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Gluo88/沙盒/DRAFT1
DRAFT DRAFT DRAFT DRAFT
Other drafts
探討SID發言
(雙方私下溝通無法解決分歧時-只能公開討論)
在下感覺SID的評論欠缺公正與客觀性, 欠缺對程序正義的尊重以及欠缺文明禮貌的正確理解。 1 對禮貌用語的負面解讀:SID一方面將符合華人常識性禮儀的"「閣下」
貶為負面行為,把正常禮貌行為說成壞事;另一方面,對被多名用戶指出的不當行為不僅不予批評,反而進行辯解,缺乏平衡與客觀性。2. 曲解動機:SID用"儘量不要拿方針指引出來施壓」
曲解了用戶按照方針討論問題的動機,將其扭曲為「施壓」,違背了假定善意的方針精神。此外,SID的表述"我本人十分討厭拿方針指引來壓人」
,可能污名化了依循程序正義、按方針和指引處理問題的行為。道德標準因人而異,而社群中的規則則是合作的基礎保障。(發言在此)
詳細分析
- 關於「閣下」是否構成禮貌或諷刺:
- SID的評論:
"既然要求別人要遵守文明,那就不要用過分客氣的語句在回應,文明不是靠裝出來的,如果你當下並不相信對方,也不認為對方是「閣下」等等的詞語,就不要用「閣下」等等的詞語,為什麼?因為這沒必要,反而會顯得你在噁心人。"
- 該觀點是否符合整個華人圈的常識標準?在傳統華人文化中,正式場合中的禮貌用語(如「閣下」)通常被視為尊重和禮儀的體現,而非諷刺。例如:在商務會議、法律文件或正式活動中,使用敬語是符合禮儀規範的。即使彼此不熟悉,直接且隨意的表達反而可能被視為失禮。當然,在輕鬆的私密場合,過於正式的稱呼可能顯得不自然甚至諷刺,但這種情形需依具體情境而定。將禮貌用語泛化為「噁心人」顯然忽略了語言在不同場景中的微妙變化。
- 關於引用方針與合理性:
- SID的言論:
「儘量不要拿方針指引出來施壓」
. 用戶對此回應:「儘量不要拿方針指引出來施壓,您這話一出所有人都驚呆了。」
--提斯切里。 - 在討論中引用規則並非為了施壓,而是為維持討論秩序、確保討論的理性和透明。若指責引用規則的人是為了「施壓」,反而可能削弱了討論的理性基礎。
- 規則和道德並非對立,兩者應當互補。道德標準因人而異,而社群中的規則則是確保所有成員在相同的基礎上合作的重要保障。忽視規則的重要性可能導致秩序混亂,削弱社區協作的可持續性。
寫給ASid的電子郵件
ASid
在下對您的評論對雙方的公正性/客觀性存疑, 先私下與您溝通。 認為您對在下的評論不公平也不恰當, 而且給在下帶來很多不當的負面影響。
1. 您一方面把按華人常識性的禮貌語「閣下」說成如此負面,把好行為說成壞事。另一方面, 對另一人被眾多用戶提到的不當行為進行辯解而不加批評。
2. 用「儘量不要拿方針指引出來施壓」說法,把按方針指討論問題的動機, 曲解成「施壓」,違反假定善意。
SID:"既然要求別人要遵守文明,那就不要用過分客氣的語句在回應,文明不是靠裝出來的,如果你當下並不相信對方,也不認為對方是「閣下」等等的詞語,就不要用「閣下」等等的詞語,為什麼?因為這沒必要,反而會顯得你在噁心人。" 這句話是否符合在整個華人圈裏常識標準?
在正式場合中,禮貌用語(如「閣下」)不僅不會被視為噁心,反而是禮儀的體現。但在較為私密或輕鬆的環境中,如果使用這種稱呼,則可能讓人覺得不自然甚至諷刺。 認為使用如「閣下」一類的過分客套詞彙可能顯得「噁心人」反映了其對語言真誠度的重視。然而在傳統華人文化中,「客套」常常是尊重他人或表達謙卑的一種方式,並不會普遍被認為是令人反感的。舉例:在商務會談、法律文件或正式活動中,帶有敬語的稱呼是禮儀規範。即使彼此不熟悉,過於直接反而會被視為不禮貌或失敬。
SID:「儘量不要拿方針指引出來施壓」. 用戶回應:「儘量不要拿方針指引出來施壓,您這話一出所有人都驚呆了。」--提斯切里。 如果規則引用是為維持討論秩序,而非施壓,那麼指責引用規則的人反而可能弱化討論的理性基礎。 在現實操作中,規則和道德並非對立的。單靠道德無法保證社群秩序,不同個體之間道德標準是有差異的,忽略了規則的重要保障作用。
希望得到您的解釋, 以消除分歧。
Gluo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