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魇
作者张爱玲
类型小说
系列张爱玲典藏
语言中文
发行信息
出版机构皇冠文化
出版时间1991年
出版地点 台湾
页数360
规范控制
ISBN9789573305477

红楼梦魇》是张爱玲红学著作,通过研究《红楼梦》,推论曹雪芹的创作过程和原著样貌。写于 1960 年代末期至 1970 年代中期。

内容简介

张爱玲在首篇“红楼梦未完”说:“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这是因为我下意识地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她认为书名为“红楼梦”时期的早本已完,但最后因曹雪芹逝世并未改完。而无名氏及高鹗、程伟元的续作糟蹋了八十回本,完全将《红楼梦》“庸俗化”了,在“序言”中更提到:“红楼梦未完还不要紧,坏在狗尾续貂成了附骨之疽──请原谅我这混杂的比喻”。

张爱玲在1969年2月20日致夏志清的信中说道:“……我上次提到《红楼梦》前八十回改写经过,是先证明吴世昌的《风月宝鉴》序不对——他说回首批是曹雪芹弟弟写的《风月宝鉴》序——但是他这条路子对,严格执行起来,可以发现一个早本,内容不到现在的一半。缺的部分怎样一件件先后添出,都给算出来,连带证明五分之三十三,这三回本来位置较后,因为这样solve a puzzle,不能做到一半搁下,所以耽搁了译书。”

张爱玲认为:曹雪芹创作《红楼梦》达二十多年之久,为了省抄工,不见得每次大改就从头重抄,作者尽量利用手头现有的抄本。在长期改写中,早先流传出去的抄本也亦步亦趋,跟着抽换改稿。所以各本内容新旧不一,不能仅因某处年代而判断各本的早晚。

相关评论

陈维昭在《红学通史》中说:“她的很多有价值的论断并未充分展开,但却成为此后中国大陆和海外的《红楼梦》版本研究的颇具启示意义的先声。她的识小辨微的意义不仅在于版本研究的细化,而主要在于她以细微为单位,从而揭示了《红楼梦》版本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各版本(包括抄本和刻本)的演变并非今天所知的‘本’为单位,任何以‘本’为单位的描述,在具体的识小辨微面前将会被证明是错误的”。[1]

周汝昌的《定是红楼梦里人》,曾称:“只有张爱玲,才堪称雪芹知己”[2]:222、“我自惭枉作了‘红学家’”[2]:53

参考资料

  1. ^ 陈维昭著. 红学通史·上.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439. ISBN 7-208-05788-5. 
  2. ^ 2.0 2.1 周汝昌著. 定是红楼梦里人. 北京: 团结出版社. 2005. ISBN 7-80130-902-2. 

外部链接