶提供定位參考、航路指引、航行安全信息等導航助航服務。燈塔夜間發白光,燈光射程20多海里[27]

通訊

流動電話通訊方面,2010年4月28日,中國移動通信開始在南沙群島建設移動通信基站。2010年5月20日,永暑島基站開通。隨後,華陽礁東門礁、美濟I號礁、渚碧礁南薰礁赤瓜礁、美濟II號礁基站陸續開通。2011年3月31日,南沙七礁八點280平方公里的海域實現全覆蓋[28],現今中國三大主流通信運營商的手機訊號均已覆蓋。

科學研究

中科院島礁綜合研究中心於2018年12月31日在美濟礁正式啟用。該中心為長期開展熱帶海洋環境下的深海生態、地質環境等現場原位觀測研究提供了必要的試驗基地。該中心始建於2008年,前身是中科院設立在永暑礁附近海域的海洋觀測站。

爭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越南、菲律賓均宣稱對美濟礁擁有主權[29]。而依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21條之相關規定,島嶼之定義為「島嶼是四面環水並在高潮時高於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陸地區域」,然美濟礁本身為退潮時才露出水面之暗礁,因此乃是任何國家皆不可認定為領土之地區,連帶相關衍生出的領海範圍與經濟海域之認定也同樣無效[30]。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菲律賓皆已簽屬此一公約。

菲律賓在認為美濟礁等屬於低潮高地,是該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一部分[30]。2015年4月,菲律賓國防部發言人牙維斯在訪問中說:「中國在美濟礁的填海造陸活動不但威脅菲律賓的國家安全,還影響菲律賓的經濟」[31]。2015年10月27日,美國海軍拉森號驅逐艦駛入美濟礁12浬以內海域,引發中國批評[29]。2016年1月《菲律賓星報》報道稱,美濟礁距菲律賓巴拉望島只有100多海里,而中國正在美濟礁建設潛艇停靠港。

由海牙常設仲裁法院提供場地和秘書服務的臨時仲裁庭在2016年仲裁,美濟礁在《海洋法公約》(中華人民共和國、菲律賓和越南均已簽署該公約)的意義上屬於菲律賓的專屬經濟區。此外,該珊瑚礁不是「島嶼」而是「岩石」,因此儘管該礁石有領海,但它並沒有自己的專屬經濟區。根據該仲裁,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所謂的「九段線」內的權利主張不存在歷史權利。因此,該環礁在行政上屬於菲律賓巴拉望省卡拉延市的一部分。但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接受或承認」這一仲裁[5]

2017年5月25日,美國「杜威」號導彈驅逐艦侵入美濟礁12海里內,中國海軍「柳州號」導彈護衛艦、「瀘州」號導彈護衛艦對美艦予以警告驅離。[32] 2017年8月10日,美國「麥凱恩號」驅逐艦侵入美濟礁不到6浬處,進行「航行自由行動」,引發中國不滿[33]

參考文獻

  1. ^ 南海衛星照顯示島礁變島嶼 美濟礁填沙造地 中國兩棲艦巡弋. 星島日報. 2015-04-10 [2016-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7). 
  2. ^ 外交部发言人黎海平:越南要求中国终止侵犯越南主权的行为. 越南通訊社中文網. 2016-07-14 [2016-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8) (中文(簡體)). 
  3. ^ Raman, B. Chinese Territorial Assertions: The Case of the Mischief Reef. Chennai, India: Institute For Topical Studies. 1999 [2016-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0). 
  4. ^ Meyer, Lt Col. Stanley E. Incident at Mischief reef : Implications for The Philippines,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Pennsylvania, USA: US Army war college, Carlisle barracks. 1996 [2016-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3). 
  5. ^ 5.0 5.1 Phillips, Tom; Holmes, Oliver; Bowcott, Owen. Beijing rejects tribunal's ruling in South China Sea case. The Guardian. 2016-07-12 [2023-04-09]. ISSN 0261-30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12) (英國英語). 
  6. ^ 美国智库:中国在南海争议岛礁修第三条跑道. BBC中文網. 2015年9月15日 [2016-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5). 
  7. ^ Forbes, Robert. Notes on the ships of the past 1st. Boston: J.F.Cotter and Co. 1885: 48. 
  8. ^ 現代快報 .菲律賓爭美濟礁兩度失敗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新加坡文獻館
  9. ^ 9.0 9.1 McCarthy, Terry. Reef Wars. Time Asia (Puerto Princessa, Palawan). 8 March 1999, 153 (9) [22 March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1-27). 
  10. ^ 伊始、姚中才、陳貞國. 《南海!南海!》 第一版.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9年8月 [2013-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8). 
  11. ^ The battle for Mischief Reef. Warfighter strategic studies. [27 November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0). 
  12. ^ Ian Storey; Herbert Yee. The China threat : Perceptions and myths. Routledge. 2004. ISBN 0415347106. 
  13. ^ 中国渔民在南沙美济礁开发网箱养殖业,作者陈太荣、刘正勤. [2013-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8). 
  14. ^ DigitalGlobe. [2015年2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2月7日). 
  15. ^ 外交部:南沙部分岛礁建设近期将完成陆域吹填工程. 中國新聞網. 2015年6月16日 [2016-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8). 
  16. ^ 组图:美国公布南沙美济礁照片 机场快完工. 騰訊新聞. [2016-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16). 
  17. ^ 17.0 17.1 1995年美济礁事件:菲律宾指责中国军舰入侵其领海. china.com. 南洋問題研究. 2014-05-04 [2016-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9). 
  18. ^ Map of Mischief reef. Wikimapia. [17 March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5). 
  19. ^ 菲越绝望!卫星曝光中国美济礁可怕一幕. 鳳凰新聞. 2016-05-16 [2016-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20. ^ 美济礁概况. 西陸網. 2011-08-15 [2016-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7). 
  21. ^ 21.0 21.1 中国水科院科研人员赴南沙美济礁进行海洋考察.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2015-04-20 [2016-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7). 
  22. ^ 李作明. 船老大情系美济礁. 人民文摘. 2010年, (第1期) [2016-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7). 
  23. ^ 南海岛礁扩建改变荒凉面貌 美济島村庄已成形. 搜狐軍事. 觀察者網. 2015-06-26 [2016-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0). 
  24. ^ 海军少将除夕登南沙美济礁 为士兵送厚礼. 鳳凰網資訊. 新華網. 2016年2月7日 [2016-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6). 
  25. ^ 民航客机成功试飞美济島、渚碧島新建机场. 鳳凰網資訊. 新華社. 2016年7月13日 [2016-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14). 
  26. ^ 美濟礁燈塔將投入使用 中國南沙人工島 4座燈塔已發光. 明報. 2016-07-11 [2016-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15). 
  27. ^ 27.0 27.1 灯塔·医院·农场——南沙岛礁见闻. 新華社. 2016年6月6日 [2016-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8). 
  28. ^ 南海:欢迎到中国!!. 中國移動. 2014-04-08 [2016-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6). 
  29. ^ 29.0 29.1 新聞焦點:南海主權爭議島礁. BBC中文網. 2015年10月27日 [2016-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6). 
  30. ^ 30.0 30.1 从史实和国际法论美济礁等不能被占有的荒谬. 中華人民共和國菲律賓共和國大使館. 2016-06-15 [2016-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7). 
  31. ^ 菲国防部发言人:中国在美济礁填海造陆影响菲经济. 中國南海研究院. 聯合早報網. 2015-04-11 [2016-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7). 
  32. ^ 陳小茹. 美军舰擅闯南沙群岛海域,中方警告驱离. 新浪新聞. 中青在線. 2017-05-25 [2017-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6). 
  33. ^ 高紫恩,中國國防部凌晨發聲明 斥美軍艦駛入南海屬「司馬昭之心」,香港01新聞,2017-08-11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